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重复地震估算石屏—建水断裂带深部滑动速率
1
作者 王光明 姜金钟 +3 位作者 郑定昌 赵小艳 彭关灵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7-563,共17页
2021年以来川滇菱形块体连续发生的中强地震预示该块体可能进入强震活跃阶段,位于块体东南缘的石屏—建水断裂带的强震危险性值得关注.基于重复地震估算得到断层深部滑动速率及其随时间的演化特征,对未来强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具有一定... 2021年以来川滇菱形块体连续发生的中强地震预示该块体可能进入强震活跃阶段,位于块体东南缘的石屏—建水断裂带的强震危险性值得关注.基于重复地震估算得到断层深部滑动速率及其随时间的演化特征,对未来强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本研究利用云南地震台网2009—2021年的波形记录和震相到时信息,通过波形互相关技术在石屏—建水断裂带及周边地区识别出12组包含4个及以上地震的重复地震序列.基于重复地震估算出石屏—建水断裂带5.0~16.8 km深度范围内的滑动速率为1.9~11.4 mm·a^(-1),平均值为5.7 mm·a^(-1),中值为5.25 mm·a^(-1).石屏—建水断裂带不同段落的滑动速率差异较大:断裂带西段深部滑动速率均值(4.2 mm·a^(-1))与浅层滑动速率(2.8~5.3mm·a^(-1))基本一致;而东段深部滑动速率均值(9.4mm·a^(-1))约为浅层滑动速率的2倍.根据强震孕育过程的变形模式分析,石屏—建水断裂带西段目前可能正处于强震孕育的震间阶段,而石屏—建水断裂带东段可能处于强震孕育的震前阶段,但可能还未进入亚失稳阶段;石屏县城和建水县城之间的区域可能是未来强震发生的地点.结合地质构造、速度结构等方面分析,认为石屏—建水断裂带东段强震危险性较高,建议对该区域进行强化跟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地震 断层滑动速率 石屏—建水断裂带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PSO算法在断层滑动参数反演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杰 王宏宇 吴燕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05,共5页
利用地面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断层的滑动速率等动态参数,是大地测量主要研究问题之一。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以此弥补标准粒子群算法可能局部最优解的不足,并通过模拟数据进行试验验证。然后以渭河盆地两条主要断裂为研究对... 利用地面大地测量数据反演断层的滑动速率等动态参数,是大地测量主要研究问题之一。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以此弥补标准粒子群算法可能局部最优解的不足,并通过模拟数据进行试验验证。然后以渭河盆地两条主要断裂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GPS观测数据反演了秦岭北侧大断裂、临潼-长安断裂的三维滑动速率,并分析了两种算法的运行耗时。结果表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比标准粒子群算法耗时减少,收敛速度更快;本文所提算法反演得到的断层参数更符合真实的断裂条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测量反演 断层滑动速率 位错理论模型 改进粒子群算法 渭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三维滑动速率反演的算法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宏宇 刘杰 山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将微粒群优化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相结合,采用模拟重力测量数据反演断层三维滑动速率,并比较了该算法与蒙特卡洛法和蚁群算法的反演结果。利用河西地区2001-2004年的GPS数据,对祁连山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反演,并与蚁群算法进行比较。... 将微粒群优化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相结合,采用模拟重力测量数据反演断层三维滑动速率,并比较了该算法与蒙特卡洛法和蚁群算法的反演结果。利用河西地区2001-2004年的GPS数据,对祁连山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反演,并与蚁群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粒群优化算法可有效求解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收敛快、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错理论 微粒群优化算法 反演 断层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nvisat ASAR数据探讨渭河盆地断层现今的滑动速率
4
作者 陈健龙 张冬丽 周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345,共13页
