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缝体识别及储层发育模式——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东地区百口泉组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张明 胡明毅 +5 位作者 喻意 焦树江 魏拓 孟磊峰 叶义平 印森林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88,共6页
断缝体是一种新的储集体类型。它是由断层、褶皱所伴生的裂缝与基质孔共同构成,具有立体不规则孔缝特征的构造地质体。断缝体包括断层滑动面、破碎带及诱导缝,既是致密砂砾岩油气藏富集的主要因素,又是钻井风险防控及储层精准改造的关... 断缝体是一种新的储集体类型。它是由断层、褶皱所伴生的裂缝与基质孔共同构成,具有立体不规则孔缝特征的构造地质体。断缝体包括断层滑动面、破碎带及诱导缝,既是致密砂砾岩油气藏富集的主要因素,又是钻井风险防控及储层精准改造的关键因素。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东地区百口泉组致密砂砾岩储层具有埋深较大、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异常压力高、压裂改造难度大等特征,其断缝体刻画成为制约油气效益开发的技术难点。文中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东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砂砾岩储层裂缝为研究对象,在地震、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尺度精细描述了裂缝响应特征及断缝体储层发育模式。通过钻井资料及压裂资料分析,断缝体识别方法得到了验证,同时也为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效益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 致密砂砾岩 百口泉组 玛东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断缝体油藏开发特征与潜力
2
作者 何发岐 李俊鹿 +3 位作者 高一龙 吴锦伟 白兴盈 高盾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677,F0002,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广泛发育不同规模断层和裂缝,极大地改善了致密储层渗流能力,形成了基质储层低渗透背景下的优质油藏类型——断缝体油藏,同时也加剧了油藏的非均质性和产能的差异性,给油藏内幕结构精细刻画和产能控制因素研究带来挑...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广泛发育不同规模断层和裂缝,极大地改善了致密储层渗流能力,形成了基质储层低渗透背景下的优质油藏类型——断缝体油藏,同时也加剧了油藏的非均质性和产能的差异性,给油藏内幕结构精细刻画和产能控制因素研究带来挑战。充分运用断裂体系空间刻画、断裂分类分级和产能对比分析等方法,基于井-震-藏联合攻关进一步明确了断缝体油藏开发特征。建立了断缝体油藏“二元四区”模型,划分出断核破碎带、诱导裂缝带、微裂缝改造带、基质孔隙带等4个区带,其中断核破碎带是主要产量贡献单元。断层延伸长度越长、实钻构造位置越高,断核破碎带单井产能越高。诱导裂缝带距离断层越近,产能也越高。断缝体油井生产特征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断裂系统作为储集体的高产阶段;②断裂系统既作为储集体又同时发挥导流作用的储-导转化阶段;③裂缝主要发挥导流作用阶段。通过研究大幅提升了断缝体油藏高产井占比,同时对盆地西南缘中生界油藏高效滚动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断缝体油藏 “二元四区”模型 开发特征 高产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断缝体特征及对油藏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尹帅 田涛 +6 位作者 李俊鹿 王瑞飞 周雪 李玉蓉 柳伟明 李香雪 张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断缝体发育,针对断缝体对延长组油藏甜点分布控制作用的研究有待深化。利用大量的地震及测井解释结果,从断缝体演化机制角度对断缝体特征进行精细描述,进而系统探讨断缝体对油气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断缝体发育,针对断缝体对延长组油藏甜点分布控制作用的研究有待深化。利用大量的地震及测井解释结果,从断缝体演化机制角度对断缝体特征进行精细描述,进而系统探讨断缝体对油气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发育直立走滑断裂,多具有“Y”字型、花状及负花状结构,且断裂常穿过白垩系底、延安组底、长7油层组底等界面,向下则插入基底。部分断裂仍具有早期逆断性质,表明断裂在后期反转程度不彻底。主断裂在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形态及偏移量,剖面上表现为张扭及压扭性质的循环转变,平面上则表现为不同类型断裂组合形式的交替出现。构建了断缝体中走滑断裂的发育模式,走滑断裂具有典型的多期活动、继承发育的特征。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垂直缝及水平层理缝,水平层理缝的发育频率为62.5%,垂直缝的发育频率为37.5%,且垂直缝含油级别相对较高。裂缝主要发育于分流河道细砂岩。当距主断裂距离大于1.25~1.5 km时,裂缝发育程度急剧降低,存在断缝体边界;在该边界范围内,厚度小于6 m的单砂体裂缝较为发育,当单砂体厚度超过6m,裂缝发育程度急剧降低。所构建的基于沉积(基础)、构造(主导)及裂缝(见效)的指标体系可以有效预测研究区长8油层组断缝体油藏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 有利区预测 走滑 延长组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致密油藏断缝体储层测录井评价技术
