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郝璐 刘军辉 +2 位作者 陈意磊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8-575,共8页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盘源性腰痛、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32~79岁,平均59.1±5.9岁。分为单纯OLIF组(39例)和Pivox+OLIF组(30例),评估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以及术后腰椎融合情况。以及比较两组之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0±0.3个月,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节段、骨密度、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vox+OLIF组手术时间大于OLIF组(P<0.05),而两组之间切口长度、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围手术期VAS评分、ODI比较均为术前高于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P<0.05),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时,两组之间VAS评分、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时,Pivox+OLIF组椎间隙、椎间孔纵径和面积增加值均大于OLI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融合器沉降病例,OLIF组有两例发生融合器移位,Pivox+OLIF组无一例融合器移位,两组之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ivox+O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但相对于单纯OLIF,Pivox+OLIF在椎管减压以及融合器下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ox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凯 周炳炎 +5 位作者 吴波文 袁野 张源广 何文思 谭波 王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6,共7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用OLIF治疗的35例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50~74(60.3±...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用OLIF治疗的35例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50~74(60.3±10.7)岁,随访12~28(18.3±3.7)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腰痛和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同期行腰椎X线、CT及MRI检查,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大小(左、右)、硬膜囊面积和矢状径、椎间隙前凸角、腰椎前凸角等影像指标,统计分析比较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以及术后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记录并发症及各随访时间点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100min(70.5±20.3min),术中出血量20~120mL(60.3±20.2mL)。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及腰椎前凸角、椎间孔大小(左、右)、硬膜囊面积和矢状径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CT评估融合率为94.2%(33/35例)。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出现屈髋乏力及大腿前方麻木3例,经保守治疗对症处理1个月后缓解;终板切割融合器下沉2例,均二期翻修行后路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结论:OLIF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结合4钉固定法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葛挺 胡佰文 +3 位作者 肖进 张峭霖 吴小川 夏冬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47,共7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结合4钉固定法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并验证L3~S1节段腰椎有限元模型(M0),于M0模型上模拟L3/4及L4/5两节段OLIF手术构建M1模型。在M1模型上附加后路4钉或6钉固定,建立3个4钉固...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结合4钉固定法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并验证L3~S1节段腰椎有限元模型(M0),于M0模型上模拟L3/4及L4/5两节段OLIF手术构建M1模型。在M1模型上附加后路4钉或6钉固定,建立3个4钉固定模型(M2~M4)和1个6钉固定模型(M5)。分析不同内固定条件下融合节段和整体活动度以及上终板、融合器、后路钉棒所受应力峰值的变化。结果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6种运动下,与M1模型比较,M2模型L3/4和M3模型L4/5节段活动度增加,M4和M5模型L3/4、L4/5节段活动度明显下降。在不同运动下,M2模型L4上终板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3模型L5上终板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4和M5模型L4及L5上终板von Mises应力峰值较为接近;M2模型L3/4融合器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3模型L4/5融合器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4和M5模型各融合器von Mises应力峰值较为接近;M2~M5模型内固定最大应力峰值较为接近。结论在两节段OLIF手术中,4钉固定可以有效替代6钉固定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有限元模型 弓根螺钉 4钉固定 6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 被引量:21
4
作者 宋超 林斌 +5 位作者 陈志达 李曦 蔡弢艺 郭志民 胡晓阳 洪加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8-726,共9页
