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出现代性道德的困境——马克思主义与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后现代主义伦理学的跨时空对话
1
作者 黄学胜 常子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1,共14页
在马克思主义与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和以利奥塔、鲍曼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伦理学之间展开思想对话,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他们共同面对的都是现代性道德及其后果,但由于立场、对时代的判断和各自认... 在马克思主义与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和以利奥塔、鲍曼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伦理学之间展开思想对话,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他们共同面对的都是现代性道德及其后果,但由于立场、对时代的判断和各自认可价值规范的不同,导致了三种不同且典型的伦理学应对方案。可从切入点、应对方案及性质和成效三个方面展开比较研究,这种比较有助于深化理解西方道德传统的近现代演化、各学派的路径及其可能局限,也能为探寻克服和应对现代性道德困境的可靠出路、激活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当代意义、正确看待当前社会的伦理状况以及推动后续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等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道德 马克思主义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后现代主义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德伦理学的动机理论——对赫斯特豪斯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方案的梳理与重构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义天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48,共8页
道德行为的动机问题是现代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为此提出了详细的论证方案。根据该方案,美德伦理学持有一种经过改造和扩充的动机概念,美德行为者被认为“出于品质”而实施正确的行... 道德行为的动机问题是现代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为此提出了详细的论证方案。根据该方案,美德伦理学持有一种经过改造和扩充的动机概念,美德行为者被认为“出于品质”而实施正确的行动。在此过程中,美德行为者的动机不仅在理性层面上表现为“出于品质而给出正确的理由”,而且在感性层面上表现为“出于品质而伴有恰当的情感”。就前者而言,美德行为者“出于品质”而给出的理由,同康德主义行为者“出于责任”而给出的理由相互贯通;就后者而言,美德行为者“出于品质”而伴有的快乐情感,亦不与康德主义行为者的心理反应构成颠倒关系。对赫斯特豪斯来说,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美德伦理学不仅能够建构有效的动机理论,而且足以破除自身同现代规则伦理学之间的对立与隔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伦理学 动机理论 出于品质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种品质堪称美德?——论赫斯特豪斯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标准理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义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2,178,共10页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主要范式之一。它不仅需要在清理和批判现代道德哲学的基础上建构自身的行动理论与动机理论,更需要树立美德的概念标准,回答“何种品质堪称美德”。作为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代表,赫斯特豪斯对此设定了...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主要范式之一。它不仅需要在清理和批判现代道德哲学的基础上建构自身的行动理论与动机理论,更需要树立美德的概念标准,回答“何种品质堪称美德”。作为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代表,赫斯特豪斯对此设定了相互联系的三个命题:(1)美德有利于其拥有者;(2)美德使其拥有者成为好的人;(3)上述两种特征彼此关联。赫斯特豪斯通过将命题(1)界定为大概率的建议,将命题(2)内置于伦理自然主义的视野,将命题(3)奠基于亚里士多德的人性理论,不仅回应了既有挑战,而且为其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美德标准理论提供了相应的论证与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品质 美德标准 伦理自然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德伦理学的行为理论:误解与回应——重访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论证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义天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7,共9页
作为美德伦理学的代表人物,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立足新亚里士多德主义,针对美德伦理学在行为问题上所遭遇的误解,做出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回应与澄清。根据赫斯特豪斯的论证,美德伦理学不仅同样重视行为,而且同样给出关于正确行为... 作为美德伦理学的代表人物,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立足新亚里士多德主义,针对美德伦理学在行为问题上所遭遇的误解,做出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回应与澄清。根据赫斯特豪斯的论证,美德伦理学不仅同样重视行为,而且同样给出关于正确行为的具体规定。通过将正确的行为奠基于有美德的行为者及其美德品质,美德伦理学提供了一种与规则伦理学的行为理论之间具有逻辑同构性的说明。通过澄清美德与行为者、美德与评价性、美德与规则等方面的复杂关系,美德伦理学进一步地回应了自己所面临的相对主义或主观主义责难。这些论述不仅印证了赫斯特豪斯所倡导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新进”之处,也为美德伦理学的行为理论做出了一种基本合理的辨析与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伦理学 赫斯特豪斯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正确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在何处?——赫斯特豪斯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文贤庆 李仁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23,共9页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德伦理学复兴以来,其就在不断尝试与规范伦理学进行有益的互动,其中,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站在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立场为美德伦理学提供了一种规范体系的解释,她的工作不仅极大地发展了美德伦理学作为规范伦理学...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德伦理学复兴以来,其就在不断尝试与规范伦理学进行有益的互动,其中,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站在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立场为美德伦理学提供了一种规范体系的解释,她的工作不仅极大地发展了美德伦理学作为规范伦理学的可能性,而且发展了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然而,赫斯特豪斯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在何种意义上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在何处?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资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赫斯特豪斯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有关幸福、美德和目的论的基本思想以及经验主义辩证法的方法;另一方面,赫斯特豪斯在吸收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道德心理学和伦理自然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 里士多德 美德伦理学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茱莉亚·安娜斯的美德发展理论
6
作者 许一诺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1,共9页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主流形态,而安娜斯的美德发展理论则是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的一种新进路。基于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伦理立场,安娜斯拓展并深化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与技艺的类比,揭示了美德的发展...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主流形态,而安娜斯的美德发展理论则是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的一种新进路。基于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伦理立场,安娜斯拓展并深化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与技艺的类比,揭示了美德的发展过程与理智结构,证成了美德与幸福的动态一致性,从而在美德的规范性与幸福主义的目的论之间建立了有机的联系。安娜斯的美德发展理论在方法层面和内容层面对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的常规进路进行了反思和超越,但也因对美德的情感维度和共同体维度缺乏有效解释而存在着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美德发展 实践智慧 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本分析到过程研究:数字叙事理论的生成与流变 被引量:30
7
作者 甘锋 李坤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0-177,共8页
随着数字叙事时代的到来,研究者试图摆脱传统叙事理论的束缚,从核心概念与阐释框架两方面入手创生新的理论范式。早期数字叙事理论倾向于从已有的叙事理论传统中寻求灵感,"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普罗普主义"便是其... 随着数字叙事时代的到来,研究者试图摆脱传统叙事理论的束缚,从核心概念与阐释框架两方面入手创生新的理论范式。早期数字叙事理论倾向于从已有的叙事理论传统中寻求灵感,"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普罗普主义"便是其中的代表;随着网络交流活动交互性的增强,非洲的口语叙事传统开始受到重视,研究者试图从传授过程、交互性及作品形态等方面在数字叙事与口语叙事之间建立连接;而电子游戏兴起之后,面对游戏学的挑战,数字叙事理论试图革新"叙事"概念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数字叙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叙事 叙事理论 文本分析 过程研究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新普罗普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学伦理学批评:脉络与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德旭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9-214,共6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美文学研究界,西方传统的人文主义伦理学批评几近消声,直到80年代末才再次回归,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文学批评的这次"伦理学转向"有其深刻的思想史背景,在与各路思想资源的对话争鸣中,复兴后的文学...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美文学研究界,西方传统的人文主义伦理学批评几近消声,直到80年代末才再次回归,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文学批评的这次"伦理学转向"有其深刻的思想史背景,在与各路思想资源的对话争鸣中,复兴后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又获得了一系列新的视角和方法。追溯西方文学伦理学批评嬗变轨迹,大致可以归纳出两条谱系: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和解构主义,两支伦理批评学派各具独特的问题意识和批评方法。前者传承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和诗学观,主张通过文学获得伦理道德教育;后者借助后结构主义理论对文学进行伦理批评,强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以及读者的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学派 解构主义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