4
作者 齐真真 刘淑侠 +1 位作者 吴早平 徐锐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68-73,共6页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致密油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镇泾、彬长等区块断缝体油藏相继取得突破。但由于鄂南断缝体多为走滑断层,断距较小,其地震同相轴仅有微弱的扭曲,导致小于10 m断距的断裂在物探剖面中较难识别。通过对镇...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致密油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镇泾、彬长等区块断缝体油藏相继取得突破。但由于鄂南断缝体多为走滑断层,断距较小,其地震同相轴仅有微弱的扭曲,导致小于10 m断距的断裂在物探剖面中较难识别。通过对镇泾、彬长区块断缝体油藏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分析,开展了断裂体系发育特征研究,厘清了断缝体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和富集规律,确定了断缝体储层类型及其测录井响应特征,并形成了一套致密油断缝体储层测录井评价技术,可为区内断缝体油藏评价和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泾-彬长区块 断缝体 储层类型 测录井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泾地区断缝体储层选择性固井关键技术
5
作者 毕明清 何斌斌 +3 位作者 杨伟 汤祖明 王臣 赵磊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断缝体储层断层和裂缝发育,固井极易漏失,井漏致使地层漏封,影响油气井开发寿命,漏失的水泥浆污染储层堵塞油气流动通道,不利于油气资源的经济效益开发。通过优化入井管串结构,优选管外封隔器、分级箍和水泥承留器...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断缝体储层断层和裂缝发育,固井极易漏失,井漏致使地层漏封,影响油气井开发寿命,漏失的水泥浆污染储层堵塞油气流动通道,不利于油气资源的经济效益开发。通过优化入井管串结构,优选管外封隔器、分级箍和水泥承留器等固井用关键工具,完善安全下套管技术,配套开发了微膨胀弹性水泥浆和高效驱油前置液体系,形成了满足镇泾地区断缝体储层的选择性固井关键工艺技术,可以实现井眼环空的选择性封固,确保储层的有效分隔,满足断缝体储层后期分层分段储改的技术需求。经过3井次现场应用试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 选择性固井 水泥浆 封隔器 水泥承留器 镇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缝体”概念、地质模式及其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为例 被引量:33
6
作者 刘振峰 刘忠群 +5 位作者 郭元岭 季玉新 李王鹏 林恬 陈天胜 金武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3-980,共8页
裂缝是致密油气藏“甜点”形成的关键要素。由于裂缝尺度和地震资料信息承载尺度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对规模有效裂缝地质发育模式认识的不足,不同的裂缝预测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非常有限。在梳理近年来致密油气地质研究领域“断缝体... 裂缝是致密油气藏“甜点”形成的关键要素。由于裂缝尺度和地震资料信息承载尺度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对规模有效裂缝地质发育模式认识的不足,不同的裂缝预测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非常有限。在梳理近年来致密油气地质研究领域“断缝体”概念的基础上,对“断缝体”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建立了四川盆地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断缝体”地质发育模式,以此模式为指导,分析了“断缝体”组构单元及背景围岩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计算和筛选了基于梯度结构张量的混沌属性和最大似然属性进行“断缝体”的预测,形成了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断缝体”预测技术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利用人工断层解释结果及电成像裂缝解释结果确定了相应的地震属性阈值,用最大似然属性(>0.15)刻画断层滑动面,用混沌属性的不同阈值范围刻画滑动破碎带(0.18~1.00)和诱导裂缝带(0.05~0.18)。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获取了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主要目的层段的断层滑动面、滑动破碎带及诱导裂缝带数据体及相应的裂缝预测成果。从预测结果和电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对照分析来看,由于预测过程考虑了“断缝体”的地质发育模式,预测结果的地质意义较为明晰,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表明“断缝体”概念及其地质模式在地震裂缝预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致密砂岩 断缝体 须家河组 新场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致密-低渗油藏断缝体的识别与描述 被引量:41
