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张东乐 王爱民 李伟杰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47-49,88,共4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复合系统(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20例,均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并经术...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复合系统(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20例,均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并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证实是否发生骨转移,分别纳入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比较两组血清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糖链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比较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测方式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NSCLC患者120例诊断未发生骨转移71例,发生骨转移49例;转移组血清CA125、CEA、CYFRA21-1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5);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灵敏度为81.63%(40/49)、特异度为88.73%(63/71)、准确率为85.83%(103/120);ROC结果显示,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及血清CA125、CEA、CYFRA21-1水平联合诊断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0(95%CI:0.869~0.969),最佳诊断敏感度为87.76%,特异度为88.73%。结论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及血清CA125、CEA、CYFRA21-1检测联合应用对NSCLC骨转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骨转移的有效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断层融合显像 血清肿瘤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栾兆生 周雯 +4 位作者 唐为国 李艳玲 王建新 王其国 和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术后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97例,行131I全身扫描(131I-WBS)和病灶部位的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将131I-WBS... 目的: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术后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97例,行131I全身扫描(131I-WBS)和病灶部位的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将131I-WBS与断层融合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断层融合显像的特点与临床价值。结果:97例分化型甲癌患者共进行131I-WBS251次,断层融合显像102次,每例患者至少行一次断层融合显像。与131I-WBS比较,断层融合显像有如下特点:能够获得直观的断层融合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②发现更多的病灶;③更准确地判断病变部位;④定位CT可以发现无摄碘功能的病灶;⑤鉴别病灶和生理显影或污染。结论: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以直观病变立体形态、大小、摄取程度和毗邻关系,在鉴别病灶与生理显像或污染、确定病灶是否有摄碘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是131I-WBS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131I全身扫描 131I断层融合显像 SPEC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T患者术前^(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超声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周莉 陈正国 +3 位作者 吴春燕 赵玲 黄丹 何川东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77-80,共4页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患者术前^(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超声检查的病灶检出率,以探讨^(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超声检查在HPT术前病灶定位中应用效果。方法HPT患者24例[原发...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患者术前^(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超声检查的病灶检出率,以探讨^(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超声检查在HPT术前病灶定位中应用效果。方法HPT患者24例[原发性HPT(PHPT)9例、继发性HPT(SHPT)15例)],均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手术治疗,共切除甲状旁腺病灶63枚,其中PHPT 9枚、SHPT 54枚,病理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样甲状旁腺组织。患者术前均接受^(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以及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各项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HPT病灶检出率。结果^(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病灶检出率为58.7%,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病灶检出率为93.7%,超声检查病灶检出率为60.3%,其中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病灶检出率、超声检查病灶检出率(P均<0.05)。对于PHPT,^(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病灶检出率均为100%,超声检查病灶检出率为77.8%,其中^(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病灶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病灶检出率(P均<0.05)。对于SHPT,^(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病灶检出率为51.9%,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病灶检出率为92.6%,超声检查病灶检出率为54.7%,其中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病灶检出率、超声检查病灶检出率(P均<0.05)。结论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HPT及SHPT病灶的检出率高于^(99m)Tc-MIBI双时相显像、超声检查,且对PHPT病灶的检出率与^(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相当,推荐用于HPT术前病灶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99m)Tc-MIBI双时相显像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CYFRA 21-1检测在NSCLC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李卓文 王蓓 +2 位作者 亢勇飞 李小鲁 宁博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0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 目的:研究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NSCLC﹝肺鳞状细胞癌(鳞癌)37例,肺腺癌23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同时实施全身骨显像,并测定血清CEA、CYFRA21-1的水平。观察患者NSCLC骨转移的发生率、肺鳞癌与肺腺癌骨转移灶数目,未出现骨转移患者与出现骨转移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分析骨转移灶数目与血清CEA、CYFRA21-1水平的相关性,对比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全身骨显像、血清CEA、CYFRA21-1检测在NSCLC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NSCLC患者中共有28例发生肺癌骨转移(其中鳞癌7例,腺癌21例),发生率为46.67%。肺鳞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为18.92%,显著低于肺腺癌的91.30%(P<0.05)。28例NSCLC骨转移患者共有241处病灶,其中有肺鳞癌骨转移病灶18处,肺腺癌骨转移病灶223处。肺鳞癌的骨转移病灶数显著低于肺腺癌。无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CEA、CYFRA21-1的水平均显著低于肺癌骨转移患者(P<0.05)。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501,P<0.05),血清CEA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不具相关性(r=0.139,P>0.05)。联合应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与血清CEA、CYFRA21-1检测诊断NSCLC骨转移的特异度、灵敏度及符合率与其他诊断方法(包括血清CEA检测、血清CYFRA21-1检测、全身骨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相比均更高(P<0.05)。结论:NSCLC骨转移患者联合使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及血清CEA、CYFRA21-1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 癌胚抗原 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诊断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样骨囊肿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上的影像学特征
5
作者 廖太平 杨琴 张春银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究动脉瘤样骨囊肿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中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并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 目的探究动脉瘤样骨囊肿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中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并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总结其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上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共24例,原发19例,继发5例,大多为青少年,病变主要分布于四肢长骨,也见于肋骨及骨盆骨,病变部位主要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伴相应部位骨代谢增高。结论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较好地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及骨代谢情况,有助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骨显像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 动脉瘤样骨囊肿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髂关节融合断层显像(SPECT/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期中的价值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成 王妮 +2 位作者 王喆 李桂玉 汪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2365-2367,共3页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融合断层显像(SPECT/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比较6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SPECT/CT与同期MR骶髂关节图像,分别进行图像判读、分期、临床符合度分析。结果SPECT/CT分级如下:0级:1例,1级:8例,2级:2...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融合断层显像(SPECT/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比较6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SPECT/CT与同期MR骶髂关节图像,分别进行图像判读、分期、临床符合度分析。结果SPECT/CT分级如下:0级:1例,1级:8例,2级:26例,3级:21例,4级:11例。MR分级如下:0级:3例,1级:5例,2级:23例,3级:25例,4级:11例。结论两种不同影像方法对患者分期无明显差异,SPECT/CT的骨代谢活跃情况更患者符合临床症状,有利于临床进行诊疗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融合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