与板块边界的断层相比,块体内部的断层滑动速率较小,但仍具备发生大地震的潜力。渭河盆地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而盆地内一系列正断层长期的滑动速率却相对较低。文中以渭河盆地中部的口镇-关山断裂、渭河断裂和北秦岭断裂为例,利用... 与板块边界的断层相比,块体内部的断层滑动速率较小,但仍具备发生大地震的潜力。渭河盆地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而盆地内一系列正断层长期的滑动速率却相对较低。文中以渭河盆地中部的口镇-关山断裂、渭河断裂和北秦岭断裂为例,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对盆地内断层现今的滑动速率进行研究和分析。搜集了欧洲空间局Envisat卫星161号降轨2003—2010年的32幅影像数据,通过ROI_PAC软件对渭河盆地的Envisat ASAR数据进行处理,得到98幅空间基线长度≤300m的干涉图,并从中挑选出质量较好的33幅干涉图用于后续的时序分析。使用π-RATE对33幅干涉图创建最小生成树网络(MST)并进行轨道误差校正、与地形相关的大气校正、去除参考相位和计算协方差矩阵等,获得渭河盆地中部3条主要断裂在7a内的平均滑动速率。结果显示,2003—2010年期间渭河盆地断裂的滑动速率较小,不超过2mm/a,其中口镇-关山断裂没有明显的形变信号,渭河断裂有约1mm/a的卫星视线向形变;西安市整体地表沉降速率在垂向上最大可达10mm/a。文中以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为参考评估InSAR时序分析的精度,得到InSAR速率图的误差约为(-0.1±1)mm/a,证明了结果的可靠性。文中工作可为获取断层10a尺度的现今滑动速率提供重要的技术思路,继而为评估地震危险性以及危害性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断层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中南部主要活动断裂滑动速率及其地震矩亏损 被引量:45
5
作者 李煜航 郝明 +1 位作者 季灵运 秦姗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62-1078,共17页
作为青藏高原南东向"挤出逃逸"的重要通道,青藏高原东缘中南部具有大型走滑断裂广泛发育和地震活动强烈而频繁的特征.本文使用线性球面块体模型理论,在前人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吸收新近研究成果,建立研究区三维块体几何模型... 作为青藏高原南东向"挤出逃逸"的重要通道,青藏高原东缘中南部具有大型走滑断裂广泛发育和地震活动强烈而频繁的特征.本文使用线性球面块体模型理论,在前人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吸收新近研究成果,建立研究区三维块体几何模型,使用1999—2007年的GPS数据反演得到青藏高原东缘中南部主要活动断裂滑动速率.使用反演得到的滑动速率和最优断层闭锁深度估算了川滇菱形块体主要边界和其内部断裂的地震矩积累,并利用历史强震目录估算了地震矩释放,在比较两者差异的基础上得到了研究区地震矩亏损(未释放的地震矩)较大的断层和断层段,该结果可以作为研究区强震中长期危险性研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中南部 线性球面块体模型 GPS 断层滑动速率 地震矩亏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数据反演阿尔金断裂现今滑动速率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煜航 王庆良 +3 位作者 崔笃信 郝明 王文萍 秦姗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879,共11页
利用2009—2013年的GPS水平速度场,使用三维线性球面弹性块体模型,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阿尔金断裂及其邻区的三维块体几何模型,反演得到阿尔金断裂不同断层段和其邻区主要活动断裂的现今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柴达木盆地以... 利用2009—2013年的GPS水平速度场,使用三维线性球面弹性块体模型,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阿尔金断裂及其邻区的三维块体几何模型,反演得到阿尔金断裂不同断层段和其邻区主要活动断裂的现今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柴达木盆地以南段左旋走滑速率为(7.8±0.2)mm/a,该段向北至肃北左旋走滑速率为(7.5±0.1)mm/a,肃北—昌马段左旋走滑速率为5.3-5.5mm/a,昌马以北段的左旋走滑速率仅有(1.0±0.4)mm/a。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速率总体表现出从南向北减小的趋势,衰减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地区,并转换为这一地区明显的地壳挤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线性球面块体模型 GPS测量 断层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侵蚀相关的走滑断裂滑动速率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任治坤 张竹琪 +1 位作者 陈涛 王伟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20-1028,共9页
