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法视角下罪错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理念的确立与展开 被引量:45
1
作者 刘艳红 阮晨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91,187,共10页
在比较法视野下基于立场差异,少年司法存在以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为本位与以社会安全秩序防控为本位之理念差异。在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背景下,罪错未成年人司法处遇的保护理念,具有分级科学处遇、优先前置赋权和专业社会保护的立场。... 在比较法视野下基于立场差异,少年司法存在以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为本位与以社会安全秩序防控为本位之理念差异。在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背景下,罪错未成年人司法处遇的保护理念,具有分级科学处遇、优先前置赋权和专业社会保护的立场。对于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司法处遇机制以高度福利保护和有限责任承担有机结合,而对触法未成年人则以辅助福利保护与违法责任承担为目标。在司法场域中贯彻人格尊严、隐私权保护等普遍赋权规定,并结合未成年人诉讼困难之实际给予程序法上的前置赋权。在法法衔接的过程中,实现少年司法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错未成年人 司法处遇 福利保护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校保护--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保护章为重点 被引量:19
2
作者 姚建龙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7-130,共14页
学校履行教育职能并不能等同于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恰恰相反蕴含着侵害学生权益的风险。学校教育与学校保护之间存在张力、冲突,应予以区分而不能混同。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义务可作安全保障义务和权益维护义务的区分,前者主要是指... 学校履行教育职能并不能等同于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恰恰相反蕴含着侵害学生权益的风险。学校教育与学校保护之间存在张力、冲突,应予以区分而不能混同。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义务可作安全保障义务和权益维护义务的区分,前者主要是指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人身安全的保障义务,后者是指学校在实施教育管理活动中对未成年学生主体地位和平等地位的尊重及合法权益的维护,两种类型保护义务有着重大差别不宜混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保护章宜进一步厘清立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保护 未成年学生 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保护义务 安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正案)》评述 被引量:12
3
作者 高维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96,共9页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正案)》。该立法修正案具有相当程度的进步意义,但其仍然未能实质性地弥补《未成年人保护法》素有的缺陷,也未能对其关键机制进行系统...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正案)》。该立法修正案具有相当程度的进步意义,但其仍然未能实质性地弥补《未成年人保护法》素有的缺陷,也未能对其关键机制进行系统的完善,更未能实现立法理念提升的目标。因此,针对现存的问题,应当放弃边缘修补的保守思路,将少年法律规范予以系统整合,构建具有独立部门法地位的“少年法”,时机成熟时可以制定“少年法典”,这会为未成年人法治事业的建设提供系统的方案和最优的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法 边缘修补 系统整合 少年法典 独立部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保护中学校教育的应为与可为--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校保护条款变迁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秀晶 沈永辉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32,33,共4页
回顾《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修法历程可以看出,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方向指引,"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成为调节学校与未成年学生间法律关系的依据,未成年学生的权利内容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完善... 回顾《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修法历程可以看出,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方向指引,"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成为调节学校与未成年学生间法律关系的依据,未成年学生的权利内容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完善。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学校在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权、构筑适宜学生发展的安全环境、防治学生欺凌和性侵害性骚扰以及保障未成年学生发展权方面有了新任务。为此,学校需要在重塑教育理念、完善治理机制、加强师生培训、强化内外合作等方面入手,将学校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法 学校保护 依法治教 学生欺凌 发展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教育原则的规约 被引量:3
5
作者 曾智昌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43,共3页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但根据笔者的调查,许多中小学老师并不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与自己工作的关系,也不明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哪些教育原则。因此,认真探讨《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教育原...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但根据笔者的调查,许多中小学老师并不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与自己工作的关系,也不明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哪些教育原则。因此,认真探讨《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教育原则的规约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而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育原则 规约 学校 教育教学质量 2007年 中小学老师 法律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执法检查报告——基于湖南省X市的实证研究
6
作者 蒋文龙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3-55,共3页
X市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执法检查结果表明,法律实施情况总体较好,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更大实效,建议要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加强公益... X市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执法检查结果表明,法律实施情况总体较好,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更大实效,建议要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加强公益性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强化对网吧及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法律实施 执法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修订版《未成年人保护法》
