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郝璐 刘军辉 +2 位作者 陈意磊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8-575,共8页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盘源性腰痛、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32~79岁,平均59.1±5.9岁。分为单纯OLIF组(39例)和Pivox+OLIF组(30例),评估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以及术后腰椎融合情况。以及比较两组之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0±0.3个月,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节段、骨密度、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vox+OLIF组手术时间大于OLIF组(P<0.05),而两组之间切口长度、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围手术期VAS评分、ODI比较均为术前高于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P<0.05),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时,两组之间VAS评分、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时,Pivox+OLIF组椎间隙、椎间孔纵径和面积增加值均大于OLI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融合器沉降病例,OLIF组有两例发生融合器移位,Pivox+OLIF组无一例融合器移位,两组之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ivox+O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但相对于单纯OLIF,Pivox+OLIF在椎管减压以及融合器下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ox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结合4钉固定法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葛挺 胡佰文 +3 位作者 肖进 张峭霖 吴小川 夏冬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47,共7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结合4钉固定法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并验证L3~S1节段腰椎有限元模型(M0),于M0模型上模拟L3/4及L4/5两节段OLIF手术构建M1模型。在M1模型上附加后路4钉或6钉固定,建立3个4钉固...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结合4钉固定法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并验证L3~S1节段腰椎有限元模型(M0),于M0模型上模拟L3/4及L4/5两节段OLIF手术构建M1模型。在M1模型上附加后路4钉或6钉固定,建立3个4钉固定模型(M2~M4)和1个6钉固定模型(M5)。分析不同内固定条件下融合节段和整体活动度以及上终板、融合器、后路钉棒所受应力峰值的变化。结果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6种运动下,与M1模型比较,M2模型L3/4和M3模型L4/5节段活动度增加,M4和M5模型L3/4、L4/5节段活动度明显下降。在不同运动下,M2模型L4上终板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3模型L5上终板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4和M5模型L4及L5上终板von Mises应力峰值较为接近;M2模型L3/4融合器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3模型L4/5融合器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4和M5模型各融合器von Mises应力峰值较为接近;M2~M5模型内固定最大应力峰值较为接近。结论在两节段OLIF手术中,4钉固定可以有效替代6钉固定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有限元模型 弓根螺钉 4钉固定 6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凯 周炳炎 +5 位作者 吴波文 袁野 张源广 何文思 谭波 王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6,共7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用OLIF治疗的35例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50~74(60.3±...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用OLIF治疗的35例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50~74(60.3±10.7)岁,随访12~28(18.3±3.7)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腰痛和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同期行腰椎X线、CT及MRI检查,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大小(左、右)、硬膜囊面积和矢状径、椎间隙前凸角、腰椎前凸角等影像指标,统计分析比较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以及术后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记录并发症及各随访时间点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100min(70.5±20.3min),术中出血量20~120mL(60.3±20.2mL)。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及腰椎前凸角、椎间孔大小(左、右)、硬膜囊面积和矢状径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CT评估融合率为94.2%(33/35例)。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出现屈髋乏力及大腿前方麻木3例,经保守治疗对症处理1个月后缓解;终板切割融合器下沉2例,均二期翻修行后路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结论:OLIF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 被引量:21
4
作者 宋超 林斌 +5 位作者 陈志达 李曦 蔡弢艺 郭志民 胡晓阳 洪加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8-726,共9页
