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尼西亚纳比雷地区高镁闪长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1
作者 张波 徐英豪 +4 位作者 王国栋 崔晓亮 李增胜 苏尚国 陈学根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9-512,共14页
新几内亚中央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造山带,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金成矿带。位于新几内亚中央造山带中部偏西北的印度尼西亚纳比雷地区发现有一套高镁闪长岩岩体发育,为详细研究与大洋俯冲有关的岩浆过程和成矿环境提供了良好的... 新几内亚中央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造山带,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金成矿带。位于新几内亚中央造山带中部偏西北的印度尼西亚纳比雷地区发现有一套高镁闪长岩岩体发育,为详细研究与大洋俯冲有关的岩浆过程和成矿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记录。通过野外观察以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该高镁闪长岩以细粒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未发现橄榄石捕虏体或捕虏晶;岩石具有较高的MgO含量(质量分数,下同)(4.51%~10.88%)、Yb含量((1.16~2.69)×10^(-6))及Y含量((11.68~25.09)×10^(-6)),高的Mg#值(50.07~72.5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相对低的Sr/Y和La/Yb值;结合较为一致的Nb/La、U/Nb、Th/La和U/Th值,表明其可能是由俯冲沉积物熔体与上覆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并经历分离结晶作用演化而来,这一过程伴随了大量H_(2)O和流体的释放,增加了氧逸度;高镁安山岩/闪长岩形成环境与斑岩型铜金矿床类似,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具有紧密的亲和关系,是大型斑岩型矿床的找矿标志,而纳比雷地区高镁闪长岩已发现具有铜金矿化的发育,表明该地区具有寻找大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闪长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铜金矿床 环境 板块俯冲 新几内亚中央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