目的:总结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并发症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采用OLIF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共78例,男37例,女41例,年龄45~78岁,平均54.2... 目的:总结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并发症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采用OLIF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共78例,男37例,女41例,年龄45~78岁,平均54.2±7.9岁,随访13~36个月,平均18.3±4.1个月。其中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25例(32.1%),退行性腰椎侧凸23例(29.5%),退行性腰椎滑脱18例(23.1%),椎间盘源性腰痛12例(15.4%)。手术节段L2/331例,L3/447例,L4/537例;单节段融合52例,双节段融合15例,三节段融合11例。其中6例一期或二期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72例未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351min,平均130±55min。术中出血量为50~2500ml,平均为118±76ml。共有18例(23.1%)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术中并发症5例,包括终板损伤2例,术中一期给予后路钉棒内固定处理,至末次随访时未出现其他并发症;节段动脉损伤1例,术中给予结扎止血,术后未出现进一步失血;左髂总静脉损伤1例,术中予修补、止血材料止血及输血,术后患者出现下肢肿胀,抬高患肢、抗凝等处理后肿胀消退;腹膜损伤1例,术中予腹膜修补,术后次日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出现术后并发症13例,包括融合器沉降2例,融合器移位2例,均二期及时给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大腿前方麻木3例,术后予神经营养药治疗,1周左右患者麻木症状明显改善;下肢皮温感觉异常2例,予营养神经治疗,随访4个月时患者症状恢复;假关节形成2例,但无临床症状,未予特殊处理;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禁食、肛门排气及服用通便药物后好转;术后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清创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O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存在一定程度的术中/后并发症发生率,积极地对症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退行性腰椎疾病 并发症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与腰椎矢状面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海昊 周春光 +4 位作者 汤涛 刘军辉 陈意磊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探讨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融合器沉降与腰椎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接受单节段OLIF手术(无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下降程度分... 目的:探讨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融合器沉降与腰椎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接受单节段OLIF手术(无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下降程度分为融合器0级沉降组(0~24%)、Ⅰ级沉降组(25%~49%)、Ⅱ级沉降组(50%~74%)、Ⅲ级沉降组(75%~100%)。术后随访2年以上,比较各组间手术前后DH改善值(术后即刻DH-术前DH)、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改善值(术后即刻SL-术前SL)、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改善值(术后即刻LL-术前LL)及末次随访时SL丢失值(末次随访SL-术后即刻SL)、LL丢失值(末次随访LL-术后即刻LL)。比较各组间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回归分析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中0级沉降106例,Ⅰ级沉降11例,未见Ⅱ级、Ⅲ级沉降,其中5例Ⅰ级沉降病例行再次手术。Ⅰ级沉降组手术前后DH改善值、SL改善值明显大于0级沉降组(P<0.05),LL改善值与0级沉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DH改善值、SL改善值是融合器沉降的独立危险因素。Ⅰ级沉降组末次随访时SL丢失值、LL丢失值均明显大于0级沉降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Ⅰ级沉降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均高于0级沉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沉降组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显著高于0级沉降组(P<0.05)。结论:OLIF术中过多撑开椎间隙及增加节段前凸角可能导致融合器沉降,融合器沉降会引起手术节段前凸角及腰椎前凸角丢失,并且影响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融合器沉降 腰椎前凸 矢状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体位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 被引量:1
6
作者 傅昱程 何晋月 +3 位作者 代超 罗飞 许建中 张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80-687,共8页
目的:探讨同一体位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12月我科采用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同一体位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12月我科采用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33~68岁(51.1±12.8岁);术前术后均配合系统抗结核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5~280min(168.8±51.4min);术中出血量260~1500ml(347.5±121.7ml)。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37.8±8.9个月);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ESR、CRP、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术后不同时间点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13例神经损伤患者ASIA分级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2例患者于引流管口持续渗液合并窦道形成,予以换药、调整敏感抗结核药物及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3个月、术后5个月切口愈合;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合并胸腔积液,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经药物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同一体位下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安全、可行,病灶清除彻底,骨融合率高,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同一体位 经皮弓根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术前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孟龙 方向军 +1 位作者 贺中云 颜学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1-124,共4页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但随着手术的开展,也有各种并发症不断报道,而影像学对OLIF术前评估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广泛查阅近年来相...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但随着手术的开展,也有各种并发症不断报道,而影像学对OLIF术前评估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广泛查阅近年来相关论文,对影像学在手术窗大小、血管解剖、神经和输尿管损伤风险评估等预防并发症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减少或避免术中相关解剖结构的损伤,以期更好地指导手术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影像解剖学 并发症 术前评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单节段邻近节段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8
