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作化小说“两条道路”斗争模式的形成与示范——以李准《不能走那一条路》为中心的探讨
1
作者 李佳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71,共10页
李准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一条路》创作完成于1953年10月2日,初刊于当年11月20日的《河南日报》。虽然当时的李准还只是通讯员出身的初学写作者,但因小说最早反映了"土改"后农村两极分化的现象,小说主题亦符合毛泽东所提出的&... 李准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一条路》创作完成于1953年10月2日,初刊于当年11月20日的《河南日报》。虽然当时的李准还只是通讯员出身的初学写作者,但因小说最早反映了"土改"后农村两极分化的现象,小说主题亦符合毛泽东所提出的"总路线"规划及相关政策,加之成功塑造出宋老定这一农民形象,发表后引发极大反响。另外,李准最早将"两条道路"的斗争引入合作化小说创作,从而强化了合作化小说的阶级性和斗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化小说 李准 《河南日报》 农民形象 小说主题 斗争模式 两条道路 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中“斗争”模式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建国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9,共10页
在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中,"斗争"不仅限于一种行为和手段,同时形成一种政治运作模式。运作过程中,在斗争对象的树立上,注重培养农民的阶级意识;在斗争方式的运用上,注意根据运动发展阶段及斗争对象的差异,用通俗易... 在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中,"斗争"不仅限于一种行为和手段,同时形成一种政治运作模式。运作过程中,在斗争对象的树立上,注重培养农民的阶级意识;在斗争方式的运用上,注意根据运动发展阶段及斗争对象的差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口号、培养积极分子、发挥农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营造农民在人数和气势上的优势等方式来组织和引导农民;在斗争分寸的把握上,既要调动农民斗争积极性,又把斗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斗争果实的获取上,强调进一步强化农民的斗争意识,推动运动向深入发展。通过"斗争"模式的具体运作,中共唤醒了农民的阶级意识,发动广大农民投身抗日洪流,并将农民和乡村社会纳入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减租减息 斗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