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乡土写作与“五四”新文化传统的赓续与弘扬
1
作者 谭桂林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共10页
新乡土写作在思想资源探寻上应该注意整理、研究、书写现代知识分子所进行的乡村改革和乡村复兴的理论与实践,在题材资源拓展上,于写农运和阶级斗争的重大题材之外,还要关注百年来为乡村建设作出过实际贡献的各类先驱人物;在历史趋势的... 新乡土写作在思想资源探寻上应该注意整理、研究、书写现代知识分子所进行的乡村改革和乡村复兴的理论与实践,在题材资源拓展上,于写农运和阶级斗争的重大题材之外,还要关注百年来为乡村建设作出过实际贡献的各类先驱人物;在历史趋势的把握上不仅要写山乡巨变,也要关注山乡哪些地方是不能变的;新乡土写作的当下性追求,不只是指对当下生活情境的表现,也是指其描写对象与当下时代所具有的精神特性与心理趋向的牵连。当下性的关注固然需要颂歌的旋律,靓丽的色调,但如果只有颂歌与亮色,当下性的关注就会失去乡土文学传统中的启蒙精神,最终也会导致乡土书写的虚浮与浅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土写作 文化传统 乡村振兴 当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土写作”如何成为可能——以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学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6-152,共7页
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乡村进入剧烈的社会转型期。现代乡村的剧变向新世纪乡土小说创作提出新的要求,以新视野、新思想与新方法表现新的中国故事成为“新乡土写作”的基本美学原则,也成为新世纪“新乡土小说”... 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乡村进入剧烈的社会转型期。现代乡村的剧变向新世纪乡土小说创作提出新的要求,以新视野、新思想与新方法表现新的中国故事成为“新乡土写作”的基本美学原则,也成为新世纪“新乡土小说”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叶炜提出且坚持新乡土写作,在保证新乡村经验获取的基础上,从乡村生活经验与文化经验出发保持与乡村的“平视”目光,以新的中国乡村“大”故事作为表现对象,将世界性视野与本土性文化融合为新的叙事笔法,探索出一条讲述新的中国故事的新方法。同时叶炜的小说承续了中国乡土文学的抒情传统,集中表现出带有地域性的风俗画面与地方色彩,在新世纪新乡土写作的道路上做出重要的文学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炜 新乡土写作 乡村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感、反思性与新乡土写作——评关仁山《白洋淀上》
3
作者 郭宝亮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关仁山的《白洋淀上》是一部全景式反映白洋淀人们日常生活以及雄安新区建设景象的百余万字长篇巨制。小说关注当下火热的现实生活,写出真正的“现场感”来,同时又将当下与历史组成套叠结构,从而将历史与现实交汇,传统与现代套叠,成为... 关仁山的《白洋淀上》是一部全景式反映白洋淀人们日常生活以及雄安新区建设景象的百余万字长篇巨制。小说关注当下火热的现实生活,写出真正的“现场感”来,同时又将当下与历史组成套叠结构,从而将历史与现实交汇,传统与现代套叠,成为一部地地道道的恢弘史诗;小说没有回避当下现实生活的各种矛盾,也没有回避人性的幽暗,而是最大可能地写出其复杂性,因而具有了很强的反思性;《白洋淀上》以真正现实主义方法拓宽和开新了乡土写作的路径。这种拓宽与开新,不仅是对关仁山自我写作的超越,更重要的也是对当代文学乡土写作的超越。同时继承“荷花淀派”的写作传统,进而将其推向新的高度,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新乡土写作的某种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仁山 《白洋淀上》 现场感 反思性 新乡土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语境下的“新乡土写作”现状及其未来进路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文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0-188,共9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乡村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不断增长的乡村现代体验要求文学必须做出回应,这使得学界关于“新乡土写作”的讨论从未间断。但研究者对何为“新乡土写作”及其该如何发展还没有定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乡村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不断增长的乡村现代体验要求文学必须做出回应,这使得学界关于“新乡土写作”的讨论从未间断。但研究者对何为“新乡土写作”及其该如何发展还没有定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界对当下乡土小说创作庞大、凌乱而又碎片化的写作现状还缺乏深度梳理,另一方面是乡土写作观念没有实现转型,呈现了一种“21世纪的乡村现实与20世纪的乡土创作理念”整体倒挂的局面。“新乡土写作”改写了很多过去的书写命题,使乡土文学在发展中容纳了更多的现代性,它对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与农民精神的描写都已经摆脱了传统乡土叙事的框定,它的很多形态是在过去的写作中没有的,同时也很容易遭遇各种批评和非议。新乡土写作的难点其实不在于“破”,而在于“立”,在乡村性逐渐发生迁移的背景下,要适应它的新特质和“不足”,积极关注它的未来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土写作 时代 乡村性 乡土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