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利用中央线断层编制构造图:利用断层的几何形态取得优势
1
作者
Larry R.Beyer
黄子齐
《石油物探译丛》
1997年第1期58-67,共10页
第一部分 在断层发育地区用计算机作图的标准方法的比较 前 言 利用计算机对断层发育的地震资料进行作图,质量较差,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管理阶层(以及地球科学家)完全地开发计算机的潜力。 本文描述一种除地震反射层及井资料外,还利用断...
第一部分 在断层发育地区用计算机作图的标准方法的比较 前 言 利用计算机对断层发育的地震资料进行作图,质量较差,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管理阶层(以及地球科学家)完全地开发计算机的潜力。 本文描述一种除地震反射层及井资料外,还利用断层几何形态得到优良构造图的方法。现在可以利用断层几何形态信息(垂向位移及断层滑移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发育
断层几何形态
地震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滨海断裂带南澳段发震机制和海啸特征研究
2
作者
曾晓燕
邱强
+8 位作者
周鹏程
李琳琳
叶秀薇
李志刚
王伟涛
肖奎霖
李发渟
熊成
邓志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7-1131,共15页
1918年2月13日,滨海断裂带南澳段发生的M7.5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成为广东省南澳海域记录在案破坏性最强的地震事件。该案例为研究滨海断裂带结构、破裂机制以及地震海啸灾害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此次地震的基本信...
1918年2月13日,滨海断裂带南澳段发生的M7.5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成为广东省南澳海域记录在案破坏性最强的地震事件。该案例为研究滨海断裂带结构、破裂机制以及地震海啸灾害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此次地震的基本信息,但其确切的发震机制和海啸特征仍不明确,限制了对该区域地震海啸灾害的评估及减灾防灾策略的制定。本研究采用双差走时重定位方法,对2008~2023年间发生在该区域的ML≥0天然微震进行重新定位;通过重定位后的微震序列,成功刻画出滨海断裂带南澳段断层的三维几何形态,确定其总体走向为61°,倾角接近直立(90°),与前人通过研究控制1918年南澳地震的断层特征一致。为进一步探讨断层发震机制和海啸特性,笔者以确定的断层几何特征为极端情况,采用随机模型方法生成200个地震滑移模型,并通过COMCOT进行大量海啸模拟,评估该情况下海啸的产生能力,并尝试解释1918年海啸的历史记录。通过对比历史海啸记录,初步表明该断层很可能为1918年南澳地震的发震断层位置;南澳海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断层发生逆冲滑动行为所致,而正断、纯走滑或走滑兼正断滑动行为难以解释历史海啸记录。从统计学角度分析滑移模型产生的海啸特征表明,在南澳岛和大陆沿岸波高趋势一致,最大海啸影响区域集中在南澳岛南部及汕头-闽西大埕湾-东山县沿岸,最大波幅超过4 m;海啸特征主要源于断层中心区域产生3 m以上的滑移,这可能是导致1918年南澳海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断裂带
1918南澳地震
地震精定位
断层几何形态
发震机制
海啸模拟
COMC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震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冯甜
吴建平
房立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1-272,共12页
随着地震观测台站密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地震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微震研究受到了地震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发震周期较长的大地震相比,微震复发周期短、发生频次高,可以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地壳内部介质物性和应力状态等变化信息。微震在许多领...