作者 郭卫东 张小平 +5 位作者 吴秋东 刘博 乔欢欢 闫康 赵海恩 廖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5期865-870,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侧方钢板在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单节段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的临床疗效,评估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1...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侧方钢板在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单节段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的临床疗效,评估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10月腰椎融合术后单节段ASDis的患者46例,23例患者采用OLIF联合侧方钢板治疗为OLIF组,23例采用后路切开探查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为P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和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 foramen height,IFH)、椎间隙融合情况。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为单节段ASDis,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3.7±1.1)个月。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7±4.6)min vs.(128.6±12.0)min;(58.6±5.7)mL vs.(313.3±47.5)mL,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各时间点腰部VAS评分及ODI较同组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腰部VAS评分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和各时间点的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随访时DH及IFH较同组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大腿表面麻木,经保守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融合器下沉,13个月椎间融合,融合器未继续移位;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100%。PLIF组有2例出现脑脊液漏,卧床保守治疗后愈合;1例伤口渗液,加强换药后伤口愈合;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未达到椎间隙融合,融合率96%。结论OLIF联合侧方钢板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单节段ASDis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尤其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短时间疼痛缓解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侧方钢板 邻近节段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斜外侧入路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崔慧斐 李昊 +5 位作者 郭柱 吴晓淋 张治浩 武富通 陈伯华 相宏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7-1054,共8页
目的:比较单纯斜外侧入路(stand-alone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 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近期... 目的:比较单纯斜外侧入路(stand-alone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 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A OLIF组(38例)和PLIF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滑脱角(spondylolisthesis angle,SA)、融合率(fusion rate,FR)。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术中出血量(61.3±21.3mL vs 123.5±22.4mL)、手术时间(89.8±30.1min vs 112.1±15.2min)、术后引流量(44.2±23.2mL vs 163.5±22.2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2.0±1.0d vs4.2±2.1d)、术后住院日(5.8±3.0d vs 9.2±5.3d)及并发症发生率(5.3%vs 19.1%)比较,SA OLIF组均少于PLIF组(P<0.05)。术后1周时,SA OLIF组ODI[(19.3±6.6)%vs(30.9±8.3)%]及腰部VAS评分(2.3±0.5 vs 3.0±1.0)低于PLIF组(P<0.05);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两组ODI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内,SA OLIF组DH、FH增高程度高于PLIF组(P<0.05),SA、FR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A OLIF和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同样安全、有效,但SA OLIF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并且对椎间隙有更好的撑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疾病 后路腰椎融合 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椎体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斌 吴松松 +5 位作者 李曦 宋超 陈志达 何永志 戴立林 姚小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98-706,共9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侧方椎体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例应用OLIF联合侧方椎体螺钉固定治疗的腰椎间隙感染...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侧方椎体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例应用OLIF联合侧方椎体螺钉固定治疗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5~73岁,平均56.5±13.0岁;病变节段L1/2 1例,L2/3 3例,L3/4 6例,L4/5 2例。术后根据病理及药敏结果给予抗感染治疗,监测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评估疾病控制情况,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检查(X线片及CT)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96~164min,平均122±9min,术中出血210~550ml,平均290±22ml。3例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由D级恢复至E级。