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谈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体制 被引量:2
1
作者 毕克 周必文 《社会主义研究》 1985年第1期64-71,共8页
苏联社会的政治体制,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随着苏维埃政权的诞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研究苏联社会的政治体制,首先必须研究斯大林时期的政治体制,因为苏联社会的政治体制主要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发展的。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 苏联社会的政治体制,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随着苏维埃政权的诞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研究苏联社会的政治体制,首先必须研究斯大林时期的政治体制,因为苏联社会的政治体制主要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发展的。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领导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继承列宁的遗愿,在苏联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文化教育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因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这个历史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时期 苏维埃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 苏联政治 政治体制 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民主 苏共 无产阶级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斯大林时期障碍集体农庄经济发展的某些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邱大为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38-42,共5页
苏联的集体农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农业生产组织,是苏联农业生产的主要支柱。应当承认,在斯大林领导的时鳓,集体农庄经济确有很大的发展,采取全盘抹煞的态度是不恰当的,但是,也应当承认,它的发展远未达到苏联党和政府预定的目标。
关键词 经济发展 集体农庄 计划指标 斯大林时期 苏联政府 年度计划 国民经济 指令性计划 实物报酬 拖拉机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政治体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伟垣 《北京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45-51,共7页
国内外学者中间对苏联政治体度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苏联政治体制是由列宁和斯大林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列宁在世时这个体制已经形成,斯大林执政后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这种看法把事情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了。笔者主要是结合列宁和斯大林... 国内外学者中间对苏联政治体度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苏联政治体制是由列宁和斯大林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列宁在世时这个体制已经形成,斯大林执政后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这种看法把事情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了。笔者主要是结合列宁和斯大林在政治方面所起的作用,大致考察一下苏联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最后据此对列宁时期政治体制和斯大林时期政治体制之间关系问题讲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斯大林时期 列宁 中央政治局 高度集权 季诺维也夫 初步形成 反对派 中央委员会 高度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中的几个问题
4
作者 唐士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8-86,共9页
50年代末以来,我国思想理论界由于受到“左”的干挠,把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上的报告都视为反对斯大林的毒草,篡党夺权的标志。80代年以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看法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少文章重评《秘密报告》,肯定了它的积极作用... 50年代末以来,我国思想理论界由于受到“左”的干挠,把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上的报告都视为反对斯大林的毒草,篡党夺权的标志。80代年以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看法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少文章重评《秘密报告》,肯定了它的积极作用。但是,对反对个人崇拜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分期问题、1957年党内斗争的性质和二十二大“大反斯大林”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就此略抒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崇拜 斯大林 赫鲁晓夫 苏共二十大 贝利亚 斯大林时期 苏联 主席团成员 国际共运 改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大林执政的最后岁月(一)
5
作者 孙凌云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0期17-19,共3页
巴维尔·苏多普拉托夫曾是苏联国家安全部的一个局长。该局的任务主要是在国外进行间谍活动以及组织专门的破坏行动。苏多普拉托夫的回忆录提供了斯大林时期一些事件的内幕,现摘译如下: 航空工业部次品事件 1946年,斯大林任命阿巴... 巴维尔·苏多普拉托夫曾是苏联国家安全部的一个局长。该局的任务主要是在国外进行间谍活动以及组织专门的破坏行动。苏多普拉托夫的回忆录提供了斯大林时期一些事件的内幕,现摘译如下: 航空工业部次品事件 1946年,斯大林任命阿巴库莫夫为国家安全部部长,这使斯大林周围人员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我们以为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更换(安德烈·日丹诺夫被从列宁格勒调往莫斯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时期 国家安全部 日丹诺夫 普拉托 航空工业部 朱可夫 安德烈 间谍活动 于斯 李森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否必然失败 被引量:4
