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成磷作用及与新元古代末期氧化事件(NOE)的耦合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亚冠 杜远生 +2 位作者 刘建中 王泽鹏 邓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3-912,共20页
新元古代末期历经“雪球地球”和大气、海洋增氧事件后,发生了全球性成磷事件,贵州省震旦系陡山沱组大规模磷矿床沉积是本次成磷事件的典型代表。然而现阶段对贵州陡山沱组磷块岩成磷作用机制研究存在诸多争议,成磷事件与同期古海洋环... 新元古代末期历经“雪球地球”和大气、海洋增氧事件后,发生了全球性成磷事件,贵州省震旦系陡山沱组大规模磷矿床沉积是本次成磷事件的典型代表。然而现阶段对贵州陡山沱组磷块岩成磷作用机制研究存在诸多争议,成磷事件与同期古海洋环境转变之间的关联研究也较为薄弱。作者以贵州省瓮安、遵义和丹寨地区陡山沱组原生磷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的沉积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陡山沱早期成磷作用被限制在浅水海岸,瓮安地区A矿层球粒磷块岩中大量的含铁自生矿物黄铁矿、海绿石以及无Ce负异常指示的贫氧沉积水体环境均表明,Fe-氧化还原泵成磷模式在富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陡山沱晚期磷块岩分布扩散至较深水陆棚—斜坡沉积相区,磷块岩与富有机质岩层共生,矿物晶体形态特征与矿石内富含的大量生物化石均表明,有机质沉降聚磷作用和生物成磷作用促使磷块岩大量沉积,较明显的Ce负异常值也指示了海水氧气含量的提升。成磷作用模式的转变和磷块岩分布的扩展是对海洋增氧事件的沉积响应,同时造成的多细胞动物演化也影响了深部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进而反映了贵州省陡山沱组磷块岩大规模沉积与新元古代末期氧化事件(NOE)密切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纪 陡山沱组 磷块岩 成磷作用 新元古代末期氧化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通化地区南芬组地球化学特征对新元古代大氧化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龚辉 高福红 贾啸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8-449,共12页
通过探究吉林省通化地区南芬组的沉积环境,为华北地台北缘提供新元古代大氧化事件的证据支撑。以新元古代南芬组泥灰岩和页岩为研究对象,应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探讨了南芬组物源区构造背景、南芬组沉积时海水... 通过探究吉林省通化地区南芬组的沉积环境,为华北地台北缘提供新元古代大氧化事件的证据支撑。以新元古代南芬组泥灰岩和页岩为研究对象,应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探讨了南芬组物源区构造背景、南芬组沉积时海水的氧化还原程度及其对新元古代大氧化事件的响应。研究表明:南芬组由紫色和黄绿色页岩、紫色和黄绿色泥灰岩组成,具有海相沉积特征。对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特征具有指示意义的Ni/Co、V/Cr、V/(V+Ni)值和Mo元素组成及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等均显示南芬组沉积时水体环境为氧化环境;南芬组早期具有氧化程度波动变化的特征,晚期氧化程度保持稳定并有减弱趋势。综上认为,华北地台北缘发生了新元古代大氧化事件,并与华南新元古代大氧化事件有良好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化地区 南芬组 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 氧化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元古代末期高家山生物群的生态多样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华洪 蔡耀平 +3 位作者 闵筱 柴姝 代乔坤 崔再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46,共19页
新元古代末期是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期,也是以微生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向显生宙以后生动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的转变期,埃迪卡拉纪大型软躯体生物以固着、底栖、食悬浮为特色,普遍缺乏运动能力。作为这一时期特殊代表的高家山生物群,是目前... 新元古代末期是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期,也是以微生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向显生宙以后生动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的转变期,埃迪卡拉纪大型软躯体生物以固着、底栖、食悬浮为特色,普遍缺乏运动能力。作为这一时期特殊代表的高家山生物群,是目前新元古代唯一一个以黄铁矿化三维保存的管状和锥管状化石为主导,兼有骨骼生物、原生动物、钙化蓝细菌类及遗迹化石的多门类生物组合,是研究埃迪卡拉纪末期生命演化和生态系统演变十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对高家山生物群古生态学的初步研究,揭示出在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生态系统已显示一定的多样性。为适应平底面上(level-bottom)微生物席的发育,高家山生物群的许多生物采取了适应性的生存策略,通过黏附或插入微生物席中,营底栖固着食悬浮(如Cloudina、Conotubus)或化学共生(可能的Shaanxilithes)或平躺(如Gaojiashania和Sinotubulites)食碎屑生活。底内遗迹化石表明存在可能的表栖和半内栖、可自由运动、食碎屑的造迹生物。Conotubus中常见的“回春”或“复苏”现象,Gaojiashania和Sinotubulites的身体扭转或生活姿态调整则是对频繁风暴事件的被动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山生物群 新元古代末期 生态多样性 生命创新事件 微生物席底 风暴事件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对地球早期演化和重大地质事件的制约
4
作者 李继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1-1220,I0001,共11页
硫是地球上的关键元素,是重要的氧化剂、示踪剂和挥发分元素,在约束地球演化和诸多地质过程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硫是地核中最主要的轻元素之一,在核幔分异过程中,大量硫进入地核;整体硅酸盐地球与球粒陨石的δ^(34)S差异暗示核幔... 硫是地球上的关键元素,是重要的氧化剂、示踪剂和挥发分元素,在约束地球演化和诸多地质过程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硫是地核中最主要的轻元素之一,在核幔分异过程中,大量硫进入地核;整体硅酸盐地球与球粒陨石的δ^(34)S差异暗示核幔分异过程中可能存在硫同位素分馏或地球早期存在显著的H_(2)S逃逸。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S-MIF)是限定大氧化事件发生、起始时间以及增氧过程最重要的手段,陆壳出露海面造成火山喷气硫种型的变化可能是大氧化事件形成机制之一;海相硫酸盐与沉积硫化物的δ^(34)S差异是反演地史上海水硫酸盐含量进而限定大气氧含量的有效工具。此外,古老克拉通地体金刚石中S-MIF信号揭示了板块构造的启动时间,特殊地层中S-MIF异常指示了超级火山喷发与生物大灭绝的成因联系,海水δ^(34)S突变可能记录了大火成岩省及其诱发的环境剧变事件。本文对硫在地球早期演化和重大地质事件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幔分异 氧化事件 板块构造 新元古代氧化事件 大火成岩省 生物大灭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