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们如何叙述农村?--关于“新乡土小说”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云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225,共4页
新世纪,中国农村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了,它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也使旧的因素在新问题中得到了新的表现或组合。如果没有新的视野,不仅无法理解当前的中国农村,更无法创作出具有新意的大作品。如何叙述农村?今天的"新乡土小说&qu... 新世纪,中国农村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了,它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也使旧的因素在新问题中得到了新的表现或组合。如果没有新的视野,不仅无法理解当前的中国农村,更无法创作出具有新意的大作品。如何叙述农村?今天的"新乡土小说",应该在继承既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发现农村中的新问题与新经验,并对一些"老问题"做出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 土地问题 农村 新乡土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文学传统流变中的“乡土文学”与“新乡土小说”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继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3-149,共7页
自“乡土文学”命名后,乡土文化长期处于被现代文明观看的“客体”位置,一方面,乡土是被“发现”、被“揭示”的;另一方面,乡土文化在“被看”中丧失了自我言说的权利,作家的乡土审美也因此显现出抽象化、符号化、寓言化特征,而近四十... 自“乡土文学”命名后,乡土文化长期处于被现代文明观看的“客体”位置,一方面,乡土是被“发现”、被“揭示”的;另一方面,乡土文化在“被看”中丧失了自我言说的权利,作家的乡土审美也因此显现出抽象化、符号化、寓言化特征,而近四十年的城乡交往叙事以具象化、日常化、现实化的农民命运书写拓宽了“乡土文学”的审美视域,相应地,“乡土文学”的历史命名面临挑战。径直地将近百年中国文学有关乡土、农村、农民的书写统称为“乡土文学”,既有悖于切实的文学情境,也缺乏此概念产生、发展的现实根基。因此,寻找新的命名方式及理论依据,既符合文学思潮应运而生的历史逻辑,也能契合新时代农民精神和乡村文明的当下审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新乡土小说 概念推衍 空间交往 形象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大新乡土小说中的灵肉关系论
3
作者 王振滔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9-104,共6页
一周大新于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第一篇正式见刊的小说《前方来信》于1979年3月25日发表于《济南日报》,创作生涯由此开始,至今笔耕不辍。周大新的文学创作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划分,第一个是体裁角度(... 一周大新于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第一篇正式见刊的小说《前方来信》于1979年3月25日发表于《济南日报》,创作生涯由此开始,至今笔耕不辍。周大新的文学创作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划分,第一个是体裁角度(1),第二个是题材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土小说 周大 灵肉一元 乡土题材 乡土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实与虚构:当下新乡土叙事小说论
4
作者 王爱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7,共5页
2006年以来,涌现了大量书写新乡土新农村的小说作品,一时掀起"新乡土叙事小说"热。新乡土叙事小说瞩目于乡村,在叙事内容上丰富多样。主要反映了民与官、人与城、物质与风情、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试图以近两年涌... 2006年以来,涌现了大量书写新乡土新农村的小说作品,一时掀起"新乡土叙事小说"热。新乡土叙事小说瞩目于乡村,在叙事内容上丰富多样。主要反映了民与官、人与城、物质与风情、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试图以近两年涌现的新农村题材小说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以廓清当下小说对新农村的叙事类型及其内容,希冀从小说与现实的互文中找寻当代小说的审美生长点,以此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续有效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叙事小说 纪实与虚构 物质与风情 审美 文化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俗互动:晓苏新时代乡土小说创作论
5
作者 张倩倩 王海燕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9-93,共5页
如何实现新时代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统一,最大程度发挥现代国家治理与传统文化的优势,是关系到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晓苏的新时代乡土小说一如既往地关注民间礼俗在乡村社会中不可替代的维系功能及其呈现出的异化与复杂性... 如何实现新时代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统一,最大程度发挥现代国家治理与传统文化的优势,是关系到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晓苏的新时代乡土小说一如既往地关注民间礼俗在乡村社会中不可替代的维系功能及其呈现出的异化与复杂性,同时也加强了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治理策略与民间礼俗互动、互融的思考,并在以“理”导“俗”的多样态书写中,探索如何以新的叙事话语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对于我们认识新时代乡土小说的新质新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苏 时代乡土小说 国家治理 民间礼俗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贾平凹乡土小说的诗性伦理——兼及当代乡土叙事的审美变异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席建彬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180,243-244,共11页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一直不乏自我转变与超越,而诗性意识似乎构成了风格流变的某种源起。围绕乡土诗意的认同与游离,叙事的演进包含着城、乡理想的持续蜕减,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失范与困顿。在这一过程中,乡土叙事的张力被不断触探与审视,社...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一直不乏自我转变与超越,而诗性意识似乎构成了风格流变的某种源起。围绕乡土诗意的认同与游离,叙事的演进包含着城、乡理想的持续蜕减,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失范与困顿。在这一过程中,乡土叙事的张力被不断触探与审视,社会与文化承担渐趋颓杂与迷乱;深厚的乡土情结导致了乡土立场上的"藕断丝连",理智上的走向城市又非全身心投入,失衡的文化结构与艺术心理酝酿出乡土诗意的深度消解,难以在理想主义层面获得重构。这场由诗性精神演化而至的文学困局,不仅昭示出贾平凹小说乃至新时期乡土小说在思想资源、审美逻辑上的某些特征与局限,也表明了当代乡土叙事的历史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时期乡土小说 诗性叙事 城乡结构 审美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的不满——台湾小说的三种切片考察
7
作者 曾丽琴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5,共8页
全球化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是文化的同一性,而这种同一性在后发展地区急剧的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它不仅造成世界范围内都市景观的趋同,也同质化了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这种现象自然引起了极大的不满与反思,并由此在后发展... 全球化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是文化的同一性,而这种同一性在后发展地区急剧的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它不仅造成世界范围内都市景观的趋同,也同质化了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这种现象自然引起了极大的不满与反思,并由此在后发展国家与地区产生了怀旧、记忆、认同与本土书写的热潮。台湾当代作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些深具"理论自觉"的台湾作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开书写,以思索、对抗后现代都市的发展。朱天心以老灵魂的姿态检索台北层层叠叠的记忆,希望找到珍惜这个城市的理由;林俊颖以返魅的乡土与后现代都市相映照,为的是衬出后现代都市台北的苛薄,而这也让人思索台湾"新乡土小说"发生的缘由与对话的对象;而骆以军则在台北与九江这两个城市的时间差当中,发现后现代与现代、前现代皆是令人无法忍受的"卡夫卡城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小说 全球化 后现代都市 新乡土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