7
作者 何发岐 梁承春 +2 位作者 陆骋 袁春艳 黎小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0-718,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构造复杂,成藏条件与盆内不同,断裂、裂缝的发育为致密-低渗储层提供了重要的渗流通道和优质储集空间。在明确区域构造应力特征和断裂、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岩心、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的精细...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构造复杂,成藏条件与盆内不同,断裂、裂缝的发育为致密-低渗储层提供了重要的渗流通道和优质储集空间。在明确区域构造应力特征和断裂、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岩心、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的精细相干、振幅变化、曲率属性等技术,开展了断裂、裂缝的识别技术研究。裂缝型储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储层类型,针对这种储层提出了断缝体的概念,认为断缝体是由断裂、伴生脆性破碎带及被其改造过的致密低渗砂岩共同构成的储集体,其上部及侧面均有非渗透泥质岩、致密层等封挡。目前已在断缝体中发现多个油藏,开发效果良好,意义重大。通过对断缝体的识别与描述,明确了大-中尺度裂缝的组合展布决定断缝体的骨架形态,小-微尺度裂缝发育边界与砂体发育边界叠合决定断缝体的边界,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断缝体识别与描述流程,阐述了断缝体油藏的基本地质特征。实践证实,断缝体的识别与描述技术对于盆缘构造带低丰度致密-低渗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 识别方法 致密油藏 南缘过渡带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断缝体”气藏有利勘探目标和预测技术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威 凡睿 +3 位作者 黎承银 屈大鹏 张腊梅 苏克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2-1001,共10页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是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整体具有“埋藏深度大、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商业动用难度大”的特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发育“断缝体”气藏,通南巴构造带的通江-马路背地区是“断缝体”气藏勘探最...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是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整体具有“埋藏深度大、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商业动用难度大”的特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发育“断缝体”气藏,通南巴构造带的通江-马路背地区是“断缝体”气藏勘探最有利区带,优势岩相和裂缝发育区是有效储层发育的有利勘探目标。利用动态构造识别技术、非线性岩性与物性反演预测技术以及综合裂缝预测技术等关键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烃源断层识别、相对优质储层预测以及裂缝预测等问题,实现储层“甜点”综合预测。这些技术在川东北“断缝体”气藏勘探中应用效果显著,储层厚度预测误差从16%降低到8%,裂缝预测吻合率从60%提高到85%;依据“断缝体”评价思路部署实施的4口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钻井成功率100%,提交天然气控制储量367.91×10^(8)m^(3),落实了千亿方资源规模阵地,基本实现了川东北地区通江-马路背区块的高效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 断缝体 储层预测 致密砂岩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通江-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断缝体储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仁春 刘若冰 +3 位作者 刘明 曹环宇 宿赛 杜红权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3-883,共11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通江-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影响,构造变形强烈,发育多套规模砂体,须家河组发育特殊类型“断缝体”储层。