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冉涛 徐如阁 李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7,共12页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为了有效防控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洛隆―八宿)的地质灾害风险,采用遥感解译、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分析以及敏感性指数(E)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区内共...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为了有效防控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洛隆―八宿)的地质灾害风险,采用遥感解译、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分析以及敏感性指数(E)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区内共识别出斜坡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变形体)992处,分析了灾害的数量、规模和破坏模式等发育特征,揭示了灾害的易发区间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高程[2672,4500)m,坡度[20,35)°,坡向E、SE、S、SW、W是灾害易发的地形地貌区间;砂砾岩、泥页岩、灰岩岩组、砂板岩夹火山岩岩组、碳酸盐岩岩组、砂板岩夹煤层岩组、大理岩、灰岩夹片岩岩组、片岩、硅质岩和砂板岩岩组是灾害易发的地层岩组;距断裂和距水系距离小于1 km均为灾害易发范围。其中,高程[2672,3000)m、坡度[25,35)°、坡向SW、碳酸盐岩岩组和砂板岩夹煤层岩组是灾害最易发生的因子范围。选取的6个影响因子对斜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高程、岩组、坡度、距水系距离、距断裂距离和坡向,其中前5个因子是灾害的主控因素。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 川藏交通廊道 斜坡地质灾害 遥感解译 破坏模式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A的WebGIS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怒江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谈树成 金艳珠 +3 位作者 冯龙 虎雄岗 杨炀 李益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斜坡地质灾害的频发常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斜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无疑是减少经济损失的主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国内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方法研究及WebGIS系统开发现状,引入先进的RIA技术,构建RIA下的WebGIS体系结构;针对系统需求分析,进... 斜坡地质灾害的频发常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斜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无疑是减少经济损失的主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国内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方法研究及WebGIS系统开发现状,引入先进的RIA技术,构建RIA下的WebGIS体系结构;针对系统需求分析,进行了系统总体设计及详细设计,且基于ArcSDE Geodatabase和SQL Server技术设计并建立了空间数据库;最后利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C#基于WebGIS平台开发出了具有集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预报预警及动态维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系统。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助于提高斜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能动性、高效性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因素(降雨)诱发的斜坡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对系统各个功能进行了具体应用,为怒江州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及预测预报提供强劲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气象预报预警 信息系统 RIA 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谈树成 金艳珠 +2 位作者 虎雄岗 蒋顺德 冯龙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2-818,共7页
斜坡地质灾害的频发常常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降雨诱发的斜坡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鉴于传统数据库不能有效地管理空间数据的局限性,采用ArcSDE Geodatabase和SQL Server空间数据库技术有利于对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各种空... 斜坡地质灾害的频发常常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降雨诱发的斜坡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鉴于传统数据库不能有效地管理空间数据的局限性,采用ArcSDE Geodatabase和SQL Server空间数据库技术有利于对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各种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统一、科学地管理。从数据准备、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三大方面介绍了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最后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对该数据库进行实例验证,充分地论证了该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气象预报预警 数据库 设计与建立 ARCSDE GEODATABASE SQL SER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的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系统框架设计 被引量:35
