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偏心荷载作用下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受力性能及传力机理研究
1
作者
孙颖
郑佳龙
+2 位作者
卓卫东
林道锦
苏绍铃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83,共13页
为探究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及传力机理,以福安市栖云大桥混合塔的钢-钢壳混凝土结合段为研究对象,借助试验与数值分析手段,明确结合段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与传力机理,并对结合段传力效率的影响因素进...
为探究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及传力机理,以福安市栖云大桥混合塔的钢-钢壳混凝土结合段为研究对象,借助试验与数值分析手段,明确结合段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与传力机理,并对结合段传力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分析。研究表明:后承压板式的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安全系数高,工作性能可靠,应力水平较低;竖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结合段受力性能符合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应变在截面上呈对称分布;结合段构件传力顺畅,荷载传递效率受承压板厚度及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的影响较大,传递效率随着承压板厚度或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规律,当剪力键刚度增大至原设计抗剪刚度10倍以上或承压板厚度≥16 mm时,荷载传递效率基本保持不变;竖向偏心荷载在结合段内的传递存在明显的传力长度,超过该传力长度后,钢壳与填芯混凝土的承载比与结合段的截面刚度比基本接近,传力结束后钢壳与混凝土各自承担约50%左右的竖向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混合塔
结合段
受力性能
传力机理
模型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参数研究
2
作者
周宏慧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2,共8页
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布置及受力存在不对称性,为合理确定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参数,以阜淮高铁主跨230 m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展钢混结合段位置选择、力学性能分析及构造参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
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布置及受力存在不对称性,为合理确定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参数,以阜淮高铁主跨230 m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展钢混结合段位置选择、力学性能分析及构造参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小里程侧钢-混分界点位于低塔往跨中方向16.75 m处,大里程侧钢-混分界点位于辅助墩往主塔方向13.25 m处时,主梁受力合理,施工条件适宜,对航道影响较小,主梁整体运营状态线型及影响行车长波不平顺满足规范要求;钢混结合段各构件应力分布均匀,主梁刚度过渡平顺,静力性能良好,总体构造设计合理,能够满足混凝土梁与钢梁间平稳传力需求;承压板厚度为50~80 mm时其应力水平及疲劳问题均能得到有效控制;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适度增加能有效改善承压板受力;纵向加劲板厚度为24 mm时,既能为承压板提供足够刚度贡献,也能控制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低
塔
混合
梁
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力学性能
构造参数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混合梁独塔斜拉桥非对称横向抗震约束体系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龙
徐略勤
+1 位作者
熊柏林
傅沛瑶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8,共9页
为了提高混合梁独塔斜拉桥的抗震能力,确定其合理的横向约束体系,采用SAP2000建立了全桥分析模型,基于非线性时程法对比研究了4种横向约束体系的地震响应,即横向固定、横向滑动、减震体系A和减震体系B,并对后两个体系进行了非线性粘滞...
为了提高混合梁独塔斜拉桥的抗震能力,确定其合理的横向约束体系,采用SAP2000建立了全桥分析模型,基于非线性时程法对比研究了4种横向约束体系的地震响应,即横向固定、横向滑动、减震体系A和减震体系B,并对后两个体系进行了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参数优化分析,由此针对性提出了非对称约束体系。研究表明:由于主梁的非对称布置,主、边跨两侧的地震响应随粘滞阻尼器参数的变化规律明显不对称,采用非对称约束体系才能达到最优减震效果;结合桥梁的抗震能力发现,采用非对称减震体系B(即1#和3#墩分别布置C=7000kN/(m/s)~α、α=0. 5和C=5000kN/(m/s)~α、α=0. 5的粘滞阻尼器+双向支座)不仅能满足支座变形要求,也能满足过渡墩和主塔的强度要求,是本桥最合理的横向约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混合
梁独
塔
斜拉桥
非对称约束体系
粘滞阻尼器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速铁路高低塔斜拉桥减隔震装置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信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通过分析各类减隔震装置对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的减隔震作用,从而选取合理减隔震装置。以阜淮(阜阳—淮北)新建高速铁路跨颍河主跨230 m的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铅芯橡胶支座、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黏滞阻尼器有限...
