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辛油田断层转换带与油气富集
被引量:
35
1
作者
史文东
彭尚谦
姜凤玖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17,共4页
东辛油田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段,被数百条断层切割,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应用断层转换带的理论,识别出东辛油田的11个断层转换带,分为4种类型(平行同向断层型,平行对向断层型,叠覆断层型,趋近断层型)。东部辛镇地区以平...
东辛油田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段,被数百条断层切割,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应用断层转换带的理论,识别出东辛油田的11个断层转换带,分为4种类型(平行同向断层型,平行对向断层型,叠覆断层型,趋近断层型)。东部辛镇地区以平行型转换带为主,西部东营地区以叠覆型转换带为主,其间过渡带以趋近型转换带为主。断层转换带多分布在断层的交汇处、拐弯处和末端处,是伸展、走滑构造应力场联合、复合作用的产物。在转换带发现了一批优质储量,与2条断层相关的转换带比与1条断层相关的转换带油气更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辛油田
复杂断块
断层转换带
模式
油气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滑断层转换带砂体发育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
16
2
作者
邓津辉
徐长贵
+2 位作者
周心怀
姚长华
黄晓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3,共6页
金县地区勘探实践表明,储层发育程度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为此,应用断层转换带的理论并结合金县地区郯庐断裂的活动特征,在该地区识别出2种类型的走滑断层转换带:一种为同向型横向转换带,主要处于金县地区的东侧,控制金县地区东盘的...
金县地区勘探实践表明,储层发育程度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为此,应用断层转换带的理论并结合金县地区郯庐断裂的活动特征,在该地区识别出2种类型的走滑断层转换带:一种为同向型横向转换带,主要处于金县地区的东侧,控制金县地区东盘的砂岩储层分布 另一种为同向叠覆型走向转换带,主要处于金县地区的西侧,控制西盘的砂岩储层分布.另外,在郯庐断裂带右行走滑作用下,东营组砂体表现为由北向南从深到浅横向迁移叠置的特征,最终在该地区建立了"鱼跃式"砂体发育模式,找到油气富集部位,并确定金县地区"南富北贫"的油气富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县地区
郯庐断裂
走滑
断层转换带
砂体发育模式
油气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是个古转换断层带吗?
3
作者
蔡峰(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9年第1期12-13,共2页
自从人们首次认为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穿透地壳的断裂带以来的三十年间,这个问题就已成为众多研究的焦点。研究成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可能切过整个岩石圈,形成地震带,现代应力近于水平,接近于东-西方向,该断裂带有其复杂的历史,控制着岩...
自从人们首次认为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穿透地壳的断裂带以来的三十年间,这个问题就已成为众多研究的焦点。研究成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可能切过整个岩石圈,形成地震带,现代应力近于水平,接近于东-西方向,该断裂带有其复杂的历史,控制着岩浆、金属成矿和沉积作用,但是它的性质和成因的详细情况仍远未了解清楚,其中一个问题就是除了在山东省的部分地区外,断裂带露头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
转换
断层
带
郯庐断裂
带
岩石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赤道大西洋罗曼什断裂带的地貌构造分析
4
作者
宋宏伟(摘译)
李延成(校)
《海洋地质动态》
1992年第2期14-16,共3页
位于赤道大西洋的罗曼什断裂带,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裂谷-裂谷-转换断层带:它将中大西洋海岭轴左旋错断大约950km。罗曼什断裂带跨越赤道,可以从西非大陆架麓到巴西陆架麓追踪3200km.罗曼什断裂带大约100km宽,由以两个横向脊为界的...
位于赤道大西洋的罗曼什断裂带,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裂谷-裂谷-转换断层带:它将中大西洋海岭轴左旋错断大约950km。罗曼什断裂带跨越赤道,可以从西非大陆架麓到巴西陆架麓追踪3200km.罗曼什断裂带大约100km宽,由以两个横向脊为界的东西向深海沟组成.Chermak (1979)把两个横向脊称为南横脊和北横脊,并认为是沿着其面向海沟的壁被陡的正断层以及沿着外向的壁被逆断层和/或倒转断层抬升及倾斜的基底隆起断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大西洋
转换
断层
带
中大西洋海岭
大洋裂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北盆地走滑构造与复杂断块油气成藏
被引量:
11
5
作者
邱旭明
陈伟
+1 位作者
李鹤永
段宏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3-401,共9页
基于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分析,开展苏北盆地成盆成烃成藏研究。苏北盆地经历了断拗、断陷、拗陷3个演化阶段,在中国东部喜马拉雅期以伸展拉张为主的构造发育过程中,盆地内发育雁列、羽状、帚状等具有走滑作用的断层组合,并且已发现油藏...