断层滑动速率是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反映断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之一.随着测年技术不断发展和测年精度大幅度提高,全新世甚至千年尺度和百年尺度的年轻地质体的位错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断层滑动速率计算.用走滑断裂带... 断层滑动速率是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反映断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之一.随着测年技术不断发展和测年精度大幅度提高,全新世甚至千年尺度和百年尺度的年轻地质体的位错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断层滑动速率计算.用走滑断裂带上地质体实测年龄计算滑动速率,会受到2种因素影响:1)累积位移时间是否与所测地质体年代相符合;2)地质体位移形成过程中会受到侵蚀.在利用全新世地质体计算断层滑动速率时,应将侧向侵蚀的影响剔除.因此,文中提出1种计算走滑断层滑动速率的新方法——差值法.走滑断层上河流阶地演化与断层位错分析表明,在阶地拔河高度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阶地拔河高度与年龄按比例进行计算.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所计算滑动速率的精度,但是需要至少有3级不同阶地的拔河高度、年龄以及位错信息.若阶地拔河高度近似呈等差排列,即各级阶地上侧向侵蚀量近似相等的情况下,利用高-低阶地累积位错量之差与对应阶地年龄差来计算滑动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述2种因素对滑动速率的影响.应用差值法计算得到阿尔金与昆仑断裂的滑动速率为4.7~ 8.8mm/a,与前人获得的地质学滑动速率、测地学滑动速率、缩短速率以及强震复发周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断层滑动速率 侧向侵蚀 差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和水准数据的微粒群算法联合反演祁连山北缘断裂三维滑动速率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06-909,共4页
将微粒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相结合,采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提供的青藏高原地区2001~2004年GPS测量数据和2000~2006年水准测量数据,通过常规定权和附有相对权比的方法对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联合反演,并与蚁群算法反演结... 将微粒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相结合,采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提供的青藏高原地区2001~2004年GPS测量数据和2000~2006年水准测量数据,通过常规定权和附有相对权比的方法对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联合反演,并与蚁群算法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粒群算法收敛速度快、稳定性高,结合经典位错理论模型,是一种可以有效求解断层三维滑动速率反演问题的优化算法,在大地测量反演领域极具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错理论模型 微粒群算法 联合反演 单一反演 断层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数据的粒子群算法反演断层三维滑动速率
9
作者 刘杰 张永志 +1 位作者 张秀霞 王宏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42,48,共4页
将粒子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相结合,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01—2004年的GPS观测数据,对祁连山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反演计算。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可有效地求解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其反演结果与地质等方法获得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位错模型 粒子群算法 反演 断层滑动速率 GPS观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断面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定年:重建正断层古地震序列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金玉 刘静 +4 位作者 王恒 石许华 姚文倩 徐晶 徐心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9-1169,共21页
正断层基岩断面可以连续地记录大地震位移累积的过程以及地震事件序列。该地震序列发生的时间与地震位移导致的基岩断面的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因此,通过测定断面基岩表层的宇宙成因核素浓度,可获得过去大地震发生的次数、时间和滑动量。... 正断层基岩断面可以连续地记录大地震位移累积的过程以及地震事件序列。该地震序列发生的时间与地震位移导致的基岩断面的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因此,通过测定断面基岩表层的宇宙成因核素浓度,可获得过去大地震发生的次数、时间和滑动量。目前研究工作中广泛选用灰岩的宇宙成因核素^(36)Cl测年方法,最佳采样基岩断面的高度距地表15~20m。选择采样剖面时,需确保基岩表面记录的是构造事件而并非地貌剥蚀过程,断面平直新鲜。基本采样策略是,在崩积楔之上和之下平行断层滑动方向连续采集一系列基岩样品,单件样品的长×宽×厚约15cm×10cm×3cm。基于样品的宇宙成因核素^(36)Cl和稀土元素-钇(REE-Y)浓度随着样品距地表高度的变化情况,识别出强震次数及其发生时间范围,然后运用数值模型模拟^(36)Cl剖面来获得最可能的强震事件发生时间和滑动量以及相应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基岩断面 宇宙成因核素 长周期地震记录 断层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盆地断裂活动速率的粒子群算法反演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永志 徐海军 +2 位作者 王卫东 刘杰 山锋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2-325,共4页