运用钻井统计分析与区域构造演化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储层特征、形成机理及发育控制因素进行研究... 四川盆地东北部通江-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影响,构造变形强烈,发育多套规模砂体,须家河组发育特殊类型“断缝体”储层。运用钻井统计分析与区域构造演化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储层特征、形成机理及发育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储层是规模网状裂缝与相对高孔基质孔隙叠加形成规模网状缝孔储渗体,具有高孔、多缝、孔缝相关的特征。“断缝体”储层的形成与通江-马路背地区3层构造样式和多期构造活动关系密切,区域构造应力场与深部海相流体活动是“断缝体”储层形成的外部力学背景与内部成因机制。通源断裂具有通源与控储双重作用,高能水体环境下大规模发育的砂体为裂缝发育和溶蚀作用提供了基础,局部构造控制复杂缝网的形成,三者共同控制“断缝体”储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 通源 致密砂岩 须家河组 通江-马路背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模式约束的致密砂岩储层断缝体地质建模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辉 林承焰 +5 位作者 马存飞 任丽华 李师涛 梁书义 杜凯 孙裔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6,共9页
针对中国东部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识别难、预测准确度低、空间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对断层破碎带内部结构进行识别划分,构建了断缝体地质概念模式。在该地质模式的约束下,结合实际定量分析结果,建立裂缝密度与... 针对中国东部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识别难、预测准确度低、空间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对断层破碎带内部结构进行识别划分,构建了断缝体地质概念模式。在该地质模式的约束下,结合实际定量分析结果,建立裂缝密度与裂缝产状两大约束体对裂缝空间展布进行约束;最终采用分带建模的思路,构建断缝体地质模型;通过与生产动态数据进行拟合以及与测井解释结果对比分析,建模效果更加符合地质规律,模型可信度较高。该方法思路的提出,解决了中国东部断层相关伴生裂缝对储层非均质性与物性的影响认识不清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天然裂缝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为后期井位部署、进行水力压裂设计等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断缝体 天然裂 层破碎带 离散裂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地区断缝体发育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桂林 任战利 +3 位作者 何发岐 张园园 王宝江 祁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2-1396,共15页
断裂、裂缝对油气成藏有重要控制作用,镇泾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不同构造单元交汇部位,受周缘强烈构造运动影响,断裂、裂缝普遍发育。在三维地震资料全覆盖的镇泾区块断裂、裂缝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镇泾地区由断裂、伴生脆性破碎... 断裂、裂缝对油气成藏有重要控制作用,镇泾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不同构造单元交汇部位,受周缘强烈构造运动影响,断裂、裂缝普遍发育。在三维地震资料全覆盖的镇泾区块断裂、裂缝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镇泾地区由断裂、伴生脆性破碎带及被其改造过的致密低渗砂岩共同构成的储集体--“断缝体”组合样式、形成期次、断缝体特征等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断缝体主要发育5种构造组合样式,剖面上构造样式有堑垒式、阶梯式、地堑式、花状和紧闭平移式,分别对应于平面上的帚状、雁列式、平行直线式、拉分地堑式和直线式,不同组合样式具有不同的应力背景。通过地震解释和C-O同位素分析技术认为研究区断缝体带内主要存在3期断裂构造: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其中燕山期是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断缝形成期,喜马拉雅期和印支期断裂活动相对较弱。利用K-Ar同位素、包裹体测温及热演化史分析等手段,明确了研究区三叠系延长组8段(长8段)断缝体油藏的成藏期为早白垩世中晚期。在断缝体三维刻画的基础上,结合断缝形成期与油气成藏的空间配置关系,对研究区长8段不同组合样式控藏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雁列-阶梯式组合样式最有利于油气富集,其次是拉分地堑-花状、帚状-堑垒式组合样式,平行直线-地堑式和直线-紧闭平移式组合样式中油气富集程度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 断缝体 延长组 镇泾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二段断缝体地震预测与地质发育模式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邵绪鹏 刘振峰 +1 位作者 刘忠群 季玉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但断缝体展布范围的精细刻画成为制约勘探开发的技术难点。