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斯克里亚宾晚期音乐创作中的音阶观念
1
作者 宋莉莉 《音乐创作》 2005年第A04期104-107,共4页
斯克里亚宾晚期音乐的创作观念与手法都极为复杂。在选择调式音阶时,他既使用传统大小调和半音化的自然音阶体系,也使用“八音音阶”、“全音音阶”和“斯克里亚宾音阶”这样的人工音阶体系, 使音乐获得了更为丰富的音响。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半音阶 八音音阶 全音音阶 斯克里亚宾音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和弦的诞生及其繁衍——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剖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向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30,共7页
特殊和弦是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的中心材料。文章论述了该和弦产生的原因、构成方式、结构形态以及特殊和弦的繁衍方式 ,描述了这一新和声体系的基本面貌。同时指出 。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晚期和声 特殊和弦 复合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克里亚宾“神秘和弦”形成过程与结构形态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7,共10页
斯克里亚宾从继承浪漫派后期的音乐手段和风格开始他的音乐创作生涯,经过不断地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他个人特性的音乐语言风格。在他一生的创作历程中,他在继承和拓展传统调性和声思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融传统与现代意识于一身的和声... 斯克里亚宾从继承浪漫派后期的音乐手段和风格开始他的音乐创作生涯,经过不断地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他个人特性的音乐语言风格。在他一生的创作历程中,他在继承和拓展传统调性和声思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融传统与现代意识于一身的和声手法——以神秘和弦为核心因素的、以四度音程叠置为和弦主体结构的"调性和声",斯克里亚宾晚期音乐的多声部手法基本是建立在这样的调性和声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对"神秘和弦与泛音列的关系"、"主和弦(神秘和弦)的运用"两个方面的阐述,对斯克里亚宾"神秘和弦"的形成过程与主要结构形态,以及神秘和弦在实际作品中的主要运用特点作些初步的探索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神秘和弦 泛音列 调性和声 主和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斯克里亚宾的晚期音乐理念 被引量:4
4
作者 宋莉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50,66,共12页
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1872~1915)因其音乐独树一帜又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在音乐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晚期的音乐创作,探索了新的旋律语言及... 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1872~1915)因其音乐独树一帜又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在音乐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晚期的音乐创作,探索了新的旋律语言及和声手法,成为开拓现代音乐的先驱。其创作手法复杂,在旋律、和声、和弦、曲式、调性、调式、节奏、节拍、形式结构及音色组合等多方面不断标新立异,既继承传统又突破了传统。保持着他的"整体艺术"理念和"神秘主义"的观念,思维进入更为深远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晚期音乐创 创作手法 “整体艺术” “神秘主义”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克里亚宾的钢琴音乐语言及其演奏——以其《第九奏鸣曲》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巍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8-194,共7页
作曲家斯克里亚宾在其音乐创作中呈现出清晰的阶段性。他的《第九奏鸣曲》属于晚期作品,具有典型的叫人"无所适从"的"斯克里亚宾语言"的特点。文章通过对该作品演奏的剖析,界定、诠释其风格特色,认为要深刻了解斯... 作曲家斯克里亚宾在其音乐创作中呈现出清晰的阶段性。他的《第九奏鸣曲》属于晚期作品,具有典型的叫人"无所适从"的"斯克里亚宾语言"的特点。文章通过对该作品演奏的剖析,界定、诠释其风格特色,认为要深刻了解斯克里亚宾的创作经历和思维变迁,以及导致其音乐创作的复杂的文化背景,才能全盘把握住斯克里亚宾的音乐语言与演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第九奏鸣曲 演奏 音乐语言 演奏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音乐反映他的时代”——斯克里亚宾音乐观念的历史成因探微 被引量:3
6
作者 宋莉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1年第3期71-76,170,共6页
