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分离株ORF63基因的序列特征及表达与启动子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惠芬 高绘菊 +4 位作者 王石宝 江峰 李轶女 张志芳 牟志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2-298,共7页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ltMNPVⅡ)分离株是繁殖率和毒力极强的新型病毒株,ORF63是该病毒分离株的一个功能未知基因。从SpltMNPVⅡ分离株基因组中克隆了ORF63。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读码框为1 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ltMNPVⅡ)分离株是繁殖率和毒力极强的新型病毒株,ORF63是该病毒分离株的一个功能未知基因。从SpltMNPVⅡ分离株基因组中克隆了ORF63。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读码框为1 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为41.3 kD;起始密码子ATG上游存在一个早期和晚期启动子基序,编码蛋白序列含有CNX、MutH等多种结构域。启动子活性和转录时相分析表明ORF63是一个早、晚期表达的基因,在病毒感染4 h和18 h时有2个转录峰,24 h以后转录水平略有下降,但总体趋于稳定。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ORF63,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后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较好,效价可达1∶3 200以上。由以上结果推测,SpltMNPVⅡ分离株的ORF63基因是一个早期和晚期均有表达的病毒基因,可能与SpltMNPVⅡ感染宿主细胞后自身DNA的复制有关,参与早期芽生病毒(BV)的发生和晚期包涵体衍生病毒(ODV)的成熟2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分离株 ORF63基因 序列特征 表达 多克隆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分离株同源重复区hr1的结构功能分析
2
作者 刘惠芬 衣葵花 +4 位作者 刘文光 董亚茹 张志芳 李云芝 王安皆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100-103,共4页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Ⅱ,SpltNPVⅡ)基因组DNA同源重复区hr1大小为1746 bp,含有6个64 bp不完全回文序列、4个正向重复序列以及7个与病毒基因组DNA复制相关的基序。瞬时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Ⅱ,SpltNPVⅡ)基因组DNA同源重复区hr1大小为1746 bp,含有6个64 bp不完全回文序列、4个正向重复序列以及7个与病毒基因组DNA复制相关的基序。瞬时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pltNPVⅡhr1在感染野生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和苜蓿丫纹夜蛾多粒包埋型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的BmN和Sf21细胞中均具有增强早期基因ie1启动子活性的功能,增强效率分别为30、350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r1在BmN和Sf21细胞中具有基因组DNA复制起始原点的功能,拷贝数分别为(8.46×104±6.13×103)、(5.92×106±2.95×105)copies/μg DNA。研究证明,SpltNPVⅡhr1在异源细胞BmN和Sf21中具有复制起始原点和增强子的双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型多病毒 同源重复区 h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分离株同源重复区hr5的结构功能分析
3
作者 刘惠芬 衣葵花 +2 位作者 刘文光 李智峰 李云芝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99-103,共5页
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Splt NPVⅡ)基因组DNA中的同源重复区hr5的结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plt NPVⅡhr5大小为389 bp,含有3个64 bp不完全回文序列,回文序列的中心均含有1个PvuⅠ限制性酶切位点,并且存在1个与病毒基因组DNA... 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Splt NPVⅡ)基因组DNA中的同源重复区hr5的结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plt NPVⅡhr5大小为389 bp,含有3个64 bp不完全回文序列,回文序列的中心均含有1个PvuⅠ限制性酶切位点,并且存在1个与病毒基因组DNA复制相关的motif(CGATT)基序。瞬时表达分析表明,hr5在野生型病毒感染和未感染的细胞中均具有增强早期基因ie1启动子活性的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r5在野生型病毒作为辅助病毒时,具有基因组DNA复制起始原点的功能。研究证明Splt NPVⅡhr5具有复制起始原点和增强子的双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型多病毒 同源重复区 增强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因素研究
4