4
作者 胡新丽 唐辉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9-103,共5页
根据斜坡地质灾害研究特点和 GIS软件的特点 ,提出了 GIS支持下的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技术路线 ,建立了具有不同功能的 4个子系统组成的基于 GIS的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系统 ;提出了数据库信息的标准和斜坡地质灾害区域空间预测评价... 根据斜坡地质灾害研究特点和 GIS软件的特点 ,提出了 GIS支持下的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技术路线 ,建立了具有不同功能的 4个子系统组成的基于 GIS的斜坡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系统 ;提出了数据库信息的标准和斜坡地质灾害区域空间预测评价指标体系 ;讨论了斜坡地质灾害预测及动态监测预测的建模、空间尺度和方法 ;并利用面向对象的高级编程语言研制开发了该系统 ,开发了与 MAPGIS集成的常用的单体斜坡和区域斜坡稳定性预测模型及斜坡地质灾害工程地质信息非空间数据库和空间图形库。该系统将斜坡工程地质信息数据库与图形库、方法库紧密结合 ,将斜坡地质灾害区域预测与灾害点稳定性预测评价有机地联成一体。它既可以用作大范围的宏观决策 ,又可以为单体灾害防治提供必要资料 ;该系统具有可视性强、传输功能和复制功能强及信息可加工的特点 ,可达到充分利用资料信息 ,缩短模拟、评价周期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而且结果的可视化便于改善和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决策质量 ,为滑坡治理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快速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区域预测 滑坡 稳定性评价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茂县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47
5
作者 刘宇恒 邓辉 熊倩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35,共5页
茂县是西南深切河谷地区地质灾害的重灾县之一,亦是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特征分析及易发性评价的良好试验基地。在茂县斜坡地质灾害详查及遥感数据解译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形、坡度、地层岩性、水系因子及地质构造7个因素... 茂县是西南深切河谷地区地质灾害的重灾县之一,亦是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特征分析及易发性评价的良好试验基地。在茂县斜坡地质灾害详查及遥感数据解译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形、坡度、地层岩性、水系因子及地质构造7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地面积约46.1 km^2,占10.0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岷江干流沿岸及其部分支流沿岸等;中易发区面积约149.59 km^2,占32.52%;低易发区面积约205.25 km^2,占44.62%;非易发区面积约59.06 km^2,占12.84%。评价结果与野外调查基本吻合,可为茂县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及土体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四川茂县 地理信息系统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州斜坡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因素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益敏 谢亚亚 +1 位作者 蒋德明 段亚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0-305,共6页
由于地质背景复杂、地理位置特殊以及气候特征独特,导致怒江州山地灾害频发,人居环境脆弱。选择海拔、坡度、河流、道路、地层岩性、断裂带、降雨量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作为怒江州斜坡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 由于地质背景复杂、地理位置特殊以及气候特征独特,导致怒江州山地灾害频发,人居环境脆弱。选择海拔、坡度、河流、道路、地层岩性、断裂带、降雨量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作为怒江州斜坡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确定性系数(CF)分析了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敏感性,并通过敏感性指数(E)分析了各因子对斜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程度,确定有利于斜坡地质灾发生的条件,绘制了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分区图。结果表明:研究区极低敏感区、低敏感区、中敏感区、高敏感区以及极高敏感区面积比例为19.95∶31.22∶23.84∶16.57∶8.2。采用国土部门提供的研究区历年发生的1 366个斜坡地质灾害点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99%的高、极高敏感区内,发生斜坡地质灾害1 171起,占总的斜坡地质灾害发生数的85.72%;斜坡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情况与孕灾环境敏感性分区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同时采用2017年最新地质灾害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位于高、极高敏感区内的地质灾害数占总灾害数的90%,验证了本次研究结果的合理性。可为怒江州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孕灾环境 敏感性 怒江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中地势起伏度提取最佳尺度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明媚 薛永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1-888,共8页