目的:总结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并发症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采用OLIF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共78例,男37例,女41例,年龄45~78岁,平均54.2... 目的:总结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并发症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采用OLIF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共78例,男37例,女41例,年龄45~78岁,平均54.2±7.9岁,随访13~36个月,平均18.3±4.1个月。其中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25例(32.1%),退行性腰椎侧凸23例(29.5%),退行性腰椎滑脱18例(23.1%),椎间盘源性腰痛12例(15.4%)。手术节段L2/331例,L3/447例,L4/537例;单节段融合52例,双节段融合15例,三节段融合11例。其中6例一期或二期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72例未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351min,平均130±55min。术中出血量为50~2500ml,平均为118±76ml。共有18例(23.1%)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术中并发症5例,包括终板损伤2例,术中一期给予后路钉棒内固定处理,至末次随访时未出现其他并发症;节段动脉损伤1例,术中给予结扎止血,术后未出现进一步失血;左髂总静脉损伤1例,术中予修补、止血材料止血及输血,术后患者出现下肢肿胀,抬高患肢、抗凝等处理后肿胀消退;腹膜损伤1例,术中予腹膜修补,术后次日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出现术后并发症13例,包括融合器沉降2例,融合器移位2例,均二期及时给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大腿前方麻木3例,术后予神经营养药治疗,1周左右患者麻木症状明显改善;下肢皮温感觉异常2例,予营养神经治疗,随访4个月时患者症状恢复;假关节形成2例,但无临床症状,未予特殊处理;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禁食、肛门排气及服用通便药物后好转;术后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清创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O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存在一定程度的术中/后并发症发生率,积极地对症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疾病 并发症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与腰椎矢状面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海昊 周春光 +4 位作者 汤涛 刘军辉 陈意磊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探讨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融合器沉降与腰椎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接受单节段OLIF手术(无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下降程度分... 目的:探讨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融合器沉降与腰椎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接受单节段OLIF手术(无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下降程度分为融合器0级沉降组(0~24%)、Ⅰ级沉降组(25%~49%)、Ⅱ级沉降组(50%~74%)、Ⅲ级沉降组(75%~100%)。术后随访2年以上,比较各组间手术前后DH改善值(术后即刻DH-术前DH)、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改善值(术后即刻SL-术前SL)、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改善值(术后即刻LL-术前LL)及末次随访时SL丢失值(末次随访SL-术后即刻SL)、LL丢失值(末次随访LL-术后即刻LL)。比较各组间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回归分析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中0级沉降106例,Ⅰ级沉降11例,未见Ⅱ级、Ⅲ级沉降,其中5例Ⅰ级沉降病例行再次手术。Ⅰ级沉降组手术前后DH改善值、SL改善值明显大于0级沉降组(P<0.05),LL改善值与0级沉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DH改善值、SL改善值是融合器沉降的独立危险因素。Ⅰ级沉降组末次随访时SL丢失值、LL丢失值均明显大于0级沉降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Ⅰ级沉降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均高于0级沉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沉降组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显著高于0级沉降组(P<0.05)。结论:OLIF术中过多撑开椎间隙及增加节段前凸角可能导致融合器沉降,融合器沉降会引起手术节段前凸角及腰椎前凸角丢失,并且影响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 腰椎前凸 矢状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与Quardrant通道下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6
作者 蔡俊 陶意 +3 位作者 张亮 王静成 王永祥 冯新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4-612,共9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Quardrant通道下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78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其中36例采用OLIF治疗(A组),4...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Quardrant通道下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78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其中36例采用OLIF治疗(A组),42例采用misPLIF治疗(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骨密度、体重指数(BMI)、合并症和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间的创伤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量、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指标(椎间隙高度、椎管矢状径、椎间融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A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69±27min)、出血量(38±14ml)、血红蛋白下降(11.0±2.5g/L)、术后住院时间(4.3±1.5d)均少于B组(113±33min、215±48ml、29.0±6.3g/L、7.1±2.1d)(P<0.05)。A组术前和术后2d、2周、3个月、半年、1年、2年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35±2.84和2.78±1.26、2.48±1.21、2.23±1.29、1.63±1.29、1.60±0.97、1.53±0.87分;B组分别为7.43±2.66和4.12±1.84、3.78±1.46、2.81±1.31、2.11±1.31、1.91±0.90、1.84±0.90分,术后2d和2周时A组VAS评分显著性低于B组(P<0.05)。A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时的ODI分别为(68.45±16.21)%和(33.13±11.12)%、(25.23±8.15)%、(24.36±6.43)%,B组分别为(67.62±15.23)%和(35.27±10.85)%、(28.17±9.35)%、(26.58±7.51)%,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和术后3d、半年、2年时前/后缘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4.11±1.56/7.36±1.28mm和18.52±2.11/10.13±1.16mm、16.67±2.07/8.98±1.38mm、16.61±2.11/8.79±1.41mm,B组分别为13.61±2.15/6.67±1.54mm和15.65±2.55/8.87±2.11mm、14.83±2.23/8.11±1.97mm、14.01±2.29/8.13±1.88mm,A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椎间隙高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3d、半年时A组椎管矢状径分别为10.31±1.39mm和13.21±2.13、13.82±2.52mm,B组分别为9.86±1.12mm和17.33±2.25、15.82±2.31mm,两组术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椎间融合率为94.44%,B组为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可取得与misPLIF一致的满意疗效,但OLIF可更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具有组织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外侧融合术 后路腰椎融合术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体位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 被引量:1
