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斜压模式对冬季南海环流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8
1
作者 游小宝 李荣凤 +1 位作者 张铭 曾庆存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0,共10页
用一个三维、自由表面、原始方程模式对南海环流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黑潮在巴士海峡以西呈一反气旋弯曲流动路径 ,有一相对高温高盐的水舌从巴士海峡伸入南海 ,表明有部分黑潮水侵入南海 .冬季南海的一些观测事实在模式结果里得... 用一个三维、自由表面、原始方程模式对南海环流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黑潮在巴士海峡以西呈一反气旋弯曲流动路径 ,有一相对高温高盐的水舌从巴士海峡伸入南海 ,表明有部分黑潮水侵入南海 .冬季南海的一些观测事实在模式结果里得到了很好的反映 ,像冬季逆风向东北方向流动的“南海暖流”和一些中尺度涡旋 .同时还分析了巴士海峡沿 1 2 0 75°E断面的流速和盐度的垂直结构 ,并同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根据模式结果 ,我们还进一步讨论了“南海暖流”的形成和驱动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斜压模式 涡旋 南海 暖流 环流 形成机制 驱动机制 盐度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和南黄海夏季环流的斜压模式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3-78,共6页
基于拉格朗日余流及其输运过程的一种三维空间弱非线性理论,引进了黑潮边界力及长江径流,给出了东海和南黄海的夏季环流及上升流区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黑潮西侧存在着台湾-对马暖流系统;进入朝鲜海峡的对马暖流来自台湾暖流、... 基于拉格朗日余流及其输运过程的一种三维空间弱非线性理论,引进了黑潮边界力及长江径流,给出了东海和南黄海的夏季环流及上升流区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黑潮西侧存在着台湾-对马暖流系统;进入朝鲜海峡的对马暖流来自台湾暖流、黑潮、东海混合水和西朝鲜沿岸流;黄海暖流主要来源于东海混合水,表层有部分来自对马暖流;闽浙沿岸存在上升流区且构成一带状区域;在长江口外、东海东北部和陆被上也存在上升流区;陆坡处上升流和下降流区交替出现,PN断面上为上升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南黄海 夏季 斜压模式 环流 上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和南黄海冬季环流的斜压模式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1-26,共6页
基于文献[1]所给出的环流模型,引进黑潮边界力和长江径流,获得了东海和南黄海冬季三维环流结构。计算结果较好地再现了主要流系的基本特征;对台湾暖流、对马暖流和黄海暖流的路径及起源进行了分析;给出的环流垂直分量揭示了在浙... 基于文献[1]所给出的环流模型,引进黑潮边界力和长江径流,获得了东海和南黄海冬季三维环流结构。计算结果较好地再现了主要流系的基本特征;对台湾暖流、对马暖流和黄海暖流的路径及起源进行了分析;给出的环流垂直分量揭示了在浙江和福建沿岸冬季都存在明显的上升流区,并指出了上升流区的位置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南黄海 斜压模式 环流 上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的内、外区结构──Ⅱ.斜压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式适 刘式达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89-299,共11页
将热带气旋分为内外两区,两区的空间、时间及物理量有不同的尺度。应用尺度分析和摄动法到热带气旋的两个区域,分别在正压模式和斜压模式中求得了这两个区域的控制方程。在两个模式中,还解析地求得了两个区域的流场和气压场,得到的... 将热带气旋分为内外两区,两区的空间、时间及物理量有不同的尺度。应用尺度分析和摄动法到热带气旋的两个区域,分别在正压模式和斜压模式中求得了这两个区域的控制方程。在两个模式中,还解析地求得了两个区域的流场和气压场,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热带气旋的结构较为接近。研究表明:热带气旋内区和外区有不同的控制方程,内区受旋转风和一个演化方程制约,而外区受梯度风和另一个演化方程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摄动法 外区结构 斜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压模式中的非绝热波 被引量:1
5
作者 付遵涛 刘式适 付彩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46-655,共10页
应用含有非绝热因子的斜压两层模式方程组,讨论了非绝热因子对低纬超长波动的作用。分析表明各种非绝热因子都改变了原绝热超长波的性质,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波的稳定性和波动的传播特性(包括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由此,可以认为... 应用含有非绝热因子的斜压两层模式方程组,讨论了非绝热因子对低纬超长波动的作用。分析表明各种非绝热因子都改变了原绝热超长波的性质,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波的稳定性和波动的传播特性(包括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由此,可以认为所谓的季节内振荡等低频振荡实际上是各种非绝热因子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类非绝热波,这类非绝热波是引起中长期天气变化和短期气候异常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绝热波 低频振荡 斜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正压、斜压诊断及斜压预报模式——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龚政 张长宽 +1 位作者 张东生 金勇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9-45,共7页
