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茅盾与斯特林堡--从《茅盾全集》的两条注释谈起 |
杨华丽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2
|
斯特林堡《半张纸》的简约之美 |
孟湘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3
|
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论斯特林堡在戏剧创作上的探索 |
张致祥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2
|
|
4
|
滋养鲁迅的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安徒生—克尔凯郭尔—易卜生—勃兰兑斯—斯特林堡—汉姆生 |
姚锡佩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0 |
7
|
|
5
|
滋养鲁迅的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安徒生—克尔凯郭尔—易卜生—勃兰兑斯—斯特林堡—汉姆生 |
姚锡佩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0 |
4
|
|
6
|
试析斯特林堡《一出梦的戏剧》中的表现主义 |
郭程然
朱岩岩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0 |
|
7
|
论斯特林堡女性观的发展 |
方柏林
|
《高校教育管理》
|
1996 |
2
|
|
8
|
性、阶级和狂欢化:《朱丽小姐》的新阐释 |
何成洲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9
|
鲁迅与表现主义 |
魏韶华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4
|
|
10
|
论英若诚《茶馆》英译中对老舍戏剧语言的继承 |
徐子昂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1
|
《朱莉小姐》:戏剧作品与两次电影改编 |
宋雁蓉
朱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2
|
从娜拉到圣女贞德——试论现代欧洲戏剧中的新女性形象 |
李玉花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1
|
|
13
|
不用魔法的魔力 |
英格马.贝里曼
李志乔
|
《艺术百家》
|
1987 |
3
|
|
14
|
试论中国话剧中的现代主义与当代现实主义 |
洪忠煌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15
|
魔灯与影像:伯格曼传奇的电影生涯 |
kitty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6
|
演“朱丽小姐”和看“Miss Julie” |
赵群
|
《电影评介》
|
2014 |
0 |
|
17
|
十九世纪后期北欧文学及其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8
|
瑞典种种 |
成锡忠
|
《国际展望》
|
1988 |
0 |
|
19
|
易卜生怎样影响了后代剧作家 |
米基科.卡库塔尼
李浤
|
《艺术百家》
|
1985 |
0 |
|
20
|
欧尼尔的悲剧思想 |
刘海平
|
《山东外语教学》
|
198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