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岩与断层模式 被引量:14
1
作者 林爱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95-306,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断层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力学成因研究现状的综述,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断层岩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其结构特征直接反映所处环境的地质构造运动特性,所以通过研究断层岩的内部组构可以直接了解形变环境及其... 本文通过对断层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力学成因研究现状的综述,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断层岩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其结构特征直接反映所处环境的地质构造运动特性,所以通过研究断层岩的内部组构可以直接了解形变环境及其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史;(2)断层岩的线理和面理结构既可以在韧塑性条件下形成,也可以在脆性条件下形成,因此是否具有线理与面理结构不能作为断层岩分类的决定性基准;(3)断层岩母岩结晶体的大小直接影响断层岩粒度大小的变化,所以利用粒度大小对断层岩进行分类时必须考虑母岩的粒度;(4)通过把断层岩研究与地震学、构造地质学、岩石流变学以及岩石力学等学科的研究相结合,解明断层的力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变形特征 岩石流变 断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盐上断层分布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随宏 侯加根 +2 位作者 刘钰铭 曹思凡 胡晨彬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9-435,共7页
盐上断层的形态和分布模式主要由其下部盐体形态和盐拱起所产生的上拱力共同控制。对盐上断层形成机制和分布模式的定量研究在盐上断层解释与预测、盐体形态描述及油气运移和成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上拱力与其上断层形态定量关... 盐上断层的形态和分布模式主要由其下部盐体形态和盐拱起所产生的上拱力共同控制。对盐上断层形成机制和分布模式的定量研究在盐上断层解释与预测、盐体形态描述及油气运移和成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上拱力与其上断层形态定量关系的基础上,针对盐构造中三种典型的盐体形态类型,分别拟合上拱力分布模式,并数值模拟其所产生的盐上断层形态和分布模式。模拟结果表明:(1)在产生恒定上拱力的盐构造中,发育两组相对称、深度分布一致的断层,每组断层相平行;(2)在产生线性变化上拱力的盐构造中,发育主次两组倾向相反的断层,主断层分布较浅,次断层分布较深,多被主断层限制,每组断层内,断层分布随上拱力变小而线性变深,而其形态不发生变化;(3)在产生抛物线形上拱力的盐构造中,两组主断层倾向相反相互对称,每组断层内,从构造中心到边部,断层倾角变缓,分布变深,构造边部出现次级小断层多被主断层限制。模拟结果与自然界盐体形态和断层分布模式吻合性较好,证实了模拟基于的上拱力与断层形态定量关系理论和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断层模式 上拱力 数值模拟 莫尔包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断层封堵模式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国庆 李令喜 李效蕊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5期16-18,共3页
以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基础理论为指导 ,建立了多种断层对油气的封堵模式。目的是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来寻找小断块油藏 ,为油田增储上产做贡献。桥 2 1、桥 2 9、文2 66等井的钻探都见到了工业油流 ,不仅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而且证... 以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基础理论为指导 ,建立了多种断层对油气的封堵模式。目的是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来寻找小断块油藏 ,为油田增储上产做贡献。桥 2 1、桥 2 9、文2 66等井的钻探都见到了工业油流 ,不仅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而且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值得在东濮地区今后勘探开发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断层封堵模式 盆地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断层位移模式确定断层发育史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单业华 李志安 林舸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3-96,共4页
断层位移是断层多次滑动的累积产物,包含着断层成核、扩展和连接的信息。该文提出利用断层位移模式从观测的断层位移数据中分析断层发育史。以大港油田滩海区张东断层为例,计算结果表明,各沉积期的断层位移量自上而下出现小—大—小—... 断层位移是断层多次滑动的累积产物,包含着断层成核、扩展和连接的信息。该文提出利用断层位移模式从观测的断层位移数据中分析断层发育史。以大港油田滩海区张东断层为例,计算结果表明,各沉积期的断层位移量自上而下出现小—大—小—次大的变化趋势,在中新统馆陶组沉积期达到最小,代表着构造相对宁静的转折期;新第三纪的断层扩展参数接近1,明显要比老第三纪的小,表明从所处盆地老第三纪强烈的断陷阶段到新第三纪以来超大范围的坳陷阶段,断层活动强度明显减弱;渐新统东营组沉积期是造成张东断层现今累积位移量侧向变化的主要时期,断层位移量达到最大,而同期的位移量侧向变化也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位移模式 断层发育史 方法 张东断层 大港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北油田葡萄花油层同生断层特征及控砂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沈忠山 李云飞 王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1,共5页