7
作者 傅昱程 何晋月 +3 位作者 代超 罗飞 许建中 张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80-687,共8页
目的:探讨同一体位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12月我科采用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同一体位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12月我科采用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33~68岁(51.1±12.8岁);术前术后均配合系统抗结核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5~280min(168.8±51.4min);术中出血量260~1500ml(347.5±121.7ml)。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37.8±8.9个月);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ESR、CRP、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术后不同时间点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13例神经损伤患者ASIA分级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2例患者于引流管口持续渗液合并窦道形成,予以换药、调整敏感抗结核药物及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3个月、术后5个月切口愈合;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合并胸腔积液,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经药物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同一体位下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安全、可行,病灶清除彻底,骨融合率高,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同一体位 经皮弓根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术前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孟龙 方向军 +1 位作者 贺中云 颜学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1-124,共4页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但随着手术的开展,也有各种并发症不断报道,而影像学对OLIF术前评估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广泛查阅近年来相...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但随着手术的开展,也有各种并发症不断报道,而影像学对OLIF术前评估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广泛查阅近年来相关论文,对影像学在手术窗大小、血管解剖、神经和输尿管损伤风险评估等预防并发症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减少或避免术中相关解剖结构的损伤,以期更好地指导手术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影像解剖学 并发症 术前评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通道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博 丁娜 +1 位作者 薛建明 杨学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5,共5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和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腰椎退变性疾病所导致的腰背痛及下肢放射痛成为临床工作中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1]。经过牵引、推拿、针灸及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后,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而腰椎融合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和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腰椎退变性疾病所导致的腰背痛及下肢放射痛成为临床工作中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1]。经过牵引、推拿、针灸及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后,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而腰椎融合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重要手术方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解剖学研究 腰椎融合术 腰背痛 就诊原因 推拿 腰椎融合术 社会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操作通道全内镜下远外侧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肖清清 李越 +5 位作者 楚福明 黄莉 唐小松 王雯 邓尚 崔志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5-721,共7页
目的:分析双操作通道全内镜下远外侧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3年12月我科接受双操作通道全内镜下远外侧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 目的:分析双操作通道全内镜下远外侧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3年12月我科接受双操作通道全内镜下远外侧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例;其中退变性腰椎滑脱15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5例;女7例,男13例;年龄49~72(59.95±7.16)岁;病程为2~120(35.15±42.10)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疗效。对随访期间腰椎CT影像按照Bridwell标准判断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镜下融合手术;手术时间为175~235min(201.75±24.40min)。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12~16(14.15±1.14)个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中、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20例复查腰椎CT,其中19例(95.0%)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双操作通道全内镜下远外侧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早期随访临床疗效令人满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双操作通道 全内镜 外侧孔入路 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单节段邻近节段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11
