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滑型断层地表永久位移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荆旭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23,共6页
论述了断层地表永久位移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发展过程和应用现状,指出了断层地表破裂预测模型研究的意义。根据我国最近的活动断层地表破裂震后调查结果,基于走滑型断层地表破裂数据,拟合了地表破裂预测模型。采用地震活动性模型... 论述了断层地表永久位移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发展过程和应用现状,指出了断层地表破裂预测模型研究的意义。根据我国最近的活动断层地表破裂震后调查结果,基于走滑型断层地表破裂数据,拟合了地表破裂预测模型。采用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表破裂预测模型,计算了则木河断裂地表迹线上的永久位移危险性曲线,对预测模型在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设施地震安全 地震危险性分析 断层地表位移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三峡库区滑坡地表位移预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欢 冯晓亮 +4 位作者 刘一民 赵晗 刘洋 郭浪 张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81,共10页
地表位移预测在滑坡监测预警中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稳定可靠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是关键。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并以三峡库区黄泥巴蹬坎滑坡为例进行了验证。本文综合分析了该滑坡长达8年的降雨量、库水位... 地表位移预测在滑坡监测预警中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稳定可靠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是关键。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并以三峡库区黄泥巴蹬坎滑坡为例进行了验证。本文综合分析了该滑坡长达8年的降雨量、库水位和地表位移等监测数据,建立了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网络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CNN-BiLSTM-Attention深度学习组合预测模型,采用了适应性学习率和正则化技术进行模型训练,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同时避免过拟合,并与传统LSTM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方法,该模型在滑坡位移预测精度上取得了显著提升,预测模型拟合优度(R^(2))达0.989,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仅为0.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监测 地表位移 注意力机制 预测模型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永久位移预测及断层悬索桥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维 唐清华 +3 位作者 贾宏宇 钟钰 许智 郑史雄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14,共11页
断层错动诱导的地表破裂永久位移对跨断层桥梁结构会造成严重破坏,准确预测断层错位的永久位移对跨断层桥梁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提出具有较高精度的断层错位量预测模型,然后通过低频成分叠加... 断层错动诱导的地表破裂永久位移对跨断层桥梁结构会造成严重破坏,准确预测断层错位的永久位移对跨断层桥梁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提出具有较高精度的断层错位量预测模型,然后通过低频成分叠加高频成分方法人工合成断层面两侧地震动(简称跨断层地震动),最后以某主跨为538 m的跨断层大跨钢桁架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m法)的全桥计算模型,探究断层位置和跨越角度对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BPNN提出的方法能精确预测断层位错永久位移,对比已有的回归公式具有更高的精度,为人工合成跨断层地震动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断层相对位置会显著影响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与近断层地震动作用相比,在跨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悬索桥的塔底剪力、弯矩、相对位移以及扭矩响应增加了22.79%、154.1%、139.36%和265.48%;断层跨越角度对悬索桥动力响应影响明显,其响应均以跨越角度θ=90°呈规律对称分布,塔顶纵向位移、塔底纵向弯矩、塔底纵向剪力以及塔底扭矩最大值均出现在θ=90°,分别为0.81 m、282.45 MN∙m、3.96 MN和6.14 MN∙m。研究成果可为跨断层悬索桥抗震分析提供一套简便、可靠的人工地震动合成方法,也揭示了跨越角度和断层位置对跨断层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位移 预测模型 大跨悬索桥 地震响应 跨越角度 倾滑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度脉冲地震动的边坡地震位移统一预测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宋健 高广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09-2017,共9页
