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产价格与最优货币政策选择——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前瞻模型的分析
1
作者 董亮 孙颋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33,共4页
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货币经济学家已经在尝试编制金融条件指数,并将其引入货币政策响应函数,以期确定最优货币政策。本文将中国金融条件指数引入新凯恩斯主义前瞻式模型进行经济模拟。结果显示,在单纯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货币政策不对资产... 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货币经济学家已经在尝试编制金融条件指数,并将其引入货币政策响应函数,以期确定最优货币政策。本文将中国金融条件指数引入新凯恩斯主义前瞻式模型进行经济模拟。结果显示,在单纯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货币政策不对资产价格响应是最优的;如果货币当局考虑兼顾产出和通货膨胀目标时,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响应是最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条件指数 最优货币政策 凯恩主义前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习惯、粘性价格与货币流通速度——基于NK模型的估计 被引量:7
2
作者 谢超峰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94,共21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消费习惯和价格粘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国内相关文献基础上进行参数校准,所求解出来的模拟经济基本能够刻画现实经济的波动特征。通过比较消费习惯和价格粘性的不同参数组合发现,当价格粘性不变时,随着消费习... 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消费习惯和价格粘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国内相关文献基础上进行参数校准,所求解出来的模拟经济基本能够刻画现实经济的波动特征。通过比较消费习惯和价格粘性的不同参数组合发现,当价格粘性不变时,随着消费习惯的增强,面临货币量冲击时,货币流通速度会减慢;而面对技术冲击时,货币流通速度会加快。但是货币量的冲击具有持久性,而技术冲击只是短期影响。当消费习惯保持不变,随着价格粘性的增强,正向货币量冲击会减慢货币流通速度,而正向技术冲击在短期内可以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流通速度 消费习惯 价格粘性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经济学中的总供给模型综述
3
作者 段军山 毛中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z1期89-92,共4页
关键词 总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 货币工资 名义工资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凯恩主义 供给模型 总需求冲击 需求管理政策 货币主义 弗里德曼主义 货币论 古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冲击与劳动就业动态:经验事实与理论解释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宗明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93,共28页
利用SVAR方法揭示了投资冲击对劳动就业的动态影响以及劳动就业的动态特征,从而确立了相关经验事实。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内构建了包含多种结构特征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型,并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了模型的结构参数,进而对不同结构模型的动... 利用SVAR方法揭示了投资冲击对劳动就业的动态影响以及劳动就业的动态特征,从而确立了相关经验事实。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内构建了包含多种结构特征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型,并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了模型的结构参数,进而对不同结构模型的动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刚性价格模型不能解释劳动就业的相关经验事实,而刚性工资模型和刚性价格-工资模型对经验特征具有良好的解释能力。同时,还就投资冲击对劳动就业波动的解释力和历史贡献进行了评估,方差分解的结果说明投资冲击对劳动就业波动具有很强解释力,历史分解和反事实模拟的结果显示投资冲击对2005年后劳动就业的繁荣有显著拉动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没有正向投资冲击的拉动,2008年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就业衰退要比实际情形严重得多。这与中国政府在2008年底推出的系列投资项目有关,这些投资过程所伴随的投资冲击有效地改善了这一阶段的劳动就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冲击 劳动就业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反事实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国际合作中的福利效应
5
作者 王晓芳 许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121,共8页
给出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理论逻辑,并运用一个修正的开放经济条件下动态新凯恩斯主义两国模型分析两国货币政策国际合作的福利效果,结果表明:合作的福利分配在大国和小国之间具有非均等性,大国可以从合作中增进福利。作为一个日益开放的... 给出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理论逻辑,并运用一个修正的开放经济条件下动态新凯恩斯主义两国模型分析两国货币政策国际合作的福利效果,结果表明:合作的福利分配在大国和小国之间具有非均等性,大国可以从合作中增进福利。作为一个日益开放的经济大国,我国开展货币政策的国际合作是一种有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国际合作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管理理论的形成、演变与启示 被引量:18
6
作者 马文涛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3-57,共15页
本文从货币政策视角梳理了预期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探讨了对通胀预期管理的现实启示。本文研究发现,预期管理理论以货币政策可信度为核心,历经从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的摇摆到融合政策承诺与中央银行沟通并形成前瞻性引导的过程,各... 本文从货币政策视角梳理了预期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探讨了对通胀预期管理的现实启示。本文研究发现,预期管理理论以货币政策可信度为核心,历经从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的摇摆到融合政策承诺与中央银行沟通并形成前瞻性引导的过程,各种预期管理思想的引入均通过对货币政策施加各种约束,促进政策的动态一致性,提高公众预期形成的精确性。构建以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为基础的预期管理框架,改进以预期形成机制和金融体系的模型化为代表的模型结构,采用机制设计方法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成为未来预期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我国而言,加快以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为代表的金融改革,强化以价格稳定为核心的货币政策调控,并通过有效权衡稳增长、调结构与反通胀之间关系,塑造坚定的反通胀立场,形成以通胀目标为代表的名义锚。同时构造兼顾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中国特色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提高预期管理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预期管理 货币政策 前瞻性引导 凯恩主义DS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