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0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麻仁多肽对高尿酸血症斑马鱼的降尿酸作用及其氨基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魏连会 董艳 +5 位作者 石杰 李国巍 张正海 姬妍茹 杨庆丽 潘静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2,共6页
为促进汉麻仁多肽在功能食品及特医食品领域的应用,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汉麻仁多肽的降尿酸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分析降尿酸活性肽组分的氨基酸序列。采用10mmol/L尿酸酶活性抑制剂氧嗪酸钾和50μmol/L尿酸合成前体黄嘌呤钠盐饲喂斑马鱼20h... 为促进汉麻仁多肽在功能食品及特医食品领域的应用,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汉麻仁多肽的降尿酸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分析降尿酸活性肽组分的氨基酸序列。采用10mmol/L尿酸酶活性抑制剂氧嗪酸钾和50μmol/L尿酸合成前体黄嘌呤钠盐饲喂斑马鱼20h,建立斑马鱼高尿酸血症模型。以别嘌呤醇为阳性对照,以不同质量浓度的汉麻仁多肽饲喂斑马鱼,测定斑马鱼的尿酸荧光强度、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PRT1)和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AT1)基因的mRNA表达,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降尿酸活性肽组分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麻仁多肽能够通过上调HPRT1和OAT1基因表达,有效降低高尿酸斑马鱼的尿酸水平;汉麻仁多肽活性组分中丰度较高的8个峰对应的肽段分子质量分别为499.23、578.24、628.27、653.29、715.31、918.43、982.41、1128.49Da,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为PGTPE、MPDDV、TTSYTG、TPHWN、NNGDSPL、DDFNPRR、NPHDEFQP、YHSYLCKTD。综上,汉麻仁多肽可作为功能性成分用于降尿酸相关功能食品和保健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仁多肽 斑马 高尿酸血症 降尿酸 氨基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在抗肿瘤药物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璘 邱蓉丽 +2 位作者 魏凯峰 程海波 孙东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1-566,共6页
斑马鱼作为独具特点的新兴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人类多种疾病的研究。斑马鱼具有发育迅速、基因组与哺乳类动物高度同源、基因编辑操作简便和成本低廉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肿瘤研究不可或缺的模式动物之一。本文对斑马鱼抗肿瘤药物和临床治... 斑马鱼作为独具特点的新兴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人类多种疾病的研究。斑马鱼具有发育迅速、基因组与哺乳类动物高度同源、基因编辑操作简便和成本低廉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肿瘤研究不可或缺的模式动物之一。本文对斑马鱼抗肿瘤药物和临床治疗肿瘤研究的应用特点进行概述,以期为斑马鱼在抗肿瘤药物筛选、药物效应、毒副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 抗肿瘤 药物 筛选 耐药性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生物斑马鱼在放射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3
作者 董娟聪 王婧洁 +3 位作者 于金环 程娇 党旭红 杨国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8,共8页
斑马鱼作为一种介于细胞与传统哺乳动物之间的模式生物,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放射医学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与人类基因有87%的同源性、高繁殖力、胚胎期短、透明易观察的胚胎等特点,使其成为放射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近期,斑马... 斑马鱼作为一种介于细胞与传统哺乳动物之间的模式生物,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放射医学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与人类基因有87%的同源性、高繁殖力、胚胎期短、透明易观察的胚胎等特点,使其成为放射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近期,斑马鱼在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放射治疗及辐射损伤防治等放射医学关键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这些应用状况,旨在挖掘斑马鱼在放射医学研究中的潜在价值,为相关领域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 胚胎 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NX-6对高脂血症模型斑马鱼的降血脂作用及其机制
4