斯克里亚宾的音乐产生于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他的"神秘主义"观念,创作手法和审美情趣都基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俄罗斯的社会背景、哲学观念、文化底蕴和音乐环境都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研究斯克里亚宾独特的... 斯克里亚宾的音乐产生于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他的"神秘主义"观念,创作手法和审美情趣都基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俄罗斯的社会背景、哲学观念、文化底蕴和音乐环境都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研究斯克里亚宾独特的音乐现象时,考察斯克里亚宾的生活时代和文化环境,对全面认识作曲家的观念和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音乐观念 特殊时代 历史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意识中的传统继承性——对斯克里亚宾的十首钢琴奏鸣曲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蓓蕾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在斯克里亚宾的音乐中,人们听到了一种激动兴奋的惶恐不安的或喜悦欲狂的情绪,一种朦朦胧胧的、无以言表的神秘意象。他用零碎片断、痉挛式的乐句代替旋律;用复杂无规律的节奏造成紧迫或恍惚的感觉,用他创造的具有神秘色彩的和弦作... 在斯克里亚宾的音乐中,人们听到了一种激动兴奋的惶恐不安的或喜悦欲狂的情绪,一种朦朦胧胧的、无以言表的神秘意象。他用零碎片断、痉挛式的乐句代替旋律;用复杂无规律的节奏造成紧迫或恍惚的感觉,用他创造的具有神秘色彩的和弦作为核心的和音和调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钢琴奏鸣曲 传统继承 创新意识 神秘色彩 音乐 旋律 节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斯克里亚宾的艺术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珺 林涛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9期103-103,共1页
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创作的十部钢琴奏鸣曲极具思辨性,体现了他对自身命运的反复挣扎、思考以及对人生真谛的不懈追求。特别是后五首钢琴奏鸣曲,皆采用单乐章的形式,且无调号,更加体现出其特有的"神秘"色彩。这五首作品... 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创作的十部钢琴奏鸣曲极具思辨性,体现了他对自身命运的反复挣扎、思考以及对人生真谛的不懈追求。特别是后五首钢琴奏鸣曲,皆采用单乐章的形式,且无调号,更加体现出其特有的"神秘"色彩。这五首作品并没有明确的大小调性,综合其错综复杂的哲学信仰,斯克里亚宾用片段化的模糊的"碎片"来代替完整的旋律,音响效果色彩斑斓且富于变化,为后世的音乐创作开创了广阔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创作 信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与突破——斯克里亚宾前奏曲第八首和声调性的逻辑思维探微与演奏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宏伟 郭婷婷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6-158,共3页
神秘主义音乐的创作也是自斯克里亚宾始,到斯克里亚宾终,也可以说他仅靠个人非凡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在西方音乐史上树立了一个不朽的丰碑,他的创作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我们通过他的第八首前奏曲来探获一些有关他在早期调性音乐创作时期的... 神秘主义音乐的创作也是自斯克里亚宾始,到斯克里亚宾终,也可以说他仅靠个人非凡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在西方音乐史上树立了一个不朽的丰碑,他的创作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我们通过他的第八首前奏曲来探获一些有关他在早期调性音乐创作时期的创作手法。这首曲子中,我们已经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在和声运用上和调性呈现逻辑上的独特之处。文章通过调性的呈现方式、持续音的运用、调性的布局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第八首前奏曲 音乐特色 和声风格 调性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斯克里亚宾吸虫驱虫药药效对比试验
10
作者 龚新辉 谭立新 +3 位作者 王进成 郭中敏 谭蓉芳 玛尔哈娃.尕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32-133,共2页
斯克里亚宾吸虫又称小肠吸虫,寄生于绵羊小肠,该虫体虽小,但感染强度很高,能引起肠道炎症,使患羊出现腹泻和消瘦等症状。目前国内外对该吸虫的防治尚无报道。1991年9-12月,我们同澳联邦科工组织动物保健部合作,在新疆畜牧科学院... 斯克里亚宾吸虫又称小肠吸虫,寄生于绵羊小肠,该虫体虽小,但感染强度很高,能引起肠道炎症,使患羊出现腹泻和消瘦等症状。目前国内外对该吸虫的防治尚无报道。1991年9-12月,我们同澳联邦科工组织动物保健部合作,在新疆畜牧科学院南山试验种羊场进行了本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斯克里亚宾吸虫 驱虫药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浪漫的异变 斯克里亚宾Op.13 Nr.2中和声复合功能与调性运动研究
11
作者 杨小丽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0-131,共2页
众所周知,斯克里亚宾的早期作品中渗透着浓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尤其具有肖邦的影子。但是,他并非是肖邦音乐的忠实继承者,他在保持浪漫音乐特征的同时,极力彰显自己的个性魅力,特别是在纵向音高的组织安排上,对传统和声有了极大... 众所周知,斯克里亚宾的早期作品中渗透着浓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尤其具有肖邦的影子。但是,他并非是肖邦音乐的忠实继承者,他在保持浪漫音乐特征的同时,极力彰显自己的个性魅力,特别是在纵向音高的组织安排上,对传统和声有了极大的突破,本文正是通过他的Op.13Nr.2来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从而研究他的作品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早期音乐风格 复合功能 结构逻辑 调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肖邦与斯克里亚宾前奏曲音乐创作之异同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帆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9-161,共3页