建立了σ坐标系下长江口正压、斜压诊断及斜压预报模式三维流场数学模型,采用k-kl二方程紊流闭合模型求解垂向涡粘系数。通过正压模式与斜压诊断模式、斜压诊断模式与斜压预报模式流场模拟结果的定量比较,说明了各种模式对长江口流场模... 建立了σ坐标系下长江口正压、斜压诊断及斜压预报模式三维流场数学模型,采用k-kl二方程紊流闭合模型求解垂向涡粘系数。通过正压模式与斜压诊断模式、斜压诊断模式与斜压预报模式流场模拟结果的定量比较,说明了各种模式对长江口流场模拟精度影响的程度,推荐了长江口流场数值模拟采用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流场数值模拟 正压模式 斜压诊断模式 斜压预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斜压诊断模式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龚政 张长宽 +1 位作者 金勇 张东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0-306,共7页
建立了σ坐标系下长江口斜压诊断模式三维流场数学模型,采用k kl二方程紊流闭合模型求解垂向涡粘系数,计算域内恒定、非均匀盐度场反映了计算域密度斜压效应。验证结果表明,斜压诊断模式的模拟成果较切合实际。模型成功复演了长江口水... 建立了σ坐标系下长江口斜压诊断模式三维流场数学模型,采用k kl二方程紊流闭合模型求解垂向涡粘系数,计算域内恒定、非均匀盐度场反映了计算域密度斜压效应。验证结果表明,斜压诊断模式的模拟成果较切合实际。模型成功复演了长江口水域由往复流向旋转流过渡的流场特性;潮波从四条汊道传入后在分汊口附近相遇形成多个会潮点,其位置随着径流的大小、潮汐的强弱、汊道的形态等因素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斜压诊断模式 三维流场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压基本气流对东亚夏季风区气旋扰动低频发展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捷 许小峰 +1 位作者 金飞飞 任宏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2-1234,共13页
本文将夏季气候平均的基本气流分解为正压和斜压分量,使用一个线性斜压模式,研究了不同斜压基本气流对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初始气旋性环流扰动低频发展演变的重要作用.其中,控制试验较好地模拟出初始气旋扰动向西北方向传播、在西北太平... 本文将夏季气候平均的基本气流分解为正压和斜压分量,使用一个线性斜压模式,研究了不同斜压基本气流对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初始气旋性环流扰动低频发展演变的重要作用.其中,控制试验较好地模拟出初始气旋扰动向西北方向传播、在西北太平洋季风槽附近停滞增强、在东亚地区出现经向波列和在南海到海洋大陆地区形成西北—东南向波列等特征.改变斜压分量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正压基流不能为西传的初始扰动供给足够的能量;海陆热力差异引起东亚地区的纬向温度梯度和北风垂直切变,是东亚太平洋型经向波列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当基本气流中的斜压纬向偏差部分线性增大时,扰动的能量会呈e指数迅速增强,提示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基本气流微小的改变可能带来天气或季节内扰动强度的剧烈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值扰动试验 线性斜压模式 北风垂直切变的斜压不稳定 经向波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Ⅱ.近海和区域环流模式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荣凤 游小宝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29-739,共11页
回顾了近20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和区域海洋环流模式发展和应用的历程。介绍了正压区域海流模式在中国近海海流数值模拟研究当中的应用以及一个24层、最高水平分辨率为0.25&... 回顾了近20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和区域海洋环流模式发展和应用的历程。介绍了正压区域海流模式在中国近海海流数值模拟研究当中的应用以及一个24层、最高水平分辨率为0.25°×0.25°的三重嵌套的中国近海环流模式及其应用。在嵌套模式基础上,基于变分原理,建立了一个中国近海环流的资料同化分析系统。初步结果表明,资料同化提高了模式计算的真实性,所揭示的黑潮的强度和流幅、夏季黄海冷水团的位置等都更接近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流模式 正压模式 斜压模式 南海暖流 嵌套 变分原理 资料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压大气亚临界不稳定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维松 江敦双 张惠莲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9-307,共9页