在地震、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基础上,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对新场地区须二段断缝体进行了地震预测,并总结了断缝体地质发育模式。...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但断缝体展布范围的精细刻画成为制约勘探开发的技术难点。在地震、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基础上,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对新场地区须二段断缝体进行了地震预测,并总结了断缝体地质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新场地区须二段西部地区断层欠发育,以背斜为主,整体上呈NE/NNE走向,东部地区三级、四级断层发育,主要呈NE向、近EW向与近SN向。已发现裂缝受研究区三级、四级断层控制,走向以近EW向为主,以平缝(<10°)和低角度缝(10°~30°)为主,在须二段上亚段T_(3)x^(2-2)砂组和中亚段T_(3)x^(2-4)砂组最为发育。新场地区须二段裂缝可以分为断层相关和褶皱相关裂缝2类成因,针对断层相关裂缝,最大似然属性能够更客观地刻画断层滑动面,混沌(构造熵)属性能够刻画断层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针对褶皱相关裂缝,曲度属性能够刻画褶皱相关裂缝发育区。新场地区须二段断缝体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断缝体、断褶缝体和褶缝体3种类型,其中,以断缝体、断褶缝体普遍发育,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断层附近,在局部地区发育褶缝体,通常分布范围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 地震预测 地质发育模式 新场地区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断缝体”气藏立体雕刻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凡睿 曾韬 +2 位作者 雷克辉 黄光明 邱津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6-344,共9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须家河组发育致密砂岩气藏,“断缝体”概念的提出有效提升了该类型气藏的勘探开发效果,但对“断缝体”的主控因素以及三维空间形态尚缺乏清晰认识,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利用马路背-通江地区高精度OVT地震资料... 四川盆地东北部须家河组发育致密砂岩气藏,“断缝体”概念的提出有效提升了该类型气藏的勘探开发效果,但对“断缝体”的主控因素以及三维空间形态尚缺乏清晰认识,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利用马路背-通江地区高精度OVT地震资料,联合地质-地球物理多学科协同的配套预测技术方法,遵循“断缝体”气藏地质特征及高产稳产主控因素,开展了断褶变形强度带量化评价、缝孔储层预测、通源断裂体系评价等相关研究。并以此3个要素为基础,联合构建了断缝结构、缝孔储层以及通源断层三元一体化立体模型,探索形成了一套“断缝体”立体雕刻技术方法。该技术精细雕刻了“断缝体”各单元空间形态与内部结构,并清晰直观表达了各成藏要素的多维配置关系,为须家河组“断缝体”气藏进一步精细化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其它类似地区“断缝体”油气藏的刻画识别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三元一化模型 雕刻技术 褶强度带 通源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断缝体储层封堵固壁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书阳 汤志川 +2 位作者 宋碧涛 李凯贤 刘祚才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6-562,共7页
为解决川西断缝体破碎性地层钻进过程中卡钻频发、成井难度大等技术难题,分析了该地层地质特征,实验研究了其井壁失稳机理。结果表明,川西断缝体破碎性地层岩石破碎、胶结程度弱,微裂隙发育,流体侵入后微裂缝扩展,损害岩石完整性及力学... 为解决川西断缝体破碎性地层钻进过程中卡钻频发、成井难度大等技术难题,分析了该地层地质特征,实验研究了其井壁失稳机理。结果表明,川西断缝体破碎性地层岩石破碎、胶结程度弱,微裂隙发育,流体侵入后微裂缝扩展,损害岩石完整性及力学性能,改变井壁岩石有效应力状态,导致井壁垮塌。在此基础上,基于“封堵+固壁”技术对策,研制了抗高温化学固壁剂,优选了高效封堵剂,构建了断缝体地层封堵固壁井壁稳定钻井液体系,提升了钻井液的封堵固壁能力。该钻井液在M6等井进行了成功应用,维持了断缝体破碎性地层的井壁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 破碎性地层 封堵 固壁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姆河右岸中—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断缝体”储集特征及成储模式
15
作者 王红军 张培军 +6 位作者 唐昱哲 王思琦 张良杰 郭春秋 邢玉忠 董建雄 王强 《中国石油勘探》 2025年第1期144-157,共14页
