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者意识与新世纪长篇小说的话语症候 被引量:4
1
作者 雷鸣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3-120,共8页
在文学面向市场的语境下,作家须强化读者意识,以迎合读者的心理习惯和审美期待。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疆域的"群体动力学"、古典回归、媒介化写作等话语症候,正是作家的读者意识驱策之效。读者市场的细分,引致文本锁定目标读者... 在文学面向市场的语境下,作家须强化读者意识,以迎合读者的心理习惯和审美期待。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疆域的"群体动力学"、古典回归、媒介化写作等话语症候,正是作家的读者意识驱策之效。读者市场的细分,引致文本锁定目标读者群,随之叙事疆域的选择上亦出现潮流化的群体协同;为契合读者心理上的熟悉效应,作家们重拾与激活古典文学传统;媒介社会里"信息饥渴症",促使作家热衷于"媒介化"写作,关注媒介热点,作品填注现时性、纪实性的媒介信息,形式亦向媒介化文体接近。新世纪长篇小说未来应该在文学性与消费性之间保持一种适度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意识 新世纪长篇小说 市场细分 熟悉效应 信息饥渴 症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巨变下新世纪长篇小说的选择与走向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文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6-161,共6页
新世纪20年来,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新世纪”特有的内涵与新质。面对新的时代语境,作家从反思与批判的立场出发,对变化中的乡村世界的风物人情,对由乡入城扎根城市的第二代、第三代进城者的奋斗历程,对尚未完成现代化的都市空间及都市... 新世纪20年来,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新世纪”特有的内涵与新质。面对新的时代语境,作家从反思与批判的立场出发,对变化中的乡村世界的风物人情,对由乡入城扎根城市的第二代、第三代进城者的奋斗历程,对尚未完成现代化的都市空间及都市人的生活状态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在审美艺术方面,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现实主义风格的建构以及现实主义精神的表达是新世纪长篇小说最为突出的艺术特征,充分体现出当代作家对中国文化自信的理解以及对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长篇小说 中国故事 现实主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世纪长篇小说“文革”叙述的话语形态 被引量:2
3
作者 雷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在市场化与消费主义语境中,"文革"历史在可资写作的同时,亦成为了消费娱乐的文化资源。新世纪长篇小说的"文革"叙述在书写方式与表达策略上,呈显出鲜明的消费主义话语形态。以"性+革命"作为想象"文... 在市场化与消费主义语境中,"文革"历史在可资写作的同时,亦成为了消费娱乐的文化资源。新世纪长篇小说的"文革"叙述在书写方式与表达策略上,呈显出鲜明的消费主义话语形态。以"性+革命"作为想象"文革"历史的一种定式,渲染文革时期"性爱奇观";回叙"文革"的青春记忆时,聚焦于重构自由快乐与浪漫纯情的青春镜像,透露出浓郁的怀旧心态;把文革中的日常生活予以"消费编码"和"温情化"处理,亦是对当下小资情调的同步归趋。这种受到市场与消费主义规约的"文革"叙述的话语形态,导致了对历史深度反思的缺失,亦放逐了对苦难与创伤的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长篇小说 “文革”叙述 消费主义 市场 怀旧 小资情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现实的姿态:亡灵、生活细节流与古典体式——论新世纪长篇小说的文体政治 被引量:2
4
作者 雷鸣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33,共5页
新世纪长篇小说在文体形式上呈现出亡灵叙述视角、生活细节流、古典体式三种趋向。亡灵叙述视角旨在追求叙述边界的无限性,从而深入社会现实、询唤诗性正义;生活细节流的结构,是出于对"中国问题"的现实焦虑而采用的表述形式,... 新世纪长篇小说在文体形式上呈现出亡灵叙述视角、生活细节流、古典体式三种趋向。亡灵叙述视角旨在追求叙述边界的无限性,从而深入社会现实、询唤诗性正义;生活细节流的结构,是出于对"中国问题"的现实焦虑而采用的表述形式,同时适应了在媒介社会"信息饥渴"的特点;古典小说体式的复活,是对社会意识形态之民族文化认同的呼应,显示着全球化时代中国作家的现代性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长篇小说 文体趋向 亡灵视角 生活细节流、古典体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世纪长篇小说的开放型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晏杰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42,共3页
