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建立高校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考 |
潘晟
张宏成
|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
2003 |
41
|
|
2
|
新体育课程标准与学生个性的培养 |
许德顺
刘永光
|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
2004 |
19
|
|
3
|
论新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
季浏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4
|
|
4
|
运用“教师关注为本采纳模式”量表评定我国基础教育新体育课程实施效果 |
汤利军
季浏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5
|
茶道精神在实施新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
李红香
|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6
|
新体育课程教学的特点与成人体育教育的转变 |
姚利
|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7
|
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
王林
潘绍伟
金玉
郭泰玮
|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
2004 |
37
|
|
8
|
从事实出发:运用“黑箱”理论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审视 |
唐炎
郭礼
李翠兰
刘昕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5
|
|
9
|
体育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现状的探讨 |
王玉虎
蔡士凯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05 |
12
|
|
10
|
体育新课程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4W”理论与实践 |
韩春利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06 |
5
|
|
11
|
“泰勒模式”下的教师定位--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 |
王德慧
孙桥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12
|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探索性研究 |
刘桂海
马妍
李小英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3
|
谈体育教师迎接新的体育健康课程体系的挑战 |
陈家才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9
|
|
14
|
体育课程的范式转换——三种典型的体育课程模式分析 |
邹玉玲
顾渊彦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5
|
探究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
宋伦忠
王家京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4
|
|
16
|
加拿大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的模型与实施——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为例 |
刘晓旭
卢雁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7
|
古稀深情寄体育——写在王则珊教授新著出版之际 |
李力研
|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8
|
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5)——以“一校一品”和“1+X”为灵魂的新校园足球课程教学模式 |
钟勇
毛振明
潘建芬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7
|
|
19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施策(一)——目标: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
毛振明
杨多多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9
|
|
20
|
生命体育让人走向自然化 |
曹淑忠
潘绍伟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