作者 何盈犀 许欣筑 +3 位作者 林淑娴 盛雯 许素哗 郭丽娜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07-215,共9页
目的:分析动物双歧杆菌NX-6的菌株特性,并通过代谢组学结合斑马鱼模式生物探究NX-6的降脂作用机制。方法:测定并绘制NX-6生长曲线,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利用人工胃液和小肠液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评估NX-6的耐受性,进一步通过... 目的:分析动物双歧杆菌NX-6的菌株特性,并通过代谢组学结合斑马鱼模式生物探究NX-6的降脂作用机制。方法:测定并绘制NX-6生长曲线,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利用人工胃液和小肠液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评估NX-6的耐受性,进一步通过全基因组学测序技术从基因层面评估其安全性和潜在功效,运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NX-6代谢活动产生的代谢产物,分析与降脂相关的关键代谢物。运用高脂饲料喂食斑马鱼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通过油红O特异性脂肪染色观察斑马鱼脂质积累情况以研究NX-6及其关键代谢产物的降脂效果,明确降脂关键代谢物,通过斑马鱼高脂模型评价关键代谢物吲哚-3-甲酸的降脂作用。结果:与对照菌株动物双歧杆菌BB12相比,动物双歧杆菌NX-6的人工胃肠液耐受能力更高,NX-6的基因组无毒性基因,且具有丰富的脂质以及色氨酸代谢通路基因簇。与高脂血症模型组相比,NX-6高度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斑马鱼总胆固醇与总甘油三酯的含量(P<0.001)。与BS培养基相比,NX-6发酵上清液中的吲哚-3-甲酸与2-吲哚酮含量显著增加。经NX-6处理后,斑马鱼体内的吲哚-3-甲酸含量高度显著增加(P<0.001)。吲哚-3-甲酸能高度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斑马鱼体内的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含量(P<0.001)。结论:动物双歧杆菌NX-6通过其代谢物吲哚-3-甲酸降低高脂血症斑马鱼模型的脂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NX-6 色氨酸代谢产物 吲哚-3-甲酸 斑马 降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暴露对斑马鱼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5
作者 张亚平 莫璀玲 +1 位作者 李迎鹏 徐棵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3-607,共15页
左氧氟沙星作为一种抗生素类药物,在水产养殖、畜牧兽医、人类健康等方面应用广泛,属于药物与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一种典型代表物。随着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的开展与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PCPs可以通过干扰肠道微生物稳态来造... 左氧氟沙星作为一种抗生素类药物,在水产养殖、畜牧兽医、人类健康等方面应用广泛,属于药物与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一种典型代表物。随着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的开展与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PCPs可以通过干扰肠道微生物稳态来造成各种疾病。为了探索左氧氟沙星对斑马鱼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毒性作用,采用环境浓度下的左氧氟沙星(0、0.01、0.1、1、10、100mg·L^(-1))浸泡成年斑马鱼10d,然后采用石蜡切片与HE染色、16SrDNA高通量测序等方法分析斑马鱼肠道组织形态,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斑马鱼肠道组织切片显示肠腺体结构紊乱、黏膜层糜烂,绒毛脱落,炎症细胞数量增多,随着左氧氟沙星浓度的升高,损伤作用越强。16SrDNA高通量测序显示斑马鱼肠道细菌中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下降至对照组的70%,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综上,左氧氟沙星会对斑马鱼造成显著的肠道损伤,导致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下降,进而使其免疫和代谢功能弱化。该研究为深入了解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肠道毒性相关机制提供了线索,并将为左氧氟沙星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斑马 肠道菌群 肠道稳态 环境毒理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暴露诱导的斑马鱼体内金属离子稳态失调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曼雪 师程程 +3 位作者 耿柠波 高媛 朱秀华 陈吉平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6,共10页