阿姆河右岸区块油气资源丰富,东部地区近期发现的单体规模较大的碳酸盐岩“断缝体”气藏,展示了该区碳酸盐岩十分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利用地震、岩心薄片及钻测井资料,宏观微观相结合,开展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断缝体”天然气成藏富集... 阿姆河右岸区块油气资源丰富,东部地区近期发现的单体规模较大的碳酸盐岩“断缝体”气藏,展示了该区碳酸盐岩十分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利用地震、岩心薄片及钻测井资料,宏观微观相结合,开展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断缝体”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认为研究区在控圈断层、改造断层及微断层3类不同级别断层和丘滩体、灰泥丘及滩间3类沉积环境下,受伴生溶蚀流体作用形成储渗结构差异较大的丘滩体—控圈断层、丘滩间—控圈断层、丘滩体+改造断层、丘滩间+改造断层、丘滩体+微断层和丘滩间+微断层等不同规模的6类“断缝体”储层,是阿姆河右岸东部地区一种新的储集体类型天然气藏。结合几类已投产的“断缝体”气藏的开发地质参数,将该类气藏进一步细分为Ⅰ类控圈(构造带)断层强破裂+强溶蚀的规模断缝体气藏;Ⅱ类改造断层附近中破裂+中溶蚀的局部断缝气藏和Ⅲ类微断层弱破裂+未溶蚀的裂缝—孔隙型或裂缝型气藏,其中Ⅰ类气藏在储量规模和高产稳产方面优势明显,是该地区下一步深挖勘探潜力的主要目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河右岸 上侏罗统 碳酸盐岩 储层 断缝体 天然气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地区断控缝洞体测井响应特征和类型识别方法
16
作者 张卫峰 张晓明 +3 位作者 王晓畅 张国灿 肖红琳 李清松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4-264,共11页
顺北地区断控缝洞体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断裂带控制了油气运移和聚集。断裂带结构复杂,发育断层、裂缝等多种储集空间,断层中充填不同物质。多种类型的储集空间和充填物导致常规测井响应复杂,加之研究区测井资料不尽相同,断控缝洞体... 顺北地区断控缝洞体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断裂带控制了油气运移和聚集。断裂带结构复杂,发育断层、裂缝等多种储集空间,断层中充填不同物质。多种类型的储集空间和充填物导致常规测井响应复杂,加之研究区测井资料不尽相同,断控缝洞体类型识别困难。依据录井和电成像测井等信息,确定了未充填断裂洞穴型、角砾充填断裂洞穴型、泥质充填断裂洞穴型和裂缝型4种断控缝洞体类型。分析了单井测井资料,包括各种测线曲线、无密度测井曲线、无密度和无能谱测井曲线、无密度和无中子测井曲线、无密度和无中子以及无能谱测井曲线和无中子和无能谱测井曲线共6种情况。对比不同类型断控缝洞体的自然伽马、无铀伽马、声波时差、中子、密度、深侧向和浅侧向电阻率等测井响应差异,将测井响应两两组合进行交会分析,优选出5个对断控缝洞体类型敏感的测井响应交会图版,结合不同的测井资料情况,形成4套逐级识别断控缝洞体类型的流程,建立了一种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断控缝洞体类型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顺北地区实际井资料进行处理解释,识别结果与岩心、电成像测井解释结论一致。该识别方法能满足研究区各种测井曲线资料情况的断控缝洞体类型识别需求,识别结果为断裂带内部结构解释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识别 常规测井 测井系列 顺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层碳酸盐岩断控缝洞体成像及预测技术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立歆 李海英 +2 位作者 李弘 郑浩 马灵伟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5-875,共11页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超深层碳酸盐岩断控油气藏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之一,其所发育的超深层断控缝洞型储集体受走滑断裂控制。沙漠起伏地表造成地震波能量吸收衰减严重,储层的上覆地层的火成岩严重影响目的层成像,同时超深层储集体地震...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超深层碳酸盐岩断控油气藏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之一,其所发育的超深层断控缝洞型储集体受走滑断裂控制。沙漠起伏地表造成地震波能量吸收衰减严重,储层的上覆地层的火成岩严重影响目的层成像,同时超深层储集体地震波有效信号弱、反射特征复杂,影响了预测精度。以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为例,对该地区储集体高精度成像及储层预测难点进行剖析,建立了针对性技术策略:采用以弱信号恢复为代表的地震资料预处理技术提升叠前道集品质,为速度建模及成像提供基础数据;将火成岩高斯束层析速度建模与宽频RTM成像技术相结合,有效提升火成岩及高陡构造的建模成像精度;建立了面向超深层断裂及储集体的多属性综合预测技术流程,通过模拟断控缝洞体的地震波场响应,分析不同类型储集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对断裂带边界及内幕的叠后多属性进行降维处理,实现对超深层碳酸盐岩断控缝洞体的有效预测,为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碳酸盐岩 地震成像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走滑断层智能识别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为例