杏北油田断层十分发育,同生断层对砂体控制作用明显,认清断层与砂体分布的关系十分重要。以大庆杏北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例,分析同生断层的生长特点,找出同生断层对砂体的控制作用,为最大限度地挖潜老油田剩余油提供有利证据。研究发... 杏北油田断层十分发育,同生断层对砂体控制作用明显,认清断层与砂体分布的关系十分重要。以大庆杏北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例,分析同生断层的生长特点,找出同生断层对砂体的控制作用,为最大限度地挖潜老油田剩余油提供有利证据。研究发现葡萄花油层部分断层为同生断层,同生断层活动时期主要为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姚家组一嫩一二段沉积时期及嫩三四段沉积以后,断层强活动时期位于葡13单元沉积时期。同生断层在纵向上表现为断裂活动多期,横向上表现为断裂活动多段(分段生长)的特点。最终将断层特征与砂体分布相结合,阐明了同生断层对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总结出同生断层下降盘控砂和分段生长点控砂2种控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层 同生断层 断层控砂模式 杏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采沉陷中不同断层活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于秋鸽 张华兴 +2 位作者 邓伟男 张玉军 张刚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77-2786,共10页
当工作面上覆岩层中含有断层时,地表下沉规律与不含断层时具有显著差别。为了研究开采沉陷中断层活化机理,通过理论推导将开采沉陷中断层活化分为“断层面产生离层空间”、“煤柱压缩”两种断层活化模式并分别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例进... 当工作面上覆岩层中含有断层时,地表下沉规律与不含断层时具有显著差别。为了研究开采沉陷中断层活化机理,通过理论推导将开采沉陷中断层活化分为“断层面产生离层空间”、“煤柱压缩”两种断层活化模式并分别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采动将造成断层面产生离层空间,离层空间以下沉系数等于1传递给松散层造成断层露头处地表产生台阶下沉,影响断层离层空间的主要因素有工作面推进长度、基岩厚度、保护煤柱宽度、煤层厚度、断层倾角、断层是否含水、断层带岩体内摩擦角及黏聚力等;②断层面离层空间随着工作面推进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工作面推进一定长度时不再变化;断层面离层空间随着基岩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断层面离层空间随着保护煤柱宽度增加而减小;断层面离层空间随煤层厚度增加而线性增加;断层面离层空间随断层倾角增大而增加;断层带岩体原生水的存在对断层面离层空间产生具有促进作用;断层面离层空间随断层带岩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加而减小;③工作面主要影响角和断层倾角的大小关系控制“断层面产生离层空间”模式断层活化,当断层倾角大于主要影响角并与主要影响角在基岩内相交时,断层将活化;④当断层倾角小于主要影响角时,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控制“煤柱压缩”模式断层活化,当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接触断层时,断层将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断层活化模式 断层面离层空间 煤柱压缩 主要影响角 超前支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东濮凹陷的断层解释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秋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00-711,761,共13页
东濮凹陷的地震勘探始于1973年,共作二维地震测线27000km,1982年以来,又在有利地区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到1986年,已发现8个油田,现已建成数百万吨产能。东濮凹陷已成为勘探程度较高的探区。实践表明,该区的断层特别发育,直接影响着构... 东濮凹陷的地震勘探始于1973年,共作二维地震测线27000km,1982年以来,又在有利地区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到1986年,已发现8个油田,现已建成数百万吨产能。东濮凹陷已成为勘探程度较高的探区。实践表明,该区的断层特别发育,直接影响着构造的形成和油气的聚集。该区勘探程度虽然较高,但在未作三维勘探的地区,断层的解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在“东濮凹陷的断层解释”一文的基础上对该凹陷几个构造上的断层解释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各自的模式。应用这种断层解释模式,不仅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多年来有争议的石油地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找到一些有利的含油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模式 滑脱断层 顺向正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前柯坪地电阻率异常变化
8
作者 解滔 韩盈 +1 位作者 于晨 范晔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5,共14页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M_(S)7.1地震,震中400km范围内仅有柯坪一个地电阻率观测站,该站距离此次地震的震中约90km。2023年4月开始,柯坪站EW和NS两个测道相较于2021—2022年同期,开始出现年变化幅度减小。截至乌什M_(S)7.1地震发生,E...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M_(S)7.1地震,震中400km范围内仅有柯坪一个地电阻率观测站,该站距离此次地震的震中约90km。2023年4月开始,柯坪站EW和NS两个测道相较于2021—2022年同期,开始出现年变化幅度减小。截至乌什M_(S)7.1地震发生,EW和NS测道观测数据去年变化后,最大下降幅度分别为0.6%和0.5%。采用断层虚位错模式分析了地震前震中周围的应力和变形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结果显示柯坪站位于地震前挤压变形增强的区域,与地电阻率的下降型异常变化相符。此次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变化与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震例总结给出的特征一致。根据异常的各向异性变化,推测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为320°,与震源机制解给出的P轴方位330°较为相近。因此,柯坪站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与乌什M_(S)7.1地震的晚期孕育过程之间可能存在“介质变形-电阻率变化”机制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 地电阻率 异常变化 各向异性变化 断层虚位错模式 震源机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断裂活动性定量计算及其发育演化模式 被引量:20
