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认识和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瞿晓琳 郭松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5-179,共5页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从巩固国防、新生人民政权、爱国主义和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的政治高度论述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从制度前提、根本途径、物质基础、主体力量、基本原则等方面构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从巩固国防、新生人民政权、爱国主义和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的政治高度论述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从制度前提、根本途径、物质基础、主体力量、基本原则等方面构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经济、政治、教育、卫生等与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方面提出了解决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一系列举措,初步彰显了人民政权的民生价值取向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建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 民族地区民生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建立初期群众体育的历史源流和发展特点 被引量:5
2
作者 余宏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93,共5页
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新中国建立初期群众体育的历史源流和发展特点,分析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时期对群众体育的摸索及实践,结合新中国建立初期确定的体育宗旨,阐述群众体育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模式,总... 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新中国建立初期群众体育的历史源流和发展特点,分析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时期对群众体育的摸索及实践,结合新中国建立初期确定的体育宗旨,阐述群众体育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模式,总结对当前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实事求是地制定体育政策、构建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注重群众体育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建立初期 群众体育 源流 发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的几场争论与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道霞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3-50,共8页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先后发生了几场关于农村问题的争论。现在回顾、研究这几场争论所涉及的党对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思想,以及如何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会有益于我们更好地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领会...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先后发生了几场关于农村问题的争论。现在回顾、研究这几场争论所涉及的党对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思想,以及如何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会有益于我们更好地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领会这一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更好地认识我国农业改革开放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建立初期 刘少奇 邓小平 民主主义 思路 富农经济 合作社 两个飞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中国建立后董必武的法制观
4
作者 王明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0-122,共3页
董必武在长期领导新中国法制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法制观点。他提出了新政权建立后,必须废除反动旧法制,相应建立、健全人民新法制;法制是人类文明主要的一项,他对法制及法制与人类文明之间关系作了重要阐释;特别是在我国... 董必武在长期领导新中国法制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法制观点。他提出了新政权建立后,必须废除反动旧法制,相应建立、健全人民新法制;法制是人类文明主要的一项,他对法制及法制与人类文明之间关系作了重要阐释;特别是在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后,他提出不能再用群众运动的方式而应当用法制的方式进行治国;法制的核心是守法,他反复强调要教育人民守法,首先就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守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必武 新中国建立 法制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军到民: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复员军人的角色转换
5
作者 任同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0-124,共5页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国家从1950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军队进行整编复员。复员军人在回到地方之后,面临着从军到民的角色转换问题。自身和社会等因素导致他们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无法适应新的角色,甚至出现角...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国家从1950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军队进行整编复员。复员军人在回到地方之后,面临着从军到民的角色转换问题。自身和社会等因素导致他们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无法适应新的角色,甚至出现角色适应障碍。为了尽快使其适应新的角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复员军人的政治关怀和政策保护;为复员军人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重视对复员军人的心理疏导;为复员军人回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这些措施对于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建立初期 复员军人 角色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共反腐倡廉思想与实践的启示
6
作者 叶青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8-42,共5页
从新中国政权诞生之日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注重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做起,坚持反腐倡廉,及时遏制了党执政后刚刚开始滋生的腐败现象的蔓延。清廉的党风政风是党赢得民心的根本,也是党能够依靠人民、团结人民,成功抵御... 从新中国政权诞生之日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注重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做起,坚持反腐倡廉,及时遏制了党执政后刚刚开始滋生的腐败现象的蔓延。清廉的党风政风是党赢得民心的根本,也是党能够依靠人民、团结人民,成功抵御执政风险的根本原因,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当今党风廉政建设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建立初期 从严治党 时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反”运动看新中国建立初期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特点和深远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大方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4-29,共6页