与情节型相比,新世纪长篇小说开放型结构所占比例较小,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长篇小说的美学经验。主要有以《秦腔》等为代表的生活流结构、以《我的丁一之旅》等为代表的心理图式结构、以《空山》等为代表的系列小说结构。新世纪开放型... 与情节型相比,新世纪长篇小说开放型结构所占比例较小,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长篇小说的美学经验。主要有以《秦腔》等为代表的生活流结构、以《我的丁一之旅》等为代表的心理图式结构、以《空山》等为代表的系列小说结构。新世纪开放型结构不像1990年代表现为对传统的叛逆,而是表示为对内容的高度臣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长篇小说 开放型结构 生活流 心理图式 系列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故事和内心的尺度——论新世纪长篇小说的情节型结构
6
作者 晏杰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2,共3页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结构的新动向是情节型结构的回归,具体表现为回归故事并赋予我们内心的尺度。这反映了长篇小说结构艺术的进步,情节回归自身,主题和结构贴合,符合读者审美心理习惯和思维习惯,文体焕发出自身固有的艺术魅力,在潜移...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结构的新动向是情节型结构的回归,具体表现为回归故事并赋予我们内心的尺度。这反映了长篇小说结构艺术的进步,情节回归自身,主题和结构贴合,符合读者审美心理习惯和思维习惯,文体焕发出自身固有的艺术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推动读者进入小说的意义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长篇小说 故事性 内心的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世纪长篇小说的“中医”叙述及其文化政治 被引量:2
7
作者 雷鸣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9-165,F0003,共8页
自五四以来,文学赋予"中医"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功能,对"中医"的想象呈现出明晰的演变轨迹。新世纪以来,小说对"中医"想象蔚为大观,且全然为正面叙述。新世纪长篇小说的"中医"叙述呈现为迷魅... 自五四以来,文学赋予"中医"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功能,对"中医"的想象呈现出明晰的演变轨迹。新世纪以来,小说对"中医"想象蔚为大观,且全然为正面叙述。新世纪长篇小说的"中医"叙述呈现为迷魅智者型、异域文化征服型、传统文化守护型、民族史诗镜像型四种理想化类型。中医形象的"卡里斯玛"化,不仅是回应传统文化热,还内蕴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政治,即建构地方性知识,以标示文化差异性;通过跨文化对话,重塑文化自信;为传统复魅,以确立文化主体性地位;唤醒文化记忆,以凝聚文化身份认同。也正是基于上述文化政治的旨归,"中医"作为一类文学形象的塑造,偏于单向度的完美化,引致理性批判精神与审美张力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长篇小说 中医 文化政治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军事变革时代的英雄——论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中的现代军人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58,共4页
新世纪以来的现代军人形象可以分为"练兵干将"、"科研先锋"和"直言勇士"三个系列,他们是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贡献的新颖人物形象,是新军事变革下军旅文学创作的实绩。作家们在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创作中,... 新世纪以来的现代军人形象可以分为"练兵干将"、"科研先锋"和"直言勇士"三个系列,他们是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贡献的新颖人物形象,是新军事变革下军旅文学创作的实绩。作家们在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创作中,以日常化手法塑造出一群现代军人形象。这是"英雄性"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军事变革 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 现代军人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精神的寻根之旅——评津子围的《十月的土地》
9
作者 张丛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22,共5页
津子围的《十月的土地》是东北新世纪长篇小说的一个重要收获。作为新历史主义小说,这部作品自然有“历史视角的个人化”“叙事立场的民间化”“历史进程的偶然化”等特征,1但在这些普遍特点之外,《十月的土地》还表现出超越一般新历史... 津子围的《十月的土地》是东北新世纪长篇小说的一个重要收获。作为新历史主义小说,这部作品自然有“历史视角的个人化”“叙事立场的民间化”“历史进程的偶然化”等特征,1但在这些普遍特点之外,《十月的土地》还表现出超越一般新历史小说的个性化的艺术探索。《十月的土地》并不像大多数家族题材的新历史主义小说那样,纠缠于正统历史与家族历史的思辨与对话,或以正史的规范和严谨统御家族史,或以个人史的偶然与随意消解正史;而是在真诚而严肃的历史观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小说 新历史小说 艺术探索 新世纪长篇小说 历史文化精神 民间化 历史视角 重要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