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模型的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 被引量:58
1
作者 雷相东 李永慈 向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80,共7页
森林生长观测数据常常具有层次结构、重复测量等特点,因而不满足普通回归分析中的独立性假设,会得到有偏的参数估计,包含随机效应的混合模型可以灵活地处理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混合模型方法,建立东北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落叶松、红松... 森林生长观测数据常常具有层次结构、重复测量等特点,因而不满足普通回归分析中的独立性假设,会得到有偏的参数估计,包含随机效应的混合模型可以灵活地处理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混合模型方法,建立东北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慢阔(色木、水曲柳、椴树和枫桦)和中阔(白桦、榆树和杂木)6个树种组的单木5年断面积生长模型。数据来自于20个长期固定观测样地,共得到10756个观测数据,其中随机抽取15个样地的8034个数据用于建模,其他5个样地的2722个数据用于模型验证。建立的模型与距离无关,不需要年龄和立地指数。结果表明:起初胸径、林分密度、立地因子和与距离无关的竞争指数都是显著影响林木生长的因子,在实际调查中,这些数据很容易得到;样地内的树木效应在所有模型中均显著;样地间的随机效应只在落叶松模型中显著。与传统的固定效应模型相比,考虑层次结构的混合效应模型显著地改善了模型的表现,决定系数从0.38~0.64提高到0.85~0.89,误差、均方根误差及其相对值均显著减少。模型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统计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指数 林分密度 单木断面积生长 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 被引量:20
2
作者 黄新峰 亢新刚 +2 位作者 孙玲 冯启祥 姚景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3-146,共4页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实验林场62株红松解析木数据为基础,探讨Hegyi竞争指数对红松单木断面积5 a生长量的影响,并构造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在5 a前年龄5、a前直径、5 a前树高、第一活枝高度、第一死枝高度、活树冠长度、竞争指数等...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实验林场62株红松解析木数据为基础,探讨Hegyi竞争指数对红松单木断面积5 a生长量的影响,并构造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在5 a前年龄5、a前直径、5 a前树高、第一活枝高度、第一死枝高度、活树冠长度、竞争指数等变量中,仅有5 a前树高与对数断面积生长量相关性显著,进入模型,其余指标未能进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断面积生长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分蓄积和断面积生长率的预估模型 被引量:12
3
作者 杜纪山 洪玲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3-85,共3页
根据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的 16块密度试验复测样地数据 (株行距为 :2m× 3m ,2m× 1.5m ,2m× 1m ,1m× 1.5m ,1m× 1m) ,分别不同密度指标、不同年龄、不同预估间隔期和不同林分优势高 ,应用负指数模型对蓄积生长率... 根据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的 16块密度试验复测样地数据 (株行距为 :2m× 3m ,2m× 1.5m ,2m× 1m ,1m× 1.5m ,1m× 1m) ,分别不同密度指标、不同年龄、不同预估间隔期和不同林分优势高 ,应用负指数模型对蓄积生长率和断面积生长率进行了模拟 ,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 .给出的经验方程可用于森林经理调查中杉木人工林分蓄积数据的更新 ,并具有灵活、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估模型 杉木人工林 林分蓄积 断面积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林层哑变量的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模型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飞虎 屠维亚 +5 位作者 朱光玉 王忠诚 胡松 卢侃 陈昊泓 赵书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9-116,共8页
【目的】基于栎类天然次生林林层分异现象,分析林层效应对林分断面积生长的影响,以林层效应为哑变量建立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模型,为更有效地经营管理湖南栎类天然林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基于湖南省内设置的栎类固定样地51块,... 【目的】基于栎类天然次生林林层分异现象,分析林层效应对林分断面积生长的影响,以林层效应为哑变量建立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模型,为更有效地经营管理湖南栎类天然林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基于湖南省内设置的栎类固定样地51块,以调查的样地数据,从6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备选模型中选出一个最优基础模型。通过国际林联(IUFRO)的优势高划分、全树高聚类与光竞争高度法划分林层后,以最优模型分别对全林分及主林层、次林层断面积进行拟合,选出最优林层划分方法;根据林层划分结果,构建含林层效应哑变量的林层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3种林层划分方法的划分结果均能满足国标(GBT 26424—2010)的要求;断面积生长模型的最优形式为Schumacher形式的模型,林分断面积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925 5,各林层断面积模型的确定系数(R^2)均在0.95以上,栎类林最优林层划分方法为国际林联(IUFRO)法,根据其划分结果构建的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972 1,采用林层效应作为哑变量构建断面积模型有效提升了模型精度,与不分层的全林分断面积模型相比,确定系数(R^2)提高了4.94%,平均绝对误差(MAE)降低了10.23%,总相对误差(TRE)降低了1.19%。【结论】构建含林层效应哑变量模型解决了林层效应对断面积生长预估的影响,同时减少了建模工作量,提高了模型的精度与适用性,对栎类林的林分生长收获与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层划分 断面积生长模型 哑变量 栎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气候效应的湖南杉木人工林断面积生长模型 被引量:10