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8.4±2.7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5±0.6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优8例(66.7%),良4例(33.3%),总体优良率100%。术后所有患者的脊柱前凸及病变节段高度均得到恢复,但在随访过程中脊柱前凸和病变节段高度出现不同程度丢失。术后6个月X线平片及CT扫描示11例患者Ⅰ级融合,1例患者Ⅱ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1例出现术侧屈髋乏力症状,1例出现手术对侧大腿前方麻木,症状均在2周内完全缓解。结论:OLIF联合侧方椎体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隙感染,取得了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尤其适用于感染主要累及脊柱前中柱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感染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微创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同一体位OLIF侧方钢板联合后路单侧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房跃坤 杨智麟 +7 位作者 李昊天 王伟舟 毕航川 王兵 董俊杰 杨晋 龚志强 陈凌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目的: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因其微创、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较成熟的方案。然而仅靠侧方固定的力量有限,整体承受力少且分布不均;在OLI... 目的: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因其微创、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较成熟的方案。然而仅靠侧方固定的力量有限,整体承受力少且分布不均;在OLIF的基础上徒手完成常规后路双侧固定需要术中翻身,增加透视次数和对后方肌肉软组织等的广泛剥离,导致创伤大、出血量多,存在硬膜囊撕裂、神经根损伤及术后顽固性腰痛等风险。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机器人辅助同一体位OLIF侧方钢板联合后路单侧固定、OLIF侧方固定和OLIF联合后路双侧固定治疗单节段LSS的临床效果,探讨如何在不改变体位的前提下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减少创伤、实现精准微创。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采用机器人辅助同一体位OLIF侧方钢板联合后路单侧固定(机器人组,33例)、OLIF侧方固定(侧路组,52例)和OLIF联合后路双侧固定(联合组,45例)治疗单节段LS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置钉精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同时行腰椎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interbody disc height,IDH)、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 foraminal height,IFH)、硬膜囊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等影像学指标,统计比较术前与术后各组点之间的差异,记录并发症发生率、椎间融合情况和沉降率。结果:所有患者内固定和融合器位置良好,症状明显缓解,未出现脊髓损伤和症状加重。随访时间为(15.2±3.6)个月。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为(70.62±8.99)min,长于侧路组的(45.90±6.09)min,短于联合组的(110.12±8.44)min。机器人组的术中出血量为(44.27±6.87)mL,多于侧路组的(33.58±9.73)mL,少于联合组的(79.19±10.35)mL。机器人组的术中透视次数为(9.49±2.25),与侧路组的(7.45±2.02)相当,少于联合组的(12.24±4.25)。机器人组的住院时间为(9.28±2.10)d,长于侧路组的(7.95±1.91)d,短于联合组的(12.49±5.07)d。机器人组的置钉精度为98.48%,高于联合组的90.55%。3组术后、末次随访时VAS、ODI均低于术前(均P<0.05);术前3组间VAS、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IDH、IFH、CSA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P<0.05),术后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随访期间内固定在位稳定,末次随访椎间融合器达到融合,机器人组的椎间融合率为93.40%,与联合组的95.56%相近,高于侧路组的90.34%。机器人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与联合组的8.9%相当,低于侧路组的15.4%(P<0.05)。3组随访期间内固定稳定,未出现松动、折断等。结论:机器人辅助同一体位OLIF侧方联合后路单侧固定治疗单节段LSS能有效间接减压,稳定性好,不需术中翻身,辅助置钉精准,减少术中出血、透视次数和并发症,全程微创,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体位 机器人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单侧固定 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固定对OLIF术后早期融合器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杰 陈意磊 +6 位作者 干开丰 陈斌辉 郑敏哲 潘凌霄 刘军辉 范顺武 赵凤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一期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posterior pedicle screws,PPS)内固定对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早期融合器(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 目的探讨一期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posterior pedicle screws,PPS)内固定对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早期融合器(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采用OLIF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单纯OLIF(stand-alone)组58例和OLIF附加PPS固定组60例。患者术前均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并行CT及MR扫描检查。术后即刻及1、3、6、12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再手术率,行X线及CT检查评估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次随访时的Cage沉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118例患者中,141个椎间盘顺利完成OLIF手术,其中58例、68个椎间盘行OLIF stand-alone手术;60例、73个椎间盘行OLIF附加PPS固定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Cage沉降率单纯OLIF组为22.41%,OLIF附加PPS固定组为5%,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的再手术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LIF stand-alone和OLIF附加PPS固定均能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一期附加PPS固定能显著减少OLIF术后早期Cage下沉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融合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