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不列颠海沟碳酸钙沉积物溶解有机质光学属性和分子特征
1
作者 孙琦 胡廷苍 +2 位作者 陈琳莹 罗敏 陈多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6-1036,共11页
水深超过6000 m的深渊海沟是海洋中的极端环境,频发的事件沉积使海沟成为深海有机质埋藏的热点区域。为深入认识深渊有机质的降解机制,本研究以有机质降解的中间产物——溶解有机质(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EEMs)和傅里叶变换回旋共振... 水深超过6000 m的深渊海沟是海洋中的极端环境,频发的事件沉积使海沟成为深海有机质埋藏的热点区域。为深入认识深渊有机质的降解机制,本研究以有机质降解的中间产物——溶解有机质(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EEMs)和傅里叶变换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分析了新不列颠海沟轴部正常泥质沉积和碳酸钙异常沉积层中DOM的性质。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常沉积还是异常沉积层,DOM均以类腐殖质为主,其分子构成主要为C、H、O三种元素。此外,对化合物组成、木质素指数等的分析发现,异常沉积层中不仅包含较多陆源植物降解产物,而且还包含有丰富的多肽等生物活性物质,指示事件沉积不仅埋藏了惰性的陆源有机物,而且还带来了活性的海源有机质,从而促进了碳酸钙沉积层中的生命活动。本研究揭示了深渊事件沉积对DOM性质的影响,也为理解深渊生命过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沉积 溶解有机质 三维荧光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新不列颠海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新不列颠海沟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 被引量:5
2
作者 林刚 陈琳莹 +1 位作者 罗敏 陈多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27,共16页
海沟通常拥有全球最深的区域--深渊,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等差异,海沟沉积物可能有不同的物质来源。因此,为进一步了解海沟深渊区的物质组成与来源,选取近陆的新不列颠海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海沟通常拥有全球最深的区域--深渊,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等差异,海沟沉积物可能有不同的物质来源。因此,为进一步了解海沟深渊区的物质组成与来源,选取近陆的新不列颠海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追踪新不列颠海沟不同水深与区域的沉积物来源。研究发现不论位于半深海、深海,乃至深渊区域,新不列颠"八字型"海沟的表层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周边岛屿的火山物质,但"八字型"海沟的西支和东支有差异,西支主要为新不列颠岛东部Rabaul火山和北部火山群及所罗门群岛的火山物质,其中在西支的最北站位新不列颠岛北部火山物质的比例最高。与西支相比,东支还受到了更多来源于TLTF(Tabar、Lihir、Tanga和Feni火山)火山链物质的影响,海沟东西支物源的差异与该地区复杂的洋流密切相关。此外,西支海沟轴部(最底端)站位更多来源于岛屿河流沉积物,受火山物质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物源示踪 新不列颠海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新不列颠海沟有机质来源及碳酸盐含量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刚 陈琳莹 +1 位作者 罗敏 陈多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深海有机质的来源与演化及其碳酸盐含量变化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分析新不列颠海沟水深3908 m采集的柱状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有机碳的δ^(13)C值和AMS-^(14)C定年以及CaCO_3含量变化,探讨该海区的有机质来源... 深海有机质的来源与演化及其碳酸盐含量变化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分析新不列颠海沟水深3908 m采集的柱状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有机碳的δ^(13)C值和AMS-^(14)C定年以及CaCO_3含量变化,探讨该海区的有机质来源与演化及碳酸盐含量变化与控制因素。研究发现:(1)该地区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自生有机质,但受到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影响,其中在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早期,海平面相对较低,但海平面逐渐上升会带来部分侵蚀的陆源土壤输入,而且作为降水带的赤道辐合带(ITCZ)位置偏南引起的陆源剥蚀物质输入增强,使陆源有机质贡献比例较高,主要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森林土壤的有机质贡献;(2)该地区的CaCO_3含量在末次冰消期以来呈现出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中晚期较低,而全新世早中期较高的特征,其变化主要受海平面变化和ITCZ迁移引起的陆源碎屑物质输入强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来源 碳酸盐 新不列颠海沟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组海洋地质、板块构造、海底矿产信息
4
作者 陈秀澄(摘译) 马建华(校) 莫杰(校)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4期20-22,共3页
▲太平洋大洋钻探计划ODP "JOIDES Resolution"号钻探船1986年下半年在东太平洋的扩张中心和陆、洋边缘地带进行钻探,试图弄清与大洋岩石圈的形成、秘鲁附近的俯冲构造及南美西部的古海洋史有关的问题。"JOIDES Resoluti... ▲太平洋大洋钻探计划ODP "JOIDES Resolution"号钻探船1986年下半年在东太平洋的扩张中心和陆、洋边缘地带进行钻探,试图弄清与大洋岩石圈的形成、秘鲁附近的俯冲构造及南美西部的古海洋史有关的问题。"JOIDES Resolution"号钻探船将抽出一年半的时间在印度洋和南极地区进行调查,然后于1 988年底返回太平洋。在1989—1991这段时间内,调查活动将从印尼地区开始,然后向西太平洋的其它海区推进,最后进入太平洋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大地体 低温热液矿床 巴拉望 新不列颠海沟 俯冲作用 反射层 火山角砾岩 班达海 海洋地质 岩浆岩 古地磁 海底矿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地质调查
5
作者 谢道生(摘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9期16-17,共2页
日本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斐济、汤加等国家合作,正在执行一项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地质调查计划。该计划是由日本科学技术厅于1981年6月提出的。实际调查工作从1983年开始,主要是对在地质上具有代表性,而在调查... 日本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斐济、汤加等国家合作,正在执行一项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地质调查计划。该计划是由日本科学技术厅于1981年6月提出的。实际调查工作从1983年开始,主要是对在地质上具有代表性,而在调查工作上又涉足较少的新不列颠海沟、汤加海沟和巽他海沟进行综合性地球物理调查。目的是了解印度洋-太平洋板块边界海区弧-沟系的地质构造,为进行该地区的海底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调查以及为研究该地区大型地震及火山爆发的诱发原因积累资料,故又称为印度洋-太平洋板块边界海区弧-沟系地质构造研究(IPPBAS)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海洋地质调查 新不列颠海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