前奏曲是一种产生于键盘乐器的古老,短小的独立音乐体裁,几乎在每个音乐历史时期都有它的身影。肖邦与斯克里亚宾两位作曲家对于钢琴前奏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对肖邦24首前奏曲op.28与斯克里亚宾24首前奏曲op.11进行... 前奏曲是一种产生于键盘乐器的古老,短小的独立音乐体裁,几乎在每个音乐历史时期都有它的身影。肖邦与斯克里亚宾两位作曲家对于钢琴前奏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对肖邦24首前奏曲op.28与斯克里亚宾24首前奏曲op.11进行简要概括,试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两者音乐创作之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邦 斯克里亚宾 24首钢琴前奏曲 音乐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奏性主题的延展方式与原则——析斯克里亚宾《~#f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健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斯克里亚宾《~#f小调钢琴协奏曲》作为斯氏一生创作中唯一的一部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以优美舒展的旋律、不间断发展的主题、变奏性的曲式结构等为主要特点。目前的研究文献中,主要以音乐分析为基础的较多,对于变奏性主题发展如何延展... 斯克里亚宾《~#f小调钢琴协奏曲》作为斯氏一生创作中唯一的一部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以优美舒展的旋律、不间断发展的主题、变奏性的曲式结构等为主要特点。目前的研究文献中,主要以音乐分析为基础的较多,对于变奏性主题发展如何延展、建立在何种变奏原则基础上等问题仍需深化研究。本文通过对《~#f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的乐谱分析,对作品中变奏性主题的延展及原则进行分析,以主题动机分析、申克分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研究提炼作品的创作内涵,丰富演奏和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小调钢琴协奏曲》 斯克里亚宾 变奏性主题 延展方式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跃浪漫世界与神秘宇宙之间的峡谷——斯克里亚宾《第四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分析
14
作者 郑阳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90,共7页
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学术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于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著作与风格的研究.近些年来,广大学者逐渐意识到斯克里亚宾在世界音乐史发展过程中无可取代的独特价值与卓越贡献,从而开启了关注与解析的热潮,但其很多... 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学术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于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著作与风格的研究.近些年来,广大学者逐渐意识到斯克里亚宾在世界音乐史发展过程中无可取代的独特价值与卓越贡献,从而开启了关注与解析的热潮,但其很多作品仍然是研究的空白领域.本文将针对其在创作理念和风格转折过渡时期的重要文献《第四钢琴奏鸣曲》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这一切入点揭示斯克里亚宾在这一阶段的艺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浪漫主义 神秘主义 转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克里亚宾的交响诗作品探微
15
作者 吴晗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4-128,共5页
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斯克里亚宾的音乐创作广受争议与关注,是20世纪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对后世音乐创作影响很大。他的交响诗创作虽然数目不多,却分布于其音乐创作的不同阶段,展现出不同的特点。《狂喜之诗》与《火之音... 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斯克里亚宾的音乐创作广受争议与关注,是20世纪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对后世音乐创作影响很大。他的交响诗创作虽然数目不多,却分布于其音乐创作的不同阶段,展现出不同的特点。《狂喜之诗》与《火之音诗》这两部交响诗更因为处于其音乐创作转变与个人创作体系发轫和形成的节点之上而备受关注。本文就交响诗这一斯克里亚宾音乐创作之侧面,从音乐创新技法、音乐创作背景两方面对其音乐创作展开分析论述,尝试体现其音乐独有的风格特点,理解其音乐的内涵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交响诗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恩·斯克里亚宾
16
作者 叶·奥尔洛娃 蔡铭璞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7年第4期41-44,共4页
天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度过了他短促的一生。正当斯克里亚宾象他的同时代人拉赫玛尼诺夫那样走进俄国音乐文化史的时候,却在一九一五年猝然与世长辞,没有活到伟大的十月革命。音乐家的性格复... 天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度过了他短促的一生。正当斯克里亚宾象他的同时代人拉赫玛尼诺夫那样走进俄国音乐文化史的时候,却在一九一五年猝然与世长辞,没有活到伟大的十月革命。音乐家的性格复杂,他的创作探索充满矛盾,然而却又格外地刻意追求。斯克里亚宾理想着人们的普遍幸福,把艺术想象成善于改造世界的伟大精神力量;可是他却在主观上唯心主义的哲学中去为自己的创作意向寻觅支柱,使自己创作生活的基本时期偏偏跟这种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牢固地联结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同时代人 拉赫玛尼诺夫 作曲家 音乐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秘和弦的复合、复制及其环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向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8-64,共7页