18
作者 孙冲 雷刚林 +7 位作者 张银涛 康鹏飞 谢舟 郑明君 曹佳佳 赵海山 陈彦虎 毕建军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走滑断层精细识别是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但走滑断层的水平位移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地震剖面上不易识别,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走滑断层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的网络模型由特征提取子网络、结构提... 走滑断层精细识别是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但走滑断层的水平位移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地震剖面上不易识别,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走滑断层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的网络模型由特征提取子网络、结构提取子网络和去噪卷积子网络3个子网络构成。特征提取子网络提取地震与断层预测映射的残差特征,结构提取子网络提取边界结构的残差映射实现断层解释的目标,去噪卷积子网络去除网络累计生成的噪声。网络在预测时采用了多层输出融合技术和迁移学习的方式,能有效避免高频特征信息的丢失,增强对不同规模断层分类解释的鲁棒性和泛化力。通过对合成记录验证分析可知,该方法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情况下的小断距、弱走滑断层的识别精度高,预测的损失率低,预测断层连续性好,断层边界清晰,且抗噪性较好。塔里木盆地富满地区果勒西区块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线性走滑断层、压扭辫状走滑断层和拉张辫状走滑断层等不同性质的走滑断层均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气藏 残差网络 深度学习 走滑 智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河长8走滑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旭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6期101-105,共5页
通过野外地质露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及钻井资料,分析泾河油田走滑断层发育特征和组合样式,结合典型油藏解剖,明确断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泾河油田发育北东-南西向为主的断裂带,中生界三叠系-第四系具有走滑断层典型样式,平面上具... 通过野外地质露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及钻井资料,分析泾河油田走滑断层发育特征和组合样式,结合典型油藏解剖,明确断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泾河油田发育北东-南西向为主的断裂带,中生界三叠系-第四系具有走滑断层典型样式,平面上具有显著分段性,可以划分为马尾带、平移带、拉分带三种,剖面上具有分层性,断裂断面大多断穿三叠系,上缓下陡,呈现出负花状和"Y"构造样式。研究认为断裂控制构造与沉积体系,油气沿主断层走向及向断层两侧运移。钻井成果证实走滑断裂末端的马尾带、断裂转折端拉分带,砂-砂拼接断缝体规模最大,最有利于油气富集成藏;其次砂-泥拼接的地堑高部位均为高产高效井部署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油田 断缝体油藏 走滑 组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地区中—小尺度断控缝洞体地震预测
20
作者 李弘艳 刘军 +1 位作者 龚伟 张荣 《新疆石油地质》 2025年第2期240-245,共6页
顺北地区发育断控缝洞型油气藏,针对主干断裂带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除主干断裂带之外,还发育大量中—小尺度断裂,该类型断裂带数量更多、分布更广、尺度更小。受目标埋深(大于8000m)和尺度影响,中—小尺度断裂及其控制的... 顺北地区发育断控缝洞型油气藏,针对主干断裂带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除主干断裂带之外,还发育大量中—小尺度断裂,该类型断裂带数量更多、分布更广、尺度更小。受目标埋深(大于8000m)和尺度影响,中—小尺度断裂及其控制的缝洞体在地震资料上响应不清,难以识别和描述。从地震资料解释入手,采用频谱延拓提高分辨率处理和强反射分离技术,增强地震数据的动力学信息,有效凸显了中—小尺度断控缝洞体地震反射特征。根据不同类型储集体特征优选敏感属性,曲波多尺度相干对中—小尺度断裂较敏感,依据杂乱度和分频能量能够较好地识别断裂破碎带和缝洞体。通过对反映不同信息的属性进行融合,实现了中—小尺度断控缝洞体预测和描述。在顺北地区进行应用,有效指导了井位部署,取得了较好的油气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地区 中—小尺度 地震预测 频谱延拓 相干 杂乱度属性 分频能量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