作为具有生物积累性的有毒金属,镉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本研究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探究了24 h半致死浓度下Cd在斑马鱼体内的累积水平以及Cd暴露后对存活斑马鱼体内多种金属元素稳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组斑马鱼体内Cd浓度水平(7.79μg... 作为具有生物积累性的有毒金属,镉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本研究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探究了24 h半致死浓度下Cd在斑马鱼体内的累积水平以及Cd暴露后对存活斑马鱼体内多种金属元素稳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组斑马鱼体内Cd浓度水平(7.79μg·g^(-1))显著高于对照组Cd浓度水平(0.55μg·g^(-1));同时,Cd暴露引起斑马鱼体内多种元素稳态失调,与对照组(Mn:1.35μg·g^(-1)、Cu:0.98μg·g^(-1)、Rb:15.43μg·g^(-1))相比,Cd暴露导致Mn(2.5μg·g^(-1))、Cu(2.14μg·g^(-1))、Rb(18.31μg·g^(-1))在斑马鱼体内的水平显著增加,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分析,清晰展示了元素在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其中Mn、Cu、K、Rb这4种元素在肝脏和肠内的富集增加;另外,Cd暴露促进Sr在斑马鱼骨骼中的富集增加;Cd的暴露会使Ni的肾脏富集减少。本研究表明Cd暴露会在斑马鱼体内引起来一系列金属离子的稳态失调,因此,对Cd污染进行环境监测和健康风险评价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 稳态失调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裂殖壶藻粉强化卤虫无节幼体对斑马鱼仔鱼的生长、成活率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巍 袁想通 +4 位作者 刘若凡 李汉东 孙健 吉红 王龙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91,共8页
为探究饲喂裂殖壶藻粉强化卤虫无节幼体对斑马鱼(Danio rerio)仔鱼的生长、成活率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设置了5种不同裂殖壶藻粉添加浓度(0、0.05、0.10、0.15、0.20 g/L,分别记为对照组、0.05 g/L组、0.10 g/L组、0.15 g/L组、0.20 g/L)... 为探究饲喂裂殖壶藻粉强化卤虫无节幼体对斑马鱼(Danio rerio)仔鱼的生长、成活率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设置了5种不同裂殖壶藻粉添加浓度(0、0.05、0.10、0.15、0.20 g/L,分别记为对照组、0.05 g/L组、0.10 g/L组、0.15 g/L组、0.20 g/L)对卤虫无节幼体进行营养强化,并用强化后的卤虫饲喂养殖在循环水系统中的斑马鱼仔鱼,共20 d。试验结果表明:①0.15 g/L组的成活率、终末体重及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终末体长和肥满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0.15 g/L组EPA、DHA含量及DHA/EP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0.15、0.20 g/L组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0.15 g/L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所有处理组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所有处理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10、0.15、0.20 g/L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卤虫无节幼体在浓度为0.15 g/L的裂殖壶藻粉的营养强化下,可显著提高斑马鱼仔鱼生长、存活率,增强鱼体的消化能力及抗氧化能力,改善鱼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 卤虫 裂殖壶藻 营养强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络效灵丹促进斑马鱼尾鳍再生的核心靶点与免疫调控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妍 陈曦 +1 位作者 秦梦晨 高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4-505,共12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验证分析活络效灵丹促进组织修复的潜在核心靶点与免疫调控机制。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活络效灵丹的活性成分以及疾病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筛选核心蛋白,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以及分子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验证分析活络效灵丹促进组织修复的潜在核心靶点与免疫调控机制。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活络效灵丹的活性成分以及疾病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筛选核心蛋白,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以及分子对接预测活络效灵丹的药理机制。体内实验:通过斑马鱼药毒实验评估活络效灵丹的毒性作用,并将3 dpf幼鱼尾鳍切除95%建立斑马鱼尾鳍截断模型,设置模型组(胚胎水)、活络效灵丹低、中、高浓度干预组(10、20、40μg/mL),通过再生面积观察和qPCR检测评估活络效灵丹促进组织再生的药效及核心靶点。利用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双荧光标记的转基因斑马鱼,观察免疫细胞在不同修复阶段的迁移情况,qPCR检测组织再生不同时间段巨噬细胞的分型。