作者 郭卫东 张小平 +5 位作者 吴秋东 刘博 乔欢欢 闫康 赵海恩 廖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5-870,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侧方钢板在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单节段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的临床疗效,评估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1...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侧方钢板在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单节段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的临床疗效,评估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10月腰椎融合术后单节段ASDis的患者46例,23例患者采用OLIF联合侧方钢板治疗为OLIF组,23例采用后路切开探查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为P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和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 foramen height,IFH)、椎间隙融合情况。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为单节段ASDis,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3.7±1.1)个月。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7±4.6)min vs.(128.6±12.0)min;(58.6±5.7)mL vs.(313.3±47.5)mL,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各时间点腰部VAS评分及ODI较同组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腰部VAS评分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和各时间点的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随访时DH及IFH较同组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大腿表面麻木,经保守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融合器下沉,13个月椎间融合,融合器未继续移位;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100%。PLIF组有2例出现脑脊液漏,卧床保守治疗后愈合;1例伤口渗液,加强换药后伤口愈合;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未达到椎间隙融合,融合率96%。结论OLIF联合侧方钢板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单节段ASDis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尤其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短时间疼痛缓解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腰椎融合 侧方钢板 邻近节段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前外侧螺钉固定或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柏霈 邱龙恒 +5 位作者 娄振凯 何恒涛 黄靖 肖瑜 郭宸源 王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0-398,407,共10页
目的:比较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联合前外侧螺钉固定技术(anterolateral screw fixation,AF)或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b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BPS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 目的:比较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联合前外侧螺钉固定技术(anterolateral screw fixation,AF)或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b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BPS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疗效及影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LLIF-AF或LLIF-BPSF治疗的100例单节段LDD患者,根据内固定方法分为AF组和BPSF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患者围手术期资料(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7d和术后6个月的腰部及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参数如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管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手术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椎间隙下沉及融合器不融合的危险因素。结果:A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优于BPSF组[125.0±26.6min vs 221.6±52.2min,25.0mL(20.0~50.0mL)vs 100.0mL(90.0~150.0mL),12.5±4.8d vs 14.9±4.6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方面,术后7d和术后6个月相较于本组术前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DH、FH和CSA参数方面,同组术后7d和术后6个月相较于本组术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前、术后7d及术后6个月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AF组出现椎间隙下沉的患者有12例,BPSF组出现椎间隙下沉的患者有9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F组和BPSF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间隙出现下沉和未出现患者间的BMI、QCT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融合器出现未融合和融合患者间的QCT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BMI≥28kg/m^(2)和QCT<80mg/cm^(3)均是AF组椎间隙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是BPSF组椎间隙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而QCT<80mg/cm^(3)在AF组、BPSF组中均为融合器发生不融合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LIF联合AF或BPSF均是治疗LDD的可靠方法,对BMI≥28kg/m^(2)的大体重患者或QCT<80mg/cm^(3)的骨密度下降患者,BPSF内固定能够为脊柱提供更强的机械稳定性,可以降低术后椎间隙下沉或融合器未融合情况的发生率;反之,AF内固定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可以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方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弓根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斜外侧入路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慧斐 