地势起伏度是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地形因子之一,但目前在敏感性评价研究中较少考虑地势起伏度提取受提取单元尺度大小的影响这一因素。以山西省太原市西山地质块体为研究区,以ASTER GDEM V2和2012年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分布信息为数据... 地势起伏度是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地形因子之一,但目前在敏感性评价研究中较少考虑地势起伏度提取受提取单元尺度大小的影响这一因素。以山西省太原市西山地质块体为研究区,以ASTER GDEM V2和2012年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分布信息为数据源,以ArcGIS为平台,以均值变点法对2×2,3×3,4×4,5×5,…,25×25共24个尺度开展了地势起伏度与地质灾害分布峰值、平均地势起伏度和地势起伏度峰值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单元在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峰值、平均地势起伏度和地势起伏度峰值上表现不同,分别为9×9网格、12×12网格、12×12网格,综合考虑区域地貌演变和地质灾害演变因素,选择9×9网格作为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时的最佳地势起伏度提取单元,最佳统计面积为0.0729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敏感性评价 地势起伏度 地形因子 ASTER GDEM V2 均值变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国土空间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薛永安 王玉洁 +2 位作者 朱婧聪 李昊辰 张明媚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9-230,共12页
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对灾害预测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县域国土空间面积较小,斜坡地质灾害发育数量相对较少,导致敏感性评价模型不同而预测结果差异较大,难以真正有效的服务防灾救灾工作。本文以山西省五寨县为研究区,以高程、坡度、坡向、... 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对灾害预测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县域国土空间面积较小,斜坡地质灾害发育数量相对较少,导致敏感性评价模型不同而预测结果差异较大,难以真正有效的服务防灾救灾工作。本文以山西省五寨县为研究区,以高程、坡度、坡向、地势起伏度、地质构造、地层岩组、道路工程扰动、河流水系和植被覆盖为敏感性评价因子,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相关性分析、确定性系数、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方法,将基于统计思想的确定性系数模型(CF)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支持向量机模型(SVM)进行组合,构建CF-SVM组合模型,利用研究区93处斜坡地质灾害点,分别采用CF模型、SVM模型、随机森林模型(RF)和CF-SVM模型进行敏感性评价,并对4种模型的评价结果、模型精度、模型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F-SVM模型精度最高(AUC=0.828),所划分极高敏感区分布较SVM模型更合理,以较小面积分布较多灾害点,而低敏感区分布较CF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以较大面积分布极少灾害点。其次是RF模型(AUC=0.823),再次是SVM模型(AUC=0.817),CF模型精度则相对较低(AUC=0.780)。CF-SVM模型融合了2种单模型的优势,消除了CF模型所划分低敏感区面积占比较小和SVM模型所划分极高敏感区面积占比过大的不合理性,是县域国土空间较CF模型、SVM模型和RF模型更具鲁棒性、精准性的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模型,为县域国土空间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确定性系数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敏感性评价 国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与SVM的小样本斜坡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薛永安 王玉洁 +2 位作者 朱婧聪 李昊辰 张明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2-681,共10页
地质灾害点数量是影响敏感性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某一年份发育灾害点作为样本点时数量较少引起敏感性评价模型适用性不明的问题,以山西省西北部的五寨县为研究区,基于地形地貌、地质因素、人为动力因素和自然因素4个孕灾因素建... 地质灾害点数量是影响敏感性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某一年份发育灾害点作为样本点时数量较少引起敏感性评价模型适用性不明的问题,以山西省西北部的五寨县为研究区,基于地形地貌、地质因素、人为动力因素和自然因素4个孕灾因素建立评价因子集,选择确定性系数(CF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为单模型构建组合评价模型(CF-SVM模型),利用五寨县2017年53处斜坡地质灾害点,分别采用上述3种模型进行了敏感性评价,同时采用信息量(I模型)和SVM模型构建的组合模型(I-SVM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CF模型、I模型、SVM模型、CF-SVM模型和I-SVM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906、0.855、0.844、0.934和0.891,模型精度均较好。其中,CF-SVM模型分别较CF模型和SVM模型精度增益3.09%和10.66%,较I模型和I-SVM模型精度高9.24%和4.83%,是3种单模型和两种组合模型中评价精度最高和小样本情况下适用性更好的模型;2)CF-SVM模型评价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低敏感区(45.09%)、中敏感区(30.98%)、高敏感区(15.43%)和极高敏感区(8.50%)的面积分别为:627.205、430.873、214.652和118.270 km^(2),所分布灾害点分别占总灾害点3.77%、13.21%、26.42%和56.60%,频率比分别为0.08、0.43、1.71和6.66;3)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极高敏感区主要沿水系走向分布于西部黄土丘陵区和东南部土石山区,而低敏感区由高、中敏感区向外扩展呈全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空间分布特征 确定性系数 支持向量机 信息量 敏感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开阳县斜坡地质灾害孕灾因子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6
