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及其反叛者 |
胡静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2
|
关于表演心理技术的美学思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启示(上) |
杨易禾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5 |
8
|
|
3
|
关于表演心理技术的美学思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现体系的启示(下) |
杨易禾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6 |
4
|
|
4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未发表的札记 |
何纪华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7 |
2
|
|
5
|
“即兴表演”美学研究——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到郑君里 |
唐俊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6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中国——记一次生动的座谈会 |
|
《中国出版》
|
1979 |
0 |
|
7
|
论“选剧第一”——李渔与斯坦尼导演学比较研究之一 |
傅秋敏
|
《艺术百家》
|
1987 |
1
|
|
8
|
“写实”的示范:“十七年”时期的莎剧演出 |
陈莹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再论倪萍──读“倪萍自述与自视”(摘要) |
应天常
王宇红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0
|
焦菊隐的“心象说”再评价 |
何辉斌
马慧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1
|
焦菊隐“心象说”与斯氏体系关系二题 |
邹红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2
|
破解“解放天性”的迷思——对一个表演观念及外智引进工作的反思 |
孙惠柱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3
|
有“规则”的“自由”阅读——由《想念地坛》例谈现代散文的选修教学 |
仲玉梅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4
|
欧洲电影界关于斯氏体系的若干论述和评价 |
郑雪来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5
|
我国艺术界关于斯氏体系问题的几次论争及探讨 |
郑雪来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6
|
永恒的真实性:现代主义戏剧理论回顾 |
唐岫敏
|
《外语研究》
|
2002 |
1
|
|
17
|
中西方戏剧美学比较论 |
姚文放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8
|
声音探讨(下) |
张凤铸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1983 |
0 |
|
19
|
影视剧文学叙述性语言的特征及其审美运作 |
黄爱华
|
《远程教育杂志》
|
1997 |
0 |
|
20
|
论抗战时期前苏联戏剧理论的影响与融入 |
丁芳芳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