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动勘探技术的断裂带堆积层滑坡滑动面提取分析
1
作者 郭维维 曾润强 +2 位作者 孟祥沛 尹海龙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28,共7页
选择舟曲县东山镇牙豁口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滑坡体的微动信号进行后期处理,通过与钻孔数据对比发现,单点反演获得的S波速度结构与视S波速度剖面均能清晰显示滑动面位置.微动探测结果显示新滑坡的滑动面埋深在10~35 m,平均埋深为9.1 m... 选择舟曲县东山镇牙豁口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滑坡体的微动信号进行后期处理,通过与钻孔数据对比发现,单点反演获得的S波速度结构与视S波速度剖面均能清晰显示滑动面位置.微动探测结果显示新滑坡的滑动面埋深在10~35 m,平均埋深为9.1 m,钻孔揭露新滑动面平均埋深为10 m;微动探测结果显示老滑坡滑动面埋深在15~52 m,平均埋深为19.6 m,钻孔揭露新滑动面平均埋深为20 m.测试不同的采集时间、不同频率的检波器对探测深度和精度的影响,发现对该类滑坡应选取三重圆台阵, 4.5 Hz检波器, 90 min的采集时长.表明微动勘探方法是探测断层破碎带堆积层滑坡滑动面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白龙江流域广泛分布的断层破碎带堆积层滑坡滑动面的探测,具有很好的技术优势以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勘探 S波速度 滑动面 断层破碎带堆积层滑坡 白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舟曲江顶崖古滑坡形成演化机理与堆积体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涛 张明 +2 位作者 王立朝 杨龙 殷保国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8,共13页
古滑坡堆积体复活是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也是我国西部正在建设的重大交通和水利工程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之一。因此,对古滑坡的形成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并对其堆积体进行稳定性评价,显得极为重要,可以为古滑坡堆... 古滑坡堆积体复活是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也是我国西部正在建设的重大交通和水利工程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之一。因此,对古滑坡的形成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并对其堆积体进行稳定性评价,显得极为重要,可以为古滑坡堆积体复活的早期识别与防治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甘肃省舟曲县江顶崖古滑坡堆积体近十年来数次局部复活形成滑坡堵塞白龙江,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现场调查和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手段,查明了江顶崖古滑坡堆积体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演化机理和动力学过程,再结合InSAR变形数据对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评价。结果显示,江顶崖古滑坡是典型的大型地震滑坡,其滑体沿3个方向坐落式下滑,形成了如今多级台阶状的堆积体形态;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古滑坡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中上部震动-拉裂、前缘锁固段剪断-滑坡启动、后缘拉裂-滑体加速、前缘受阻-滑体减速、稳定阶段。由于古滑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整体下滑,导致上部堆积体内存在大量结构完整的岩体,因此较为稳定;而中下部堆积体大都为断层破碎带和破碎岩体组成的软弱结构,稳定性较差,未来极有可能复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顶崖古滑坡 堆积体复活 演化机理 堆积体稳定性 地震荷载 断层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密度电法在山区公路滑坡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熊晋 王建松 +1 位作者 廖小平 高和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100,共4页
超高密度电法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电法勘探理念,通过一次性布设电极,采集任意组合电极间的电位信息(信息量是普通高密度电法的40倍以上),并采用2.5维反演方法获取剖面电阻率值,反演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本文就广东某山区高速公路滑坡进行... 超高密度电法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电法勘探理念,通过一次性布设电极,采集任意组合电极间的电位信息(信息量是普通高密度电法的40倍以上),并采用2.5维反演方法获取剖面电阻率值,反演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本文就广东某山区高速公路滑坡进行了超高密度电法实地勘探,勘探成果表明该法对于确定滑坡的范围和规模,查明滑动面的位置、埋深,考察断层破碎带性质以及地下水的分布特征等效果理想,并且具有效率高、测试便捷等优点,可有效地应用于滑坡、断层破碎带等的勘探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密度电法 山区公路滑坡 断层破碎 地下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