利用一个由表面摩擦和辐射张弛强迫驱动的斜压准地转两层模式作数值试验 ,来研究斜压大气中的亚临界不稳定现象。试验结果表明 ,当无量纲量β≥ 0 .2 5时 ,斜压两层大气中能够发生亚临界不稳定现象。亚临界不稳定现象的发生与初始扰动... 利用一个由表面摩擦和辐射张弛强迫驱动的斜压准地转两层模式作数值试验 ,来研究斜压大气中的亚临界不稳定现象。试验结果表明 ,当无量纲量β≥ 0 .2 5时 ,斜压两层大气中能够发生亚临界不稳定现象。亚临界不稳定现象的发生与初始扰动的选择有关。科氏参数的经向梯度的大小又是影响斜压稳定性强度的一个重要因子 ,其值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不稳定 非线性不稳定 斜压准地转模式 数值试验 斜压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5月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三极子”型异常气温的特点和成因
11
作者 王睿琪 李春 +1 位作者 石剑 于腾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3,共13页
2022年5月,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三极子”型的异常表面气温(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东欧和东北亚偏冷,欧亚大陆中北部偏暖,是2000年以来5月最明显的一次气温异常。基于多种资料和方法,本文探讨了此次“三极子”型异常气... 2022年5月,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三极子”型的异常表面气温(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东欧和东北亚偏冷,欧亚大陆中北部偏暖,是2000年以来5月最明显的一次气温异常。基于多种资料和方法,本文探讨了此次“三极子”型异常气温的特点和成因。结果表明:“三极子”型异常SAT在5月15—27日期间最显著,与“三极子”型的异常大气环流密切相关,偏暖(冷)处受到了异常高(低)压和异常偏南(北)风的影响,欧亚大陆中北部(东欧)还受到了异常下沉(上升)运动和净热通量正(负)异常的影响,东北亚较弱的异常环流可能是该处SAT异常较弱的原因。比较不同物理过程对三极子各区域SAT异常的贡献,发现异常温度平流(异常经向风对气候态温度的平流)在“三极子”型异常SAT的形成中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40.5%、18.7%和17.7%。“三极子”型异常环流与两支波列有关。里海以北和中纬度北大西洋东部分别在5月9—10日和15—17日期间有与低层辐合异常和高层辐散异常相关的异常上升运动,导致降水异常偏多。线性斜压模式结果证明,降水导致的潜热释放在对流层形成的异常热源可以激发出欧亚大陆上的“三极子”型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月气温异常 三极子 温度诊断 罗斯贝波列 线性斜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子协同作用对1992年和1998年黄淮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顾伟宗 陈丽娟 +1 位作者 左金清 李维京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3-755,共13页
1991年5月和1997年4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均发生了El Ni?o事件,但是1992年夏季黄淮地区降水异常偏少,而1998年夏季却异常偏多。分析结果显示,1992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偏东,中高纬阻塞高压偏弱,黄淮地区降水异常偏少;而... 1991年5月和1997年4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均发生了El Ni?o事件,但是1992年夏季黄淮地区降水异常偏少,而1998年夏季却异常偏多。分析结果显示,1992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偏东,中高纬阻塞高压偏弱,黄淮地区降水异常偏少;而1998年夏季,副高偏西,中高纬阻塞高压活动频繁,黄淮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对海温外强迫信号的诊断和数值模式试验显示:当西太平洋对流活动偏弱时,有利于副高西伸;鄂霍茨克海及以东海温偏高时,其上空的阻塞高压增强;北大西洋中纬度地区海温偏高时,有利于后期乌拉尔山高压脊明显增强。即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El Ni?o事件的背景下,西太平洋对流、鄂霍茨克海附近亲潮区域和北大西洋中纬度区域海温异常可能是导致黄淮区域1992年夏季和1998年夏季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原因。该工作显示仅根据El Ni?o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强度无法完全预测黄淮地区夏季降水变化,需要综合考虑西太平洋对流、鄂霍茨克海附近海域和北大西洋中纬度区域海温异常对季风环流的影响,从多因子协同作用的角度诊断和预测黄淮地区夏季降水异常趋势,提高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子 降水 副热带高压 阻塞高压 线性斜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改进的盐度场数值格式模拟珠江口盐度分层现象 被引量:14
13
作者 包芸 任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34,共7页
采用基于Backhaus的三维斜压模式计算珠江口水动力特性,重点模拟了夏季丰水期盐度分层现象;改进了原模式的盐度差分格式和方程,采用二阶精度差分格式并引入了物理扩散项?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盐度差分方程能较好地反映珠江口盐度成层现象?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珠江口 盐度场 三维斜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余流特征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猛 姚炎明 +1 位作者 陈琴 李丹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302,共8页