9
作者 尹新义 任建业 +1 位作者 裴健翔 雷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8-396,共9页
在地震剖面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和位移-距离法对琼东南盆地主要断裂系统的活动性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断裂的活动性与盆地的演化阶段相对应,同时可以在同裂陷阶段划分出始新世—早渐新世裂陷幕和晚渐新世断坳转换幕,... 在地震剖面解释的基础上,运用断层活动速率法和位移-距离法对琼东南盆地主要断裂系统的活动性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断裂的活动性与盆地的演化阶段相对应,同时可以在同裂陷阶段划分出始新世—早渐新世裂陷幕和晚渐新世断坳转换幕,这两幕裂陷控制了盆地深部的基本构造格局。单条断层在早渐新世至晚渐新世期间断裂主要活动中心存在由东向西迁移的过程,盆地断裂系统活动中心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也存在由东向西迁移的过程,盆地内规模较大的复合断裂带具有区段式活动的特征。将盆地内断裂系统发育模式总结为两种:以6号和11号断裂带为代表的简单生长模型,断裂系统发育演化过程中表现为单一区段断层独立生长的特征,断层简单地由中间向两侧生长,断层位移距离曲线自始至终为半椭圆型,且最大位移大致位于断层中部;以2号和5号断裂带为代表的生长连通型生长模式,断裂带由多条区段式活动的断层生长连接形成,其生长发育过程表现为沿断层面纵向上最大滑移量由各个区段的中心向各个区段交汇处迁移,由此各个区段断端破裂扩展,最终相互连接而形成一条大型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断裂活动 定量计算 断层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断层破裂下单双峰地震动参数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菊芳 吴海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3-202,共10页
大地震多断层破裂方式将导致地震动时程形状的改变和更为严重的震害。为揭示多断层破裂方式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以5·12汶川地震记录为基础,推求了单、双峰地震动的峰值、持时及频谱的衰减关系式,对比分析了单、双峰地震动参数的差... 大地震多断层破裂方式将导致地震动时程形状的改变和更为严重的震害。为揭示多断层破裂方式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以5·12汶川地震记录为基础,推求了单、双峰地震动的峰值、持时及频谱的衰减关系式,对比分析了单、双峰地震动参数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伴随多断层破裂产生的双峰地震动的峰值、持时及频谱均大于单峰地震动的相应值;单、双峰地震动参数随断层距增加的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快慢程度不一致,表现为双峰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和能量持时随断层距变化的变化速度要快于单峰地震,双峰地震动的峰值速度、绝对持时及加速度反应谱值随断层距变化的变化速度则要小于单峰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裂模式 5·12汶川地震记录 单峰 双峰 地震动参数 衰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断层活动引起湿砂沉积层破坏特征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乾兵 黄凯珠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20,共8页
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逆断层活动在沉积层中的传播模式、以及引起沉积层变形和破裂的特征。试验中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计算沉积层表面变形的位移场,并采用高精度数码摄像系统捕捉和记录活动断层在沉积层中的破裂扩展过程。逆断... 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逆断层活动在沉积层中的传播模式、以及引起沉积层变形和破裂的特征。试验中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计算沉积层表面变形的位移场,并采用高精度数码摄像系统捕捉和记录活动断层在沉积层中的破裂扩展过程。逆断层在沉积层中向上扩展时形成了一个剪切带,且断层倾角越小,沉积层中的剪切带就越宽;而基岩断层的抬升位移和滑移速度越大时,沉积层中的剪切带也越宽、变形越强烈。当断层抬升位移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沉积层表面的隆起将会出现拉张裂缝。在相同的沉积层厚度和断层抬升位移条件下,基岩断层抬升速度越大时,沉积层表面形变带的宽度越小,变形和破坏程度却更强烈。实验结果表明,断层倾角、滑移速率和沉积层厚度对于确定逆断层活动引起的地表变形和破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断层传播模式 地表破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CT对卒中患者血脑屏障完整性和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佳慧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8期701-705,共5页