作者 袁冬菊 颜果 +2 位作者 张敏 赵正萍 唐卫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探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增殖的适宜组合条件,为SpltNPV室内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方法。本文利用活体增殖法,研究不同的接种虫龄-病毒浓度组合、接种虫龄-接种温度组合、饲养密度对SpltNPV增殖量的影响,筛选最佳的SpltNPV活... 探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增殖的适宜组合条件,为SpltNPV室内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方法。本文利用活体增殖法,研究不同的接种虫龄-病毒浓度组合、接种虫龄-接种温度组合、饲养密度对SpltNPV增殖量的影响,筛选最佳的SpltNPV活体增殖条件。结果表明:(1)相同接种浓度条件下,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SpltNPV增殖量先上升再下降;相同幼虫龄期条件下,随着接种浓度增加,除2龄幼虫SpltNPV增殖量先上升再下降外,3~5龄幼虫SpltNPV增殖量均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幼虫龄期为4龄、接种浓度为1.0×10^(7)PIB·mL^(-1)时,单头和群体接种的SpltNPV增殖量均最大,分别为2.147×10^(10)、1.925×10^(10)PIB·头^(-1)。(2)随着接种温度的提高,SpltNPV增殖量先上升后下降;SpltNPV最佳接种虫龄-接种温度组合为4龄幼虫、接种温度为22℃,该组合下SpltNPV增殖量最高,达1.864×10^(10)PIB·头^(-1)。(3)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SpltNPV增殖量呈现下降趋势;斜纹夜蛾饲养密度为100头·箱^(-1)时,SpltNPV平均增殖量最高,达1.372×10^(10)PIB·头^(-1)。综上可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增殖的适宜组合条件为:幼虫龄期为4龄,接种浓度为1.0×10^(7) PIB·mL^(-1),接种温度为22℃,饲养密度为100头·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型多病毒 病毒增殖 虫龄 饲毒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分离株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艳荷 方继朝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17-823,共7页
研究SpltMNPV不同分离株及SpltMNPV分离株与SpliNPV间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SpltMNPV分离株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已发表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MNPV)中国株(Zh)基因组全序列(AF527603)和海灰翅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iNPV)Not... 研究SpltMNPV不同分离株及SpltMNPV分离株与SpliNPV间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SpltMNPV分离株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已发表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MNPV)中国株(Zh)基因组全序列(AF527603)和海灰翅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iNPV)NotI-D片段序列(AF527603)设计引物,PCR方法扩增得到SpltMNPV日本福冈株(Fu)、埃及株(Eg)和小笠原株(Og)的ORF39~ORF42和ORF119~ORF124编码区全序列。SpltMNPV不同分离株及SpltMNPV分离株与SpliNPV间基因序列的相似性比较,Zh株和Og株,Eg株、Fu株和SpliNPV的相似性高,而Zh株和Eg株、Fu株或SpliNPV,Og株和Eg株、Fu株或SpliNPV的相似性都比较低。亦即SpltMNPV3种基因型,B型和C型的同源性高,A型与B型或C型的同源性比较低,但A型与SpliNPV的同源性高;同一基因型内不同分离株(Eg株和Fu株)的同源性高。ETG分子进化分析表明Eg株、Fu株和SpliNPV处于一个分支,而Eg株、Fu株和SpliNPV与Zh株和Og株则处于不同的分支。因此推断Eg株和Fu株为SpliNPV的分离株,而Og株为SpltMNPV的分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型多病毒 分离 基因 序列分析 同源性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三株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殖特性及其多角体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江 沈颂东 +4 位作者 王文兵 朱玉芳 池田素子 胡兆丽 盛晔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3-550,共8页
利用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培养细胞 ,对近年来在日本本州、九州和四国等地发现并筛选出的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强烈杀虫活性的 3株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SpltMNPV) (K 3、G1 2和G10 3)进行了生物学活性和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 利用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培养细胞 ,对近年来在日本本州、九州和四国等地发现并筛选出的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强烈杀虫活性的 3株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SpltMNPV) (K 3、G1 2和G10 3)进行了生物学活性和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克隆了多角体蛋白基因 ,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 :(1)SpltMNPV日本分离株K 3、G1 2和G10 3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性酶切图谱 ,分别属于 3种基因型 (A型、B型和C型 ) ;(2 ) 3个分离株的芽生型病毒 (buddedvirus)产生能力和多角体产生能力有差异 ,免疫印迹分析表明 ,多角体蛋白的分子量也不同 ;(3)日本株SpltMNPV核型多角体蛋白结构基因由 74 7个核苷酸编码序列 (编码 2 4 9个氨基酸 )组成 ,其序列与中国株SpltMNPV的同源性为 98 9% ,与其他 6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有较高的同源性 (6 1 7%~ 74 2 % ) ,但其 5′端侧翼序列 (nt_1~_10 0 )与AcMNPV和BmNPV相比差异显著 ,在对该基因表达调控起决定性作用的 8个高度保守核苷酸序列中 (nt_4 4~_5 1)有 2处发生自然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型多病毒 多角蛋白 基因 序列分析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X_(17)病毒株部分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艳荷 郭慧芳 方继朝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10-1017,共8页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nucleocapsid nucleopolyhdrovirus,SpltMNPV)X17株是采用活体克隆法自SpltMNPV日本小笠原株分离的病毒克隆。