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集台阵和深度学习方法揭示的2016年门源M_(S)6.4地震发震构造特征
1
作者 任超 孙安辉 +3 位作者 王伟涛 于子叶 洪顺英 李澍辰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7-1303,共17页
针对近些年多次发生破坏性强震的青海门源地区,采用密集的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二期项目(ChinArray Ⅱ)的波形数据,应用三种深度学习模型(BRNN、EQTransformer、PhaseNet)完成震相拾取工作,并利用震相关联与地震精定位方法,优化了区域... 针对近些年多次发生破坏性强震的青海门源地区,采用密集的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二期项目(ChinArray Ⅱ)的波形数据,应用三种深度学习模型(BRNN、EQTransformer、PhaseNet)完成震相拾取工作,并利用震相关联与地震精定位方法,优化了区域一维速度模型,最终获得了2016年门源M_(S)6.4地震高精度的地震序列目录.综合大地测量和震源机制解分析结果,发震断层应为一条次级盲断裂——冷龙岭北侧断裂.余震分布显示断层面浅部较为直立,深部倾角约为40°,倾向西南,并在13~17 km深度与冷龙岭断裂带交汇.交汇区局部复杂的断层几何特征、介质属性以及能量释放等综合因素,阻碍了2022年门源M_(S)6.9地震沿冷龙岭断裂向东继续破裂.密集台阵和机器学习方法将该时期研究区域的最小完备震级,由台网目录的ML0.8降为ML0.6.主震前20天内无前震活动,推测2016年门源M_(S)6.4地震序列是主震—余震序列类型.本文评估了深度学习模型在研究区的适配性能:EQTransformer模型在震相拾取数上均衡性表现较好,可定位到更多的地震;BRNN模型得到的结果走时残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台阵 深度学习 地震重定位 最小一维速度模型 门源地区 断层几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节面聚类确定发震断裂几何形态 被引量:2
2
作者 沈千贺 万永革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50,共10页
地震断裂带形状是活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的重要资料。2021年发生的玛多地震序列提供了丰富的震源机制资料,为统计震源机制节面并估计玛多地震发震断层面形状提供了很好机会。文章对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进行基于密度的聚类来确定断层的几... 地震断裂带形状是活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的重要资料。2021年发生的玛多地震序列提供了丰富的震源机制资料,为统计震源机制节面并估计玛多地震发震断层面形状提供了很好机会。文章对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进行基于密度的聚类来确定断层的几何形态。首先对收集到的玛多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进行中心解求解,从而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DBSCAN方法的聚类分析,得到断层的走向为113.5°,倾角为88.2°,通过震源机制反演应力场,并将应力场投影到断层上,得到断裂带的相对剪应力和相对正应力分别为0.84和-0.79,剪应力强度较大,滑动角为-0.72°。结果表明玛多地震是发震断裂受NE-SW的挤压和NW-SE的拉张,形成了较大的剪切力,从而促使近东西的江错断裂发生左旋走滑错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几何特征 震源机制 有噪声数据的密度聚类分析 2021玛多地震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断层影像法精确描述复杂断裂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明振 樊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200-204,共5页
目前基于三维地震的构造描述方法已经相对成熟,特别是利用相干数据体进行断层识别具有方法直观、效率高的特点。但当断层面小角度相交时,断层形态和组合就变得复杂,利用上述常规方法很难准确识别,从而影响构造圈闭评价。本文从断层面的... 目前基于三维地震的构造描述方法已经相对成熟,特别是利用相干数据体进行断层识别具有方法直观、效率高的特点。但当断层面小角度相交时,断层形态和组合就变得复杂,利用上述常规方法很难准确识别,从而影响构造圈闭评价。本文从断层面的几何形态入手,结合断面与地层面、剖面交线及投影的关系,运用解析几何方法分析其几何特征,明确在断层面小角度相交时,斜交断层的剖面容易识别断层间的关系,断层的形态与其平面投影相似,结合断面闭合的断层影像法,可有效判定断层走向、形态及断层间的组合关系。在青东地区,利用研究的方法解决了复杂构造描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精细构造描述 断层几何特征 断层影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