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在脑缺血超急性期,CT平扫可对脑出血或其他脑部疾病进行鉴别,CT血管造影可评估血管梗死部位和侧支循环状态,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毛细... 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在脑缺血超急性期,CT平扫可对脑出血或其他脑部疾病进行鉴别,CT血管造影可评估血管梗死部位和侧支循环状态,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实际灌注情况来评估脑组织的活力,并通过计算血脑屏障的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判断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溶栓及血管性治疗方案的制定,也可以预测卒中后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临床诊疗过程中,结合多模式CT提供的信息,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出血转化和临床预后进行全面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 CT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 血脑屏障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断裂错动位移模式对隧洞变形与内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光新 崔臻 +2 位作者 盛谦 吴海斌 付兴伟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3-1330,1349,共9页
在考虑多种断层错动位移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隧洞数值模型,进行跨活断裂隧洞断层错动的数值计算,开展不同断层错动位移模式对隧洞衬砌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研究。选择断层带中隧洞结构变形的最可能的模式——固支梁支座垂... 在考虑多种断层错动位移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隧洞数值模型,进行跨活断裂隧洞断层错动的数值计算,开展不同断层错动位移模式对隧洞衬砌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研究。选择断层带中隧洞结构变形的最可能的模式——固支梁支座垂直位移时梁的结构变形作为断层带错动位移模式,即为"S"型错动位移模式。考虑"S"型与"直线型"两种位移模式对铰接设计隧洞结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断层带错动位移模式下,错动作用时衬砌受影响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断层破碎带附近,衬砌内力峰值出现在断层带与上下盘交界处;断层错动位移模式不同,断层错动时衬砌变形以及所受内力的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但衬砌拱顶垂直位移曲线、衬砌所受内力在断层带剧变程度以及峰值大小相差较大;"S"型位移模式相对于"直线型"在对铰接衬砌的变形以及受力上有较大的差异。在进一步研究断层错动位移模式时,可对跨断层隧洞的影响研究上考虑"S"型位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 活动断裂带 断层错动位移模式 衬砌变形 “S”型位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裂陷盆地断裂系统复杂性的表现形式及成因机制——以南堡凹陷和涠西南凹陷为例 被引量:29
14
作者 童亨茂 范彩伟 +2 位作者 孟令箭 赵宝银 范晋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53-1765,共13页
中国东-南部裂陷系列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而断层的分布演化十分复杂,是油气进一步勘探开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应用广义断层模式,在大量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的南堡凹陷和北部湾盆地的涠西南凹陷为例,对中... 中国东-南部裂陷系列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而断层的分布演化十分复杂,是油气进一步勘探开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应用广义断层模式,在大量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的南堡凹陷和北部湾盆地的涠西南凹陷为例,对中国东-南部盆地复杂的断裂系统进行了解剖和归纳,并提出了伸展变形区预测断层性质的伸展应变椭圆。结果表明,中国东-南部裂陷盆地断裂系统的复杂性存在9种表现方式,从成因上进一步归纳为3个方面:(1)断层的走向和性质多样;(2)断层在平、剖面上存在复杂多变的组合形式;(3)断层形成和演化存在复杂的时-空关系。造成复杂性的根本原因是先存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和不同方向(北西-南东向和近南北向)伸展变形的叠加。不同盆地、同一盆地不同区域应力场演化具有很大的相似性:40Ma以前,北西-南东向伸展;38Ma以来,近南北向伸展。断层分布和演化差异主要是由先存构造分布差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盆地 断层 复杂性 伸展 成因机制 广义断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走滑断裂体系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庆佑 曾联波 +4 位作者 徐旭辉 耿锋 童亨茂 蒋华山 肖坤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6-506,共11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断溶体”油藏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本文对塔河油田10区西、于奇西、于奇8井三块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精细的走滑断裂构造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塔河油田走滑断裂体系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成因机制有新认识。研... 塔河油田奥陶系“断溶体”油藏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本文对塔河油田10区西、于奇西、于奇8井三块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精细的走滑断裂构造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塔河油田走滑断裂体系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成因机制有新认识。