为了揭示X17病毒株基因型,根据已发表的SpltMNPVⅡ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nucleocapsid nucleopolyhdrovirus,SpltMNPV)X17株是采用活体克隆法自SpltMNPV日本小笠原株分离的病毒克隆。为了揭示X17病毒株基因型,根据已发表的SpltMNPVⅡ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NC_011616)设计引物,PCR扩增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并与SpltMNPV不同基因型及37种其他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作分子进化比较。系统发育树显示:SpltMNPV分为SpliNPV(A)型、SpltMNPV(B)型和SeMNPV(C)型3种基因型,此结果与前人利用基因组酶切图谱的研究结果一致。X17与SpltMNPV-1和SpltMNPVⅡ处于一个分支,属于SeMNPV(C)基因型,与A型和B型相距较远。此外,扩增了X17病毒基因38.7kD,Lef-1,Lef-9,fp,p10和p74,并与SpltMNPV,SpltMNPVⅡ,SeMNPV和SfNPV的同种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基于这6个ORF,X17与SpltMNPV同源性最低,其中Lef-9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也仅为69%,38.7kD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只为26%。多数基因X17与SpltMNPVⅡ和SeMNPV的同源性较高,其中fp25K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分别达95%和96%;但也有些基因同源性较低,如38.7kD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均为64%。因此,X17应是SpltMNPVC基因型的一种新毒株,命名为SpltMNPVⅡ-1。该研究为X17病毒株的进一步研究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型多病毒 C基因 基因 同源性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及感染力测定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志鹏 余剑开 +2 位作者 黄必旺 高日霞 关雄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对福建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采集分离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了致病过程和形态大小的观察、感染力测定以及小菜蛾和菜青虫对该病毒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直径为1.0~2.5... 对福建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采集分离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了致病过程和形态大小的观察、感染力测定以及小菜蛾和菜青虫对该病毒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直径为1.0~2.5μm,平均直径为1.65μm.以斜纹夜蛾、小菜蛾和菜青虫为靶标害虫,对该病毒的感染力及杀虫特异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斜纹夜蛾幼虫感病死亡率随多角体浓度和虫龄而变化,在25℃下,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为1×105.14PIBmL-1;浓度相同时,幼虫死亡速度随龄期增大而减慢;对小菜蛾和菜青虫幼虫的致病死亡率为0.可见,此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具有较高的毒力,且专化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型多病毒 感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同源重复区的增强子功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惠芬 刘文光 +3 位作者 衣葵花 张志芳 李云芝 郭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7-541,共5页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ltNPVⅡ)基因组DNA含有7个同源重复区(hr)。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和瞬时表达实验对7个hr在异源病毒感染的BmN和Sf21细胞中增强异源ie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hr5外,SpltNPVⅡhr均能增...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ltNPVⅡ)基因组DNA含有7个同源重复区(hr)。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和瞬时表达实验对7个hr在异源病毒感染的BmN和Sf21细胞中增强异源ie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hr5外,SpltNPVⅡhr均能增强BmNPV ie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其中hr1、hr4和hr7增强效率较高,为对照的30~40倍;7个hr均能显著增强AcMNPV ie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其中hr7增强效率高达1 246倍,其余增强效率在17~538倍之间。另外,SpltNPVⅡhr增强异源ie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效率与其所含的正反向重复序列、回文序列以及与复制相关的基序等特征结构的数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型多病毒 同源重复区 增强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DNA复制原点的功能分析