5
作者 齐战涛 朱光玉 +2 位作者 许冰冰 刘洪娜 吕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73,共8页
【目的】气候对林分的影响不可忽视,但以往林分生长模型的构建大都假定气候不变,无法考虑气候变化下的林分生长。构建含气候效应的杉木断面积模型,可为森林经营者在气候影响下采取合理的杉木经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湖南省63... 【目的】气候对林分的影响不可忽视,但以往林分生长模型的构建大都假定气候不变,无法考虑气候变化下的林分生长。构建含气候效应的杉木断面积模型,可为森林经营者在气候影响下采取合理的杉木经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湖南省638块杉木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从4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备选林分断面积模型中选出最优基础模型,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无严重共线性且显著的气候因子,运用混合模型将各显著气候因子作为随机效应添加至基础模型,确定最优随机效应添加形式,进而构建含气候效应的杉木人工林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Richards式为林分断面积生长基础模型的最优形式,其调整决定系数(Ra 2)为0.8355;夏季均最高温(T_(max)、哈格里夫斯气候水汽亏损(C_(MD))分别影响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的最大值与速率,且均与断面积生长呈负相关;含气候效应的杉木林分断面积模型调整决定系数(R_(a)^(2))为0.8921,均方根误差(RMSE)为3.0792,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RE)为9.9011;相比最优基础模型,R_(a)^(2)提升了6.77%,RMSE降低了19.04%,MARE降低了15.95%。【结论】含气候效应的林分断面积模型的构建说明气候对林分生长的影响显著,为生长模型中考虑气候因子的合理性提供了支撑,其在提高模型精度与适用性的同时,对杉木区域性林分生长收获与经营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气候因子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 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动力学方法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辰 惠淑荣 刘强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由于辽宁东部地区日本落叶松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下,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因而年平均生长量较低,亟待进行人为经营,加快其生长,增加后备资源。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日本落叶松断面积生长研究中,旨在对日本落叶松的生长进行准确的预测... 由于辽宁东部地区日本落叶松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下,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因而年平均生长量较低,亟待进行人为经营,加快其生长,增加后备资源。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日本落叶松断面积生长研究中,旨在对日本落叶松的生长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为森林经理者合理经营提供理论指导。分别用传统方法和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断面积生长进行建模,并进行比较择优,同时用同一地区的30块样地模型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模拟断面积生长规律简便易行,突破了以往传统模型的局限性,同时克服了传统模型繁琐复杂和参数较多的缺点,拟合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断面积生长模型 日本落叶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林层划分的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松 朱光玉 +3 位作者 陈振雄 卢侃 黄朗 刘卓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4-192,共9页
【目的】研究复层林林分层次对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的影响,从林层角度构建复层混交异龄林断面积生长模型,反映不同林层的断面积生长规律,为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生长收获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南省51块栎类天... 【目的】研究复层林林分层次对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的影响,从林层角度构建复层混交异龄林断面积生长模型,反映不同林层的断面积生长规律,为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生长收获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南省51块栎类天然次生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树高聚类法、国际林联标准和光竞争高度法划分林层,以Schumacher式分别对全林分及上层林、下层林断面积进行拟合,选择最优林层划分方法;考虑总断面积与各林层断面积的相容性问题,通过比例平差法构建相容性林层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全树高聚类法、国际林联标准和光竞争高度法的林层划分结果均满足《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要求,且不同林层间统计量的F检验结果均显著;Schumacher式能较好模拟全林分及不同林层的断面积生长,其确定系数(R 2)均在0.92以上,相比不分层的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分层后不同林层断面积生长模型R 2从0.9259提高到0.9455~0.9846;选择国际林联标准的优势高划分作为栎类天然次生林最优林层划分方法,其断面积生长模型精度最高(R 2=0.9704,MAE=1.4588,RMSE=2.1786),与不分层的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相比,R 2提高5.0%,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39.8%、26.4%;以总断面积为基础控制的比例平差法能较好解决总断面积与各林层断面积的相容性问题,相比各分项的独立预估模型,上层林R 2由0.9746提高到0.9868,下层林R 2由0.9802提高到0.9888。【结论】复层林林分层次对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影响显著,考虑林层效应对研究林层断面积特征、提高断面积建模精度具有重要作用。从林层角度揭示亚热带栎类天然次生林林分断面积生长过程,对栎类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生长收获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层划分 断面积生长模型 比例平差法 相容性 栎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马尾松和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构建 被引量:3