结果筛选出活络效灵丹中活性成分与组织修复共有149个交集靶点,其中核心靶点有AKT1、IL-6、TNF-α、EGFR、STAT3,结合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活络效灵丹主要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黏附连接、对细胞迁移的正向调控等发挥作用。药毒实验显示,药物安全浓度为40μg/mL,致死浓度为320μg/mL,超过80μg/mL活络效灵丹可导致斑马鱼幼鱼出现肾脏、心包水肿及血管发育不良。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活络效灵丹药物干预组斑马鱼尾鳍修复面积增高(P<0.05),同时显著抑制IL-6、TNF-α,激活AKT1、EGFR、STAT3基因的表达(P<0.05)。活络效灵丹可以调节再生部位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聚集,并在组织再生不同时间段调节M1和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P<0.05)。结论在斑马鱼尾鳍再生过程中,活络效灵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机制显著促进组织修复。其功能可能涉及调节伤口局部的免疫细胞迁移及巨噬细胞极化,从而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愈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络效灵丹 组织修复 免疫机制 核心靶点 斑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炮制程度栀子水提物对斑马鱼模型的急性毒性及肝肾损伤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士雅 叶晨英 +4 位作者 陈亿婷 何婷 王敏 农桂龙 周改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7-252,I0013,共7页
目的用斑马鱼模型对生栀子及6种不同炮制程度栀子水提物进行急性毒性及肝肾毒性研究,探索炮制程度对栀子毒性的影响。方法以受精后3 d(3 dpf)发育正常的AB系斑马鱼为对象进行急性毒性研究,对生品(sp)及6种不同炮制程度栀子水提物(pz1、... 目的用斑马鱼模型对生栀子及6种不同炮制程度栀子水提物进行急性毒性及肝肾毒性研究,探索炮制程度对栀子毒性的影响。方法以受精后3 d(3 dpf)发育正常的AB系斑马鱼为对象进行急性毒性研究,对生品(sp)及6种不同炮制程度栀子水提物(pz1、pz2、pz3、pz4、pz5、pz6)分别设置6个不同剂量浓度,统计斑马鱼72 h死亡率。用GraphPad Prism 9.0软件制作量-毒曲线,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_(50))和10%致死浓度(LC_(10))。以受精后4 d(4 dpf)发育正常的gz15Tg/+(AB)肝脏荧光蛋白转基因斑马鱼为对象进行肝损伤研究。分别设置低(LC_(0))、中(LC_(10))、高(LC_(20))3个剂量浓度组,设对乙酰氨基酚组,以胚胎水为空白组。给药72 h后观察斑马鱼肝脏形态和荧光面积变化,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和尿素氮(BUN)活性。结果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生品及6种不同炮制程度栀子水提物LC_(50)分别为0.042、0.049、0.053、0.064、0.050、0.058、0.058 g·L^(-1);LC_(10)分别为0.024、0.025、0.033、0.038、0.036、0.036、0.039 g·L^(-1)。肝肾损伤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对乙酰氨基酚组的斑马鱼肝脏形态变形和荧光面积减小(P<0.01),ALT和AST活性升高(P<0.01),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对斑马鱼有肝毒性。sp低、中、高剂量组斑马鱼肝脏形态变化和荧光面积减少(P<0.01),ALT和AST活性升高(P<0.01,P<0.05),BUN和Cr活性升高(P<0.05),表明生品对斑马鱼有肝肾毒性。pz1、pz2、pz3中、高剂量浓度组斑马鱼肝脏形态变化和荧光面积减少(P<0.01),pz1的ALT和AST活性升高(P<0.01),BUN和Cr活性升高(P<0.01,P<0.05),pz2、pz3的ALT低、中、高剂量组活性升高(P<0.05,P<0.01),AST中、高剂量组活性升高(P<0.05,P<0.01)。pz4、pz5、pz6低、中剂量组斑马鱼肝脏形态变化和荧光面积无明显变化,高剂量组有变化(P<0.05)。表明pz4、pz5、pz6低、中剂量组对斑马鱼肝脏无明显影响,高剂量组有肝损伤。pz4中、高剂量组ALT、AST升高(P<0.05,P<0.01);pz5、pz6的ALT活性降低无显著影响,AST高剂量组有肝损伤(P<0.01,P<0.05)。pz3、pz5高剂量组BUN和Cr活性升高(P<0.01,P<0.05),pz4高剂量组BUN和Cr活性升高(P<0.01)。表明sp及pz1^pz5不同炮制程度不同剂量浓度对斑马鱼肝脏及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pz6的3个剂量浓度组斑马鱼ALT、BUN、Cr及AST低、中剂量组均无肝肾损伤。结论栀子肝肾损伤与炮制程度和给药剂量有关。生品与不同炮制程度栀子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定的肝肾损伤,规范炮制条件可能是实现栀子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炮制 斑马 急性毒性 肝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药物依法韦仑对斑马鱼胚胎毒性机制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晨 李博洋 +2 位作者 黎明瑞 徐佳芸 闫振广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7-446,共10页
