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佩雷尔曼新修辞学的论式系统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杨 武宏志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115-123,共9页
佩雷尔曼新修辞学恢复了古典论式理论的荣耀。新修辞学论式系统是对不确定条件下推理形式的分析,虽然这些推理形式是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但笛卡尔时代以来一直被逻辑学家和知识理论家所忽视。论式是新修辞学论辩理论的核心。在新修辞学的... 佩雷尔曼新修辞学恢复了古典论式理论的荣耀。新修辞学论式系统是对不确定条件下推理形式的分析,虽然这些推理形式是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但笛卡尔时代以来一直被逻辑学家和知识理论家所忽视。论式是新修辞学论辩理论的核心。在新修辞学的论式系统里,亚里士多德"更可取的"topoi被用作与价值和价值层级相关联的推理前提——论证的出发点,因而与涉及推理形式的其他辩证推理发挥不同功能。新修辞学的论式在论辩中既生成说服力,也展现合理性;既与听众及其文化环境相联系,也通过论式的相反形式与论辩攻防相联系。新修辞学的论式,尤其是"准逻辑"论式与法律论证关系密切,对法律论证的辨识、结构分析、论证构建和批评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雷尔曼 新修辞学 TOPOI LOCI 论式 法律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修辞学理论的基本立场——以佩雷尔曼的“普泛听众”概念为中心 被引量:15
2
作者 雷磊 《政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2期12-19,共8页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理论对法律论证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其核心概念,即作为言说者之主观思维构造的"普泛听众",具有一种固有而不可化解的内在紧张关系。因为它所指涉的理性概念取决于言说者所内化了的社会、语言和文化视角下...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理论对法律论证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其核心概念,即作为言说者之主观思维构造的"普泛听众",具有一种固有而不可化解的内在紧张关系。因为它所指涉的理性概念取决于言说者所内化了的社会、语言和文化视角下的世界观要素以及所涉及的生活领域内的特殊知识兴趣。一方面,"普泛听众"的概念暗含了法律论证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因此位于各种版本的明证和非理性立场之间;另一方面,它坚持的是一种实用主义导向的真理共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辞学 普泛听众 价值认知主义 真理共识论 论辩技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典修辞学与新修辞学的“部目”观 被引量:4
3
作者 康泽民 樊明明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部目"在古典修辞学中是说服论辩所要依靠的论据,它是一些程式化的类型;而新修辞学的"部目"观认为"部目"是人们借助言语协调关系的一种手段,它建立在论辩者与受众共同的价值观上,寻找"部目"的... "部目"在古典修辞学中是说服论辩所要依靠的论据,它是一些程式化的类型;而新修辞学的"部目"观认为"部目"是人们借助言语协调关系的一种手段,它建立在论辩者与受众共同的价值观上,寻找"部目"的过程就是寻找共同语言、寻求沟通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修辞学 新修辞学 论辩 价值观 部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修辞学论辩理论看英专学生逻辑思维特点 被引量:7
4
作者 柴改英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55-62,共8页
文章利用修正过的图尔明论辩模式,考察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论辩结构和要素的使用情况,目的是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英专学生的思维品质:(1)论辩结构的完备性;(2)主张或然度所体现的逻辑思维客观性;(3)对手意识所体现的论辩力度;(4)论... 文章利用修正过的图尔明论辩模式,考察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论辩结构和要素的使用情况,目的是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英专学生的思维品质:(1)论辩结构的完备性;(2)主张或然度所体现的逻辑思维客观性;(3)对手意识所体现的论辩力度;(4)论辩成分延展性所体现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结果表明:(1)92%的受试将论辩结构作为议论文的语篇组织方式;(2)95%的受试提出主张时采取了极端的或然表达方式,影响了逻辑思维的客观性;(3)对手意识普遍薄弱,仅有29%的议论出现了反驳潜势,但没有人就可能的对手观点展开实质性的驳论,影响了逻辑论辩的力度;(4)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随着年级的升高,虽有提高但并没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辞学 修正的图尔明论辩模式 英语专业学生 逻辑思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新修辞学视域下国外“情感诉诸”研究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克 高婷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6,共14页
本文借助CiteSpace数据分析软件,在西方新修辞学的理论背景下,从发文量、关键词、作者、机构共现以及战略坐标五个方面对国外“情感诉诸”的研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情感诉诸”研究发展缓慢,缺少深入研究且受到的关注较少;话题新颖度... 本文借助CiteSpace数据分析软件,在西方新修辞学的理论背景下,从发文量、关键词、作者、机构共现以及战略坐标五个方面对国外“情感诉诸”的研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情感诉诸”研究发展缓慢,缺少深入研究且受到的关注较少;话题新颖度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高产机构以及作者较少,缺乏深入合作;“情感诉诸”研究在发展古典修辞学思想、跨学科性应用、受众突显以及视觉化等方面符合西方新修辞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诉诸 CITESPACE 新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新修辞学”及其主要特点 被引量:37