李昊 +5 位作者 郭柱 吴晓淋 张治浩 武富通 陈伯华 相宏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7-1054,共8页
目的:比较单纯斜外侧入路(stand-alone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 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近期... 目的:比较单纯斜外侧入路(stand-alone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 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A OLIF组(38例)和PLIF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滑脱角(spondylolisthesis angle,SA)、融合率(fusion rate,FR)。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术中出血量(61.3±21.3mL vs 123.5±22.4mL)、手术时间(89.8±30.1min vs 112.1±15.2min)、术后引流量(44.2±23.2mL vs 163.5±22.2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2.0±1.0d vs4.2±2.1d)、术后住院日(5.8±3.0d vs 9.2±5.3d)及并发症发生率(5.3%vs 19.1%)比较,SA OLIF组均少于PLIF组(P<0.05)。术后1周时,SA OLIF组ODI[(19.3±6.6)%vs(30.9±8.3)%]及腰部VAS评分(2.3±0.5 vs 3.0±1.0)低于PLIF组(P<0.05);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两组ODI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内,SA OLIF组DH、FH增高程度高于PLIF组(P<0.05),SA、FR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A OLIF和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同样安全、有效,但SA OLIF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并且对椎间隙有更好的撑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疾病 后路腰椎融合术 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质条件下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有限元研究
14
作者 王志强 彭鑫 +4 位作者 王渊博 王崇宇 杨光 王红强 高延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57-565,共9页
目的借助有限元(finite element,FE)分析不同骨质条件下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侧方钢板(lateral plate,LP)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力学依据。方法构建脊柱三维非线性L_(3)~5的FE模型... 目的借助有限元(finite element,FE)分析不同骨质条件下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侧方钢板(lateral plate,LP)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力学依据。方法构建脊柱三维非线性L_(3)~5的FE模型。模型每个部位分配不同的材料特性从而建立腰椎正常骨质(normal bone,NB)、骨量减少(osteopenia,OS)和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模型。构建OLIF联合3种内固定模型,分别为NB下:单纯OLIF(M0)、单纯OLIF+侧方钢板(lateral plate,LP)固定(M1)、单纯OLIF+双侧椎弓根螺钉(bilateral pedicle screw,BPS)固定(M2);OS下:单纯OLIF(N0)、单纯OLIF+LP固定(N1)、单纯OLIF+BPS固定(N2);OP下:单纯OLIF(P0)、单纯OLIF+LP固定(P1)、单纯OLIF+BPS固定(P2)。在L_(3)上表面施加500 N的载荷代表上半身的重量,采用7.5 N·m的力矩来模拟前屈(flexion,FL)、后伸(extension,EX)、左侧弯(left bending,LB)、右侧弯(right bending,RB)、左旋转(left rotation,LR)、右旋转(right rotation,RR)6种不同工况的椎体运动,计算NB、OS和OP模型的固定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记录椎体整体应力、融合器(Cage)应力以及内固定器械的最大应力。结果与完整模型相比,各手术模型的稳定性均有所增加,相比M0,M1腰椎ROM均降低,在左右侧弯方向下降最为明显,与BPS固定稳定性大致相当,但在控制屈伸方向稳定性弱于BPS固定。OS、OP模型的情况与NB模型类似。在同种内固定下,L_(4/5)ROM随骨质恶化逐渐增加,整体椎间ROM N1相比M1在FL时升高16.1%,P1相比M1在FL时升高32.1%,P1相比N1在FL时升高19.0%。随着后路内固定的增加,椎体整体应力、Cage和内固定应力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在相同内固定下,随着骨量丢失,模型的整体应力逐渐增加。与M0相比,P0在LR增大最多,达到56.5%。在NB和OS模型中前屈下LP固定应力分别超过材料最低屈服强度22.7%和33.8%,其余运动下内固定应力均小于材料最低疲劳强度和屈服强度;在OP模型中,前屈和后伸时内固定峰值应力超过材料最低疲劳强度,前屈时达到53.3%(>50%)。结论在NB和OS下,OLIF联合LP固定可以明显提高手术节段稳定性,特别是在侧弯方向,但整体稳定性弱于BPS固定。在OP下,屈伸运动时可能会增加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应考虑联合BPS固定,提高固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外侧融合术 内固定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置钉准确度及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文杰 廖文鳌 +3 位作者 刘希麟 李亭 胡豇 王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RA-MIS-TLIF)的置钉准确度并分析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RA-MIS-TLIF)的置钉准确度并分析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1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组(n=80)和徒手组(n=80),两组患者均根据手术日期的先后进行排序并编号(1~80号),并分别分为4个亚组:1~20号为1组,21~40号为2组,41~60号为3组,61~80号为4组。