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九寨沟M_S7.0级地震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申通
王运生
+5 位作者
罗永红
赵波
辛聪聪
贺建先
古德章
张得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1-1621,共11页
通过在九寨沟县聚宝山不同位置处布设微震监测仪器,采集到了九寨沟M_S7. 0级地震后几次典型的余震监测数据。对地震动监测剖面上1#(1414 m)和2#(1551 m)监测点的余震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1)孤立突出山体的地形放大效应显...
通过在九寨沟县聚宝山不同位置处布设微震监测仪器,采集到了九寨沟M_S7. 0级地震后几次典型的余震监测数据。对地震动监测剖面上1#(1414 m)和2#(1551 m)监测点的余震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1)孤立突出山体的地形放大效应显著,各监测点的水平向加速度幅值一般要大于竖直向;(2)在地震过程中,聚宝山近SN走向的山脊沿水平东西方向震动更为猛烈,即沿东西两侧发生猛烈"甩动",形成沿山脊走向发育的地震裂缝。对余震监测数据的研究证实了斜坡地震动方向效应的存在,聚宝山山顶处的2#监测点水平东西向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明显强于其他方向,地震波能量在水平东西向上得到显著放大,因而坡顶处建筑物也更容易沿该方向发生破坏,证明了局部地形对斜坡地震动力响应具有控制效应;(3) 2#监测点竖直向主频值主要为6~12 Hz,水平东西向主频值主要为5~8 Hz,水平南北向主频值主要为5~10 Hz,其水平东西向主频率值主要为低频成分;相较于1#监测点,2#监测点各向的主频值发生明显衰减,即随着高程的增加,地震动主频值呈现出减小趋势,在斜坡上部地震波以中低频为主。通过进一步地计算分析得出,九寨沟地震诱发单薄山脊、条形山体、多面临空山体等地形放大效应与地震波半波长密切相关,斜坡在局部地形尺寸与地震波丰富的波长成分的耦合作用下,地形放大效应显著,山体震害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
余震峰值加速度
主频值
水平东西方向
地形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珙县低山区不同震源作用下斜坡地震动响应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昊宸
王运生
+4 位作者
胡东雨
赵方彬
寇瑞斌
毕杨杨
唐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4-1040,共7页
在宜宾市珙县五同村布设斜坡地震动监测仪器,采集兴文县3.1级、珙县4.5级及长宁县4.6级地震数据。对监测剖面上1^(#)、2^(#)监测点采集到的珙县余震地震动响应数据进行滤波和校正处理,对比分析震级、高程、方位等因素对斜坡造成的地震...
在宜宾市珙县五同村布设斜坡地震动监测仪器,采集兴文县3.1级、珙县4.5级及长宁县4.6级地震数据。对监测剖面上1^(#)、2^(#)监测点采集到的珙县余震地震动响应数据进行滤波和校正处理,对比分析震级、高程、方位等因素对斜坡造成的地震响应后认为:(1)当地震波的半波长与山体某些特定部位之间的距离接近时,斜坡地形与地震波的波峰产生耦合作用,地形放大效应显著,达到参考点的2.765倍,此处山体更容易产生较大幅度的摇晃,造成山体地质灾害;(2)分析珙县4.5级与长宁县4.6级地震得出,当地震波沿特殊部位(如山脊等)传播时,地震加速度及阿里亚斯强度更加显著;(3)分析地震加速度变化得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随着震级的增大,斜坡的加速度响应也会增大;(4)随着高程和震级的变化,监测点的地震加速度和阿里亚斯强度随之变化,高程和震级对斜坡的地震动响应具有放大效应;(5)在高程和微地貌的耦合作用下,斜坡地震加速度也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县4.5级地震
长宁县4.6级地震
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
地震加速度
阿里亚斯强度
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九寨沟M_S7.0级地震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申通
王运生
罗永红
赵波
辛聪聪
贺建先
古德章
张得彦
机构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1-1621,共11页
基金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415210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501000)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基金(SKLGP2015Z001)资助
文摘
通过在九寨沟县聚宝山不同位置处布设微震监测仪器,采集到了九寨沟M_S7. 0级地震后几次典型的余震监测数据。对地震动监测剖面上1#(1414 m)和2#(1551 m)监测点的余震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1)孤立突出山体的地形放大效应显著,各监测点的水平向加速度幅值一般要大于竖直向;(2)在地震过程中,聚宝山近SN走向的山脊沿水平东西方向震动更为猛烈,即沿东西两侧发生猛烈"甩动",形成沿山脊走向发育的地震裂缝。对余震监测数据的研究证实了斜坡地震动方向效应的存在,聚宝山山顶处的2#监测点水平东西向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明显强于其他方向,地震波能量在水平东西向上得到显著放大,因而坡顶处建筑物也更容易沿该方向发生破坏,证明了局部地形对斜坡地震动力响应具有控制效应;(3) 2#监测点竖直向主频值主要为6~12 Hz,水平东西向主频值主要为5~8 Hz,水平南北向主频值主要为5~10 Hz,其水平东西向主频率值主要为低频成分;相较于1#监测点,2#监测点各向的主频值发生明显衰减,即随着高程的增加,地震动主频值呈现出减小趋势,在斜坡上部地震波以中低频为主。通过进一步地计算分析得出,九寨沟地震诱发单薄山脊、条形山体、多面临空山体等地形放大效应与地震波半波长密切相关,斜坡在局部地形尺寸与地震波丰富的波长成分的耦合作用下,地形放大效应显著,山体震害发育。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
余震峰值加速度
主频值
水平东西方向
地形放大效应
Keywords
Jiuzhaigou earthquake
Slope seismic response
Maximum peak acceleration
Main frequency
Horizontal east-west direction
Topography amplification effect
分类号
P642.27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珙县低山区不同震源作用下斜坡地震动响应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昊宸
王运生
胡东雨
赵方彬
寇瑞斌
毕杨杨
唐涛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4-104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723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1000)。
文摘
在宜宾市珙县五同村布设斜坡地震动监测仪器,采集兴文县3.1级、珙县4.5级及长宁县4.6级地震数据。对监测剖面上1^(#)、2^(#)监测点采集到的珙县余震地震动响应数据进行滤波和校正处理,对比分析震级、高程、方位等因素对斜坡造成的地震响应后认为:(1)当地震波的半波长与山体某些特定部位之间的距离接近时,斜坡地形与地震波的波峰产生耦合作用,地形放大效应显著,达到参考点的2.765倍,此处山体更容易产生较大幅度的摇晃,造成山体地质灾害;(2)分析珙县4.5级与长宁县4.6级地震得出,当地震波沿特殊部位(如山脊等)传播时,地震加速度及阿里亚斯强度更加显著;(3)分析地震加速度变化得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随着震级的增大,斜坡的加速度响应也会增大;(4)随着高程和震级的变化,监测点的地震加速度和阿里亚斯强度随之变化,高程和震级对斜坡的地震动响应具有放大效应;(5)在高程和微地貌的耦合作用下,斜坡地震加速度也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
关键词
珙县4.5级地震
长宁县4.6级地震
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
地震加速度
阿里亚斯强度
放大效应
Keywords
Gongxian M_(S)4.5 earthquake
Changning county M_(S)4.6 earthquake
slope seismic response monitoring
seismic acceleration
Arias intensity
amplification effect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九寨沟M_S7.0级地震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研究
申通
王运生
罗永红
赵波
辛聪聪
贺建先
古德章
张得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珙县低山区不同震源作用下斜坡地震动响应
吴昊宸
王运生
胡东雨
赵方彬
寇瑞斌
毕杨杨
唐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