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向地震动速度脉冲特性鉴定方法,从NGA数据库及汶川地震动记录中提取出了196条速度脉冲地震动数据;基于Newmark非耦合滑动模型,考虑土体非线性特征。通过计算速度脉冲地震动作用下不同强度(ky)及初始自振周期(Ts)边... 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向地震动速度脉冲特性鉴定方法,从NGA数据库及汶川地震动记录中提取出了196条速度脉冲地震动数据;基于Newmark非耦合滑动模型,考虑土体非线性特征。通过计算速度脉冲地震动作用下不同强度(ky)及初始自振周期(Ts)边坡模型的地震位移,对比分析了边坡地震位移与速度脉冲地震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适用于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的边坡地震位移统一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既有边坡地震位移预测模型低估了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引起的位移值,而用于预测近断层非脉冲地震动引起的边坡地震位移离散较小;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引起的边坡地震位移与其速度脉冲特性密切相关,地震位移与速度脉冲地震动参数(峰值速度PGV)相关性最好;采用1.5倍边坡自振周期对应的加速度反应谱(Sa(1.5Ts))和PGV分别代表速度脉冲地震动的频谱成分及速度脉冲特征,能够综合反映速度脉冲地震动对边坡地震位移的影响;建立了基于边坡参数(ky,Ts)和脉冲地震动参数(PGV,Sa(1.5Ts))的边坡地震位移预测模型,为考虑近断层地震动速度脉冲特性影响的边坡地震位移概率灾害分析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断层地震动 速度脉冲 地震位移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ndlin解的发震断层附近地震地表永久位移估计
5
作者 刘艳琼 赵纪生 刘培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17-224,共8页
发震断层地震地表破裂的研究为水坝等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对防震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联系Mindlin解析式的原理与地震地表破裂的机理,将Mindlin解应用到地震地表破裂永久位移的估计中,并结合地震危险性分... 发震断层地震地表破裂的研究为水坝等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对防震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联系Mindlin解析式的原理与地震地表破裂的机理,将Mindlin解应用到地震地表破裂永久位移的估计中,并结合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国第四代地震区划图的潜在震源区参数及断层模型,提出了一个发震断层附近永久位移的估计方法。以大岗山水电站工程为例,结合研究区域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及距离场点最近的活动断层-磨西断裂的地震地质资料和地震活动性资料,对断层有限范围内的地表永久位移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其计算结果显示的规律性与实际工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DLIN解 发震断层 地表永久位移 断层模型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RBFNN的稀土原地浸矿边坡位移预测 被引量:11
6
作者 饶运章 王丹 +2 位作者 饶睿 邵亚建 张永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75,共4页
受温差、冰霜、扰动等因素影响,原地浸矿在线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含有大量噪声和干扰信号,利用系统自带的温度补偿模块难以达到预定数据精度,使得后续预测预警工作出现误差。为此,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EMD分解后,IMF分量可实现自由重构,... 受温差、冰霜、扰动等因素影响,原地浸矿在线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含有大量噪声和干扰信号,利用系统自带的温度补偿模块难以达到预定数据精度,使得后续预测预警工作出现误差。为此,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EMD分解后,IMF分量可实现自由重构,去掉高频分量,能够较好地去除环境因素对在线监测位移数据的影响,低频分量能更好地反映实际位移值。借助EMD技术的自适应分解特性,提取真实监测数据,并利用RBFNN的最佳逼近效果,建立在线监测数据EMD-RBFNN预测模型。根据某稀土矿实测地表位移数据,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EMDRBFNN模型的地表位移预测数据相对误差仅0.12%,具有较好可靠性和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边坡 原地浸矿 在线监测 地表位移 EMD-RBFNN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断层影响的煤层开采沉陷三维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志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2-705,共4页
为了解决山东某煤矿的煤层开采对周边俱乐部沉降的影响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并建立不同开采方案的三维地质模型,同时考虑断层的影响,计算出煤层开采后俱乐部四角的地表下沉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回采3101工作面时俱乐部地表下沉最大... 为了解决山东某煤矿的煤层开采对周边俱乐部沉降的影响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并建立不同开采方案的三维地质模型,同时考虑断层的影响,计算出煤层开采后俱乐部四角的地表下沉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回采3101工作面时俱乐部地表下沉最大值达到382 mm,因此建议对俱乐部进行加固保护处理。该成果为研究最佳开采方案及周边俱乐部的保护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浅埋煤层以及类似条件下中小矿山合理、安全、经济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煤层开采 沉降 有限元分析 三维地质模型 地表位移 断层 浅埋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