统计分析两种术式的总手术时间、出血量、规划及置钉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d以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ln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种术式的总手术时间、出血量随手术例数变化的趋势,并采用Gertzbein-Robbins标准评价术后CT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分级进而评估置钉准确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机器人组总手术时间162.9±5.7min,出血量91.4±9.5mL,规划及置钉时间42.1±1.3min;徒手组总手术时间169.1±6.6min,出血量101.0±9.2mL,规划及置钉时间57.0±6.3min。机器人组共置入320枚螺钉,螺钉置钉准确率为97%(311/320);徒手组共置入320枚螺钉,螺钉置钉准确率为92%(295/320),且两组均无C、D级螺钉。两组总手术时间均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而减少,机器人组:[y=-5.894×ln(x)+183.891,R2=0.576,P<0.05],在2、3组间达到相对稳定;徒手组:[y=-4.424×ln(x)+184.221,R2=0.376,P<0.05],在3、4组之间达到相对稳定;两组出血量均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而减少,机器人组:[y=-9.480×ln(x)+125.361,R2=0.547,P<0.05],在2、3组之间达到相对稳定;徒手组:[y=-3.868×ln(x)+114.183,R2=0.148,P<0.05],在2、3组之间达到相对稳定。VAS评分,机器人组术后1d由术前6.9±1.1分降至2.4±0.9分(P<0.05),术后6个月降至1.1±0.4分(P<0.05);徒手组术后1d由术前7.0±0.9分降至2.4±0.9分(P<0.05),术后6个月降至1.4±0.6分(P<0.05)。ODI,机器人组术后1d由术前(59.5±7.1)%降至(20.0±4.1)%(P<0.05),术后6个月降至(10.8±3.0)%(P<0.05);徒手组术后1d由术前(57.7±6.9)%降至(19.6±4.6)%(P<0.05),术后6个月降至(11.3±3.4)%(P<0.05)。随访期间16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相较于传统徒手置钉MIS-TLIF,RA-MIS-TLIF的螺钉置钉准确率更高,其学习曲线在大约20例时趋于平稳,学习曲线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年随访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静晔 葛腾辉 +3 位作者 李观清 敖进涛 徐忠宁 孙宇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9月OLIF(46例)和TLIF...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9月OLIF(46例)和TLIF(45例)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年随访资料,融合范围1~2个腰椎节段。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年影像学参数、椎间融合、融合器沉降和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OLIF和TLIF术后2年腰痛VAS[2(2,3)vs.2(2,2),P=0.943]、下肢痛VAS[2(2,2)vs.2(2,2),P=0.988]和ODI[17%(10%,22%)vs.14%(10%,22%),P=0.417]差异均无显著性。OLIF术后2年椎间高度优于TLIF[(11.9±1.5)mm vs.(9.2±2.0)mm,P<0.001],节段前凸角度优于TLIF(15.7°±7.2°vs.12.5°±5.9°,P=0.029),且融合器沉降率低[19.6%(9/46)vs.40.0%(16/40),P=0.037]。2组术后2年融合率[93.5%(43/46)vs.87.5%(35/40),P=0.562]和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4.3%(2/46)vs.6.7%(3/45),P=0.980]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短节段OLIF和TLIF术后2年在症状改善和融合率方面表现相似,但OLIF椎间高度和前凸角度恢复更显著,且融合器沉降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外侧入路融合术 腰椎滑脱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小切口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秋水 刘延 +3 位作者 石志才 白玉树 张秋林 陈自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89,共6页
目的:探讨双侧小切口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O-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O-TLIF或... 目的:探讨双侧小切口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O-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O-TLIF或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的62例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男37例,女25例,年龄68.0±5.5岁;其中MO-TLIF组32例,MIS-TLIF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节段、病程、随访时间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切口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植骨融合率等方面的差异;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MO-TLIF组与MIS-TLIF组的术中出血量(80.3±25.1mL vs 72.3±21.8mL)、术后切口引流量(30.7±10.2mL vs 29.3±9.0mL)、住院时间(5.4±0.9d vs 5.4±0.8d)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MIS-TLIF组相比,MO-TLIF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90.8±8.8min vs 98.3±8.0min,P=0.001)、术中透视次数更少(4.7±0.7次vs 7.2±1.4次,P<0.00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ODI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01),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发现断钉、断棒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植骨均融合。结论:双侧M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与MIS-TLIF相比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微创经腰椎融合术 经皮置钉 Wiltse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联合超大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
18