本文系作者硕士学位论文(《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研究》第二章“和声中心材料之一——神秘和弦”的改写(原文本论第一乐章:“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构成原里”、第三章“和声中心材料之二——类神秘和弦”、第四章“和声中心材料之三——... 本文系作者硕士学位论文(《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研究》第二章“和声中心材料之一——神秘和弦”的改写(原文本论第一乐章:“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构成原里”、第三章“和声中心材料之二——类神秘和弦”、第四章“和声中心材料之三——新神秘和弦”、第五章“和声材料关系”,待发).神秘和弦是俄国作曲家斯克里亚宾晚期音乐创作中和声中心材料之一。这一材料根植于传统和声,是以三全音关系的属七和弦相复合为基础的.神秘和弦通过复制使之得以扩大,因此产生了独特的环结构和调性结构,从而建立了以神秘和弦为中心的和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和弦 调性结构 复合 复制 斯克里亚宾 和声材料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乐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秘和弦”生成的和声关系及和声张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向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18,167,共10页
文章受新黎曼主义理论中“节俭声部”这一核心概念的启发,根据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中“神秘和弦”的结构特点,制作了“神秘和弦关系图”,为解析神秘和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直观的“平面分析模型”。在这个分析模型中,展现了和弦的构成方式... 文章受新黎曼主义理论中“节俭声部”这一核心概念的启发,根据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中“神秘和弦”的结构特点,制作了“神秘和弦关系图”,为解析神秘和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直观的“平面分析模型”。在这个分析模型中,展现了和弦的构成方式,声部转换方式,以及远近关系和弦的分布,反映了和弦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也为分析神秘和弦在实际作品中的运动状态提供了图形比照。在此基础上,进而分析和声运动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克里亚宾 神秘和弦 等同关系 和声关系 和声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后期浪漫主义音乐刍议
19
作者 赵宏伟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3-164,共2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斯塔夫·马勒和斯克里亚宾这两个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经历和人生哲学的守候者最终为精疲力竭的浪漫主义音乐画上了一个令人意味深长的句号。文章通过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语言特征的形成,以及马勒和斯克里亚宾在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斯塔夫·马勒和斯克里亚宾这两个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经历和人生哲学的守候者最终为精疲力竭的浪漫主义音乐画上了一个令人意味深长的句号。文章通过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语言特征的形成,以及马勒和斯克里亚宾在创作中的创新和比较,较为深刻地揭示了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特征形成的深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浪漫主义 特征与形成 古斯塔夫·马 斯克里亚宾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特涅尔与舒伯特的风格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亚·布加耶夫斯基 刁蓓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4-80,共7页
尼·卡·梅特涅尔(1880—1951),俄国作曲家和钢琴家,与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同为20世纪初俄国钢琴音乐的三大代表.1900年毕业于莫斯科音院,同年在安·鲁宾什坦国际比赛会上得过奖状.l909-1910和1918—1921年是莫斯科音... 尼·卡·梅特涅尔(1880—1951),俄国作曲家和钢琴家,与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同为20世纪初俄国钢琴音乐的三大代表.1900年毕业于莫斯科音院,同年在安·鲁宾什坦国际比赛会上得过奖状.l909-1910和1918—1921年是莫斯科音院的教授,同时在国内外从事演奏活动.1927年移居外国,但始终自称为俄国音乐家,二次大战期间曾为苏联举办募捐音乐会.他主要致力于室内钢琴音乐与声乐体裁,写了一些以“童话”为名的曲子,还有三首钢琴协奏曲,许多奏鸣曲以及一首钢琴与弦乐的五重奏,一些小提琴与钢琴的乐曲和声乐浪漫曲.本文作者布加耶夫斯基系乌克兰奥德萨音乐学院钢琴副教授,现在我院任教.文章完成于1988年,奥德萨音院音乐理论与音乐史教研室主任维拉诺夫斯基教授专门写了鉴定,给予较高的评价.译文从作者提供的手稿译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伯特 奏鸣曲 作曲家 风格特点 斯克里亚宾 音乐艺术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家 贝多芬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