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东北麻城两路口地区新元古代变质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锐 吴昌雄 +2 位作者 陈觅 鄢华 赵新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1-812,共12页
鄂东北麻城两路口地区位于北大别杂岩带南部,对该区变质岩的研究有重要的古构造和古气候环境意义.本文对该地区6个变质岩样品进行了LA ICP 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3个花岗质片麻岩和1个变质浅色花岗岩样品得到742±38~805±7... 鄂东北麻城两路口地区位于北大别杂岩带南部,对该区变质岩的研究有重要的古构造和古气候环境意义.本文对该地区6个变质岩样品进行了LA ICP 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3个花岗质片麻岩和1个变质浅色花岗岩样品得到742±38~805±7 Ma的年龄,而2个斜长角闪岩样品则得到793±11~843±72 Ma的年龄.其中1个斜长角闪岩样品的年龄值(793 11Ma)与花岗质片麻岩和变质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值(792~805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该区存在新元古代双峰式岩浆活动.秦岭(北秦岭、武当地区)-桐柏、大别和苏鲁造山带几近同时的新元古代岩浆作用表明它们在新元古代时可能是统一整体,且属于扬子陆块的组成部分;大别-苏鲁造山带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形成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雪球地球事件和裂谷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新元古代变质岩 RODINIA超大陆 两路口 北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变质岩系的变质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覃小锋 夏斌 +6 位作者 李江 黎春泉 陆济璞 许华 周府生 胡贵昂 李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6-867,共12页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新元古代一早古生代变质岩系为一套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的中浅变质岩系,并形成绢云母-白云母带、黑云母带和石榴石-角闪石带3个递增变质带。通过对石榴石-角闪石带变质作用P-T轨迹的深入研究表明,其经历了3个阶...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新元古代一早古生代变质岩系为一套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的中浅变质岩系,并形成绢云母-白云母带、黑云母带和石榴石-角闪石带3个递增变质带。通过对石榴石-角闪石带变质作用P-T轨迹的深入研究表明,其经历了3个阶段变质作用:即经历了俯冲碰撞深埋到30~35km深度的中高压变质作用(M1),压力可达7.27×10^8~9.63×10^8Pa;随后经历了快速抬升所导致的近等温降压变质过程(M2),压力降至4.1×10^8~5.62×10^8Pa;晚期经历了降温降压退变质作用(M3)。整个过程为顺时针方向演化的P—T轨迹,其地质动力学过程属于较典型的板块俯冲碰撞→抬升模式,表明阿尔金南缘构造带的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俯冲碰撞及碰撞后的快速抬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变质岩 变质作用P—T轨迹 高压变质作用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