通过分析各类减隔震装置对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的减隔震作用,从而选取合理减隔震装置。以阜淮(阜阳—淮北)新建高速铁路跨颍河主跨230 m的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铅芯橡胶支座、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黏滞阻尼器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塔底弯矩、梁端水平位移等目标函数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塔底弯矩降幅达到49.9%;采用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塔底弯矩降幅达到54.3%;采用黏滞阻尼器,塔底弯矩降幅达到62.0%。对于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而言,黏滞阻尼器减隔震装置更合理,并给出合适设计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
塔
混合
梁
斜拉桥
数值计算
铅芯橡胶支座
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
黏滞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偏心荷载作用下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受力性能及传力机理研究
1
作者
孙颖
郑佳龙
卓卫东
林道锦
苏绍铃
机构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安市城市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出处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83,共13页
基金
福建省建设科技研究开发项目(2020-K-114)。
文摘
为探究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及传力机理,以福安市栖云大桥混合塔的钢-钢壳混凝土结合段为研究对象,借助试验与数值分析手段,明确结合段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与传力机理,并对结合段传力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分析。研究表明:后承压板式的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安全系数高,工作性能可靠,应力水平较低;竖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结合段受力性能符合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应变在截面上呈对称分布;结合段构件传力顺畅,荷载传递效率受承压板厚度及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的影响较大,传递效率随着承压板厚度或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规律,当剪力键刚度增大至原设计抗剪刚度10倍以上或承压板厚度≥16 mm时,荷载传递效率基本保持不变;竖向偏心荷载在结合段内的传递存在明显的传力长度,超过该传力长度后,钢壳与填芯混凝土的承载比与结合段的截面刚度比基本接近,传力结束后钢壳与混凝土各自承担约50%左右的竖向荷载。
关键词
斜拉桥混合塔
结合段
受力性能
传力机理
模型试验
有限元分析
Keywords
hybrid tower of cable-stayed bridge
joint segment
force performance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model test
FE analysis
分类号
U443.22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参数研究
2
作者
周宏慧
机构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2,共8页
基金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计划课题(集21-B05)。
文摘
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布置及受力存在不对称性,为合理确定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参数,以阜淮高铁主跨230 m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展钢混结合段位置选择、力学性能分析及构造参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小里程侧钢-混分界点位于低塔往跨中方向16.75 m处,大里程侧钢-混分界点位于辅助墩往主塔方向13.25 m处时,主梁受力合理,施工条件适宜,对航道影响较小,主梁整体运营状态线型及影响行车长波不平顺满足规范要求;钢混结合段各构件应力分布均匀,主梁刚度过渡平顺,静力性能良好,总体构造设计合理,能够满足混凝土梁与钢梁间平稳传力需求;承压板厚度为50~80 mm时其应力水平及疲劳问题均能得到有效控制;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适度增加能有效改善承压板受力;纵向加劲板厚度为24 mm时,既能为承压板提供足够刚度贡献,也能控制应力集中现象。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低
塔
混合
梁
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力学性能
构造参数
数值仿真
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hybrid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high and low pylons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ection
mechanical property
structural parame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U238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442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U448.27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合梁独塔斜拉桥非对称横向抗震约束体系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龙
徐略勤
熊柏林
傅沛瑶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8,共9页
基金
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cstc2015jcyjA30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408089)
文摘
为了提高混合梁独塔斜拉桥的抗震能力,确定其合理的横向约束体系,采用SAP2000建立了全桥分析模型,基于非线性时程法对比研究了4种横向约束体系的地震响应,即横向固定、横向滑动、减震体系A和减震体系B,并对后两个体系进行了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参数优化分析,由此针对性提出了非对称约束体系。研究表明:由于主梁的非对称布置,主、边跨两侧的地震响应随粘滞阻尼器参数的变化规律明显不对称,采用非对称约束体系才能达到最优减震效果;结合桥梁的抗震能力发现,采用非对称减震体系B(即1#和3#墩分别布置C=7000kN/(m/s)~α、α=0. 5和C=5000kN/(m/s)~α、α=0. 5的粘滞阻尼器+双向支座)不仅能满足支座变形要求,也能满足过渡墩和主塔的强度要求,是本桥最合理的横向约束体系。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混合
梁独
塔
斜拉桥
非对称约束体系
粘滞阻尼器
地震响应
Key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single pylon and wide deck
asymmetric restraint system
viscous damper
seismic response
分类号
U442.5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速铁路高低塔斜拉桥减隔震装置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信斌
机构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文摘
通过分析各类减隔震装置对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的减隔震作用,从而选取合理减隔震装置。以阜淮(阜阳—淮北)新建高速铁路跨颍河主跨230 m的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建立铅芯橡胶支座、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黏滞阻尼器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塔底弯矩、梁端水平位移等目标函数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塔底弯矩降幅达到49.9%;采用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塔底弯矩降幅达到54.3%;采用黏滞阻尼器,塔底弯矩降幅达到62.0%。对于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而言,黏滞阻尼器减隔震装置更合理,并给出合适设计参数。
关键词
高低
塔
混合
梁
斜拉桥
数值计算
铅芯橡胶支座
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
黏滞阻尼器
Keywords
mixed beam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high-low towers
numerical calculation
lead core rubber bearing
friction pendulum seismic isolation bearing
viscous damper
分类号
U448.13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偏心荷载作用下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受力性能及传力机理研究
孙颖
郑佳龙
卓卫东
林道锦
苏绍铃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参数研究
周宏慧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混合梁独塔斜拉桥非对称横向抗震约束体系研究
王龙
徐略勤
熊柏林
傅沛瑶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高速铁路高低塔斜拉桥减隔震装置研究
刘信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