7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60-560,共1页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于2020年10月17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经过了2006年的第一次修订、2012年修正、2020年第二次修订,条文已从72条增加到了132条,从原来...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于2020年10月17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经过了2006年的第一次修订、2012年修正、2020年第二次修订,条文已从72条增加到了132条,从原来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大保护”发展为如今的“六大保护”,单设政府保护、网络保护章节,进一步织密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法网。该法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包括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 司法保护 修订案 侵害未成年人 监护人 沉迷网络 学生欺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实施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许晓童 张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47,共9页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立法表达上适时地补足了法律规定的短板,回应了时代需求,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各利益攸关方对共同问题的认知和反思不足、...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立法表达上适时地补足了法律规定的短板,回应了时代需求,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各利益攸关方对共同问题的认知和反思不足、缺乏周期性评估和体系的再评估制度构建、“不确定性”导致激励不足、未成年人差异化特征难以类别化应对等问题。应回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建立有利于各方主体积极参与的合作治理机制,通过循环反馈、动态调整的学习过程,建设基于共识的评估激励机制和基于多元治理网络的动态学习机制,协调各主体的合作行为,以破解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多元治理实施等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青少年犯罪 实验主义治理 包容性法治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数据权利保护与被害预防研究——以美国《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单勇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9-57,25,共10页
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影响和系统性塑造,未成年人群体的“数字生活”日臻成型,但未成年人涉网被害也随之加剧。无论是群体层面的信息泄露和被滥用,还是个体层面的涉网被害,均呈现趋重态势。以线下治理为特征的传统被害预防应... 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影响和系统性塑造,未成年人群体的“数字生活”日臻成型,但未成年人涉网被害也随之加剧。无论是群体层面的信息泄露和被滥用,还是个体层面的涉网被害,均呈现趋重态势。以线下治理为特征的传统被害预防应对乏力,实现未成年人被害预防的线上保护迫在眉睫。对此,从数据权利保护出发实现被害预防成为新思路,美国《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数据权利的法律保护模式值得借鉴。这一立法模式在夯实互联网企业平台责任、完善政府监管、加强侵权救济及刑法控制等领域对数据权利的保护具有重要启示,并对信息社会未成年人被害预防的实现颇具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涉网被害 数据权利 《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 平台责任 被害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保护的迭代升级:新《未保法》亮点阐释——基于总则内容的展开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爱武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103,共4页
我国新修订的《未保法》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回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实践中遭遇的困境,通过科学立法,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制度体系,增加了诸多创新性的新内容。尤其在总则中首次明确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和国家保障原则,前者对处理涉及... 我国新修订的《未保法》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回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实践中遭遇的困境,通过科学立法,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制度体系,增加了诸多创新性的新内容。尤其在总则中首次明确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和国家保障原则,前者对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指明了方向和具体要求。后者则强化了国家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职责和职能,提升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力度和高度;强制报告制度也是总则中的亮点,通过这一制度将隐藏的侵害揭露出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强制报告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理念多维与制度创新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新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艳红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2,共1页
主持人话语:2020年是刑事司法领域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治完善的关键之年:一方面在未成年人专门法律领域,《未成年人保护法》经过大幅扩充修订正式通过,强调在司法领域贯彻未成年人最佳利益原则,完善赋权以加强福利保护;同时《预防未成年... 主持人话语:2020年是刑事司法领域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治完善的关键之年:一方面在未成年人专门法律领域,《未成年人保护法》经过大幅扩充修订正式通过,强调在司法领域贯彻未成年人最佳利益原则,完善赋权以加强福利保护;同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经过较大修订通过,进一步贯彻前置预防理念,创新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分类预防措施力求形成实效体系。另一方面与未成年人专法修改相适应,《刑法修正案(十一)》在涉未成年人犯罪及其矫正方面进行较大修改,有条件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将收容教养措施正式变更为专门矫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保护 刑法修正案 收容教养 司法领域 《未成年人保护法 分级分类 预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蓝天”
12
作者 申保珍 《农村百事通》 2007年第11期19-20,共2页
未成年人被称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学校和... 未成年人被称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责任等,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该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保护法 健康 修订 全国人大常委会 社会主义 优先原则 生存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几个问题
13
作者 刘翔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16-20,共5页
一、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991年9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正式通过并颁布了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旨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 一、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991年9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正式通过并颁布了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旨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年多来的实践表明,该法的颁布与实施,对于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制裁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与犯罪,有效规范未成年人自身的行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贯彻实施 法律实施 自觉守法 几个问题 身心健康 实施过程 全面保护 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新媒体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虹 周伶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98,共3页