10
作者 覃乙根 杨根兰 +1 位作者 谢金 刘榜余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0-198,共9页
开阳县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山地灾害频发,在进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岩组、斜坡结构、断层、水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8个影响因子作为斜坡地质灾害孕灾因子。基于GIS平台,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CF)进行... 开阳县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山地灾害频发,在进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岩组、斜坡结构、断层、水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8个影响因子作为斜坡地质灾害孕灾因子。基于GIS平台,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CF)进行开阳县斜坡地质灾害孕灾因子敏感性分析,并通过敏感性指数(E)分析各因子对开阳县斜坡地质灾害的敏感性大小。结果表明:在高程515~993 m、坡度20°~50°、坡向为东南、西和西北向、软质岩组、顺向坡地区、距断层1 000 m以内、距河流800 m以内、NDVI值处于–0.098~0.181的区域,为开阳县地质灾害敏感区;坡度、岩性、坡向、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高程6个因子为开阳县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NDVI和斜坡结构具有较低的敏感性;进一步分析表明,NDVI敏感程度很可能受高程1288~1664m区间和北向坡向限制;斜坡结构敏感性主要受坡向东、西2个方向限制。研究成果可为开阳县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孕灾环境 敏感性分析 确定性系数模型 贵州开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文君 赵志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101-104,共4页
选取中越边境元江-红河地区作为研究区,在全面分析斜坡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影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评价因子及其权重,构建了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模型... 选取中越边境元江-红河地区作为研究区,在全面分析斜坡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影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评价因子及其权重,构建了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模型应用,按其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程度划分为不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和高易发区4个等级。野外查证表明,该模型构建能较好地刻画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程度,模型构建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 层次分析法 中越边境元江-红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推理及其在斜坡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丛威青 潘懋 李铁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8-203,共6页
通过对不确定性推理方法尤其是概率推理方法的研究,将其引入到斜坡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之中。在对不确定因子法、主观贝叶斯法、贝叶斯网络法和影响图法等4种不确定性推理方法进行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其在斜坡类地质灾害危险... 通过对不确定性推理方法尤其是概率推理方法的研究,将其引入到斜坡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之中。在对不确定因子法、主观贝叶斯法、贝叶斯网络法和影响图法等4种不确定性推理方法进行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其在斜坡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思路,并在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进行了试验,进而总结形成了一套基于不确定性推理开展斜坡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的方法体系,实现了对传统区划方法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推理 概率推理 斜坡地质灾害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和多层感知机分类器模型耦合的平果市斜坡类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新伟 张漓黎 +2 位作者 莫德科 叶宗达 江凡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0-381,共12页
广西平果市频发的地质灾害严重制约着市区的工程建设和生命财产安全。在充分收集和整理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确定了平果市共发育251处斜坡类地质灾害,其中崩塌189处、滑坡62处。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曲率、... 广西平果市频发的地质灾害严重制约着市区的工程建设和生命财产安全。在充分收集和整理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确定了平果市共发育251处斜坡类地质灾害,其中崩塌189处、滑坡62处。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土层厚度、距河流距离和降雨共9个因子作为评价因子,结合信息量和多层感知机分类器的优势,采用信息量和多层感知机分类器耦合模型对平果市斜坡类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斜坡类地质灾害易发性制图表明极高易发区占平果市面积的25.39%,主要分布于平果市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山区。通过ROC曲线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检验获得AUC=0.809,表明模型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预测研究区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的崩滑灾害风险评价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果市 斜坡地质灾害 信息量 多层感知机分类器 易发性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矿产资源开采区斜坡灾害发育规律与识别研究——以山阳—商南钒矿开采区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培 范文 +2 位作者 于国强 梁鑫 苏艳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2-1169,共8页