依法韦仑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物类(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抗病毒药物,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目前抗病毒药物的毒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和哺乳动物模型等,然而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依法韦仑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物类(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抗病毒药物,在水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目前抗病毒药物的毒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和哺乳动物模型等,然而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与致毒机制的研究也十分重要。本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通过胚胎急性暴露实验(以存活率、心率、体长为指标)、RNA提取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等方法探究典型抗病毒药物依法韦仑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依法韦仑导致斑马鱼幼鱼存活率、心率、体长均出现剂量依赖性下降。(2)1 mg/L依法韦仑暴露96 h导致斑马鱼胚胎中1371个基因出现差异表达。(3)转录组分析表明,依法韦仑暴露导致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141个信号通路上,其中差异表达最显著的通路包括异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通路、以脂质代谢为首的正常物质代谢相关通路以及视觉发育相关通路(视黄醇代谢、光传导)。(4)通过qPCR验证发现,物质代谢相关的多条通路以及视黄醇代谢和光传导中的部分基因表达出现了下调,尤其是cyp3a65和cyp3c3基因表达下调最为显著。研究显示,依法韦仑可能的分子毒性机制是通过引起细胞色素P450家族失调,影响脂质、糖、氨基酸等物质代谢,并通过干扰视黄醇代谢、光传导等信号通路影响视觉发育,从而引起斑马鱼胚胎发育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依法韦仑 斑马 毒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多肽LLTRAGL抗异烟肼致肝损伤活性评价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雅韵 李滨 +3 位作者 曹永娜 张姗姗 张云 柳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1,共13页
目的构建异烟肼(Isoniazid,INH)致肝损伤斑马鱼模型,对多肽LLTRAGL保肝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肝脏特异表达绿色荧光的转基因斑马鱼Tg(L-FABP:EGFP)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斑马鱼培养用水)、INH致肝损伤组(INH 6 ... 目的构建异烟肼(Isoniazid,INH)致肝损伤斑马鱼模型,对多肽LLTRAGL保肝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肝脏特异表达绿色荧光的转基因斑马鱼Tg(L-FABP:EGFP)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斑马鱼培养用水)、INH致肝损伤组(INH 6 mmol/L)、阳性药组(INH 6 mmol/L+GSH10μmol/L)和多肽处理组(INH 6 mmol/L+LLTRAGL 25、50、100μg/mL)。药物处理48 h后,检测斑马肝脏面积和肝脏荧光强度;通过TUNAL染色,观察斑马鱼肝脏区域细胞凋亡情况。运用转录组学、分子对接及RT-qPCR技术测定多肽对差异表达基因的调控情况。结果与INH致肝损伤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多肽处理组斑马鱼肝脏面积和肝脏荧光强度均显著恢复,且肝脏细胞凋亡显著减少。转录组学分析表明GO富集分析涉及包括与细胞凋亡相关在内的64个条目,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均涉及MAPK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多肽LLTRAGL与MAPK信号通路上核心靶点EGFRa、FGFR1、PDGFRa、PDGFRb和INSR具有良好对接能。RT-qPCR结果表明,与INH致肝损伤组相比,多肽LLTRAGL显著下调egfra、fgfr1、map2k2、map3k1、map3k7和mapk12a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下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1、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本研究通过建立斑马鱼INH致肝损伤模型,探究了多肽LLTRAGL的保肝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其保肝作用可能为通过参与调控MAPK信号通路,降低凋亡因子表达,从而缓解肝脏损伤,为INH致肝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LLTRAGL 斑马 保肝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P和BPA对斑马鱼早期发育、运动行为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济佳 高妮 +3 位作者 边重千 王子龙 荀昭博 吴朗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8-1762,共15页