6
作者 高放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10,共6页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其中最主要的是几任领导人都没有真正认识到,斯大林的错误根源在于急于求成的“左”的指导思想和路线,以及极权主义的党政领导体制,结果一直未能改掉这些弊端。但即使到了这一步,也...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其中最主要的是几任领导人都没有真正认识到,斯大林的错误根源在于急于求成的“左”的指导思想和路线,以及极权主义的党政领导体制,结果一直未能改掉这些弊端。但即使到了这一步,也不是完全没有救治的可能。只是因为戈尔巴乔夫平庸、私心太重并未能对症下药,最终导致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彻底失败。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应吸取其主要的经验教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时期 社会主义改革 党内民主 党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治体制改革 赫鲁晓夫 马列主义 极权主义 党政领导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7
作者 谷书堂 徐振方 常修泽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1期88-95,共8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诞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引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近几年来,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理论界对...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诞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引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近几年来,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展开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经济界也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被推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社会 按劳分配 恩格斯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斯大林时期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道主义塑造社会主义新形象——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观介评
8
作者 杨清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5-47,共3页
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任务,就是将在社会主义的传统模式转向社会主义的现代模式。要实现这一转变,则取决于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观念的更新。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在对传统的理论概念进行深刻的批判和科学反思的基础上,来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 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任务,就是将在社会主义的传统模式转向社会主义的现代模式。要实现这一转变,则取决于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观念的更新。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在对传统的理论概念进行深刻的批判和科学反思的基础上,来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从而为改革寻找新的理论支点和确定正确的目标模式。当前,在这个世界性的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探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戈尔巴乔夫 造社会 苏联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观 介评 新形象 苏共 现实的人 斯大林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干部任命制的视角解读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写在苏联解体20周年之际
9
作者 彭雪莲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Z期18-20,共3页
苏联解体、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其观点众说纷纭。本文拟从苏共干部任命制的视角来解读苏共丧失政权的原因,希望对人们进一步深刻理解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有所裨益,也希望对我们的干部选... 苏联解体、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其观点众说纷纭。本文拟从苏共干部任命制的视角来解读苏共丧失政权的原因,希望对人们进一步深刻理解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有所裨益,也希望对我们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所警示。一、苏共干部任命制的演进干部任命制和变相任命制是指在任用干部时,无论是以委任方式产生的干部,还是以选举方式产生的干部,都统一由党的上级领导机关或党的上级负责人来直接任命或变相任命,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整套权力运作机制。干部任命制发端于苏共建党之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命制 干部任用 上级领导机关 权力运作 选举方式 斯大林时期 勃列日涅夫 初始提名权 提拔任用 苏共二十二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苏联共产党的干部政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睿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8,共3页
从斯大林到勃列日涅夫 ,苏联共产党的干部政策都有不足之处 ,其对苏联共产党的亡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 苏联共产党 干部政策 斯大林时期 勃列日涅夫时期 组织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鲁晓夫与1958~1961年柏林危机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盛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58-65,共8页
