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斯克里亚宾晚期音乐创作中的音阶观念 |
宋莉莉
|
《音乐创作》
|
2005 |
0 |
|
2
|
特殊和弦的诞生及其繁衍——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剖析 |
胡向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3
|
斯克里亚宾“神秘和弦”形成过程与结构形态 |
王文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4
|
论斯克里亚宾的晚期音乐理念 |
宋莉莉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5
|
斯克里亚宾的钢琴音乐语言及其演奏——以其《第九奏鸣曲》为例 |
罗巍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6
|
“用音乐反映他的时代”——斯克里亚宾音乐观念的历史成因探微 |
宋莉莉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11 |
3
|
|
7
|
创新意识中的传统继承性——对斯克里亚宾的十首钢琴奏鸣曲的分析与思考 |
李蓓蕾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8
|
浅谈斯克里亚宾的艺术价值 |
刘珺
林涛
|
《电影评介》
|
2009 |
2
|
|
9
|
继承与突破——斯克里亚宾前奏曲第八首和声调性的逻辑思维探微与演奏 |
赵宏伟
郭婷婷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0
|
绵羊斯克里亚宾吸虫驱虫药药效对比试验 |
龚新辉
谭立新
王进成
郭中敏
谭蓉芳
玛尔哈娃.尕力
|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
1993 |
0 |
|
11
|
浪漫的异变 斯克里亚宾Op.13 Nr.2中和声复合功能与调性运动研究 |
杨小丽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2
|
肖邦与斯克里亚宾前奏曲音乐创作之异同 |
苏帆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3
|
变奏性主题的延展方式与原则——析斯克里亚宾《~#f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
孙健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4
|
飞跃浪漫世界与神秘宇宙之间的峡谷——斯克里亚宾《第四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分析 |
郑阳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5
|
斯克里亚宾的交响诗作品探微 |
吴晗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6
|
阿·恩·斯克里亚宾 |
叶·奥尔洛娃
蔡铭璞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87 |
0 |
|
17
|
神秘和弦的复合、复制及其环结构 |
胡向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8
|
“神秘和弦”生成的和声关系及和声张力 |
胡向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9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后期浪漫主义音乐刍议 |
赵宏伟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0
|
梅特涅尔与舒伯特的风格比较 |
亚·布加耶夫斯基
刁蓓华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