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全面振兴视域下绿领新农民培育的挑战及优化路径
1
作者 兰慧红 黄瑜 《现代农机》 2025年第1期47-49,共3页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绿领新农民培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的绿领新农民人才队伍,才能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培育能够引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知农业、懂经营、爱土地的高质量绿领新农民队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绿领新农民培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的绿领新农民人才队伍,才能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培育能够引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知农业、懂经营、爱土地的高质量绿领新农民队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既需要个性化的人才施策,又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最大化地发挥合力。绿领新农民人才队伍振兴,可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 绿领新农民 挑战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啊,拓荒者!》中的新农民书写与国族共同体构建
2
作者 聂庆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1,共9页
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立足美国农业革命和第三次移民浪潮的社会历史语境,在《啊,拓荒者!》中成功塑造了一位兼具商人和移民双重身份的新农民形象亚历山德拉,表现出她通过新农民书写积极参与构建国族共同体的创作取向。一方面,凯瑟对... 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立足美国农业革命和第三次移民浪潮的社会历史语境,在《啊,拓荒者!》中成功塑造了一位兼具商人和移民双重身份的新农民形象亚历山德拉,表现出她通过新农民书写积极参与构建国族共同体的创作取向。一方面,凯瑟对亚历山德拉商人农民身份的描摹顺应了美国政府借助农业改革重划国家疆域、重构国族身份的政治意图;另一方面,作家对亚历山德拉移民农民身份的精心刻画透露出她消解移民浪潮引发认同危机的文化图谋。本文对凯瑟新农民书写的探讨丰富了亚历山德拉作为经典拓荒者的政治、文化内涵,否定了那些认为凯瑟“远离工业文明”的传统论调,强调了该作品是凯瑟以“古老的农村方式”参与构建国族政治、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文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啊 拓荒者!》 新农民书写 国族共同体 亚历山德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视域下新农民培养策略研究
3
作者 李作勇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7期73-75,共3页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数字化带来新局面、新机遇和新发展。但是,我国农业农村新农民培养还比较滞后,普遍存在数字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通过数字赋能提高基层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数字经济为依托培养新...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数字化带来新局面、新机遇和新发展。但是,我国农业农村新农民培养还比较滞后,普遍存在数字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通过数字赋能提高基层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数字经济为依托培养新时代农业农村新农民,对于推动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和加速农业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 新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民培训的理念和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郑潇 申永霞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针对我国农民的培训现状,本文提出了新农民培训的理念,即城乡一体化培训的理念、因人施教的理念和远程教育培训方式的理念,介绍了各地区在新农民培训的实践中所特有的思想基础、扶持政策、培训模式及管理机制,最后对新农民培训的人员规... 针对我国农民的培训现状,本文提出了新农民培训的理念,即城乡一体化培训的理念、因人施教的理念和远程教育培训方式的理念,介绍了各地区在新农民培训的实践中所特有的思想基础、扶持政策、培训模式及管理机制,最后对新农民培训的人员规模、培训模式及专项经费建设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民培训 理念 实践 远程教育 浙江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民”与“新农业”“新农村”——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定向 被引量:2
5
作者 肖之进 陈霞 黄朝志 《继续教育研究》 2006年第6期53-55,共3页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利国利民,农村职教在目标定向上,应面向“新农民”、面向“新农业”、面向“新农村”,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目标定向 新农民 农业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新农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
6
作者 颜平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8378-8379,共2页
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的科技文化、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对农民教育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培育新农民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新农民 农村教育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民素质内涵与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蒋旋新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6-48,共3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在于培育一代新型农民,关键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基于这一战略思考,把握新农民概念,探索其素质内涵与结构特征,无疑对深化新农民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大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在于培育一代新型农民,关键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基于这一战略思考,把握新农民概念,探索其素质内涵与结构特征,无疑对深化新农民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民素质 内涵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与思想:20世纪50年代 中国农业机械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民塑造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学勤 杨越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5,共8页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不仅是以农业机械为主的“技术下乡”的过程,也是改造农民传统思想、形塑与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新农民,进而完成“思想下乡”的意识形态社会化的过程。在农业机械化的实践中,国家将对新农民的塑造嵌入...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不仅是以农业机械为主的“技术下乡”的过程,也是改造农民传统思想、形塑与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新农民,进而完成“思想下乡”的意识形态社会化的过程。在农业机械化的实践中,国家将对新农民的塑造嵌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以此整合农民思想观念、强化农民的集体观念、激发农民的主体观念、培养农民的科技观念,从而塑造了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技术、有文化、有全面才能”的社会主义新农民。这一历史进程对“十四五”时期加强现代农业技术对农民思想的正向引导,以及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均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农业机械化 社会主义新农民 型职业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民工社会流动的主体性障碍及成人教育应对 被引量:6
9
作者 康和平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87-188,共2页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农民工参与社会流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新农民工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障碍,这些主体性障碍严重制约着他们的社会流动。成人教育作为对新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应在消除他们主体性障...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农民工参与社会流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新农民工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障碍,这些主体性障碍严重制约着他们的社会流动。成人教育作为对新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应在消除他们主体性障碍中发挥作用,促进他们合理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民 社会流动 主体性障碍 成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新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贵州新农村 被引量:4
10
作者 洪名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6年第4期327-332,共6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对于新农民,可以从健康素质、文化教育素质、科技素质、现代意识和经营管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衡量。贵州农民与全国相比,存在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科技素质差异,其原因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不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对于新农民,可以从健康素质、文化教育素质、科技素质、现代意识和经营管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衡量。贵州农民与全国相比,存在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科技素质差异,其原因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条件差,疾病防控难度大;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限制农民智力素质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陈旧的小农经济观念根深蒂固;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接受新事物差。培育贵州新农民,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健康教育;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明确基础教育的优先地位;大力发展与改革职业教育;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农村医疗保健事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农村 新农民 健康素质 教育素质 科技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雷奇科夫与新农民诗歌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卫红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62,共4页
