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质增效: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叶岩松 宗成峰 《乡村论丛》 2025年第1期3-12,共10页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依靠创新打破传统产业边界与业态模式的现代产业组织形态,在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和农村增活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当前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发展壮大过程中所面临的要素活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基础...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依靠创新打破传统产业边界与业态模式的现代产业组织形态,在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和农村增活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当前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发展壮大过程中所面临的要素活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基础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作者提出进一步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与赋能作用,通过激发新质生产力的要素活力、坚持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引领以及促进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融入等实践路径,进一步推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质增效,以产业振兴更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生产力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作用机理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州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路径研究
2
作者 余利梅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为明确当前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践情况,以泸州乡村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当前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存在定位不明、农耕基地项目示范引领不足、乡村产业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特色产业少且同质化现象重的问题。研究建议科学谋划,精心布局;提质增效... 为明确当前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践情况,以泸州乡村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当前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存在定位不明、农耕基地项目示范引领不足、乡村产业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特色产业少且同质化现象重的问题。研究建议科学谋划,精心布局;提质增效,强化引领;搭建平台,创新技术;打造特色,优化布局,以此提高泸州乡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内生动力,优化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州 乡村 新产业新业态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3
作者 金观平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如何用好乡村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成为热门话题。乡村产业并非新鲜事物,但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近...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如何用好乡村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成为热门话题。乡村产业并非新鲜事物,但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新,不仅体现在领域和业态上,更体现在产业链条、融合层次和技术水平上。以往,不少地方乡村产业多集中在周期短、门槛低的传统种养业,形不成链条,打不开市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则强调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一般认为,其包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农村创新创业等,特点是依托创新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和业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休闲旅游 农产品加工业 食物供给 新产业新业态 技术水平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资源 业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
4
作者 杨秀云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9期103-109,共7页
拓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了明确甘肃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态势,为西北同类型地区提供拓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启示与借鉴,本文以武威市为... 拓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了明确甘肃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态势,为西北同类型地区提供拓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启示与借鉴,本文以武威市为例,总结其处于培育拓展阶段且发展基础良好的现状,分析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新产业新业态同质化现象、产业特色与品牌效应发挥、资金支持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面临的困境,从政策引导规划、数字乡村建设、资源禀赋开发、产品迭代升级、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基层党建引领等7个方面提出解决路径,以促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产业新业态 武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破解农民增收困境 被引量:20
5
作者 曾福生 《湖湘论坛》 CSSCI 2017年第5期80-83,共4页
农民增收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的福祉和全面小康的实现,如何让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是我国政学两界的重大议题。"十二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取得了"两高"的好成绩,但是囿于... 农民增收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的福祉和全面小康的实现,如何让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是我国政学两界的重大议题。"十二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取得了"两高"的好成绩,但是囿于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农民增收遭遇了新的困境。为此,应该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视角采取相应对策,破解农民增收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业新业态 农民收入 增收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江西省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冰雪 李瑾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018-1024,共7页
数字化时代下,推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分析与江西省典型案例凝练,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剖析数字化时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理论维度,数字化时代下... 数字化时代下,推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分析与江西省典型案例凝练,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剖析数字化时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理论维度,数字化时代下,现代技术交叉融合能推动农业产业信息共享、模式创新、技术赋能,对农业全产业链进行“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催生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智慧农文旅等数字化新产业新业态。在实证维度证实数字化有助于促进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智慧农业生产管理精细化、农产品电商运行高效化、智慧农文旅体验便捷化,且均建立起政产学研结合、公司+农户契合、多重业态融合3个维度的保障机制。据此,针对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智慧农文旅提出相应实施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农业新产业新业态 发展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产业新业态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
7
作者 郭连伟(策划) 《河北农业》 2023年第2期14-15,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深刻认识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阶段,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今年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深刻认识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和阶段,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加快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营主体 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振兴 农民合作社 家庭农场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新产业新业态 双层经营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特色资源拓宽乡村产业发展空间
8
作者 张海鹏 《农家科技》 2024年第21期1-1,共1页
立足乡村农业资源,培育乡村特色农业产业。乡村特色农业产业涵盖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及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大。培育乡村特色农业产业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落实农业强国战略,而且有助... 立足乡村农业资源,培育乡村特色农业产业。乡村特色农业产业涵盖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及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大。培育乡村特色农业产业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落实农业强国战略,而且有助于夯实多元化食物供给,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产业 产业发展空间 农业生产效率 食物供给 强国战略 发展潜力 乡村产业 新产业新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新业态的富民效应与机制研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9
作者 邹小勤 何佩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4期279-294,共1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事实上,当前阶段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多是根植于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鉴于此,本文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新业态的富民效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事实上,当前阶段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多是根植于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鉴于此,本文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新业态的富民效应。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除我国西藏及港、澳、台地区外)的面板数据,测度了数字经济发展和农户收入增长水平,并以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和与服务业融合刻画农村三产融合新业态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数字经济对农户增收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由于农户参与了分工专业化与合作,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户收入,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后仍然成立;其次,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新业态通过土地资源再利用、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和农民创新创业这三个作用渠道促进农户增收;最后,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数字经济的富民效应越显著,但数字经济的富民效应与贫富差距成倒“U”型关系。研究结论从理论上为发展农村富民产业提供了全新认识,在实践上为农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据此,得到如下政策启示:一是完善乡村数字治理,在努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数字经济的农户增收效应;二是立足于更有效率的专业化分工,激励链主企业,努力延长农业产业链、细化分工工序,同时努力促成包含广大农村地区在内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三是适时提供顶层设计,更新创新创业的培育机制,激发更大程度上的创新创业热情;四是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表现出的两大异质性特征,在完善农村和欠发展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力争使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农村三产融合新业态在更高的水准上关联农户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三产融合 新产业新业态 富民产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业产业园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被引量:3
10
《湖南农业》 2023年第4期26-26,共1页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支持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累计支持创建了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认定150个,带动各地建设7000...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支持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累计支持创建了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认定150个,带动各地建设7000多个省市县产业园,初步形成以园区引领农业现代化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现代农业产业 乡村产业 新产业新业态 格局 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 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蔬菜 富民产业
1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农家致富》 2021年第13期1-1,共1页
近年来,江苏全力打造千亿级绿色蔬菜产业,全省蔬菜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绿色高效技术加快推广、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产生一批在全省叫得响、在全国有影响的蔬菜品牌,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关键词 绿色蔬菜 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 富民产业 蔬菜品牌 新产业新业态 绿色高效 加快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产品预制菜标准探讨
12
作者 田明 王文涛 +4 位作者 张海峰 陈赫书 吴赛辉 刘娣 何鑫淼 《猪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其中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目前,我国预制菜...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其中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目前,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其产业链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市场消费等多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振兴 中央厨房 餐饮服务 加工流通 新产业新业态 产业 标准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动态·声音
13
《中国畜牧业》 2021年第6期9-9,共1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在发挥乡村多种功能、丰富乡村产业业态、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增加农民致富渠道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企业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城乡经济循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经济 农民持续增收 新产业新业态 农民致富 产业业态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行业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音
14
《中国畜牧业》 2021年第7期9-9,共1页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进一步凸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在发挥乡村多种功能、丰富乡村产业业态、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增加农民致富渠道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企...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进一步凸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在发挥乡村多种功能、丰富乡村产业业态、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增加农民致富渠道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企业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城乡经济循环。——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结构升级 乡村振兴 城乡经济 农民持续增收 生态涵养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新产业新业态 农民致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