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的新内源性发展模式探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朱娅 李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4-130,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构想,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找到“以农民为主体”与利用外部资源的有机结合点。既要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和外部的资源支持,也要强调“自下而上”的文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构想,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找到“以农民为主体”与利用外部资源的有机结合点。既要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和外部的资源支持,也要强调“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乡村振兴的动力应该是内源性动力与外源性动力的统一。选择乡村振兴的新内源性发展模式需要在重塑农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将外部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通过新乡村共同体内化于乡村发展,并通过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内源性发展模式 内源性动力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技术赋能”:内涵、动力及其边界 被引量:122
2
作者 王丹 刘祖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8-148,175,共12页
乡村具有广阔的技术赋能空间。乡村“技术赋能”是指通过现代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技术赋能”是一种内外融合的发展模式,它使乡村实现了由“技术—现代性”这一外源性发展模式向“技术—能力”这一新内源性发... 乡村具有广阔的技术赋能空间。乡村“技术赋能”是指通过现代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技术赋能”是一种内外融合的发展模式,它使乡村实现了由“技术—现代性”这一外源性发展模式向“技术—能力”这一新内源性发展模式的转变。乡村“技术赋能”命题的提出源于城乡之间巨大的能力差异,而技术恰恰可以提升乡村经济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治理能力以及村民的知识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变量。乡村“技术赋能”的前提是技术下乡;条件是契合乡村场域,实现技术和乡村的特征匹配;边界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底层逻辑,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联姻,防止技术由“赋能”走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新内源性发展模式 技术下乡 以人为本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