渭河盆地是我国典型的断陷盆地,是中国大陆地裂缝活动、地面沉降活动最剧烈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2004-2007年间的GPS数据,采用粒子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相结合,对渭河盆地主要断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了反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断裂... 渭河盆地是我国典型的断陷盆地,是中国大陆地裂缝活动、地面沉降活动最剧烈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2004-2007年间的GPS数据,采用粒子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相结合,对渭河盆地主要断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了反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断裂活动性质与地质测量方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除韩城—华县断裂以张裂为主外,渭河盆地主要断裂均以正倾滑为主,并具有走滑特征,呈张裂的运动趋势;(2)从滑动速率来看,秦岭北侧大断裂速率最大,可达4.5mm/a。固关—宝鸡断裂活动最小,活动速率仅为1mm/a左右;(3)在趋势上与现有的地质资料基本一致,以EW向断裂活动最强,NE方向较强,而NW方向较弱,并且分布上呈现南强北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粒子群算法反演 断层滑动速率 位错模型 GPS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主要活断层现今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长军 甘卫军 +2 位作者 秦姗兰 郝明 宋尚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1-389,共9页
为研究滇中地区主要断层的活动特征,利用1999—2007年和2011—2017年2期GPS观测资料以及地质资料,基于Okada位错模型反演了研究区域主要断层的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结果表明:(1)红河断裂带的走滑速率为(1.5±1.6)~(4.7±1.5) m... 为研究滇中地区主要断层的活动特征,利用1999—2007年和2011—2017年2期GPS观测资料以及地质资料,基于Okada位错模型反演了研究区域主要断层的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结果表明:(1)红河断裂带的走滑速率为(1.5±1.6)~(4.7±1.5) mm/a,倾滑速率为(-3.6±1.6)~(1.9±2.4) mm/a,断裂南段的活动性更强;(2)无量山断裂和南华—楚雄—建水断裂的走滑速率为(4.0±1.6)~(5.6±1.5) mm/a和(4.8±1.4)~(6.6±1.6) mm/a,倾滑速率分别为(-0.7±1.5)~(0.2±1.4) mm/a和(-5.8±1.5)~(1.7±1.8)mm/a;(3)红河断裂带元江—元阳段和洱源—弥渡段、无量山断裂带和南华—楚雄—建水断裂带西段处于震间闭锁状态,闭锁深度分别为6.8 km,7 km和7.2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滑动速率 闭锁深度 GPS 断层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断层活动资料的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未来30年大地震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昌珑 吴健 +1 位作者 徐伟进 高孟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44-2357,共14页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历史上多次发生大地震,同时该地区人口稠密,城市群集中,有必要分析该地区未来30年的大地震危险性,为该地区的应急备灾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利用块体周缘活动断层的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古地震等资料,建立了考虑大地震发生率...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历史上多次发生大地震,同时该地区人口稠密,城市群集中,有必要分析该地区未来30年的大地震危险性,为该地区的应急备灾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利用块体周缘活动断层的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古地震等资料,建立了考虑大地震发生率的时间非平稳性质和大地震危险性近断层分布特征的地震危险性模型.计算了块体周缘未来30年Ⅷ度地震动的超越概率分布图,并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危险性模型进行了比较.本文研究认为,由断层滑动速率估算的断层地震活动性与基于地震目录统计的地震活动性总体差别不大,但断层源的地震危险性在沿断层破裂面地区增大明显.结果认为,鄂尔多斯块体周缘未来30年地震危险性最高的地区在块体西南缘,六盘山东麓断裂和会宁—义岗断裂及周边地区是未来30年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断层 断层滑动速率 特征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种数据及粒子群算法反演河西地区主要断层运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杰 张永志 +1 位作者 王宏宇 山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31,47,共5页
