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注《诗经》词语新探
- 1
-
-
作者
卢甲文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5-97,共3页
-
文摘
高注《诗经》词语新探卢甲文(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出版的高亨的《诗经今注》,是解放后出版的较好的一个《诗经》注本,也是高亨晚年的力作。我们读后,获益甚多。但是,仔细推敲起来,注释不当或不够确切的地方也不少。这里先指出五处,供...
-
关键词
《诗经》
《现代汉语词典》
新《辞源》
释义
诗经词典
螽斯
河南省北部
河南濮阳县
《诗经今注》
《辞海》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谈“臭”的音义变化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杨润陆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22-24,共3页
-
文摘
谈“臭”的音义变化杨润陆“臭”字见于甲骨文,构形从犬、从自。“自”是“鼻”的初文。狗鼻子的嗅觉特别灵敏,“臭”的本义指用鼻子辨别气味,引申为名词,指气味。《说文·鼻部》有“”字,释为“以鼻就臭也。从鼻,从臭,臭亦声。读若畜牲之畜。”“”是“臭”的...
-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广韵》
音义
《同源字典》
分化字
秽恶
《礼记·月令》
汉语词汇史
新《辞源》
-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副词“伤”源流初探——兼与吴琦幸先生商榷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刘凯鸣
-
出处
《汉语学习》
1985年第6期37-38,共2页
-
文摘
“过也”义副词“伤”,旧《辞源》、《辞海》以及新《辞海》未予录载,更为遗憾的是,“作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新《辞源》“出版说明”)的新《辞源》也失收了。但是“过也”义副词“伤”是一个客观存在,截至目前,笔者收集的用例,最早的是东汉、三国,且将此用例和唐宋用例录列如下: (1)婴儿有常病,贵臣有常祸,……婴儿常病伤饱也;贵臣常祸伤宠也。(王符《潜夫论》卷三《忠贵篇》) (2)自顷年以来,君威伤于桀纣,君明闇于奸雄,…(《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凯上孙皓疏) (3)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人唇。(杜甫《曲江》) (4)柳讶眉伤浅,桃猜粉太轻。(李商隐《俳谐》)
-
关键词
吴琦
副词
用例
源流
“爽”
新《辞源》
音转
《辞海》
婴儿
《潜夫论》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絜大”正诂
- 4
-
-
作者
张克哲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21-22,共2页
-
文摘
“絜大”正诂张克哲贾谊《过秦论》中的“度长大”一语,高中《语文》第四册注为:“量量长(短),比比大(小)。,衡量。”其实,注“”为“衡量”,注“大”为“大小”之“大”,都不够准确。先谈“”字。《说文》:“,麻一也。”段玉裁注:“一,犹一束也。,头也。...
-
关键词
“大”
搭配不当
《汉语大词典》
《燕青博鱼》
古注
《文选》李善注
《汉书音义》
近代汉语
新《辞源》
《庄子》
-
分类号
H131.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执著”的变迁
- 5
-
-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0-31,共2页
-
文摘
“执著”的变迁□袁因“执著”本是佛家词语,与汉语中土产的“执迷不悟”的意思相差不多,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云:“执著,术语,固著于事物而不离也。《大般若·七十一》曰:‘能如实知一切法相而不执著故,复名摩呵萨。’《菩提心论》曰:‘凡夫执著名闻利养资生之...
-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贬义词
褒义词
同义词词林
国语辞典
《汉语大词典》
中性词
现代汉语辞海
《水浒传》
新《辞源》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辉煌”漫议
- 6
-
-
作者
崔树帜
-
机构
辽宁铁岭师专中文系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26-26,共1页
-
文摘
“辉煌”漫议□崔树帜一个时期以来,“辉煌”一词的使用频率剧增,特别是最近几年,“辉煌”又挟一种新的用法频频登台,现摘引数例如下。(1)七座金杯凝聚多少汗水中国乒乓健儿再创辉·煌·(《中国教育报》1995515)(2)他们……书写着昨日的艰辛,今朝...
-
关键词
色彩意义
词汇意义
社会心理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超常使用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体坛周报》
新《辞源》
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事业
-
分类号
H136.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说“纫”
- 7
-
-
作者
黄德焘
-
机构
江苏兴化昭阳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30-30,共1页
-
文摘
说“纫”江苏兴化昭阳中学黄德焘《孔雀东南飞中》中“蒲苇纫如丝”的“纫”字,课本注为“结”,不妥,应解为“韧”,是“柔而结实”的意思。“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兰芝以“蒲苇”自比,是用其中的“纫”来概括自己的性格,表明对被迫与仲卿分离的态度。众所周知...
-
关键词
蒲苇
《汉语大词典》
新《辞源》
孔雀东南飞
江苏兴化
人民文学出版社
高校文科
自我批评
外柔内刚
工具书
-
分类号
H136.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