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东南缘古近系恩平组上段断-拗转换期源-汇系统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彭光荣 王绪诚 +4 位作者 陈维涛 靳瑶瑶 王菲 王文勇 全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3-625,共13页
断-拗转换期是断陷盆地由伸展体制向热冷却沉降机制转变的重要阶段,伴随着拉张作用的减弱,构造活动逐渐趋于稳定,从而影响裂陷晚期沉积体系及有利储层分布。以源-汇系统要素耦合为指导,基于源-汇区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特征分析,结合... 断-拗转换期是断陷盆地由伸展体制向热冷却沉降机制转变的重要阶段,伴随着拉张作用的减弱,构造活动逐渐趋于稳定,从而影响裂陷晚期沉积体系及有利储层分布。以源-汇系统要素耦合为指导,基于源-汇区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特征分析,结合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东南缘古近系恩平组上段断-拗转换期边界断层活动差异,提出以“构造控相、沟断控储”分析有利储层成因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①研究区恩平组上段物源为东沙隆起中生代酸性侵入岩,在恩平组上段断-拗转换期发育5大汇水单元,其供源能力强弱以汇水单元面积与物源区落差进行量化表征;②输砂通道由“沟谷-边界断层”组合而成,物源区沟谷形态及规模造成各水系水动能强弱差异,而边界断层的平面组合样式(凹面墙角型、平直陡坡型及平直断阶型)和垂向落差影响沉积物汇聚入湖的方式与砂体展布;③以“源-沟-断-汇”4要素进行源-汇耦合,建立断-拗转换期构造活动趋稳背景下由边界断层差异活动形成的“南扇北辫”沉积格局,刻画沉积特征并揭示有利相带及优质储层分布,即顺“沟-断”优势通道入湖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河道亚相高成熟度粗粒沉积,该沉积具有原生孔隙发育和渗透率高的特征。新认识推动了研究区内恩平组研究与勘探进程,为惠西南地区深层古近系油气勘探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拗转换期 -汇系统 恩平组 古近系 惠州26洼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坳转换期物源体系分析:以霸县凹陷东三段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邦勇 黄传炎 +6 位作者 张宏伟 陈思 谢通 李潇鹏 肖子洋 廖佳妮 徐蒙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64,共9页
以霸县凹陷东三段古物源体系为例,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与不同层次的精细研究,进而探讨了霸县凹陷断-坳转换期的物源体系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霸县凹陷断-坳转换期物源特征主要受古构造与古气候的控制,表现为:一方面,受继承性裂陷... 以霸县凹陷东三段古物源体系为例,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与不同层次的精细研究,进而探讨了霸县凹陷断-坳转换期的物源体系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霸县凹陷断-坳转换期物源特征主要受古构造与古气候的控制,表现为:一方面,受继承性裂陷末期断陷样式的影响,凹陷快速地构造沉降,使得隆凹格局明显,易于形成近源堆积;另一方面,受古气候频繁变化的影响,气候干燥时,整体处于暴露环境,加速了剥蚀速度,气候潮湿时,沉积范围扩大,加速了凹陷填平补齐,准平原化。在古构造和古气候双重因素控制下,形成了霸县凹陷断-坳转换期独特的物源特征,表现为以凹陷边缘凸起为主的近物源慢速堆积特征。综合多种物源分析方法,得出研究区物源来自东部的大城凸起和西部的牛驼镇凸起,具体包括东部的长丰镇物源;史各庄物源和苏桥物源;西部的鄚州物源和岔河集物源;南部的饶阳物源和北部的南孟物源。在物源体系、构造组合特征及气候的控制下,东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体系 沉积作用 霸县凹陷 东营组三段 断-拗转换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