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在塔河油田南部10区西、托普台等区块发育典型的“X”型共轭走滑断裂体系外,首次发现塔河油田北部于奇地区发育非对称式共轭走滑断裂体系,据此划分出塔河油田南、北两大走滑断裂体系,但两者在形成时间、最大主应力方向、动力学来源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2)两大走滑断裂体系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加里东期中期I幕形成南部NNE、NNW两组走向的“X”型共轭走滑断裂体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3°E,主要受到西昆仑洋俯冲消减作用产生的由S向N的挤压应力;加里东期晚期—海西期早期形成北部以近NE走向为主、少量SN走向组成的非对称式共轭走滑断裂体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23°E,主要受到南天山洋俯冲消减作用产生的由N向S的挤压应力,海西期晚期继承性活动,主应力方向保持不变;印支期—燕山期两大走滑断裂体系继承性活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37°E,主要受到南部古特提斯洋闭合作用产生的由S向N的挤压应力;(3)运用广义剪切活动准则的理论和方法,半定量分析了10区西F1(NNE走向)、F2(NNW走向)两组“X”型共轭走滑断裂在不同时期的性质和活动性:加里东期中期I幕,F1(NNE走向)、F2(NNW走向)两组断裂初始形成,均为剪切作用下的库仑破裂(活动性系数fa=1.0);加里东期晚期—海西期,F2(NNW走向)断裂压扭活动(活动性系数fa=1.1),F1(NNE走向)断裂整体不活动(活动性系数fa=0);印支期—燕山期,F1(NNE走向)断裂发生张扭活动(活动性系数fa=2.1),F2(NNW走向)断裂整体活动较弱(活动性系数fa=0.6)。因此,明确了塔河油田走滑断裂体系的分布、形成演化及不同时期的活动强弱,可以为更好地指导塔河油田下步断溶体油藏的勘探开发部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型共轭走滑断裂体系 形成演化 成因机制 广义断层模式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武-汉留断裂带分段生长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爱暄 王有功 +4 位作者 刘世瑞 赵鹏 王伟康 张佩佩 吕雪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33,共7页
真武-汉留断裂带构造复杂,前人研究了两者演化特征,但未明确其演化的内在联系,针对此问题,基于三维地震解释资料,运用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分析方法,利用断层活动性定量表征手段,剖析各断层几何特征和活动规律,总结形成演化模式,进而分析其... 真武-汉留断裂带构造复杂,前人研究了两者演化特征,但未明确其演化的内在联系,针对此问题,基于三维地震解释资料,运用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分析方法,利用断层活动性定量表征手段,剖析各断层几何特征和活动规律,总结形成演化模式,进而分析其对油气聚集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断层走向转变与区域应力场变化有关;真①断层分段性影响了真②和汉留断裂带分段特征;分段形成的横向背斜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控制油气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该研究为该区的勘探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背斜 断层分段生长 断层形成演化模式 真武断裂带 汉留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9年松原地区4次中强地震前绥化台地电阻率异常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晨 卢军 +1 位作者 解滔 刘长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2017-2019年松原地区连续发生4次5级左右地震,在此期间距松原地区约220km的绥化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记录到了一定的异常变化。为分析震前异常与地震的关系,首先以三层水平层状模型计算了测区介质的影响系数分布,发现绥化地电阻率“夏高冬... 2017-2019年松原地区连续发生4次5级左右地震,在此期间距松原地区约220km的绥化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记录到了一定的异常变化。为分析震前异常与地震的关系,首先以三层水平层状模型计算了测区介质的影响系数分布,发现绥化地电阻率“夏高冬低”的反年变形态与测区的Q型电性结构有关;之后采用断层虚位错模式,以2018年松原MS5.7地震的震源机制为例,计算了松原地区介质的变形特征,发现绥化台位于震前挤压变形增强区域,绥化地电阻率2个测道出现的下降回返变化与应力累积释放的变化形式一致;最后根据GPS数据推测,绥化台以西的地电阻率数据无显著异常,可能与东北地区的主压应变率自东向西逐渐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化台地电阻率 松原地区 中强地震 断层虚位错模式 反常年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的精准诊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佳慧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8期667-670,共4页
精准诊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基于患者的临床特点、遗传学、分子学、细胞学特点,选择合适诊断方法、采取合适的和理想化的最佳治疗方案或措施,常用技术有RNA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影像技术等等。现将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最常用... 精准诊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基于患者的临床特点、遗传学、分子学、细胞学特点,选择合适诊断方法、采取合适的和理想化的最佳治疗方案或措施,常用技术有RNA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影像技术等等。现将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最常用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rock mass displacement in deeply buried areas induced by active fault creep slip at engineering scale 被引量:9
19
作者 ZHANG Chuan-qing LIU Xiao-yan +3 位作者 ZHU Guo-jin ZHOU Hui ZHU Yong WANG C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2849-2863,共15页