8
作者 贺鹏 陈振雄 刘宪钊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61,共6页
构建湖南省马尾松和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生长数据。利用湖南省838块马尾松和1484块杉木样地数据,从9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备选模型中选出一个最优基础模型。以树种、立地等级和起源作为哑变量,构建统一的林... 构建湖南省马尾松和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生长数据。利用湖南省838块马尾松和1484块杉木样地数据,从9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备选模型中选出一个最优基础模型。以树种、立地等级和起源作为哑变量,构建统一的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显示:马尾松和杉木林分断面积最优生长模型都是Richards形式的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85和0.987;引入树种、立地等级和起源作为哑变量后,与基础模型相比,断面积生长模型拟合精度都有提高,决定系数提高到0.992,均方根误差下降到0.682。研究表明:带树种、立地等级和起源的哑变量模型能同时反映马尾松和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规律,这样既减少了建模工作量,又提供了不同林分合并建模的方法;湖南省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上限值高于马尾松;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马尾松和杉木的生长速率均随着立地质量的下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积生长模型 哑变量 马尾松 杉木 RICHARDS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木断面积生长量的湖南栎类次生林立地评价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廖波 戴兴安 《湖南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17-25,共9页
立地质量评价是林业工作中开展森林经营活动的基础,而混交次生林的立地评价是目前研究亟需解决的难点。本研究基于湖南省一类清查3期的栎类次生林调查数据,以单株栎类的胸径和5年断面积生长量为评价指标,参考地位级指数的编制方法,探讨... 立地质量评价是林业工作中开展森林经营活动的基础,而混交次生林的立地评价是目前研究亟需解决的难点。本研究基于湖南省一类清查3期的栎类次生林调查数据,以单株栎类的胸径和5年断面积生长量为评价指标,参考地位级指数的编制方法,探讨了4种不同栎类组分数据在栎类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Ⅱ类数据的最优导向曲线为幂函数,Ⅰ、Ⅲ、Ⅳ类的最优导向曲线为Gompertz方程;利用Ⅰ、Ⅱ、Ⅲ、Ⅳ类数据评价栎类立地质量的精度分别为66.7%、56.2%、63.3%和78.2%,Ⅳ类数据精度最高,说明以样地内所有栎类树木的胸径与5年断面积生长量为评价指标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精度较高,可为湖南省栎类次生林的立地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类 断面积生长 立地评价 方法 增长指数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断面积生长率公式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寿明 叶金盛 《广东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40-44,共5页
根据林分生长理论 ,结合原始调查数据 ,对林业生产中的 3种断面积生长率理论公式Meyer式、Pressler式和张角式的特性作了进一步研究 ,并对 3种方法作了具体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3种断面积生长率计算方法有一定差异 ,当后期与前期平均断... 根据林分生长理论 ,结合原始调查数据 ,对林业生产中的 3种断面积生长率理论公式Meyer式、Pressler式和张角式的特性作了进一步研究 ,并对 3种方法作了具体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3种断面积生长率计算方法有一定差异 ,当后期与前期平均断面积比值大于 1 .30时 ,Meyer方法计算断面积生长率高于其余两种方法 ,张角法则和Pressler法则十分接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积生长 林分面积 森林生长动态监测 生长率公式 Meyer式 Pressler式 张角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构建 被引量:12
11
作者 颜伟 段光爽 +3 位作者 王一涵 孙钊 周桃龙 符利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61,共7页
【目的】建立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河南省最近3期一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从9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备选模型中选出一个最优基础模型。以树种和立地等级作为哑变量,构建林... 【目的】建立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河南省最近3期一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从9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备选模型中选出一个最优基础模型。以树种和立地等级作为哑变量,构建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结果】利用全部样地数据拟合9个备选模型,断面积和蓄积最优生长模型都是Richards形式的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92以上。引入树种和立地等级作为哑变量后,与基础模型相比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拟合精度都有所提高,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8和0.94。【结论】带树种和立地等级的哑变量模型能同时反映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规律,既减少了建模工作量,又提供了不同林分合并建模的方法。河南省栎类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极限值高于杨树;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栎类早期生长速率低于杨树,且栎类和杨树的生长速率均随着立地质量的下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积生长模型 蓄积生长模型 栎类 杨树 RICHARDS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水平非线性混合效应蒙古栎林单木断面积模型 被引量:30