1951年12月到1952年6月进行的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之初,在阶级存在、阶级斗争错综复杂、旧社会残余势力还相当强大的困难条件下,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三反”运动具有非常突出... 1951年12月到1952年6月进行的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之初,在阶级存在、阶级斗争错综复杂、旧社会残余势力还相当强大的困难条件下,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三反”运动具有非常突出的历史特点,对党和国家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我国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反腐败还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各项工作的进退成败和每个人的切身利害。在波澜起伏的斗争进程中,人们不断地从往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教训,是十分自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反”运动 反腐败斗争 新中国建立初期 资产阶级 历史特点 毛泽东 “三反”斗争 阶级斗争 官僚主义 政治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劳卫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玉昆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0,共1页
人们把档案工作形象地称为"记忆"工程,望着手中那两枚保存了50年的"劳卫制"证章和一枚"三级运动员"证章(图1.2.3.)。多少美好的童年回忆又浮现在脑海中。早在1951年,我上小学时,北京就在全国率先模仿苏联"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 人们把档案工作形象地称为"记忆"工程,望着手中那两枚保存了50年的"劳卫制"证章和一枚"三级运动员"证章(图1.2.3.)。多少美好的童年回忆又浮现在脑海中。早在1951年,我上小学时,北京就在全国率先模仿苏联"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的体育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建立初期 劳卫制 1951年 工作形象 童年回忆 体育制度 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干涉西藏的内幕
9
作者 江渝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33,76,共6页
关键词 美国西藏政策 新中国建立初期 美国干涉 艾奇逊 西藏问题 印度 地方政府 西藏“独立” 解放西藏 《十七条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整党整风运动
10
作者 杨乃良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S2期101-103,共3页
关键词 整党整风 新中国建立初期 整风运动 共产党员 建国初期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党的基层组织 党员人数 中国共产 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初期城市街道管理体制变迁轨迹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中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156,共6页
新中国初期,各城市政府对街道一级管理机构的设置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其政权组织形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街政府型,部分城市在区人民政府之下,成立了街政府;二是民政干事型,少数城市在公安派出所内设民政干事,领导基层居民工作... 新中国初期,各城市政府对街道一级管理机构的设置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其政权组织形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街政府型,部分城市在区人民政府之下,成立了街政府;二是民政干事型,少数城市在公安派出所内设民政干事,领导基层居民工作;三是街道办事处型,在区人民政府之下,设立街公所或街道办事处。街道管理体制的形成,使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力量进一步延伸到城市社会的最基层,对新中国初期城市经济恢复和社会改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建立初期 城市街道管理体制 街道办事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5至1950年间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政治形式的考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志永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10,共11页
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提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构想,抗战胜利后个别解放区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1947年后,中共主要从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和城市军事管理制度两个方向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然而,囿于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尚不成熟... 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提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构想,抗战胜利后个别解放区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1947年后,中共主要从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和城市军事管理制度两个方向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然而,囿于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尚不成熟,仅少数地区召开了农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大多数地区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尤其是新区和城市更加缺乏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故一般先组织农民协会和各界代表会,后召开人民代表会议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至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共创造了从各界代表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人民代表大会由低到高的民主建政路径,实现了各解放区民主政治名称和性质的统一。虽然它们的名称和性质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旨在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确立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建立前后 民主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和我的父辈》:百年中国的礼赞,父母青春的颂歌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静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2-35,共4页
自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和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以来,“我和我的”系列电影已成为每年国庆期间燃爆院线的必看影片,逐渐引领大众形成一种用观影方式为祖国庆生的独特现象。作为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系列影片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 自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和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以来,“我和我的”系列电影已成为每年国庆期间燃爆院线的必看影片,逐渐引领大众形成一种用观影方式为祖国庆生的独特现象。作为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系列影片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轴,采用同一主题下几个故事串联的形式,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结合地展开叙事,以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新中国建立和发展的一幅幅壮丽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列电影 观影方式 院线 系列影片 我的祖国 普通人 新中国建立 独特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学习习近平2013年7月在西柏坡座谈时的新判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仁权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立的"规矩"是多方面的。其中为建立新中国所订立的政治制度与原则是:创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制度;确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立的"规矩"是多方面的。其中为建立新中国所订立的政治制度与原则是:创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制度;确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国家实行民主集中制制度,不搞三权鼎立;确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原则;确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则;确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国家指导思想原则。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干部订立的规矩是:要召开好地方各级党代表大会;要健全党委制;要开好干部会议;党委会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要加强执行中央政策纪律;领导者要力戒骄傲;要把理论学习当作一个政治任务;要继续保持两个"务必"作风;进京"赶考"要考个好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柏坡 建立中国政治制度 党的组织和干部 立规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在多元阐释中重建知识叙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卫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36,共8页