笔者曾经在拙文《苏联与1948年柏林危机》一文中,论述了苏联挑起危机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形势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后果,并指出,1948年柏林危机“为斯大林的后任、生性鲁莽的赫鲁晓夫留下了一个极其棘手的难题。”果不其然,贯于冲动、富于冒... 笔者曾经在拙文《苏联与1948年柏林危机》一文中,论述了苏联挑起危机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形势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后果,并指出,1948年柏林危机“为斯大林的后任、生性鲁莽的赫鲁晓夫留下了一个极其棘手的难题。”果不其然,贯于冲动、富于冒险的赫鲁晓夫,在其执政初期发动了一阵缓和攻势后,终于按捺不住,于1958—1961年再次主动寻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外交 危机 苏联对外政策 斯大林时期 西方国家 国际形势 赫鲁晓夫 民主共和国 最后通牒 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党政关系的形成、发展和改革 被引量:1
12
作者 盛继红 《党校教学》 1989年第1期40-43,共4页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党政关系,曾对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今天,认真研究70年来苏联党政关系的形成、发展和改革,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政关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列宁确立了苏联党政关...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党政关系,曾对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今天,认真研究70年来苏联党政关系的形成、发展和改革,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政关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列宁确立了苏联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苏联的党政关系,形成于列宁时期。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科学地分析了党和政权的性质、地位、作用,提出了党政关系的一系列思想,确立了党政关系的基本原则。 1、党与国家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列宁指出,“党是有组织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它“不实行强制”,而苏维埃“是新式的国家机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关系 苏维埃 基本原则 无产阶级专政 苏联 政治体制改革 列宁 斯大林时期 无产阶级先锋队 党政不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成功与失败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乃禧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期间,对苏联的农业进行大胆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时期的农业体制。但是由于他对旧体制缺乏深刻的认识,急于超越必要的社会发展阶段,结果导致了农业改革的失败。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给后人留下了三点经验教训:1...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期间,对苏联的农业进行大胆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时期的农业体制。但是由于他对旧体制缺乏深刻的认识,急于超越必要的社会发展阶段,结果导致了农业改革的失败。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给后人留下了三点经验教训:1.不能违反物质利益原则;2.不能违反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3.不能盲目冒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集体农庄 农业改革 成功与失败 斯大林时期 拖拉机站 苏联 农业部 农业生产 农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波兹南事件”到“十月事件”
14
作者 张月明 《国际展望》 1981年第20期1-10,共10页
去年八月以来,波兰局势一直动荡,引起全世界的严重关注,特别是苏联武装干涉的危险,时刻威胁着波兰的独立。波兰人民有着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光荣传统。现发表《从“波兹南事件”到“十月事件”》一文,其中对苏波之间干涉与反干... 去年八月以来,波兰局势一直动荡,引起全世界的严重关注,特别是苏联武装干涉的危险,时刻威胁着波兰的独立。波兰人民有着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光荣传统。现发表《从“波兹南事件”到“十月事件”》一文,其中对苏波之间干涉与反干涉、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有较详尽的叙述,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兹南事件 十月事件 波兰人 苏联人 奥哈布 波兰统一工人党 外来侵略 罗科索夫斯基 斯大林时期 干涉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苏联对东欧政策的调整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8年第10期5-6,共2页
戈尔巴乔夫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去年11月在莫斯科出版后,很快成为苏联和国际上的一本畅销书。这本书中有一节专门总结苏联在处理同东欧国家关系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了一些自我批评,并提出了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新关系的原则。事实上,... 戈尔巴乔夫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去年11月在莫斯科出版后,很快成为苏联和国际上的一本畅销书。这本书中有一节专门总结苏联在处理同东欧国家关系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了一些自我批评,并提出了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新关系的原则。事实上,戈尔巴乔夫上任三年来,不止一次地主动走访了除阿尔巴尼亚以外的所有东欧国家。在访问中,戈尔巴乔夫以“平等伙伴”的面貌同各国党政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这种正视历史教训的态度,赢得了东欧国家的好评。许多东欧国家领导人说,戈尔巴乔夫执政三年来苏东关系“处于战后的最佳时期”。世界舆论也普遍注意到苏联对东欧的政策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东欧政策 东欧国家 历史教训 社会主义国家 转帐卢布 世界舆论 有限主权论 斯大林时期 国际问题 社会主义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卡冈诺维奇的审判三十年前就该进行了”——苏著名历史学家梅德韦杰夫答记者问(上)
16