作者 吴志朋 宋晓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2-288,共7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TLIF)联合超大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22年5~8月我科对18例腰椎不稳定采用Endo-TLIF完成神经减压,Kambin三角显露,终...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TLIF)联合超大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22年5~8月我科对18例腰椎不稳定采用Endo-TLIF完成神经减压,Kambin三角显露,终板处理等操作,全可视内镜下通过Kambin三角置入1枚超大融合器。结果手术时间(180.3±24.4)min,术中出血量(72.2±25.6)ml。术后1例大腿前侧麻木、无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住院时间(7.9±1.8)d。18例随访19~22个月,(19.9±1.1)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显著低于术前[(2.3±1.4)分vs.(7.7±1.0)分,P=0.000;(1.1±0.4)分vs.(7.7±1.0)分,P=0.000];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显著低于术前[(18.61±4.79)%vs.(52.78±8.08)%,P=0.000;(9.28±4.03)%vs.(52.78±8.08)%,P=0.000]。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12.56±1.62)mm vs.(8.28±1.27)mm,P=0.000;(12.11±1.45)mm vs.(8.28±1.27)mm,P=0.000]。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椎间孔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22.89±2.00)mm vs.(17.17±1.69)mm,P=0.000;(22.61±1.86)mm vs.(17.17±1.69)mm,P=0.000]。末次随访18例均达到骨性融合,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94.4%(17/18)。结论Endo-TLIF联合超大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可以获取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操作安全、简单,椎间高度恢复良好,椎旁软组织损伤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腰椎融合术 超大融合 腰椎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19
作者 马占兵 张树文 +1 位作者 沙西卡·那孜尔汗 王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05,共9页
目的:探讨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stand-alone-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SA-OLIF手术治疗的89例腰... 目的:探讨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stand-alone-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SA-OLIF手术治疗的8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状况、激素使用情况、疾病类型以及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和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融合节段数、融合器高度],在腰椎正侧位及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周手术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计算矫正值。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及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根据患者术后1年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值将患者分为两组:DH丢失值≥2mm为下沉组(17例);DH丢失值<2mm为未下沉组(72例)。对可能影响融合器下沉的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A-OLIF术后患者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骨质疏松、融合器高度、术后1周DH、矫正DH等资料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89,95%CI:1.807,4.979)、合并骨质疏松(OR=3.753,95%CI:1.926,15.210)、术后1周DH(OR=2.777,95%CI:1.155,3.903)、矫正DH(OR=1.965,95%CI:1.523,4.334)为腰椎退行性变行SA-OLIF手术后融合器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VAS评分及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骨质疏松严重、术中矫正DH大会增加融合器下沉风险;融合器下沉对SA-OLIF术后1年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疾病 外侧腰椎融合术 危险因素 融合器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卢春闻 王辉 +3 位作者 吴宏日 杜诗尧 王振伟 许天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1-487,共7页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BE-TLIF)及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DL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DLS-LSS患...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BE-TLIF)及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DL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DLS-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接受术式分为UBE-TLIF组(46例)和PLIF组(39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数据、影像学参数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术前影像学参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BE-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156.42±26.65)min vs(141.36±21.46)min,P=0.006],术中出血量少于PLIF组[(170.15±10.87)mL vs(203.15±15.67)mL,P<0.001],住院时间短于PLIF组[(6.73±2.42)d vs(9.61±2.56)d,P<0.001]。UBE-TLIF组的腰椎前凸角及节段角在术后3个月[(42.52±8.57)°vs(46.61±7.31)°、(10.93±2.59)°vs(12.16±3.05)°]及末次随访时[(41.35±7.46)°vs(44.62±6.42)°、(10.65±2.43)°vs(11.87±2.53)°]均小于PLIF组(均P<0.05)。UBE-TLIF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低于PLIF组[34.78%(16/46)vs 58.97%(23/39),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8%(43/46)vs 94.87%(37/39),P>0.05]。UBE-TLIF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PLIF组[(2.43±0.92)分vs(3.12±1.03)分、(26.81±9.14)分vs(33.35±8.76)分,均P<0.01],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BE-TLIF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融合率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DLS-LS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症 单边双通道内镜 后路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