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乡村振兴的新内源性发展模式探析
被引量:
51
1
作者
朱娅
李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4-130,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构想,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找到“以农民为主体”与利用外部资源的有机结合点。既要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和外部的资源支持,也要强调“自下而上”的文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构想,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找到“以农民为主体”与利用外部资源的有机结合点。既要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和外部的资源支持,也要强调“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乡村振兴的动力应该是内源性动力与外源性动力的统一。选择乡村振兴的新内源性发展模式需要在重塑农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将外部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通过新乡村共同体内化于乡村发展,并通过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内源性发展模式
内源性
动力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村“技术赋能”:内涵、动力及其边界
被引量:
122
2
作者
王丹
刘祖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8-148,175,共12页
乡村具有广阔的技术赋能空间。乡村“技术赋能”是指通过现代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技术赋能”是一种内外融合的发展模式,它使乡村实现了由“技术—现代性”这一外源性发展模式向“技术—能力”这一新内源性发...
乡村具有广阔的技术赋能空间。乡村“技术赋能”是指通过现代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技术赋能”是一种内外融合的发展模式,它使乡村实现了由“技术—现代性”这一外源性发展模式向“技术—能力”这一新内源性发展模式的转变。乡村“技术赋能”命题的提出源于城乡之间巨大的能力差异,而技术恰恰可以提升乡村经济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治理能力以及村民的知识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变量。乡村“技术赋能”的前提是技术下乡;条件是契合乡村场域,实现技术和乡村的特征匹配;边界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底层逻辑,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联姻,防止技术由“赋能”走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新内源性发展模式
技术下乡
以人为本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村振兴的新内源性发展模式探析
被引量:
51
1
作者
朱娅
李明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4-13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业文化遗产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7BKS158)
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习近平‘三农’思想研究”(项目编号:SKCX2018010)
文摘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构想,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找到“以农民为主体”与利用外部资源的有机结合点。既要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和外部的资源支持,也要强调“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乡村振兴的动力应该是内源性动力与外源性动力的统一。选择乡村振兴的新内源性发展模式需要在重塑农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将外部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通过新乡村共同体内化于乡村发展,并通过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来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内源性发展模式
内源性
动力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村“技术赋能”:内涵、动力及其边界
被引量:
122
2
作者
王丹
刘祖云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8-148,175,共12页
基金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乡村振兴中‘乡村技术赋能’研究”(19BGL154)
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乡村振兴中的技术治理研究”(KYCX19_0595)。
文摘
乡村具有广阔的技术赋能空间。乡村“技术赋能”是指通过现代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技术赋能”是一种内外融合的发展模式,它使乡村实现了由“技术—现代性”这一外源性发展模式向“技术—能力”这一新内源性发展模式的转变。乡村“技术赋能”命题的提出源于城乡之间巨大的能力差异,而技术恰恰可以提升乡村经济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治理能力以及村民的知识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变量。乡村“技术赋能”的前提是技术下乡;条件是契合乡村场域,实现技术和乡村的特征匹配;边界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底层逻辑,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联姻,防止技术由“赋能”走向“控制”。
关键词
技术赋能
新内源性发展模式
技术下乡
以人为本
乡村振兴
Keywords
technology empowerment
neo-endogenous development mode
spreading of technology to village
put people first
rural revitalization
分类号
C912.8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乡村振兴的新内源性发展模式探析
朱娅
李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
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乡村“技术赋能”:内涵、动力及其边界
王丹
刘祖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