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成立初期档案管理的进路与取向--以档案安全为视角的考察
1
作者 王继红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0,共3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档案管理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微观档案管理的进路,经过了以档案安全为中心,到广泛推动档案利用,再到确保档案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档案利用3个阶段的尝试,最终形成了新中国档案管理的基本取向。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 新中国成立初期,档案管理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微观档案管理的进路,经过了以档案安全为中心,到广泛推动档案利用,再到确保档案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档案利用3个阶段的尝试,最终形成了新中国档案管理的基本取向。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确保档案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档案利用的档案管理理念,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而且将档案融入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档案管理 档案安全 档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俄文学习运动的历史考察
2
作者 王国欣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0,共8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共中央全面学习苏联的号召下,掀起一场自上而下的俄文学习运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中央专门成立俄文编译局、召开俄文教学工作会议,统一规划高校俄文学习运动。在中央引领下,中苏友好协会、各地机关部门和工业生产单...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共中央全面学习苏联的号召下,掀起一场自上而下的俄文学习运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中央专门成立俄文编译局、召开俄文教学工作会议,统一规划高校俄文学习运动。在中央引领下,中苏友好协会、各地机关部门和工业生产单位,以集体学习方式开展业余学习。全面的俄文学习运动始于1949年,1951年第一次全国俄文教学会议召开后进入高潮,1953年第二次全国俄文教学会议后调控规模、提高质量,1956年中共八大后,随着从以俄为师向以苏为鉴的转变,俄文学习热度降低、回归正常。俄文学习运动的开展,是以俄为师的表现,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俄文学习运动 高等院校 中苏友好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防治麻风病的实践与经验
3
作者 冯兵 赵一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南京国民政府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失误造成新中国成立初期麻风病肆虐,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阻碍新中国政治与社会进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医疗资源匮乏的困难,采取“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措施,通过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南京国民政府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失误造成新中国成立初期麻风病肆虐,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阻碍新中国政治与社会进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医疗资源匮乏的困难,采取“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措施,通过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积极动员社会参与、加强防治体系建设等手段,逐步形成“查、收、治、管、研”五位一体的综合性麻风病防治体系。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成功,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进了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麻风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疫苗接种工作中的群众动员
4
作者 胡靖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疫病肆虐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积极开展了疫苗接种工作,并在其间进行了自上而下的组织动员、灵活多样的宣传动员、新旧对比的情感动员等一系列群众动员。由于党的群众动员领导到位、方法得当,新...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疫病肆虐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积极开展了疫苗接种工作,并在其间进行了自上而下的组织动员、灵活多样的宣传动员、新旧对比的情感动员等一系列群众动员。由于党的群众动员领导到位、方法得当,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得以顺利施行,并由此增进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群众动员的实践。这些宝贵经验,对新时代更好地开展群众动员提升全民疫苗接种率,推进国家健康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疫苗接种 群众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提高公共卫生防疫能力的实践探索及启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图其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0,共6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频发,由于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尚未健全,人居卫生环境条件恶劣,老百姓公共卫生防疫意识不强,我国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能力明显不足。通过制定正确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开展卫生防疫宣传、建立纵向的卫生防疫体系、实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频发,由于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尚未健全,人居卫生环境条件恶劣,老百姓公共卫生防疫意识不强,我国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能力明显不足。通过制定正确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开展卫生防疫宣传、建立纵向的卫生防疫体系、实行科学的卫生防疫措施、动员开展清洁卫生运动等一系列实践探索,党领导公共卫生防疫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实践探索,有助于为新时代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持续提高民众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公共卫生防疫能力 卫生防疫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领导层对和平共处的认识
6
作者 孙泽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1,共11页
在两极对立的冷战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和平共处外交方针的指导下,至1956年,通过直接建交和谈判建交的方式,与2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还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外交实践,实现了与一些国家的和平共处。国家领导层从新中国成立... 在两极对立的冷战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和平共处外交方针的指导下,至1956年,通过直接建交和谈判建交的方式,与2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还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外交实践,实现了与一些国家的和平共处。国家领导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实践中认识到:和平共处是新中国外交的长期方针;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的核心;制度自信是和平共处的底蕴;国家富强是和平共处的后盾;和平共处要有危机意识;坚持和平共处形式上的多样性、策略上的灵活性和方针上的求同存异;签订和平条约和建构制度机制是和平共处的保障。上述认识对当下坚持和谐共处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国家领导层 和平共处 外交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疆初澜: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的出版发行事业
7