12
作者 符利勇 唐守正 +1 位作者 张会儒 雷相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1,共9页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184块样地中的10 111株蒙古栎为例,首先选用线性函数、Richards函数、Logistic函数、指数函数等7种常用函数形式,分析4个因变量(后期胸径、后期胸高断面积、直径增量和胸高断面积增量)与前期胸径的影响,确定一个用于...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184块样地中的10 111株蒙古栎为例,首先选用线性函数、Richards函数、Logistic函数、指数函数等7种常用函数形式,分析4个因变量(后期胸径、后期胸高断面积、直径增量和胸高断面积增量)与前期胸径的影响,确定一个用于构建混合效应模型的基础模型。然后确定同时考虑林场效应和林场与样地交互效应时基础模型中最优的形式参数构造形式,利用逐步回归方法确定模型中所包含的林分变量,并分析和比较用来消除异方差的3种常用残差方差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和常数加幂函数),最后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表明:Wykoff模型且因变量为后期胸高断面积拟合效果较好,故作为基础模型;除前期胸高直径(D)外,当考虑坡度正切(ST),对象木胸高直径与样地算术平均直径的比(RAD),样地胸高总断面积(TBA),样地中大于对象木直径所有树木的胸高断面积和(GSBA),对象木胸高断面积与样地算术平均胸高断面积的比(RABA)和对象木胸高断面积与样地胸高总断面积的比(RBA)等林分变量时能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对于残差方差,指数函数、幂函数和常数加幂函数都能消除异方差,但幂函数效果最好;当模型同时考虑林场效应和林场与样地交互效应时预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林 混合模型 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的马尾松单木断面积预估模型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杜志 陈振雄 +3 位作者 孟京辉 王建军 王景弟 李志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40,共8页
【目的】基于湖南省湘西地区第七、八、九次(2004-2014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构建了马尾松单木断面积预估模型,以期为该研究区域马尾松的生长和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林业数据常常具有层次结构、重复测量等特点,不满足传统... 【目的】基于湖南省湘西地区第七、八、九次(2004-2014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构建了马尾松单木断面积预估模型,以期为该研究区域马尾松的生长和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林业数据常常具有层次结构、重复测量等特点,不满足传统回归分析中要求的独立、正态分布和等方差的基本假设,因而会得到有偏的参数估计。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线性混合效应方法来构建模型。此外,还引入了自相关矩阵和异方差函数来描述样地内的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最后,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对数似然值(Log-likelihood)以及似然比检验(LRT)确定最终的模型。【结果】期初胸径的倒数(1/DBH)、每公顷断面积(BA)、对象木胸径与林分平均平方胸径之比(RD)以及海拔(EL)对于马尾松单木断面积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在参数效应确定过程中,除海拔外,其余变量参数均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有最好的表现。在3种随机效应方差-协方差结构中,广义正定矩阵表现最好。与指数函数和常数加幂函数相比,幂函数更好地模拟了模型误差的方差结构。由于引入自相关结构后模型未收敛,因此自相关结构未定义。【结论】与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基础模型相比,考虑层次结构的混合效应模型显著地改善了模型的表现,所构建的模型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统计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木断面积生长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马尾松 异方差 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动态预测及检验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平 王玉涛 +1 位作者 马履一 郑聪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根据北京山区调查的246块油松人工林固定样地资料,运用理论生长方程,建立了油松人工林林分高和断面积的生长模型,并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精度评价及预测检验。结果表明:Compertz、Mitscherlish、Logistic方程拟合油松人工林林分高生长过程... 根据北京山区调查的246块油松人工林固定样地资料,运用理论生长方程,建立了油松人工林林分高和断面积的生长模型,并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精度评价及预测检验。结果表明:Compertz、Mitscherlish、Logistic方程拟合油松人工林林分高生长过程时,方程渐近参数受立地指数的影响,将立地指数作为方程自变量时,预测精度最高的是Mitscherlish方程;将立地指数、林分密度指数引入Korf理论生长方程中拟合油松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过程,其模拟精度R2达0.98;对两个模型进行χ2检验,发现观测值和预测值差异不显著,拟合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对北京地区油松人工林的生长动态进行精确预测,为油松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树高生长模型 断面积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伐强度对云冷杉天然林主要针叶树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梦丽 张青 +3 位作者 亢新刚 田猛 杨英军 王全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0,30,共5页
