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变“造血”: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新内生性发展路径研究
1
作者 卓越 刘春秀 《学习论坛》 2025年第5期67-76,共10页
新内生性发展对于推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绩效渐进式提升、推进乡村善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模式逐渐由外源式“输血”转向内生式“造血”模式。然而,政策依赖形成路径锁定、人力资本再生机制受阻、城乡... 新内生性发展对于推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绩效渐进式提升、推进乡村善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模式逐渐由外源式“输血”转向内生式“造血”模式。然而,政策依赖形成路径锁定、人力资本再生机制受阻、城乡流动存在制度壁垒和城乡间存在“数字鸿沟”等“输血”悖论制约着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为克服这些悖论,可以从教育、产业、制度、技术等方面多维探索,构建分层分类培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优化投资激励保障机制和突破人力资本发展瓶颈,实现农村人力资本的循环“造血”,持续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悖论 “造血”模式 乡村全面振兴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新内生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性治理驱动乡村治理有效的实践逻辑与韧性机制——基于S村“镇村社联动”治理实践的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付钊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1,共12页
内生性治理以乡村资源激活和村民参与为前提,以超地方力量和资源为补充,旨在实现内外主体联动促进内外资源转换成乡村内生治理动能,弥合“他治”和“自治”两种并行治理逻辑的裂缝,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通过S村“镇村社联动”创新实践发现... 内生性治理以乡村资源激活和村民参与为前提,以超地方力量和资源为补充,旨在实现内外主体联动促进内外资源转换成乡村内生治理动能,弥合“他治”和“自治”两种并行治理逻辑的裂缝,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通过S村“镇村社联动”创新实践发现:内外主体通过识别、聚合与转换过程整合乡村内外资源,为乡村治理创造条件;通过乡村主体确权、用权和增权过程促进村民参与;通过多元主体耦合、动员与联动过程建构跨界合作网络;通过强化地方依赖、归属与认同再生产乡村集体价值。经由“资源整合、参与赋权、跨界合作和地方认同”的协同闭环实践激活了乡村内生治理动能,推动乡村治理有效。乡村内外主体通过打造上下联动、内外共生的协同-互补整合机制、外催-内推赋能机制、动态-弹性互动机制以及上下-内外联动机制实现内生性治理,重塑了乡村治理结构,提升了乡村社会应对不确定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有效 新内生性发展模式 内生性治理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方实践的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与案例 被引量:203
3
作者 孙九霞 黄凯洁 王学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9,共11页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困境,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文章基于对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探讨,借助傣族园村寨、双...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困境,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文章基于对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探讨,借助傣族园村寨、双廊村、天龙村、落水村和明月村等多案例研究,具体分析旅游推动乡村在不同维度上的振兴实践,研究认为:旅游发展为乡土空间重聚发展主体,将各类经济生产要素注入乡村,实现乡村在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和空间多功能化,文化层面的物质文化保存与修复和精神文化的调适与再造,治理层面的内生自组织治理优化和网络治理的构建与深化,有效缓解甚至逆转乡村多重危机;同时,旅游发展在推动乡村各层面发展的过程中释放乡村居民的自主性,构建地方和外部力量的互动场域,共同推动乡村实现"新内生性发展"和持续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贫困消除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地方实践 城乡关系 新内生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