利用河西地区2001—2004年的GPS数据和水准数据及2003—2004年的重力数据,结合带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给出3种数据的附有相对权比的联合反演断层滑动速率的模型。对该地区的主要断层三维滑动速率进行的联合反演计算结果... 利用河西地区2001—2004年的GPS数据和水准数据及2003—2004年的重力数据,结合带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给出3种数据的附有相对权比的联合反演断层滑动速率的模型。对该地区的主要断层三维滑动速率进行的联合反演计算结果表明:河西地区的主要断层均以逆冲为主,具有挤压趋势,其中阿尔金断裂、祁连山断裂、皇城-塔尔庄断裂以及龙首山断裂北部活动较强烈,且这些活动断层与地震孕育和发生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错模型 粒子群算法 联合反演 断层滑动速率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数据的微粒群反演汶川地震同震滑动
15
作者 刘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0,共4页
采用2008-05-28汶川大地震的GPS三维同震形变数据,运用微粒群算法,结合位错理论模型,反演龙门山断裂的三维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龙门山后山大断裂、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均呈现逆冲特征,其中,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 采用2008-05-28汶川大地震的GPS三维同震形变数据,运用微粒群算法,结合位错理论模型,反演龙门山断裂的三维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龙门山后山大断裂、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均呈现逆冲特征,其中,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还具有右旋走滑趋势;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的滑动速率最大,且断层的滑动速率与地表同震位移具有同步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 反演 微粒群算法 断层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与地表过程相互作用:正断层陡崖形态和几何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伊菲 石耀霖 张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40-3750,共11页
量化分析构造、侵蚀与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现代地球动力学的前沿.断层陡崖是伸展构造环境中的一种常见地貌特征,是构造与地表过程密切耦合作用下演化的结果.断层崖面形态各异,如断层陡坎、断层三角面和断层梯形面等.本文基于数值... 量化分析构造、侵蚀与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现代地球动力学的前沿.断层陡崖是伸展构造环境中的一种常见地貌特征,是构造与地表过程密切耦合作用下演化的结果.断层崖面形态各异,如断层陡坎、断层三角面和断层梯形面等.本文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断层滑动速率、断层滑动周期、河流下切系数、山坡蠕移系数等关键性控制因素对断层崖形态和几何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结论为:依据参数空间的动力学对比模拟结果,可以将断层陡崖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即沟壑型、断层三角面型和尖锥型;断层陡崖的最终形态主要受地表演化过程(即河流下切、山坡蠕移)的控制;三角面型陡崖的高度和宽度随时间增大,但坡度角在演化过程中基本不变,其几何特征主要受控于断层滑动速率,且在相同的气候和岩性条件下,与断层滑动速率呈正相关;在十万年时间尺度下,断层滑动周期与三角面的形态和几何特征基本无关.断层滑动速率与三角面坡度角间的正相关关系可用于解释观测数据的统计结果,如希腊和保加利亚的观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陡崖 断层滑动速率 地表演化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的红河断裂中段现今变形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勇 孟国杰 +1 位作者 吴伟伟 程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采用红河断裂带中段加密布设的GNSS连续站观测资料以及前人发布的速度场结果,获取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根据川滇地区活动断裂分布建立研究区三维有限元模型,以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GNSS速度场为约束,获得红河断裂... 采用红河断裂带中段加密布设的GNSS连续站观测资料以及前人发布的速度场结果,获取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根据川滇地区活动断裂分布建立研究区三维有限元模型,以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GNSS速度场为约束,获得红河断裂带中段不同段落的现今滑动速率和区域应变率场。