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浅谈姜之国与斯波索宾小组《和声学教程》的比较与学习建议 |
徐悦栋
|
《黄河之声》
|
2024 |
0 |
|
2
|
“基础和声”趣味逻辑教学法探析——基于伊·斯波索宾等著《和声学教程》的教学实践 |
李杰
|
《黄河之声》
|
2024 |
0 |
|
3
|
关于“斯波索宾”存废问题的思考 |
王颖峰
李红梅
|
《艺术探索》
|
2012 |
0 |
|
4
|
斯波索宾和声习题上册写作之思考 |
周文娇
|
《黄河之声》
|
2008 |
0 |
|
5
|
自然音体系内的和声基础比较——以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与《勋伯格和声学》为例 |
钟渴欣
|
《当代音乐》
|
2021 |
0 |
|
6
|
论桑桐《和声学教程》与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之比较分析 |
邢宜方
|
《艺术评鉴》
|
2021 |
0 |
|
7
|
AI和声判题系统赋能传统和声教学 |
王子健
|
《黄河之声》
|
2024 |
0 |
|
8
|
胡戈·里曼的和声功能标记体系 |
吕朋朋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9 |
4
|
|
9
|
须恢复基本音级概念的本来涵义 |
梁晋明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1995 |
1
|
|
10
|
关于和声的民族特点问题(续) |
赵宋光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1
|
关于和声的民族特点问题(续) |
赵宋光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2
|
乐理教科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释疑 |
刘永福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