手机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应对手机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在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基础上,构建管理、引导机制,减少未成年人使用手机... 手机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应对手机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在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基础上,构建管理、引导机制,减少未成年人使用手机而引发的消极影响,主动占领手机新媒体这一思政工作的新载体,探索新的模式,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媒体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育全 马雁 《求实》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形势 预防和减少 社会环境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行为习惯 法律意识 教育和培养 法制观念 法制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秩序统一原理下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刑民衔接适用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艳红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196,共15页
对《民法典》《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有关未成年人规定的理解,应在法秩序统一原理下结合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精神进行民刑衔接适用研究。在监护制度的典型场域,父母滥用监护权是否构成犯罪应在区分亲权与监护权的基础上,结合民事责... 对《民法典》《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有关未成年人规定的理解,应在法秩序统一原理下结合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精神进行民刑衔接适用研究。在监护制度的典型场域,父母滥用监护权是否构成犯罪应在区分亲权与监护权的基础上,结合民事责任追究的效果和刑法相关罪名的规定进行实质判断。在收养制度的典型场域,区分民事送养行为与拐卖儿童犯罪时应明确拐卖儿童罪的成立需要同时具备“以出卖为目的”和“非法获利目的”的条件。在性侵未成年人特殊诉讼时效的典型场域,对民法中“性侵害”的理解应参照刑法之规定,前者在范围上广于后者;相较于刑法中诉讼时效的规定,《民法典》第191条在有效性上更多地体现出象征性立法的色彩。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刑民衔接适用应遵循刑民共治规律。在刑民责任界分中,应充分重视主观要件的作用,并在现行刑法的罪名体系框架内基于刑民一体化视野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对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予以实质考量,避免刑法在民事领域的过度介入。通过坚持民法优先原则,恪守刑法谦抑主义,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性民法与物性刑法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刑民衔接 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监护 拐卖儿童 性侵未成年人 特殊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本效益分析视角下的技术赋能学习——基于2018年未成年人的新媒体使用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永健 杨斌艳 陈宗海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107,121,共6页
新媒体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生活和学习的伴随式工具,技术赋能学习也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式。文章利用未成年人新媒体使用调查数据,从新媒体使用、影响赋能学习因素两个方面出发,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从微观层面分析、思考、认识技术赋能学习... 新媒体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生活和学习的伴随式工具,技术赋能学习也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式。文章利用未成年人新媒体使用调查数据,从新媒体使用、影响赋能学习因素两个方面出发,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从微观层面分析、思考、认识技术赋能学习的成本效益问题,试图为技术赋能学习的成本效益分析提供一种新视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条实现其成本效益最大化的途径:一是通过激发未成年人的自我教育动机,从源头促进技术赋能学习的发展;二是提高学习者及全社会的技术素养,清除技术赋能学习障碍;三是建立净化与规范机制,强化技术赋能学习的社会效益;四是在新兴技术扩散的饱和期将其应用到教育中去,提高技术赋能学习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学习 未成年人 媒体使用 在线学习 成本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正确处理未成年人保护立法的四大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吉先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4-68,共5页
自从1987年10月1日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地方法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颁布施行以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地方立法,就如雨后春笋一个一个破土而出。北京、辽宁、湖南、福建均颁布了类似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草案... 自从1987年10月1日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地方法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颁布施行以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地方立法,就如雨后春笋一个一个破土而出。北京、辽宁、湖南、福建均颁布了类似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草案)》也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因此可以说,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立法开拓了我国地方部门立法的一个新时代。然而立法的实践,推动着立法的研究。本文拟就立法中大家共同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提出来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法学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 正确处理 立法例 地方立法 时代 保护条例 社会保护 义务 权利观 自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污点消灭”制度之探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管晓静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9,10,共5页
在我国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污点消灭”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它既符合法的正义 价值,又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摘掉犯罪标签和完善我国现有 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但目前在我国实施还面临一些困境,即该制度与我 国现行相关法... 在我国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污点消灭”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它既符合法的正义 价值,又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摘掉犯罪标签和完善我国现有 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但目前在我国实施还面临一些困境,即该制度与我 国现行相关法律冲突,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配套实施机制、评价标准和监督 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 正义价值 中国 法律冲突 未成年人保护法 刑罚 犯罪 制度 设立 实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未成年人委托照护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全胜 王新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2-102,共11页
《未成年人保护法》设计了委托照护制度而非委托监护制度,意图是区别委托照护与其他监护如法定监护、遗嘱监护、协议监护等制度的差异,委托照护不转移监护权。委托照护实施构架包括委托主体、受委托人、委托事由以及委托协议等要素。目... 《未成年人保护法》设计了委托照护制度而非委托监护制度,意图是区别委托照护与其他监护如法定监护、遗嘱监护、协议监护等制度的差异,委托照护不转移监护权。委托照护实施构架包括委托主体、受委托人、委托事由以及委托协议等要素。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委托照护制度在委托主体的范围、适用条件、未成年人的意思表示、委托职责范围、委托财产监管、委托监督等制度设计上存在有缺陷与不足,需要在委托人的范围、委托照护的适用条件、委托照护的职责事项、未成年人财产保护以及委托监督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明晰,以完善委托未成年人的委托照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法 委托照护 监护权 委托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