基于Delft3D-Flow模块建立了象山港海域的三维斜压潮流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水文资料,研究了象山港的潮(余)流特征,对欧拉余流场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定量的比较和分析,并与潮流测站计算分析得到的欧拉余流分布对比,很好的模拟了象山港的余流... 基于Delft3D-Flow模块建立了象山港海域的三维斜压潮流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水文资料,研究了象山港的潮(余)流特征,对欧拉余流场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定量的比较和分析,并与潮流测站计算分析得到的欧拉余流分布对比,很好的模拟了象山港的余流特征。结果表明:由湾外至湾顶,余流呈减小的趋势,湾外余流最大为33 cm/s,湾顶最小,余流平均仅5 cm/s。垂向上,表层余流大于底层余流,表层余流指向湾外,而底层余流则指向湾内。对比斜压、正压两种模式下的欧拉余流分布,可以看出湾顶附近主要受径流控制,两种模式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口门至西沪港区域受径流和潮流的共同影响,斜压模式更准确地模拟出了水体层化和垂向余环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斜压模式 余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垂直湍流混合强度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亮 魏皓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3-318,共6页
渤海为极浅陆架海 ,其中湍流耗散作用显著。将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 HAMSOM应用于渤海 ,以渤海周边台站每天 4次的常规气象资料作为风和热驱动 ,渤海海峡开边界以 5个主要分潮调和常数计算水位强迫 ,计算了渤海 1982年水文要素和流场变化 ... 渤海为极浅陆架海 ,其中湍流耗散作用显著。将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 HAMSOM应用于渤海 ,以渤海周边台站每天 4次的常规气象资料作为风和热驱动 ,渤海海峡开边界以 5个主要分潮调和常数计算水位强迫 ,计算了渤海 1982年水文要素和流场变化 ,并用模式以湍的局地平衡理论封闭计算出垂直湍流粘性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渤海湍流混合冬强夏弱 ,变化幅度较大 ( 10~ 2 0 0 cm2 / s) ,这是风搅拌和潮混合的湍流输入在密度层化调整下的结果 ;风的作用在冬季强于潮的作用 ,而底层则由潮混合控制呈现半月周期 ;渤海湍粘性系数的空间分布十分复杂 ,这是在渤海地形和岸形轮廓限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湍流粘性系数 数值模式 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气流及非绝热加热对热带气旋结构和移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涛 毕宝贵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0-536,共7页
设计一个三层的准地转斜压模式,研究了不同结构环境气流和环境非绝热加热场中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和结构的特征。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1)无外界影响下热带气旋向西北方向移动,垂直速度场有明显的螺旋结构;(2)热带气旋主要受基本环境气流引... 设计一个三层的准地转斜压模式,研究了不同结构环境气流和环境非绝热加热场中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和结构的特征。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1)无外界影响下热带气旋向西北方向移动,垂直速度场有明显的螺旋结构;(2)热带气旋主要受基本环境气流引导,非对称环流中的小扰动干扰了热带气旋的移动;(3)非绝热加热场对热带气旋影响较大,热带气旋有向加热中心移动的倾向,同时热带气旋的水平、垂直结构都有较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移动路径 斜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流场切变对赤道长Rossby波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强 刘式适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30,共8页
文中应用赤道β平面近似 ,建立一个简单的斜压大气半地转模式 ,在热力学方程中引入表征基本位温场 (θ)经向分布特征的无量纲参数 σ,对线性化的扰动方程进行了频率分析 ,研究基本位温场经向非均匀分布以及基本气流垂直切变对赤道纬... 文中应用赤道β平面近似 ,建立一个简单的斜压大气半地转模式 ,在热力学方程中引入表征基本位温场 (θ)经向分布特征的无量纲参数 σ,对线性化的扰动方程进行了频率分析 ,研究基本位温场经向非均匀分布以及基本气流垂直切变对赤道纬向超长尺度 Rossby波动的影响 ,并指出仅考虑基本气流垂直切变或者基本位温场变化的作用是不合适的。定性分析结果表明 :基本位温场经向温差必然有基本气流垂直切变与其相匹配 ,而基本气流垂直切变将导致赤道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Rossby波 不稳定性 大气波动 斜压大气半地转模式 基体位温场 热带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