今年是“五四”百年纪念.如何认识和评价“五四”,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中国建立,直至改革开放之前,主要根据毛泽东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有关论述,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形成了大体统一的“五四”叙事.改革... 今年是“五四”百年纪念.如何认识和评价“五四”,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中国建立,直至改革开放之前,主要根据毛泽东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有关论述,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形成了大体统一的“五四”叙事.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五四”的认识和评价意见纷呈,出现了多元阐释的情形.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重建“五四”叙事,需要辨析以下四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知识体系 多元阐释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百年纪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重建知识 认识和评价 新中国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军突起的序曲——社队企业三十载
16
作者 韩媛媛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6-77,共2页
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村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这个被邓小平同志誉为农村改革中“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关注,而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瞩目。时至今日,... 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村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这个被邓小平同志誉为农村改革中“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关注,而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瞩目。时至今日,乡镇企业的发展轨迹多为世人熟知,而其前身——社队企业的史迹,尤其是“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前的一段历史,多数年轻人对其是却比较陌生的。追根溯源,社队企业缘起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的副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队企业 20世纪80年代 新中国建立初期 序曲 乡镇企业 中国农村 中国人民 邓小平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二年上海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红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33,共10页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上海宣告解放。对于一个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党来说,中共建政之后便立即在高校开设了宣传其理论和政策的新政治课程,并将之作为高校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和中心环节,希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改造学生思想,...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上海宣告解放。对于一个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党来说,中共建政之后便立即在高校开设了宣传其理论和政策的新政治课程,并将之作为高校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和中心环节,希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改造学生思想,培养其对新政权的认同。在此过程中,部分校方和学生产生了一些抵制情绪,政治教师的作用得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建立初期 上海地区 高校 思想政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十载光影之旅:我国主旋律电影历史考索
18
作者 赵超 夏娉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96,共4页
一、初探(1949~1978年):单一+均衡,(一)单一化主题“主旋律”口号提出的初衷,是基于对异质性价值的疑虑或者排斥,是主流意识形态对其所辖思想领域日渐收缩的一种应激反应。[1]这种应激反应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表现得极其强烈。这一阶段的... 一、初探(1949~1978年):单一+均衡,(一)单一化主题“主旋律”口号提出的初衷,是基于对异质性价值的疑虑或者排斥,是主流意识形态对其所辖思想领域日渐收缩的一种应激反应。[1]这种应激反应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表现得极其强烈。这一阶段的中国刚刚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百废待兴、人心浮动,亟待具有主流意识形态和正能量主题的艺术作品坚定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到“文革”时期,尽管一些文艺作品被列为“毒草”,但仍有一批特征鲜明的主旋律影片被保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革”时期的影片模式与“十七年”时期仍有相似之处——均强调“宣传式”文艺,重视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明显倾向“红色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艺术作品 主旋律影片 新中国建立初期 应激反应 红色经典 文艺作品 主流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传画里的儿童(二)
19
作者 阿一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年画里,专有“婴戏图”一科,儿童形象头大身子小,“肩上长头,腿上长脚”,十分的可爱。宣传画中,儿童一门品种繁多,历来为画家所重视。儿童宣传画内容既有配合形势而出者,也有独立成体系者,表现手法同样具有时代烙印。新中国建... 年画里,专有“婴戏图”一科,儿童形象头大身子小,“肩上长头,腿上长脚”,十分的可爱。宣传画中,儿童一门品种繁多,历来为画家所重视。儿童宣传画内容既有配合形势而出者,也有独立成体系者,表现手法同样具有时代烙印。新中国建立初期,内容多为宣传扫盲识字、热爱公物、提倡新风尚等,国画式构图,问以“月份牌”着色。“文化大革命”时期,内容转向大批判,表现也为“红光亮”“高大全”式的极端。“文化大革命”过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形象 宣传画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新中国建立初期 时代烙印 表现手法 内容 月份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率在上升!
20
作者 徐勇 《学习与实践》 1988年第6期48-49,34,共3页
新中国建立初期,与旧社会兵荒马乱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出现了一个犯罪率大幅度下降,人人安居乐业,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空前良好的“太平盛世”。至今人们还为之留恋不巳。 然而,我国的贫困状况未能很快改变,贫困往往会使一些人铤而... 新中国建立初期,与旧社会兵荒马乱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出现了一个犯罪率大幅度下降,人人安居乐业,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空前良好的“太平盛世”。至今人们还为之留恋不巳。 然而,我国的贫困状况未能很快改变,贫困往往会使一些人铤而走险,进行越轨和犯罪活动。从1952年到1978年,我国犯罪率出现了两次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率 新中国建立初期 贫困状况 鲜明对比 安居乐业 社会秩序 社会风气 犯罪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