10
作者 刘惠芬 刘文光 +3 位作者 衣葵花 张志芳 李云芝 郭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6-690,共5页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ltNPVⅡ)基因组DNA含有7个同源重复区(hr)。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7个hr在异源病毒感染的BmN和Sf21细胞中的复制原点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pltNPVⅡhr在BmN和Sf21细胞中均具有复制...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ltNPVⅡ)基因组DNA含有7个同源重复区(hr)。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7个hr在异源病毒感染的BmN和Sf21细胞中的复制原点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pltNPVⅡhr在BmN和Sf21细胞中均具有复制原点功能,但其复制起始能力不同。BmNPV感染的BmN细胞中,hr4复制起始能力最强,每微克DNA中的拷贝数达405×10^5个,hr5复制起始能力最弱,仅为221×10^4个拷贝/μg;AcMNPV感染的Sf21细胞中hr1复制起始能力最强,可达592×10^6个拷贝/μg,hr5复制起始能力最弱,仅为191×10^4个拷贝/μg。另外,SpltNPVⅡhr在异源细胞中的复制起始能力与其所含回文序列及复制相关的基序等特征结构的数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制原点 同源重复区 斜纹夜蛾型多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基因组DNA同源重复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11
作者 刘惠芬 刘文光 +3 位作者 衣葵花 张志芳 李轶女 李云芝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1期111-111,123,共2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分离株基因组D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基因组DNA含有7个同源重复区,分别包含3~8个64 bp不完全回文序列,在回文序列中心均含有一个Pvu I限制性酶切位点,并...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分离株基因组D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基因组DNA含有7个同源重复区,分别包含3~8个64 bp不完全回文序列,在回文序列中心均含有一个Pvu I限制性酶切位点,并且存在多个正向或反向互补的重复序列和与病毒基因组DNA复制相关的motif基序,对7个hrs中40个回文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其序列的核苷酸一致性高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型多病毒 同源重复区 增强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ORF59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玉婷 石瑞英 +2 位作者 盛晔 王文兵 朱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40,共4页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Spodoptera litura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Ⅱ)是一种新发现的繁殖率和毒力极强的病毒株,其全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定,共149个ORFs。对SpltMNPVⅡBV和ODV的质谱分析表明,ORF59位于ODV中,是一个...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Spodoptera litura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Ⅱ)是一种新发现的繁殖率和毒力极强的病毒株,其全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定,共149个ORFs。对SpltMNPVⅡBV和ODV的质谱分析表明,ORF59位于ODV中,是一个功能未知的ORF。本研究根据SpltMNPVⅡORF59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克隆了ORF59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片段上游具有4个TATA box,一个早期启动子CAGT和一个晚期启动子ATAAG。读码框含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推定分子量为25.4 ku。将ORF59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BL21中融合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在约29 ku处有特异性表达条带,经Western blot验证该蛋白即为融合表达的目的蛋白。融合表达产物经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ORF59多克隆抗体。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ORF59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型多病毒 ORF59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ORF56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瑞英 金玉婷 +2 位作者 盛晔 王文兵 朱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4,共4页