新农民诗歌是俄罗斯白银时代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克雷奇科夫是这一流派重要的代表诗人。克雷奇科夫的诗体现了新农民诗人世界观和诗学风格上共同的特征。他的诗旨在张扬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抵制机器文明对自然界的冲击,顽强守护着心... 新农民诗歌是俄罗斯白银时代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克雷奇科夫是这一流派重要的代表诗人。克雷奇科夫的诗体现了新农民诗人世界观和诗学风格上共同的特征。他的诗旨在张扬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抵制机器文明对自然界的冲击,顽强守护着心中的民族根脉和精神家园———古老罗斯的“农夫的天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民诗歌 克雷奇科夫 人与自然 农夫的天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下高职精准对接新农民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天佑 张昭宇 《广东蚕业》 2019年第2期17-18,共2页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而农业现代化首先需要农民的现代化,即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新农民培养上具有天然优势。组织高职专业教师团队,...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而农业现代化首先需要农民的现代化,即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新农民培养上具有天然优势。组织高职专业教师团队,精准对接农业产业项目及从业农民,实施规范化、精准化、实践性、持续性培训,是解决乡村振兴人才问题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职 新农民 精准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户籍制度下的新农民”教育问题探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平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2-44,共3页
本文在分析"中国户籍制度下的新农民"教育现状的前提下,对其教育问题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究,指出应通过创新农村传统教育形式、完善新型现代教育体系和构建良好社会教育环境等手段来解决。
关键词 中国户籍制度 新农民 教育问题 成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
14
作者 张子睿 许大德 +2 位作者 刘昭兰 马嵬 陈立佳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6年第S1期51-53,共3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决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笔者结合在北京、辽宁两地农村的实地调研,探讨了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的意义,对通过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决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笔者结合在北京、辽宁两地农村的实地调研,探讨了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的意义,对通过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新农民 素质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民培育路径探析
15
作者 李昌国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0-62,共3页
大力培育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举措。应该通过城乡统筹互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示范... 大力培育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举措。应该通过城乡统筹互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示范者队伍、加强农民自身教育等多种路径来加快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不断壮大社会主义新农民的群体力量和数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注入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民 城乡统筹 创业教育 农民教育 自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新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高价值追求
16
作者 王雪婴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0-114,共5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普遍存在重农村硬件建设而对农民本身的关注培养不够的情况。联系近代以来几次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从农民自身的主体性着手,培养造就新农民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普遍存在重农村硬件建设而对农民本身的关注培养不够的情况。联系近代以来几次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从农民自身的主体性着手,培养造就新农民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高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新农民 价值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社会主义新农民:中国当代文学对农民形象的审美建构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丽军 《长江学术》 CSSCI 2022年第3期33-44,共12页
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的审美书写,是当代文学创作的中心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呈现了不同的审美流变,建构出了众多色彩纷呈的新农民形象群体,形成了极为重要的时代主流话语和思想辐射力。对当代文学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 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的审美书写,是当代文学创作的中心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呈现了不同的审美流变,建构出了众多色彩纷呈的新农民形象群体,形成了极为重要的时代主流话语和思想辐射力。对当代文学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探寻其内在审美理念、叙述主题意蕴、形象谱系演变,有着极为重要的审美镜鉴作用和精神启示价值。宋老定、李双双、梁生宝等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呈现出了社会主义初期乡土中国农村的纯朴、乐观、理想、向上的时代精神风貌。新时期农民形象的书写从物质的层面逐渐转向精神层面,从对物的追求转向对知识、文化、理想、主体人格、发展道路的思考,出现了像孙少平这样的闪耀着理想精神光芒、成为一代代乡土中国青年成长精神资源的新农民形象。新世纪文学从民族、性别、文化等不同视域出发,塑造了留守农村、进城务工、返乡创业等类型丰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探索适合当代发展的新伦理文化,呈现了一种“当下现实主义”的新时代精神气象,直接呼应了新世纪中国“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乡土文学 新农民 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广东新农民的几点构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宝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7S期132-133,共2页
分析在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农民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广东农民的现状与新农民的差距,提出要通过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并且通过民间文化的建设和公民意识教育等提高农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 培育 新农民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教育:新农民培育的必由之路
19
作者 刘会敏 王军超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2-13,共2页
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最迫切的需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是培育新农民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在浅析农村教育概况、成人教育优点和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成人教育对培育新农民、... 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最迫切的需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是培育新农民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在浅析农村教育概况、成人教育优点和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成人教育对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迫切性、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新农民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版画中“新农民”形象及其主体意识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颖君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19年第9期98-106,共9页
延安版画家在中国共产党构建未来新中国政治理想的感召下,在对延安边区农村新生活的体悟中,创作了很多的优秀作品。作品描绘了拥有文化知识和全新精神生活,怀有科学思想与民主精神,具备阶级观念和反封建思想、具有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的... 延安版画家在中国共产党构建未来新中国政治理想的感召下,在对延安边区农村新生活的体悟中,创作了很多的优秀作品。作品描绘了拥有文化知识和全新精神生活,怀有科学思想与民主精神,具备阶级观念和反封建思想、具有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的边区“新农民”形象。这一“新农民”形象的创造,既是延安版画家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的结果,又投射出了其自身的政治理想。它为党的“新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政治愿景提供了艺术化的参照,亦对后来新中国“新农民”的培育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延安时期的版画既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又具有社会的启蒙价值,能促人向“新”的创作,对当下文艺创作的方向路径与育新人使命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版画 新农民 主体意识建构 美术史 美术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