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乔叶《宝水》的新乡土叙事
1
作者 郑媛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0,共7页
乔叶的《宝水》在中国乡村现代化的背景下,以中原大地上的宝水村为切入点,反映和反思了乡村转型发展的路径与问题。宝水村是作者的心中再造之乡,它提醒读者,宝水的乡建之路提供了乡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宝水》中塑造了乡村社会的一系... 乔叶的《宝水》在中国乡村现代化的背景下,以中原大地上的宝水村为切入点,反映和反思了乡村转型发展的路径与问题。宝水村是作者的心中再造之乡,它提醒读者,宝水的乡建之路提供了乡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宝水》中塑造了乡村社会的一系列新人:维系传统的奶奶、基层干部大英、乡建专家孟胡子都是作者为文学作出的新贡献,在一个个文学新人的背后,是青春叙事的弱化和作者的乡愁书写。乔叶追求的传奇故事的日常性和日常生活的传奇性,使作品生动展现了乡村发展的历史洪流,同时大量生活化场景的进入以及作者对生活的热忱、宽容、理解,也使得作品充满了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水》 乡村想象 乡村群体 新乡土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土叙事”的结构之变——以乔叶《宝水》为例
2
作者 杨晓杰 《南腔北调》 2024年第5期92-96,91,共6页
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紧密相连,乡土文学是对新时代乡村生活的记录和书写。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化,出现了一批反映当下农村生活新变化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为百年乡土文学传统注入新特质。特别是在小说结构上,付秀莹、叶炜、乔叶等70后... 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紧密相连,乡土文学是对新时代乡村生活的记录和书写。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化,出现了一批反映当下农村生活新变化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为百年乡土文学传统注入新特质。特别是在小说结构上,付秀莹、叶炜、乔叶等70后作家以“节气”“四季”的农耕时序结构作品,提供了乡土叙事新的审美经验。以乔叶的最新长篇力作《宝水》为例,探寻审美结构之下的乡村生活形态和作家的情感变迁,具有重要的文学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土叙事 结构 乔叶 《宝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转型期女作家的“新乡土叙事” 被引量:2
3
作者 邱其濛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106,共6页
“新乡土叙事”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提法,主要是指20世纪90年代末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乡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不同以往的写作模式和表现方法。因其模式和方法的多元与庞杂,不能够一一概述,故笼统称之为“新乡土叙事”。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末和2... “新乡土叙事”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提法,主要是指20世纪90年代末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乡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不同以往的写作模式和表现方法。因其模式和方法的多元与庞杂,不能够一一概述,故笼统称之为“新乡土叙事”。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社会转型期迟子建、铁凝、严歌苓、魏微、林白、孙惠芬等女作家的“新乡土叙事”为研究对象,关注女作家乡土小说所表现出的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言说方式,探讨这些写作模式和表现手法为乡土小说提供的新的叙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新乡土叙事 孙惠芬 迟子建 魏微 严歌苓 言说方式 林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的民间技术学、原乡叙事及其当代可能性——从莫言小说中的“刑场”说起
4
作者 林琳 陈佳冀 《语文学刊》 2025年第1期83-96,共14页
21世纪以来,围绕莫言研究的最显著标签渐趋从“先锋”变成“民间”,莫言创作中一以贯之的民间立场正在被批评主体不断地重新阐释。为探究莫言所建构出的与传统乡土叙事和先锋乡土叙事皆相异的“原乡叙事”,本文以其作品中共通的“刑场... 21世纪以来,围绕莫言研究的最显著标签渐趋从“先锋”变成“民间”,莫言创作中一以贯之的民间立场正在被批评主体不断地重新阐释。为探究莫言所建构出的与传统乡土叙事和先锋乡土叙事皆相异的“原乡叙事”,本文以其作品中共通的“刑场”叙事空间作为抓手,意在解析权力技术学如何通过酷刑实现规训并趋于精密,“五四运动”启蒙背面的民间启蒙如何在酷刑中萌发并逐步实现,莫言“作为老百姓”的民间立场又是如何贯穿其创作始终的。从《红高粱》《檀香刑》再到《晚熟的人》,莫言的原乡叙事从历史走向现代,在完成“刑场”现代嬗变的同时,也为新乡土叙事的新命题与新视角交出了自己的创作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权力技术学 新乡土叙事 民间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土中国巨变的精神守望与艺术探索——论叶炜的乡土中国三部曲《福地》《富矿》《后土》
5
作者 张丽军 王大鹏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8-25,共8页
叶炜作为新乡土小说的创作者,是一个乡土的忠实守望者。他从农村的生命体验出发,对以麻庄为中心的乡土世界进行了原汁原味和富有乡土大地逻辑理念的审美书写。通过他的作品《福地》《富矿》《后土》,我们可以领略到苏北鲁南大地上乡村... 叶炜作为新乡土小说的创作者,是一个乡土的忠实守望者。他从农村的生命体验出发,对以麻庄为中心的乡土世界进行了原汁原味和富有乡土大地逻辑理念的审美书写。通过他的作品《福地》《富矿》《后土》,我们可以领略到苏北鲁南大地上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乡村人的情感纠葛。叶炜三部小说展现了现代文明与农村文明的交锋,被动的接受与主动的融入交织在一起,体现着农村文明变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叶炜在继承传统叙事手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通过描写一个小乡村的变化,呈现出对乡土中国大地正在发生的巨变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土叙事 现代文明 乡土中国叙事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新时代放歌,为黄河人塑像——《我家门前有条河》观后
6
作者 周爱华 《影剧新作》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音乐剧《我家门前有条河》以黄河滩区迁建后的新社区经济文化建设为主题,聚焦新时代黄河人自信自强、招商引资、多渠道提升乡村新面貌的奋斗历程,以新颖别致的轻喜剧风格为现实主义题材赋予了浪漫主义色彩,以审美的方式参与新时代乡村... 音乐剧《我家门前有条河》以黄河滩区迁建后的新社区经济文化建设为主题,聚焦新时代黄河人自信自强、招商引资、多渠道提升乡村新面貌的奋斗历程,以新颖别致的轻喜剧风格为现实主义题材赋予了浪漫主义色彩,以审美的方式参与新时代乡村建设的观察与叙事,艺术地呈现了新乡土环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歌颂了传承有序、百折不回、生生不息的黄河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我家门前有条河》 黄河精神 新乡土叙事 轻喜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家园的守望与价值重建——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表述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华 《人文天下》 2021年第3期17-22,共6页
农村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以荒诞喜剧的外壳包装进行新乡土叙事的影像书写,表达对乡村现实的关注,其故事内核集中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时代选择。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语境下,传统乡村秩序及精神家园正经历激变与重建,影片立... 农村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以荒诞喜剧的外壳包装进行新乡土叙事的影像书写,表达对乡村现实的关注,其故事内核集中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时代选择。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语境下,传统乡村秩序及精神家园正经历激变与重建,影片立足于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视角,以现代维度表述仁义精神等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当下中国电影"乡土叙事"相对缺失的情况下,对于增强农村电影的文化竞争力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农村电影中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影 新乡土叙事 传统文化价值观 创造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