作者 江林泽 王恩春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1,共8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发行工作成为推动百废待兴的新疆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党和国家行之有效的政策部署下,包括新华书店、新疆人民出版社等在内的出版发行机构迅速成立,为新疆出版发行事业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考虑到国家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发行工作成为推动百废待兴的新疆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党和国家行之有效的政策部署下,包括新华书店、新疆人民出版社等在内的出版发行机构迅速成立,为新疆出版发行事业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考虑到国家建设的多重需要和新疆地区的现实条件,这一时期新疆出版发行的书刊以政治读物、经济文化实用书籍和教科书为主。为了提升出版发行工作的实效性,形成了党政机关给予大力支持、重视少数民族文字出版、推动送书下乡流动供应等特色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出版发行事业的发展不仅有效推动了政治意识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文教事业进步,而且为“文化润疆”的更好开展提供了坚持党的领导、社会效益优先、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方向等时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出版发行 文化润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探索及其启示
8
作者 楚管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2-55,62,共5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资政育人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的组织领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规范化;突出学习重点,丰富党史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资政育人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的组织领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规范化;突出学习重点,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突出重点人群,注重分类指导和分众化教育;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平台,深化中共党史宣传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实践探索为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广泛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党史学习;采取分类指导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增强党史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 党史学习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中“工商业兼地主”的政治身份认定——主要以南昌县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诗古 曹树基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75,共10页
"工商业兼地主"的主要成分不是地主,而是工商业家,确切地说他们是"工商业兼土地业主",且在政治上享有"公民权"。在南昌县土改中,对"工商业兼地主"的政治身份认定,由于采取了冲击、清算与剥夺... "工商业兼地主"的主要成分不是地主,而是工商业家,确切地说他们是"工商业兼土地业主",且在政治上享有"公民权"。在南昌县土改中,对"工商业兼地主"的政治身份认定,由于采取了冲击、清算与剥夺的方式,最终沦为了"地主"。土改中不断出现的侵犯工商业问题并不是群众单向的利益诉求导致的,而是自上而下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 工商业兼地主 地主 政治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甘南禁烟禁毒及其成功经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敬梓 王希隆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6-140,共5页
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甘南的禁烟禁毒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档案、地方志等资料,以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分析甘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复杂形势下取得禁烟成功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国家是禁烟禁毒的主导,社会精英和基层社会组织是禁烟禁毒的中坚,人... 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甘南的禁烟禁毒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档案、地方志等资料,以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分析甘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复杂形势下取得禁烟成功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国家是禁烟禁毒的主导,社会精英和基层社会组织是禁烟禁毒的中坚,人民群众是禁烟禁毒的主力。国家与社会形成的良性互动是甘南禁烟禁毒取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甘南禁烟 禁毒成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小静 李向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4-187,共4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奠基阶段,高校主要通过运用民主革命时期的理论著述和教材、翻译苏联教材、自编新教材、采用教育部指定教材或中国人民大学教材等途径来解决教材问题,教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一时...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奠基阶段,高校主要通过运用民主革命时期的理论著述和教材、翻译苏联教材、自编新教材、采用教育部指定教材或中国人民大学教材等途径来解决教材问题,教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一时期教材建设主要有六个特点: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除中国革命史教材外,其他课程均以翻译的苏联教材占据主导地位;以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为坚实基础;以正面教育为主,同时注重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回应和批判;密切联系中国实际,不断推进中国化教材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圣陶 罗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监督、教育与惩治工作"三结合",形成了人民群众监督的强大态势,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并坚决惩治了违法违纪分子,充分发挥了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惩治的警示作用。在新形势下,农...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监督、教育与惩治工作"三结合",形成了人民群众监督的强大态势,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并坚决惩治了违法违纪分子,充分发挥了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惩治的警示作用。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以法制框架为统筹,坚持做好教育、舆论监督、信访和法制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塑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勤政廉政的高尚风范;正确引导舆论监督,形成新闻传媒网络的"监督大军";做好县级和县以下信访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于基层;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发挥法制的惩防并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以《人民日报》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长军 谢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8-176,共9页
