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东北麻城两路口地区新元古代变质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锐
吴昌雄
+2 位作者
陈觅
鄢华
赵新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1-812,共12页
鄂东北麻城两路口地区位于北大别杂岩带南部,对该区变质岩的研究有重要的古构造和古气候环境意义.本文对该地区6个变质岩样品进行了LA ICP 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3个花岗质片麻岩和1个变质浅色花岗岩样品得到742±38~805±7...
鄂东北麻城两路口地区位于北大别杂岩带南部,对该区变质岩的研究有重要的古构造和古气候环境意义.本文对该地区6个变质岩样品进行了LA ICP 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3个花岗质片麻岩和1个变质浅色花岗岩样品得到742±38~805±7 Ma的年龄,而2个斜长角闪岩样品则得到793±11~843±72 Ma的年龄.其中1个斜长角闪岩样品的年龄值(793 11Ma)与花岗质片麻岩和变质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值(792~805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该区存在新元古代双峰式岩浆活动.秦岭(北秦岭、武当地区)-桐柏、大别和苏鲁造山带几近同时的新元古代岩浆作用表明它们在新元古代时可能是统一整体,且属于扬子陆块的组成部分;大别-苏鲁造山带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形成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雪球地球事件和裂谷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新元古代变质岩
RODINIA超大陆
两路口
北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变质岩系的变质作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覃小锋
夏斌
+6 位作者
李江
黎春泉
陆济璞
许华
周府生
胡贵昂
李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6-867,共12页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新元古代一早古生代变质岩系为一套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的中浅变质岩系,并形成绢云母-白云母带、黑云母带和石榴石-角闪石带3个递增变质带。通过对石榴石-角闪石带变质作用P-T轨迹的深入研究表明,其经历了3个阶...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新元古代一早古生代变质岩系为一套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的中浅变质岩系,并形成绢云母-白云母带、黑云母带和石榴石-角闪石带3个递增变质带。通过对石榴石-角闪石带变质作用P-T轨迹的深入研究表明,其经历了3个阶段变质作用:即经历了俯冲碰撞深埋到30~35km深度的中高压变质作用(M1),压力可达7.27×10^8~9.63×10^8Pa;随后经历了快速抬升所导致的近等温降压变质过程(M2),压力降至4.1×10^8~5.62×10^8Pa;晚期经历了降温降压退变质作用(M3)。整个过程为顺时针方向演化的P—T轨迹,其地质动力学过程属于较典型的板块俯冲碰撞→抬升模式,表明阿尔金南缘构造带的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俯冲碰撞及碰撞后的快速抬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
古代
-早古生代
变质岩
系
变质
作用P—T轨迹
高压
变质
作用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东北麻城两路口地区新元古代变质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锐
吴昌雄
陈觅
鄢华
赵新福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鄂东北地质大队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克拉玛依录井工程公司
出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1-812,共12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摇篮计划(CUGL140406)
湖北省地矿局科研项目(kj2014-5
kj2013-2)
文摘
鄂东北麻城两路口地区位于北大别杂岩带南部,对该区变质岩的研究有重要的古构造和古气候环境意义.本文对该地区6个变质岩样品进行了LA ICP 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3个花岗质片麻岩和1个变质浅色花岗岩样品得到742±38~805±7 Ma的年龄,而2个斜长角闪岩样品则得到793±11~843±72 Ma的年龄.其中1个斜长角闪岩样品的年龄值(793 11Ma)与花岗质片麻岩和变质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值(792~805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该区存在新元古代双峰式岩浆活动.秦岭(北秦岭、武当地区)-桐柏、大别和苏鲁造山带几近同时的新元古代岩浆作用表明它们在新元古代时可能是统一整体,且属于扬子陆块的组成部分;大别-苏鲁造山带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形成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雪球地球事件和裂谷作用相关.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新元古代变质岩
RODINIA超大陆
两路口
北大别
Keywords
zircon U-Pb age
Neoproterozoic metamorphic rocks
Rodinia supercontinent
Lianglukou
North Dabie terrane
分类号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变质岩系的变质作用
被引量:
4
2
作者
覃小锋
夏斌
李江
黎春泉
陆济璞
许华
周府生
胡贵昂
李乾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6-867,共12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项目(19991300008091)
文摘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新元古代一早古生代变质岩系为一套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的中浅变质岩系,并形成绢云母-白云母带、黑云母带和石榴石-角闪石带3个递增变质带。通过对石榴石-角闪石带变质作用P-T轨迹的深入研究表明,其经历了3个阶段变质作用:即经历了俯冲碰撞深埋到30~35km深度的中高压变质作用(M1),压力可达7.27×10^8~9.63×10^8Pa;随后经历了快速抬升所导致的近等温降压变质过程(M2),压力降至4.1×10^8~5.62×10^8Pa;晚期经历了降温降压退变质作用(M3)。整个过程为顺时针方向演化的P—T轨迹,其地质动力学过程属于较典型的板块俯冲碰撞→抬升模式,表明阿尔金南缘构造带的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俯冲碰撞及碰撞后的快速抬升过程。
关键词
新元
古代
-早古生代
变质岩
系
变质
作用P—T轨迹
高压
变质
作用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
Keywords
Neoproterozoic--Early Paleozoic metamorphic series
metamorphic p- T path
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western segment of the southern Altyn Tagh tectonic belt
分类号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东北麻城两路口地区新元古代变质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刘锐
吴昌雄
陈觅
鄢华
赵新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变质岩系的变质作用
覃小锋
夏斌
李江
黎春泉
陆济璞
许华
周府生
胡贵昂
李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