6
作者 邓志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92-95,共4页
在简要介绍了西方“新修辞学”后 ,再将其与传统修辞学相比较的基础上概括出其主要特点。“新修辞学”的显著特点表现在修辞的范围、修辞的性质、修辞的功能、修辞者与听 /读者的关系以及对写作及其教学的态度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 新修辞学 特点 古典修辞学/传统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非形式逻辑运动中的新修辞学
7
作者 蔡广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52,共8页
作为论证理论的新修辞学是非形式逻辑的理论先驱之一。它对当代非形式逻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非形式逻辑对新修辞学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无知到吸纳的转变;另一方面,新修辞学对论证本质的理解、对听众地位的强调、对论证技术的提... 作为论证理论的新修辞学是非形式逻辑的理论先驱之一。它对当代非形式逻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非形式逻辑对新修辞学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无知到吸纳的转变;另一方面,新修辞学对论证本质的理解、对听众地位的强调、对论证技术的提炼以及对理性概念的辨析都对非形式逻辑的当代发展产生了持续影响,以至于可以把作为论证理论的新修辞学看作是非形式逻辑的具体形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形式逻辑 新修辞学 论证概念 听众 论证型式 理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佩雷尔曼新修辞学的合理化理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梅竹 王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65,共8页
佩雷尔曼的合理化理论是新修辞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是法律修辞学的逻辑起点。合理化理论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其一,合理化理论认为共识是说服和论证的起点,并且合理化的行为不得违背常识。其二,合理化理论认为在没有本质区别的情况下,应当... 佩雷尔曼的合理化理论是新修辞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是法律修辞学的逻辑起点。合理化理论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其一,合理化理论认为共识是说服和论证的起点,并且合理化的行为不得违背常识。其二,合理化理论认为在没有本质区别的情况下,应当对类似情况予以类似性的处理。在价值判断领域,应当依靠论证技巧,合理决策与行为。其三,合理化理论认为应当妥善处理语言的本质特性,充分发挥语言在说服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雷尔曼 新修辞学 合理化 法律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修辞学视角下时尚策展的双主线策略模型实践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文岩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5-14,共10页
时尚策展是时尚文化生产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新修辞学视角的引入能够有力延展时尚策展的话语实践范畴与社会价值导向。本文尝试构建“时装或可穿戴物”与“其它介质化时尚”的双主线解释模式,并分别提取着装人模、场地布景、个体叙述、中... 时尚策展是时尚文化生产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新修辞学视角的引入能够有力延展时尚策展的话语实践范畴与社会价值导向。本文尝试构建“时装或可穿戴物”与“其它介质化时尚”的双主线解释模式,并分别提取着装人模、场地布景、个体叙述、中间嫁接以及时尚物质、时尚感官、时尚表演的策略要素,以期形成新修辞学视角下具有普遍参照意义的时尚策展整合模型。这样,一方面可以开解时尚符号话语何以巧妙地隐入视觉文本的深层结构之中,以意义生产的象征行动搭建起沟通之维;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开发人类文明公共价值的新型参与机制,发挥时尚策展在知识整合、创造力激活、主体素养培育、公共话语沟通等方面的潜在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辞学 时尚策展 时装策展 时尚展览 时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学界对佩雷尔曼和奥布莱茨-泰特卡新修辞学思想的认知过程
10
作者 朴禹洙 张健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3期20-26,63,共8页
韩国学界一直通过詹姆斯.克罗斯怀特(James Crosswhite)和米泽斯洛.马讷里(Mieczyslaw Maneli)理解新修辞学理论,而他两人都不甚强调奥布莱茨-泰特卡在理论研究中的作用。在韩国对佩雷尔曼的研究仍旧是法学专业的学生、法律哲学家与语... 韩国学界一直通过詹姆斯.克罗斯怀特(James Crosswhite)和米泽斯洛.马讷里(Mieczyslaw Maneli)理解新修辞学理论,而他两人都不甚强调奥布莱茨-泰特卡在理论研究中的作用。在韩国对佩雷尔曼的研究仍旧是法学专业的学生、法律哲学家与语言学家在主导。韩国新修辞学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韩国学生理解佩雷尔曼的关键概念(如"辩证推理"及"论辩")时存在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表明某些佩雷尔曼的表述(如定义、思维之间的联系与思路)本身就是论辩的话题。韩国新修辞学研究中的其他问题还有英语在其中的影响,在对佩雷尔曼和奥布莱茨-泰特卡的研究中也是如此。这种学术殖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这违背了佩雷尔曼主张的多元化、多样的和谐以及平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辞学 论辩 佩雷尔曼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证研究的新修辞学路径及其合理性——从广义论证的观点看
11
作者 陈清泚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42,共6页