以山阳—商南钒矿开采区为例,通过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拍及野外详细地质调查,统计分析了斜坡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坡形、坡向、坡度、地层倾角、岩体结构与岩性的相关性。研究得出:(1)矿区斜坡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顺向坡效应,顺向坡地质灾害... 以山阳—商南钒矿开采区为例,通过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拍及野外详细地质调查,统计分析了斜坡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坡形、坡向、坡度、地层倾角、岩体结构与岩性的相关性。研究得出:(1)矿区斜坡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顺向坡效应,顺向坡地质灾害占灾害总数的75.86%;(2)72.42%的灾害发育在坡度30°~50°的斜坡中;(3)灾害分布与地层倾角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部分地质灾害集中在倾角40°~60°的范围内;(4)斜坡灾害多发生在结构面较发育的斜坡中,尤其是夹角在70°~90°的近乎正交的结构面组合范围内;(5)斜坡灾害多发育在硅质岩或白云岩与黏土岩互层中,而白云岩中多发生的是崩塌。同时,结合研究区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斜坡地质灾害遥感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矿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技术。研究成果可为矿山企业和矿区居民对斜坡地质灾害的识别与预警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山阳-商南钒矿开采区 发育分布规律 统计分析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的孕灾地质基因与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永双 王冬兵 +5 位作者 李雪 吴瑞安 唐渊 任三绍 李金秋 罗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2-1005,共14页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跃的地质构造、复杂的水热条件、混杂的岩性组合、特殊的蚀变软岩和构造岩溶导水通道等,是引发重大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安全风险的根源。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构造混杂岩带大型滑坡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三大类:构造控制型、泥质软岩控制型和蚀变蛇绿岩带控制型,其中蚀变蛇绿岩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最具特色的易滑地质结构,具有典型的地质构造与特殊岩性联合控制特征。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工程变形破坏主要有塌方、水平收敛、环向收敛、底鼓和错断等五种模式,黏土化蚀变软岩的不良工程特性是制约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的工程地质理论和灾害风险防控技术难以适应构造混杂岩带大规模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和防灾减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结合带 地质基因 蚀变蛇绿岩带 斜坡地质灾害 隧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断裂带工程地质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张永双 任三绍 +2 位作者 郭长宝 姚鑫 周能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3-775,共13页
活动构造带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界长期关注的难点,主要涉及断裂剧烈活动(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隧道震害、斜坡地质灾害、非震期活动断裂带隧道应力异常、碎裂岩带大变形,以及活动断裂长期演化过程中对地形地貌、斜坡岩体... 活动构造带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界长期关注的难点,主要涉及断裂剧烈活动(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隧道震害、斜坡地质灾害、非震期活动断裂带隧道应力异常、碎裂岩带大变形,以及活动断裂长期演化过程中对地形地貌、斜坡岩体结构和局部地应力场的影响等。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活动断裂带工程地质研究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重点梳理总结了地面工程避让活动断裂、隧道工程穿越活动断裂带的稳定性评价、活动断裂带斜坡地质灾害效应等方面的主要进展,结合作者以往研究认为:①不同类型活动断裂的影响带宽度或避让距离有所差异,逆断型地表破裂影响带宽度(D)与垂直位移(H)基本符合线性关系D=10H+16.0m,可据此确定避让距离,走滑型地表破裂的避让距离取15m为宜。②结合复杂艰险山区铁路选线和施工过程,给出了隧道工程穿越活动断裂带的合理角度,以及地震期和非地震期活动断裂带附近的隧道变形破坏特征。③从活动断裂带对地形地貌和岩体结构的影响、断裂剧烈活动(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灾害、断裂蠕滑作用对斜坡应力场和稳定性的影响、断裂活动为地质灾害链提供大量物源等方面,揭示了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综合以上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值得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对于活动构造区工程地质研究和防灾减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避让距离 隧道稳定性 斜坡地质灾害 重大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