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ORF56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原核表达进行了初步研究。ORF56基因编码区全长675 bp,编码224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分子量25.9 ku。序列分析显示,ORF56具有典型的晚期启动子特征序列GTAAG,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3... 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ORF56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原核表达进行了初步研究。ORF56基因编码区全长675 bp,编码224个氨基酸,预测编码蛋白分子量25.9 ku。序列分析显示,ORF56具有典型的晚期启动子特征序列GTAAG,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3个磷酸化位点和3个N-糖基化位点。PCR扩增获得该基因,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ET-32 a(+)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Sp ltMNPVⅡORF56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型多病毒 ORF56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两种亚致死剂量的农药混用对斜纹夜蛾体内三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慧 王晓容 +2 位作者 匡石滋 吴洁芳 吕作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5-779,共5页
在(28±1)℃下,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为靶标昆虫,测定亚致死剂量的乐斯本、除尽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混用后对幼虫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乐斯本和SlNPV混... 在(28±1)℃下,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为靶标昆虫,测定亚致死剂量的乐斯本、除尽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混用后对幼虫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乐斯本和SlNPV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SOD活性显著高于清水、病毒和乐斯本单独处理组,12 h、24 h和36 h时分别为清水对照的1.18、1.35和1.25倍;除尽和SlNPV混合悬液处理后12 h,其酶活性低于清水、SlNPV和除尽单独处理组。乐斯本和病毒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CAT活性高于清水、病毒和乐斯本单独处理组,12 h、24 h和36 h时分别为清水对照组的2.79、1.09和1.53倍;除尽和病毒的混合悬液处理后,其酶活性除12 h时明显高于清水对照外,其他时间均低于清水对照。在正常和中毒的斜纹夜蛾体内均未测出POD活性。可见,农药与病毒混合处理主要影响了CAT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乐斯本 除尽 型多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化学农药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匡石滋 张慧 +2 位作者 王晓容 吴洁芳 吕作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5-458,共4页
在温度(28±1)℃的实验室条件下,用化学农药毒死蜱和除尽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混合感染4龄期的斜纹夜蛾幼虫.结果表明:终浓度为10%常用量的化学农药病毒悬液,7 d的毒力倍数为1 194.09和661.40;LT50缩短2.319~2.916 d;... 在温度(28±1)℃的实验室条件下,用化学农药毒死蜱和除尽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混合感染4龄期的斜纹夜蛾幼虫.结果表明:终浓度为10%常用量的化学农药病毒悬液,7 d的毒力倍数为1 194.09和661.40;LT50缩短2.319~2.916 d;终浓度为5×106PIB/mL的SLNPV农药稀释液,5 d的毒力倍数为2.75和2,其理论值LT50分别缩短10.742 d和6.40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型多病毒 除尽 毒死蝉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邹金城 杨勇 +1 位作者 杨益众 苏宏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0-806,共7页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杂食性害虫,经常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能有效控制斜纹夜蛾种群数量,是有效防治斜纹夜蛾的生物制剂,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环保...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杂食性害虫,经常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能有效控制斜纹夜蛾种群数量,是有效防治斜纹夜蛾的生物制剂,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环保价值。本文从毒力、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复配剂及其田间应用和对斜纹夜蛾天敌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型多病毒 毒力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致死的时间和浓度效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蒋杰贤 王奎武 +1 位作者 游兰韶 陈永年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7,共4页