基于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分析,开展苏北盆地成盆成烃成藏研究。苏北盆地经历了断拗、断陷、拗陷3个演化阶段,在中国东部喜马拉雅期以伸展拉张为主的构造发育过程中,盆地内发育雁列、羽状、帚状等具有走滑作用的断层组合,并且已发现油藏和圈闭呈定向排列特征,也与走滑作用密切相关。伸展—走滑作用控制了盆地的成盆演化,造成了各凹陷呈多字形斜列,并且每个凹陷内部形成了多个生烃次凹;控盆控凹断裂差异发育特征控制了不同的油气主要运移方向,形成3种运移模式,雁列、羽状控凹断裂控制下的油气运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次级断层组合和地层形变造就的断层转换带和构造高带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并形成多种类型的断鼻断块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走滑
断层转换带
构造高
带
油气富集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辛油田断层转换带与油气富集
被引量:
35
1
作者
史文东
彭尚谦
姜凤玖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17,共4页
文摘
东辛油田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段,被数百条断层切割,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应用断层转换带的理论,识别出东辛油田的11个断层转换带,分为4种类型(平行同向断层型,平行对向断层型,叠覆断层型,趋近断层型)。东部辛镇地区以平行型转换带为主,西部东营地区以叠覆型转换带为主,其间过渡带以趋近型转换带为主。断层转换带多分布在断层的交汇处、拐弯处和末端处,是伸展、走滑构造应力场联合、复合作用的产物。在转换带发现了一批优质储量,与2条断层相关的转换带比与1条断层相关的转换带油气更富集。
关键词
东辛油田
复杂断块
断层转换带
模式
油气富集
Keywords
Dongxin Oilfield
complicated fault block
fault transfer zone
model
petroleum accumulatio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滑断层转换带砂体发育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
16
2
作者
邓津辉
徐长贵
周心怀
姚长华
黄晓波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中海石油能源发展集团采油工程研究院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3,共6页
文摘
金县地区勘探实践表明,储层发育程度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为此,应用断层转换带的理论并结合金县地区郯庐断裂的活动特征,在该地区识别出2种类型的走滑断层转换带:一种为同向型横向转换带,主要处于金县地区的东侧,控制金县地区东盘的砂岩储层分布 另一种为同向叠覆型走向转换带,主要处于金县地区的西侧,控制西盘的砂岩储层分布.另外,在郯庐断裂带右行走滑作用下,东营组砂体表现为由北向南从深到浅横向迁移叠置的特征,最终在该地区建立了"鱼跃式"砂体发育模式,找到油气富集部位,并确定金县地区"南富北贫"的油气富集规律.
关键词
金县地区
郯庐断裂
走滑
断层转换带
砂体发育模式
油气富集规律
Keywords
Jinxian area
Tan-lu fault
strike-slip fault transfer zone
sandstone distribution pattern
hydroearbon enrichment rules
分类号
TE122.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是个古转换断层带吗?
3
作者
蔡峰(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9年第1期12-13,共2页
文摘
自从人们首次认为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穿透地壳的断裂带以来的三十年间,这个问题就已成为众多研究的焦点。研究成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可能切过整个岩石圈,形成地震带,现代应力近于水平,接近于东-西方向,该断裂带有其复杂的历史,控制着岩浆、金属成矿和沉积作用,但是它的性质和成因的详细情况仍远未了解清楚,其中一个问题就是除了在山东省的部分地区外,断裂带露头不好。
关键词
古
转换
断层
带
郯庐断裂
带
岩石圈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赤道大西洋罗曼什断裂带的地貌构造分析
4
作者
宋宏伟(摘译)
李延成(校)
机构
不详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92年第2期14-16,共3页
文摘
位于赤道大西洋的罗曼什断裂带,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裂谷-裂谷-转换断层带:它将中大西洋海岭轴左旋错断大约950km。罗曼什断裂带跨越赤道,可以从西非大陆架麓到巴西陆架麓追踪3200km.罗曼什断裂带大约100km宽,由以两个横向脊为界的东西向深海沟组成.Chermak (1979)把两个横向脊称为南横脊和北横脊,并认为是沿着其面向海沟的壁被陡的正断层以及沿着外向的壁被逆断层和/或倒转断层抬升及倾斜的基底隆起断块。
关键词
赤道大西洋
转换
断层
带
中大西洋海岭
大洋裂谷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北盆地走滑构造与复杂断块油气成藏
被引量:
11
5
作者
邱旭明
陈伟
李鹤永
段宏亮
机构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3-401,共9页
基金
中国石化科技部项目(P21113)资助。
文摘
基于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分析,开展苏北盆地成盆成烃成藏研究。苏北盆地经历了断拗、断陷、拗陷3个演化阶段,在中国东部喜马拉雅期以伸展拉张为主的构造发育过程中,盆地内发育雁列、羽状、帚状等具有走滑作用的断层组合,并且已发现油藏和圈闭呈定向排列特征,也与走滑作用密切相关。伸展—走滑作用控制了盆地的成盆演化,造成了各凹陷呈多字形斜列,并且每个凹陷内部形成了多个生烃次凹;控盆控凹断裂差异发育特征控制了不同的油气主要运移方向,形成3种运移模式,雁列、羽状控凹断裂控制下的油气运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次级断层组合和地层形变造就的断层转换带和构造高带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并形成多种类型的断鼻断块油藏。
关键词
伸展—走滑
断层转换带
构造高
带
油气富集
苏北盆地
Keywords
extension and strike-slip
fault transform zone
structural high zone
oil and gas enrichment
Subei Basin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辛油田断层转换带与油气富集
史文东
彭尚谦
姜凤玖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走滑断层转换带砂体发育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邓津辉
徐长贵
周心怀
姚长华
黄晓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是个古转换断层带吗?
蔡峰(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赤道大西洋罗曼什断裂带的地貌构造分析
宋宏伟(摘译)
李延成(校)
《海洋地质动态》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苏北盆地走滑构造与复杂断块油气成藏
邱旭明
陈伟
李鹤永
段宏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