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钦杭结合带南段钦州‒灵山构造带中生代板内变形特征与构造转换
1
作者 李帅 汪帆 +3 位作者 汪劲草 李细光 潘黎黎 黄冠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3-534,共12页
钦州‒灵山构造带位于钦杭结合带南段,是华南中生代形成的大型构造‒岩浆活动带。构造解析表明,钦州‒灵山构造带灵山段由走滑构造、逆冲推覆构造以及一系列伸展构造组成:早期,该段整体表现为逆‒平移性质,平面上呈一组平行或分支复合的断裂... 钦州‒灵山构造带位于钦杭结合带南段,是华南中生代形成的大型构造‒岩浆活动带。构造解析表明,钦州‒灵山构造带灵山段由走滑构造、逆冲推覆构造以及一系列伸展构造组成:早期,该段整体表现为逆‒平移性质,平面上呈一组平行或分支复合的断裂束,剖面上表现为向深部会聚的正花状构造;中期,构造带南东侧的六万大山花岗岩体逆冲推覆至古生代地层之上,其平面上呈向北西凸起的弧形复合断裂束,剖面上由前、后缘推覆型韧性剪切带及花岗岩断夹块组成的逆冲推覆构造;晚期,钦州‒灵山构造带由挤压‒推覆变形转入后造山伸展变形,沿乐民‒寨圩一带发育了张性岩墙群、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及大型张性断裂带。带内构造变形特征、转换及演化机制揭示:在晚古生代钦廉‒罗定裂陷槽关闭的地质背景下,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于中生代沿钦州‒灵山构造带灵山段发生斜向拼合‒板内造山作用。上述认识对理解钦廉‒罗定裂陷槽的闭合、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分界与拼合过程、华南板内造山的动力学机制及演化、六万大山印支期花岗岩基的侵位机制、十万大山盆地的性质,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灵 正花状构 逆冲推覆构 伸展构 斜向拼合‒板内造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