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弥渡-元江段右旋走滑速率为1.2±0.6 mm/a,挤压速率为0.6±0.5 mm/a;红河断裂带元江-元阳段右旋走滑速率为1.8±0.7 mm/a,挤压速率为1.5±0.6 mm/a。应变率结果显示,红河断裂带中段及邻区以剪切变形为主,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位于小江断裂带附近,最大幅度约为62×10^(-9)/a,红河断裂剪切变形相对较弱;面应变率显示,红河断裂元江-元阳段挤压变形较为显著,挤压应变率值约为10×10^(-9)/a,该段落处于强闭锁状态,未来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中段 GNSS速度场 有限元模拟 断层滑动速率 应变率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震后龙门山周边活动地块构造变形及断裂活动 被引量:6
18
作者 熊维 谭凯 +1 位作者 乔学军 王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8-763,共6页
利用1999~2013陆态网络观测资料,计算汶川地震前后龙门山地区周边活动地块应变率场分布及欧拉旋转矢量,基于Okada矩形位错模型,反演块体边界主要断层活动性状,分析研究区域现今构造变形和应变分配,并讨论汶川地震对上述过程的影响。研... 利用1999~2013陆态网络观测资料,计算汶川地震前后龙门山地区周边活动地块应变率场分布及欧拉旋转矢量,基于Okada矩形位错模型,反演块体边界主要断层活动性状,分析研究区域现今构造变形和应变分配,并讨论汶川地震对上述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巴颜喀拉东部、川西北、滇中等活动地块向南东向运移的同时自身作顺时针旋转;由于龙门山断裂、丽江-小金河断裂等逆冲带对地壳应变的吸收与调整,研究区域地壳变形由西向东逐渐减弱,区域地壳变形以连续渐变为主要特征;汶川地震使巴颜喀拉块体、川西北块体的南东向运移加速,并增强了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和丽江-小金河断裂的逆冲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活动地块 断层滑动速率 构造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三十年的GPS观测与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敏 沈正康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0-683,共24页
中国大陆的构造变形主要与印度和欧亚两大板块的碰撞有关。印度板块的北向推挤直接导致了世界上最宽旷、最活跃和最复杂的现今构造变形。GPS观测技术问世前,构造变形的定量化研究主要依赖活断层的形貌勘察和区域强震的震源机制解,其结... 中国大陆的构造变形主要与印度和欧亚两大板块的碰撞有关。印度板块的北向推挤直接导致了世界上最宽旷、最活跃和最复杂的现今构造变形。GPS观测技术问世前,构造变形的定量化研究主要依赖活断层的形貌勘察和区域强震的震源机制解,其结果准确度不足且时空界限模糊。1988年中国地震局在滇西地震实验场首次开展GPS形变监测实验,后又经历国家“攀登项目”、“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等诸多项目实践,直到“九五”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成功建成,中国大陆现今变形图像才逐步完整和清晰。特别是近年基于“中国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0多站点及近30年累积的其他数据,一个覆盖中国大陆且衔接边邻、框架统一、毫米/亚毫米精度的速度场构建完成。这一基础图像对揭示中国大陆活动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构造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观测约束,也为地震危险性的定量化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活动 GPS 运动速度场 形变模式 断层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谷地层的气候和构造控制:Zscape模型分析与在松辽盆地北安断陷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雪 程日辉 于民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9,共6页
气候和构造是裂谷盆地地层形成的两个重要控制因素。Zscape数字陆地景观演化模型通过对裂谷盆地汇水扇体系的模拟揭示出一些与裂谷盆地地层形成相关的气候及构造过程。Zscape模型的相关实验结果与层序地层结构的分析认为:(1)扇面积与断... 气候和构造是裂谷盆地地层形成的两个重要控制因素。Zscape数字陆地景观演化模型通过对裂谷盆地汇水扇体系的模拟揭示出一些与裂谷盆地地层形成相关的气候及构造过程。Zscape模型的相关实验结果与层序地层结构的分析认为:(1)扇面积与断层滑动速率成反比;(2)高水位期大量沉积物进积是断层滑动速率减小所引发的;(3)层序界面的形成与低水位和水进沉积是降水速率变化所致。这些认识用于分析北安断陷沙河子期大量扇体沉积的发育和层序结构的形成。沙河子组下部层序发育时期构造活动剧烈,上部层序发育时期构造活动相对趋于稳定,断裂活动和降水速率的变化控制了层序发育。Zscape模型及其实验结果的地质分析,以及在北安断陷的应用显示,构造和气候的单因素分析对一些地质认识,特别是沉积作用对于断裂活动的滞后性的理论解释起到了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汇水-扇体系 断层滑动速率 降水速率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