作者 杨旭初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10-12,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戈尔巴乔夫“政治公开化”的推行,苏联国内不少学者对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予以评论,引起全世界广泛注意,有助于人们更全面更准确了解苏联社会的那段历史。苏联著名的历史学家罗·阿·梅德韦杰夫... 近年来,随着戈尔巴乔夫“政治公开化”的推行,苏联国内不少学者对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予以评论,引起全世界广泛注意,有助于人们更全面更准确了解苏联社会的那段历史。苏联著名的历史学家罗·阿·梅德韦杰夫在这方面相当活跃。不久前,他就对斯大林时期苏联的重要领导人卡冈诺维奇的评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刊登在去年第51期苏联《星期》周刊上。现根据原文译出,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冈诺维奇 斯大林时期 梅德 杰夫 莫洛托夫 苏共中央 卫国战争 苏维埃政权 托洛茨基 北高加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苏联和独联体的民族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17
作者 李仁德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5期12-14,共3页
国内民族矛盾激化是原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独联体成立后民族矛盾表现出更尖锐的形式,其发展趋势引起人们严重关注,民族矛盾和冲突将会影响独联体的命运和前途。原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国家结构形式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而各加... 国内民族矛盾激化是原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独联体成立后民族矛盾表现出更尖锐的形式,其发展趋势引起人们严重关注,民族矛盾和冲突将会影响独联体的命运和前途。原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国家结构形式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而各加盟共和国又包括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和10个自治专区。在各共和国中普遍存在民族杂居现象,在将近3亿人口中约有7500万人住在非本民族地区,几乎每个共和国除了本地民族之外,都有外来的少数民族居住,民族关系十分复杂。加之历史上的各种原因和斯大林时期在民族政策上的一些错误做法,损害了苏联各民族的感情,民族之间积怨很深,埋下了民族分裂的祸根。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共和国 民族分裂 国家结构形式 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 斯大林时期 矛盾表现 俄罗斯政治 德涅斯特河 俄罗斯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晚年解决苏联民族问题的两个原则
18
作者 白坚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52-56,共5页
苏联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民族问题尤为复杂。时至今日,不断发生的民族骚动仍常常困扰着苏联政府。列宁曾着力寻求解决苏联民族问题的途径,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本文仅对列宁晚年解决苏联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作一考察,这对于... 苏联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民族问题尤为复杂。时至今日,不断发生的民族骚动仍常常困扰着苏联政府。列宁曾着力寻求解决苏联民族问题的途径,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本文仅对列宁晚年解决苏联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作一考察,这对于全面理解列宁主义,对研究斯大林时期乃至后来很长一段时期苏联的民族政策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晚年 苏维埃共和国 民族主义 民族平等 无产阶级 斯大林时期 俄罗斯民族 被压迫民族 十月革命 苏联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19
《江苏社会科学》 1982年第3期45-,21,共2页
今年一月,在北京召开的“不同类型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讨论会”上,对苏联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做了探讨。一、多数同志认为,苏联经济发展战略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列宁、斯大林时期到六十年代末,苏联实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 今年一月,在北京召开的“不同类型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讨论会”上,对苏联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做了探讨。一、多数同志认为,苏联经济发展战略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列宁、斯大林时期到六十年代末,苏联实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在经济方面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就提出来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所提出的电气化计划,就是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具体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速度 苏联 战略目标 斯大林时期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 战略思想 战略问题 六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宦海浮沉的最后七年(四)
20
作者 谢.赫鲁晓夫 红帆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28-31,共4页
黜后遭忌离群索居就这样,父亲迎来了退休后的第一个早晨:1964年10月15日早晨。 14日夜晚住宅内父亲的私人警卫都换了人。在此之前的几天里警卫值班室就出现了许多新面孔,但是老熟人仍留在原先的岗位上,使人不觉得情况有异常。对父亲被... 黜后遭忌离群索居就这样,父亲迎来了退休后的第一个早晨:1964年10月15日早晨。 14日夜晚住宅内父亲的私人警卫都换了人。在此之前的几天里警卫值班室就出现了许多新面孔,但是老熟人仍留在原先的岗位上,使人不觉得情况有异常。对父亲被罢黜要采取的措施在悄无声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到了15日一大早我们才发现所有岗位上都是生人。在斯大林时期政治局所有委员的警卫队隶属于克格勃专门机构负责人贝利亚,他有权安排警卫队的一切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这样 使人 斯大林时期 莫斯科河 利亚 梅利尼科夫 勃列日涅夫 黄昏时分 这一天 谢尔盖耶维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