以云冷杉天然速生丰产林的12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采伐强度(对照、20%、30%、40%)对全林及不同林层的主要针叶树种(红松、云杉、冷杉)的断面积生长率、蓄积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伐与对照相比,能显著促进林分生长,全林及... 以云冷杉天然速生丰产林的12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采伐强度(对照、20%、30%、40%)对全林及不同林层的主要针叶树种(红松、云杉、冷杉)的断面积生长率、蓄积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伐与对照相比,能显著促进林分生长,全林及各林层的断面积生长率和蓄积生长率均大于对照,全林及第Ⅰ、Ⅱ林层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随采伐强度的增加先增后减,第Ⅲ林层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随采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所有样地中,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由大到小的排序为:第Ⅲ林层、第Ⅱ林层、全林、第Ⅰ林层。在伐后6、9 a,不同采伐强度的全林和第Ⅰ、Ⅱ林层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之间的差异性显著,而第Ⅲ林层的差异性不显著。采伐过的样地各林层生长率均大于对照样地同林层的生长率,其中采伐强度为30%的样地的第Ⅱ、Ⅲ林层的生长率与对照样地差异性显著。故采伐强度为30%的森林经营措施更有利于天然云冷杉林的伐后恢复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云冷杉 采伐强度 林层 断面积生长 蓄积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伐经营对天然阔叶米槠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戎建涛 黄清麟 张晓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48,共6页
以5条天然阔叶米槠林样带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择伐强度(对照、16.97%、17.59%、23.37%、30.63%)对林分及不同林层的断面积生长率、蓄积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择伐与对照相比,能够显著促进林分生长,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都随着择伐... 以5条天然阔叶米槠林样带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择伐强度(对照、16.97%、17.59%、23.37%、30.63%)对林分及不同林层的断面积生长率、蓄积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择伐与对照相比,能够显著促进林分生长,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都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择伐强度之间差异不明显,与对照差异显著;每条样带中,天然阔叶米槠各林层与全林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排序均为第III林层>第II林层>第I林层>全林;择伐样带各林层生长率大于对照样带同林层生长率,30.63%择伐强度样带和23.37%择伐强度样带各林层与对照样带同林层生长率差异显著,其余择伐强度样带各林层生长率与对照样带同林层生长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米槠林 天然阔叶林 择伐 断面积生长 蓄积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阔叶混交林林木生长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安玖 胡庭兴 陈小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1-756,共6页
以川西南亚热带阔叶混交林为对象,采用传统的罗盘仪对树体的相对空间位置进行定位,运用地统计学对林木20 a的断面积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木的胸径(DBH)、断面积(BA)的空间自相关范围狭窄,林木断面积增长量的不同时段(1986—1991年... 以川西南亚热带阔叶混交林为对象,采用传统的罗盘仪对树体的相对空间位置进行定位,运用地统计学对林木20 a的断面积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木的胸径(DBH)、断面积(BA)的空间自相关范围狭窄,林木断面积增长量的不同时段(1986—1991年,1986—1996年,1986—2001年,1986—2006年)在45°方向上空间变异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异质性 断面积生长增量 山地阔叶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的西南地区云南松林分生长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涂宏涛 李华 +2 位作者 张成程 马国强 宋放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4期18-22,共5页
为掌握西南地区云南松林分生长规律,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568块固定样地的云南松林分调查数据为基础,系统研究了云南松林分平均树高、林分断面积、林分立地指数、林分蓄积量因子与林分平均年龄、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林分公顷株数等的关系,... 为掌握西南地区云南松林分生长规律,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568块固定样地的云南松林分调查数据为基础,系统研究了云南松林分平均树高、林分断面积、林分立地指数、林分蓄积量因子与林分平均年龄、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林分公顷株数等的关系,建立了云南松林分断面积生长和林分收获预估模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应用于西南地区云南松林的经营管理和收获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林分生长模型 断面积生长 林分收获 模型拟合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