佩雷尔曼将古典修辞学与论证话语的分析和评价相结合,建立了具有现代形式的新修辞学,为社会生活中的论证提供了以听众遵从为中心的话语技术。然而,在方法论层面,新修辞学的发展遭遇了客观性质疑和相对主义质疑两大挑战。从广义论证的观... 佩雷尔曼将古典修辞学与论证话语的分析和评价相结合,建立了具有现代形式的新修辞学,为社会生活中的论证提供了以听众遵从为中心的话语技术。然而,在方法论层面,新修辞学的发展遭遇了客观性质疑和相对主义质疑两大挑战。从广义论证的观点看,修辞是一种社会互动,修辞规则必须符合听众所属的社会文化群体的规范;而采用主位方法可以获取局部合理的修辞规则,由此消除了新修辞学发展的两大障碍。在此基础上,根据广义论证本土化研究方法,建立新修辞学的论证研究程序,提供生成、评价修辞策略和话语的新途径;并进一步通过现实案例分析,展示这一程序的可操作性和恰当性。由此,从社会文化维度发展了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辞学 普遍听众 广义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代到后现代:当代修辞学理论辨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显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6-105,共10页
修辞学的当代复兴 ,与人们对语言、知识以及二者关系的重新思考分不开。现代修辞学重视从双向交流和整体文化建构角度 ,从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方向上综合描述和阐释修辞现象 ,强调修辞的普遍性 ,复义性 ,交流性和认... 修辞学的当代复兴 ,与人们对语言、知识以及二者关系的重新思考分不开。现代修辞学重视从双向交流和整体文化建构角度 ,从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方向上综合描述和阐释修辞现象 ,强调修辞的普遍性 ,复义性 ,交流性和认知性。后现代修辞理论则强调修辞作为“无中心”的“播撒”,是无法组合成有序结构的自相矛盾的表意手段 ,认为修辞作为能指的互设 ,具有“形式游戏”和“自我解构”的“转义”功能。现代修辞学与后现代修辞理论呈现出来的不同理论特色 ,表明了当今时代人类文化在走向全球化的同时 ,更强调多元化、多层化和非中心化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修辞学 新修辞学 后现代修辞 理论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修辞的学术起源与意义机制: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被引量:74
13
作者 刘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6-77,共12页
视觉修辞是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强调以视觉文本为修辞对象的修辞实践与方法。"新修辞学""视觉传播"和"机构转型"分别回应了视觉修辞"出场"的理论突破问题、修辞议题问题和... 视觉修辞是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强调以视觉文本为修辞对象的修辞实践与方法。"新修辞学""视觉传播"和"机构转型"分别回应了视觉修辞"出场"的理论突破问题、修辞议题问题和机构实践问题。而罗兰·巴特的《图像的修辞》(Rhetoric of the Image)、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Visual Thinking)、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成为视觉修辞起源的三大奠基性成果。视觉修辞的意义,对应于巴特所讲的图像符号的含蓄意指。而视觉意义生产的修辞"语言",存在于视觉符号深层的"修辞结构"(rhetorical structure)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修辞 学术史 含蓄意指 修辞结构 视觉语法 新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修辞现代发生的知识学谱系及其话语生产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8-145,F0003,共9页
作为修辞学在视觉场域的定向实践,视觉修辞的现代发生一方面缘于对传统修辞学“劝服”意旨的接纳与承继,它赋予视觉修辞作为修辞学的族群身份与审美基因;另一方面又得益于新修辞学对修辞实践对象谱系的拓展,它赋予视觉符号作为一种非语... 作为修辞学在视觉场域的定向实践,视觉修辞的现代发生一方面缘于对传统修辞学“劝服”意旨的接纳与承继,它赋予视觉修辞作为修辞学的族群身份与审美基因;另一方面又得益于新修辞学对修辞实践对象谱系的拓展,它赋予视觉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的他者符号介入修辞场域的理论合法性。罗兰·巴特对“图像修辞学”的学术验证与文本实践将视觉符号的修辞实践导向现实,贡布里希则从艺术史的视角为这一修辞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与经验范式,而“图像转向”的文化语境在加持视觉修辞现代实践的同时,也为媒介修辞、实物修辞以及空间修辞的属种衍化提供了可行性方案。由此架设的知识学谱系不仅成为视觉修辞现代发生的理论框架,而且也是这一修辞范式的实践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修辞 新修辞学 图像叙事 劝服观 视觉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辞格研究新视阈
15
作者 耿红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9-251,共3页
辞格研究在当代修辞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尽管当代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已远远超出了辞格的范围,但从辞格与修辞学学科的角度讲,修辞学这门学科应该说是建立在对辞格的研究基础上的。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新修辞学、后现代... 辞格研究在当代修辞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尽管当代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已远远超出了辞格的范围,但从辞格与修辞学学科的角度讲,修辞学这门学科应该说是建立在对辞格的研究基础上的。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新修辞学、后现代修辞学理论研究,继续拓展和深化着辞格的研究,使当代辞格研究呈现出新局面,表现出新特征。这表明了当今时代人类文化在走向全球化的同时,更强调多元化、多层次化和非中心化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格 意义 特征 新修辞学 后现代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谬误理论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永侠 武宏志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44-47,共4页
