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年精河M_(S)6.6地震的断层参数和破裂过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平川 张勇 冯万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51,I0001,共16页
利用远震资料、近场强震资料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同震形变资料确定了2017年8月9日精河M_(S)6.6地震的断层面参数及震源破裂细节。为得到可靠的断层几何参数,发展了一套基于In SAR数据滑动分布反演的三维格点搜索流程,对本次地震断层面的... 利用远震资料、近场强震资料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同震形变资料确定了2017年8月9日精河M_(S)6.6地震的断层面参数及震源破裂细节。为得到可靠的断层几何参数,发展了一套基于In SAR数据滑动分布反演的三维格点搜索流程,对本次地震断层面的走向、倾角和震源深度进行了格点搜索。结果显示,地震断层面走向为95°,倾角为47°,震源深度为14 km。基于搜索得到的断层模型进行破裂过程联合反演的结果显示:精河M_(S)6.6地震为一次单侧破裂事件,最大滑动量约为0.8 m,滑动区域集中在断层面上震源以西5-15 km,沿倾向15-25 km,破裂主要发生在10 km深度以下区域。断层面上的平均滑动角为106°。整个破裂过程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3.6×10^(18)N·m,对应矩震级为M_(W)6.3。破裂过程持续约9 s,期间的破裂速度约为2.1-2.6 km/s。由于地震破裂主要集中在10 km以下,未来可能需要关注该区域0-10 km发生潜在地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7年精河M_(S)6.6地震 断层几何参数 震源破裂过程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乌什M_(W)7.0地震InSAR同震形变与发震构造
2
作者 陈子龙 刘刚 +6 位作者 李琦 陈威 赵昕宇 林牧 陶隆文 乔学军 聂兆生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9-447,共19页
文中利用Sentinel-1升、降轨影像获取2024年乌什M_(W)7.0地震的视线向同震形变场,并约束发震断层几何参数和滑动分布。最佳断层模型为沿走向弯折的双断层结构,弯折前后走向变化约为25°,倾角约有20°的差异。断层滑动为高倾角... 文中利用Sentinel-1升、降轨影像获取2024年乌什M_(W)7.0地震的视线向同震形变场,并约束发震断层几何参数和滑动分布。最佳断层模型为沿走向弯折的双断层结构,弯折前后走向变化约为25°,倾角约有20°的差异。断层滑动为高倾角逆冲兼左旋走滑,主要分布于震中及其西侧,东侧幅度低且相对弥散,整体分布具有浅部滑移亏损特征。几何差异和滑动分布的空间相关性表明发震构造在震中以东存在几何复杂体,以障碍体模式阻碍破裂传播。同震扩展围限于玉山古溪和乌什凹陷之间,东、西两侧的断裂阶区和复杂构造限定了破裂规模。MW5.7余震形成了清晰的LOS向变形,最优模型显示其发震断层偏离主震迹线约10°,倾向SE,断层面地表迹线与地表破裂几乎重合,浅层滑动量与调查所得的错断量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地震 InSAR同震形变 断层几何参数 滑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