Active fault creep slip induces deformation of rock mass buried deeply in fault zones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operational safety of long linear projects passing through it.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r... Active fault creep slip induces deformation of rock mass buried deeply in fault zones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operational safety of long linear projects passing through it.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rock masses in active fault zones which have been investigated previously are the key design basis for such projects.Therefore,a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model with different fault types,slip time,dip angles,and complex geological features was established,and then the creep slip for normal,reverse,and strike-slip faults were simulated to analyze the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fault rock mass.A disk rotation test system and the corresponding laboratory test method were developed for simulating rock mass displacement induced by creep slippage of faults.A series of rotation tests for softand hard-layered specimens under combined compression and torsional stress we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numerical results and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An S-shaped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independent of fault dip angle was identified corresponding to reverse,normal,and strike-slip faul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horizontal extrusion,the softer the rock mass at the fault core,and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displace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fault core;about 70%of the creep slip displacement occurs within this zone under 100 years of creep slipp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faults creep slip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discrete element rotation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在早期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20
作者 桂霜 李蒙森 +1 位作者 石有振 潘春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469-2473,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模式及断层成像模式(tomographic ultrasound,TUI)对160例停经4~7周,临床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检查并诊断,诊断结果与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模式及断层成像模式(tomographic ultrasound,TUI)对160例停经4~7周,临床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检查并诊断,诊断结果与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常规二维超声及联合应用三维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 16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异位妊娠136例,其中117例为输卵管妊娠,14例为剖宫产瘢痕妊娠,5例为宫角妊娠;经临床随访证实非异位妊娠24例,其中宫内妊娠12例,不全流产5例,附件区炎性包块5例,卵巢黄体囊肿2例,对照临床随访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1)二维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敏感度为83.8%(114/136),三维超声联合TUI技术诊断的敏感度为88.2%(120/13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二维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特异度为62.5%(15/24),准确率为80.6%(129/160),三维超声联合TUI技术诊断的特异度为91.7%(22/24),准确率为88.8%(142/160),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立在二维超声基础上的三维超声丰富了二维超声影像信息,具有良好的空间定位功能,能够在异位妊娠的早期提供更全面、更细致的诊断信息,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检查可提高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率,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三维超声 断层超声成像模式 表面成像模式 输卵管妊娠 宫角妊娠 剖宫产瘢痕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