最新的谬误理论进一步研究了谬误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 :谬误理论的可能性、谬误理论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地位以及谬误的相对性。谬误理论的最重要的发展是 ,研究者对谬误理论开展了系统化的探索 ,初步形成了关于谬误的形式理论、批评理... 最新的谬误理论进一步研究了谬误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 :谬误理论的可能性、谬误理论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地位以及谬误的相对性。谬误理论的最重要的发展是 ,研究者对谬误理论开展了系统化的探索 ,初步形成了关于谬误的形式理论、批评理论、语用 -辩证理论、新辩证法和修辞学理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谬误理论 批判性思维 语用-辩证理论 辩证法 新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心雕龙》文体论谈到修辞学的体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坚 王祖献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1期67-81,共15页
科学越发展越细,差不多各民族皆如此。修辞学的前期是包含在它与文艺学的共同体中的。我们民族的传统修辞学就是以文论、诗话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着,直到接受西方修辞学的影响以后。西方的修辞学尽管分离出来了,但它的范围狭窄,采取了以辞... 科学越发展越细,差不多各民族皆如此。修辞学的前期是包含在它与文艺学的共同体中的。我们民族的传统修辞学就是以文论、诗话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着,直到接受西方修辞学的影响以后。西方的修辞学尽管分离出来了,但它的范围狭窄,采取了以辞格为中心的体系。西方的修辞体系影响了我国的修辞研究,唐钺《修辞格》以及其后的许多修辞书,也都偏重了部分修辞手法的研究,忽视了对传统修辞学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辞学 文体风格 文心雕龙 时代风格 体系 修辞 修辞手法 作家作品 作家风格 楚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受众预期与司法裁判的契合度不足及实践应对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小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20,共18页
新修辞学的受众理论表明,司法裁判是一种受约束的理性论证过程,裁判者要考虑受众的预期并反过来修正自己的说理论证,增强裁判可接受性。实践中,受众预期和司法裁判结果之间存在契合度不足现象,因而对司法裁判可能形成微观与宏观的诸多影... 新修辞学的受众理论表明,司法裁判是一种受约束的理性论证过程,裁判者要考虑受众的预期并反过来修正自己的说理论证,增强裁判可接受性。实践中,受众预期和司法裁判结果之间存在契合度不足现象,因而对司法裁判可能形成微观与宏观的诸多影响,既在个案裁判中直接影响当事人的诉讼策略及公众对案件的评判,乃至影响法官的考核,也在宏观上影响法治社会中公众对司法活动的整体评价。基于对受众预期的重视,法官在完成司法审判活动及作出裁判的过程中,不仅要预测性地思考如何说服案件当事人,还要考虑如何让判决结果尽量为其他旁观者理解和接受,在法律制度既定的情况下基于司法活动本质要求探索前瞻性应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辞学 司法裁判 受众预期 可接受性 法律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语篇的语言学研究:流派分野和方法整合 被引量:24
19
作者 姜亚军 赵刚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共5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学术语篇”或“科学语篇”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目前已经在语料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新修辞学、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的一席之地。学术语篇的语言学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同样表现...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学术语篇”或“科学语篇”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目前已经在语料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新修辞学、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的一席之地。学术语篇的语言学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同样表现出研究的多视角和跨学科性,形成了以Swales(1990)为代表的“体裁分析法”,以Biber等人(2002)为代表的学术语篇的“多维分析法”,以及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出发点的分析方法三个研究流派。本文对这三大流派的研究切入点、研究方法和关注焦点作了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共时和历时、共性和个性以及语料库和非语料库研究方法等层面探讨了学术语篇研究方法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语篇 体裁分析 多维分析法 新修辞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篇的互动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柴改英 任大玲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03-107,共5页
语篇的互动性指语篇、说写者、听读者、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篇的性质,促 进语篇生成和语篇理解的研究,为阅读、写作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语篇互动性研究多见于文学语篇,如读者意识分 析、接受反映理论等,近年... 语篇的互动性指语篇、说写者、听读者、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篇的性质,促 进语篇生成和语篇理解的研究,为阅读、写作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语篇互动性研究多见于文学语篇,如读者意识分 析、接受反映理论等,近年来语篇分析对非文学语篇的互动性有所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 互动性 新修辞学 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