随着地震观测台站密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地震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微震研究受到了地震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发震周期较长的大地震相比,微震复发周期短、发生频次高,可以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地壳内部介质物性和应力状态等变化信息。微震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研究断层几何形态、前震与地震成核的关系、余震时空演化特征及余震触发机理、远程动态触发现象、重复地震、诱发地震以及非火山震颤信号的检测等。高精度的微震定位结果可以揭示断裂带的精细几何形态和深部活动过程,促进对断层特性和地震物理过程的深入认识。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内外微震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微震检测的主要方法和微震在多个领域的研究实例,并对微震在地震科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微震检测
模板匹配方法
波形互相关
断层几何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中央线断层编制构造图:利用断层的几何形态取得优势
1
作者
Larry R.Beyer
黄子齐
出处
《石油物探译丛》
1997年第1期58-67,共10页
文摘
第一部分 在断层发育地区用计算机作图的标准方法的比较 前 言 利用计算机对断层发育的地震资料进行作图,质量较差,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管理阶层(以及地球科学家)完全地开发计算机的潜力。 本文描述一种除地震反射层及井资料外,还利用断层几何形态得到优良构造图的方法。现在可以利用断层几何形态信息(垂向位移及断层滑移距)
关键词
断层
发育
断层几何形态
地震数据处理
分类号
P631.44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滨海断裂带南澳段发震机制和海啸特征研究
2
作者
曾晓燕
邱强
周鹏程
李琳琳
叶秀薇
李志刚
王伟涛
肖奎霖
李发渟
熊成
邓志辉
机构
广东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与减灾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热带海洋环境与岛礁生态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广东省地震预警与重大工程安全诊断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7-1131,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008600)资助。
文摘
1918年2月13日,滨海断裂带南澳段发生的M7.5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成为广东省南澳海域记录在案破坏性最强的地震事件。该案例为研究滨海断裂带结构、破裂机制以及地震海啸灾害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此次地震的基本信息,但其确切的发震机制和海啸特征仍不明确,限制了对该区域地震海啸灾害的评估及减灾防灾策略的制定。本研究采用双差走时重定位方法,对2008~2023年间发生在该区域的ML≥0天然微震进行重新定位;通过重定位后的微震序列,成功刻画出滨海断裂带南澳段断层的三维几何形态,确定其总体走向为61°,倾角接近直立(90°),与前人通过研究控制1918年南澳地震的断层特征一致。为进一步探讨断层发震机制和海啸特性,笔者以确定的断层几何特征为极端情况,采用随机模型方法生成200个地震滑移模型,并通过COMCOT进行大量海啸模拟,评估该情况下海啸的产生能力,并尝试解释1918年海啸的历史记录。通过对比历史海啸记录,初步表明该断层很可能为1918年南澳地震的发震断层位置;南澳海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断层发生逆冲滑动行为所致,而正断、纯走滑或走滑兼正断滑动行为难以解释历史海啸记录。从统计学角度分析滑移模型产生的海啸特征表明,在南澳岛和大陆沿岸波高趋势一致,最大海啸影响区域集中在南澳岛南部及汕头-闽西大埕湾-东山县沿岸,最大波幅超过4 m;海啸特征主要源于断层中心区域产生3 m以上的滑移,这可能是导致1918年南澳海啸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滨海断裂带
1918南澳地震
地震精定位
断层几何形态
发震机制
海啸模拟
COMCOT
Keywords
littoral fault zone
1918 Nan’ao earthquake
micro-seismic precise location
fault morphology
seismogenic mechanism
tsunami modeling
COMCOT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震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冯甜
吴建平
房立华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1-272,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3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4067)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DQJB20X07)共同资助。
文摘
随着地震观测台站密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地震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微震研究受到了地震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发震周期较长的大地震相比,微震复发周期短、发生频次高,可以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地壳内部介质物性和应力状态等变化信息。微震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研究断层几何形态、前震与地震成核的关系、余震时空演化特征及余震触发机理、远程动态触发现象、重复地震、诱发地震以及非火山震颤信号的检测等。高精度的微震定位结果可以揭示断裂带的精细几何形态和深部活动过程,促进对断层特性和地震物理过程的深入认识。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内外微震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微震检测的主要方法和微震在多个领域的研究实例,并对微震在地震科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震
微震检测
模板匹配方法
波形互相关
断层几何形态
Keywords
Microseismicity
Microseismic detection
Template matching
Waveform cross-correlation
Fault geometry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利用中央线断层编制构造图:利用断层的几何形态取得优势
Larry R.Beyer
黄子齐
《石油物探译丛》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滨海断裂带南澳段发震机制和海啸特征研究
曾晓燕
邱强
周鹏程
李琳琳
叶秀薇
李志刚
王伟涛
肖奎霖
李发渟
熊成
邓志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微震研究与应用进展
冯甜
吴建平
房立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