党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的过程中突出了"源"与"流"、"学"与"用"、"同"与"异"相结合的特点,在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在... 党报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的过程中突出了"源"与"流"、"学"与"用"、"同"与"异"相结合的特点,在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在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围绕着不同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回应、建设一支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等方面有着积极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党报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人民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清洁卫生运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艾智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4-79,共6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广泛地开展卫生运动,这在改变城市清洁面貌上发挥了极为迅速而有效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它在培育普通群众现代卫生观念上也具有同样快捷的功效。卫生运动稍有间歇或是中断时,清洁便很难维持,人们远未形...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广泛地开展卫生运动,这在改变城市清洁面貌上发挥了极为迅速而有效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它在培育普通群众现代卫生观念上也具有同样快捷的功效。卫生运动稍有间歇或是中断时,清洁便很难维持,人们远未形成卫生上的普遍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城市清洁卫生 社会动员 日常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关系的变迁与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苟颖萍 曹海滑 朱晶松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4-6,共3页
城乡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旧中国"城乡对立"、"城市剥削乡村"关系的结束。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年)的城乡关系历经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自由、开放、对流的城... 城乡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旧中国"城乡对立"、"城市剥削乡村"关系的结束。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年)的城乡关系历经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自由、开放、对流的城乡关系,以及"一五"计划时期城乡关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关系实现了从旧中国城乡关系向新型城乡关系的过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关系的变迁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城乡关系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以《人民日报》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长军 谢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43-49,共7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满足了新政权巩固执政地位,引领社会变革和发展,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凝聚精神动力的需求。《人民日报》凭借权威影响力、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较为广泛地传播主体和丰富多彩...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满足了新政权巩固执政地位,引领社会变革和发展,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凝聚精神动力的需求。《人民日报》凭借权威影响力、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较为广泛地传播主体和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通过"理论、道路、制度"三个维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统一思想、坚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信念,为践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有益经验等方面有着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人民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的鼠疫流行及其防控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松友 宋岩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7-219,共3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鼠疫流行,给东北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和灾难。为防治鼠疫,保护群众身体健康,东北区党和政府建立专业性的鼠疫防治机构和队伍,开展防疫宣传,建立防控机制,开展卫生运动,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科学疫...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鼠疫流行,给东北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和灾难。为防治鼠疫,保护群众身体健康,东北区党和政府建立专业性的鼠疫防治机构和队伍,开展防疫宣传,建立防控机制,开展卫生运动,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科学疫病防治举措,有效地控制了鼠疫的流行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东北地区 鼠疫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团治理的范例——一九五○年中国红十字会的协商改组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国普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8,共12页
1950年中国红十字会改组是其历史上数次组织整顿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是国家政策、自身发展、社会需要以及苏联经验等国内外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次改组是在中央政府领导、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通过改组,红十... 1950年中国红十字会改组是其历史上数次组织整顿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是国家政策、自身发展、社会需要以及苏联经验等国内外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次改组是在中央政府领导、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通过改组,红十字会重获合法性,革新了管理体制并认同新民主主义,从而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红十字会的改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社团治理的一个典型个案,其成功经验主要在于:坚持党政方针与依法治理相结合,政府领导与民主协商相结合,机构改选与思想改造相结合,沿用原组织框架与革新管理体制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红十字会 协商改组 社团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霆扫毒:新中国成立初期华北烟毒治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红松 郭晓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87,共8页
新中国成立之初,华北烟毒形势严峻,绥、察、晋为传统植烟省份,京、津及冀、晋、绥、察、平原等省城市则深藏跨区越境的毒品贩售网,广大城乡还存留数量庞大的瘾民群体。烟毒问题是扰乱社会治安、侵蚀国家机关、危及新生人民政权稳固的源... 新中国成立之初,华北烟毒形势严峻,绥、察、晋为传统植烟省份,京、津及冀、晋、绥、察、平原等省城市则深藏跨区越境的毒品贩售网,广大城乡还存留数量庞大的瘾民群体。烟毒问题是扰乱社会治安、侵蚀国家机关、危及新生人民政权稳固的源头之一,在此背景下中共华北局及所属各省、市政府遵行中央部署,发起运动式宣教、综合性治理、联动式缉毒等为主要内容的治理工作,雷霆扫毒,于1952年底在重点城市地区基本禁绝烟毒。1953年,以农村为中心的戒烟工作进一步巩固了华北地区前期治理成果,改造烟民以塑造社会“新人”,实现了新生人民政权与民众的有效良性互动。华北烟毒治理工作推进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改造与建设进程,由此可探析党和政府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重塑社会调控系统的轨迹与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毒治理 联动 综合 华北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先俊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67,共6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执政后一次重要的"治党"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原有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建立新的基层组织和发展新党员等方面。这次"治党"活动是与当时全党大规模的整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执政后一次重要的"治党"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原有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建立新的基层组织和发展新党员等方面。这次"治党"活动是与当时全党大规模的整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次"治党"活动,不仅使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和富有活力,而且也为党的执政治国活动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 基层组织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