应用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研究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致死的时间和浓度效应 .结果表明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幼虫有很强的毒力 ,当饲毒在 1.12× 10 6 PIBs/ m L 以上时引起个体全部死亡 ;单独考察病... 应用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研究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致死的时间和浓度效应 .结果表明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幼虫有很强的毒力 ,当饲毒在 1.12× 10 6 PIBs/ m L 以上时引起个体全部死亡 ;单独考察病毒对宿主的时间和浓度效应 ,在饲毒后的第 3天至第 15天内 ,致死中浓度 L C5 0 为 2 .5 7× 10 4~2 .17× 10 8PIBs/ m L,第 8天的 L C5 0 为 5 .95× 10 5 PIBs/ m L,在试验的病毒浓度范围内 ,致死中时间 L T5 0 为 1.3795~ 9.30 3 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型多病毒 毒力 互补重对数模 宿主 致死浓度 致死时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湖北分离株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8
18
作者 毛迎新 刘明炎 +2 位作者 龚自明 张忠信 谭荣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5-689,699,共6页
运用PCR技术扩增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EcobNPV-AH)和湖北分离株(EcobNPV-HB)的同源重复序列2(hr2),并对湖北分离株的hr2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hr2扩增产物为2条DNA片段,大小约1300bp和... 运用PCR技术扩增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EcobNPV-AH)和湖北分离株(EcobNPV-HB)的同源重复序列2(hr2),并对湖北分离株的hr2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hr2扩增产物为2条DNA片段,大小约1300bp和1800bp,湖北分离株的hr2扩增产物为1条DNA片段,大小约1800bp,由基因型组成判断,EcobNPV-HB是新的地区分离株,其hr2全长1761个核苷酸,GC含量21.7%,编码540个氨基酸,具有重复性回文序列,较GenBank中登录的EcobNPV-AH的hr2多362个核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型多病毒 湖北分离 基因 同源重复序列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子代的弱化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蒋杰贤 朱亚芳 +1 位作者 万年峰 季香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9-603,共5页
用9.44×108 OB/mL和9.44×107 OB/mL病毒液分别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和成虫,观察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对宿主子1、2代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4~6龄初幼虫饲毒后,F1代、F2代化蛹率分别下降了12.73%... 用9.44×108 OB/mL和9.44×107 OB/mL病毒液分别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和成虫,观察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对宿主子1、2代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4~6龄初幼虫饲毒后,F1代、F2代化蛹率分别下降了12.73%~18.59%、5.88%~10.21%,羽化率分别下降了11.31%~15.41%、5.70%~8.46%;成虫饲毒后,F1代、F2代化蛹率分别下降了14.00%~34.63%、8.33%~9.84%,羽化率分别下降了10.77%~19.61%、11.36%~12.00%;4~5龄幼虫饲毒和成虫饲毒后,F1代、F2代的蛹质量明显降低,产卵量显著下降,产卵期和雌雄成虫寿命明显缩短,但F1代、F2代幼虫历期、蛹期和产卵前期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还表明,随着宿主子代数的增加,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子代的弱化作用越来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型多病毒 宿主子代 弱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幼激素类似物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宿主血淋巴中增殖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永平 王方海 +2 位作者 苏志坚 李广宏 庞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348,共6页
通过研究保幼激素类似物(juvenile hormone analogues,JHA)methoprene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hNPV)在宿主血淋巴中增殖的影响,以探明JHA促进SphNPV增殖的初步机制,为阐明JHA促进... 通过研究保幼激素类似物(juvenile hormone analogues,JHA)methoprene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hNPV)在宿主血淋巴中增殖的影响,以探明JHA促进SphNPV增殖的初步机制,为阐明JHA促进病毒增殖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应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法,分析了methoprene对SphNPV多角体蛋白(polyhedron,POLH)在宿主斜纹夜蛾6龄幼虫血淋巴中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methoprene处理后2~3天可明显促进幼虫血淋巴液中POLH的合成。在此基础上,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methoprene对SpltNPV在幼虫血淋巴液复制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处理后的第4和第5天,该期间polh基因的拷贝数比对照显著增加,拷贝数的峰值达1.22×10^1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保幼激素类似物 斜纹夜蛾型多病毒 增殖 血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