近年来,塑料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塑料添加剂等污染物随着塑料的不当处理或老化大量进入环境中,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健康。为确定两种典型塑料添加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双酚A(Bisphenol A,BPA... 近年来,塑料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塑料添加剂等污染物随着塑料的不当处理或老化大量进入环境中,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健康。为确定两种典型塑料添加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双酚A(Bisphenol A,BPA)对鱼类早期发育和行为的影响,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模式动物,探讨DBP与BPA单独及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运动行为和神经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DBP和BPA单独和联合暴露导致斑马鱼胚胎和仔鱼心率下降,体长缩短,孵化进程加快,但对总孵化率和畸形率无明显影响。DBP单独及和BPA联合暴露导致仔鱼运动能力增强、活跃度增加。DBP单独暴露导致丙二醛含量增加,诱导脑部细胞凋亡水平升高。DBP和BPA联合暴露导致神经系统发育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升高,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含量降低,但多巴胺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无明显变化。DBP和BPA在联合干扰胚胎早期发育(心率、孵化率)和仔鱼运动能力(运动速度、运动距离、狂躁状态频率、狂躁状态持续时间、活跃状态频率、活跃状态持续时间)方面主要表现为拮抗效应,在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相关基因(gfap、tph1b、th、syn2a和nestin)的转录水平方面表现为一定的协同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DBP和BPA在水环境中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和双酚类化合物对水生动物的联合神经毒性效应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BPA) 双酚A(DBP) 联合暴露 运动行为 斑马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桑葚水提物的降尿酸作用及活性成分
13
作者 方北城 陆璐 +3 位作者 王一凡 赵敏洁 冯凤琴 王晶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80-187,共8页
为探究桑葚(Fructus mori)提取物的降尿酸活性及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降尿酸机制,本研究建立以氧嗪酸钾(200μmol/L)和黄嘌呤钠盐(10μmol/L)联合诱导的急性高尿酸血症斑马鱼模型,并进行不同剂量桑葚水提物(2.5、5、10 mg/L)干预后,对... 为探究桑葚(Fructus mori)提取物的降尿酸活性及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降尿酸机制,本研究建立以氧嗪酸钾(200μmol/L)和黄嘌呤钠盐(10μmol/L)联合诱导的急性高尿酸血症斑马鱼模型,并进行不同剂量桑葚水提物(2.5、5、10 mg/L)干预后,对斑马鱼的尿酸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及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桑葚水提物可通过抑制斑马鱼体内的XOD活性发挥降尿酸作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桑葚水提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使用AutoDock Vina平台以XOD为配体进行了分子对接筛选。通过对接活化能的筛选,确定了6种具有显著XOD抑制活性的成分,并对其进行体外XOD抑制活性验证,结果表明这6种成分的XOD抑制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槲皮素、桑色素、黄芪甲苷、七叶内酯、咖啡酸以及原儿茶酸。综上所述,桑葚水提物具有明显降尿酸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中的活性化合物(槲皮素、桑色素、黄芪甲苷、七叶内酯、咖啡酸及原儿茶酸)抑制XOD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黄嘌呤氧化酶 降尿酸 分子对接 斑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matostatin 4基因在斑马鱼发育过程中的定位及其功能
14
作者 高静 袁辉明 +3 位作者 刘璐 聂婷 谭炜波 陈洁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8,共6页
为了研究生长抑素基因(somatostatin 4,sst4)在斑马鱼(Danio rerio)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布与主要功能,通过原位杂交技术确定斑马鱼胚胎受精后24~96 h胰腺中sst4基因的特异表达。葡萄糖处理实验显示,在高葡萄糖质量浓度下5日龄斑马鱼中sst... 为了研究生长抑素基因(somatostatin 4,sst4)在斑马鱼(Danio rerio)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布与主要功能,通过原位杂交技术确定斑马鱼胚胎受精后24~96 h胰腺中sst4基因的特异表达。葡萄糖处理实验显示,在高葡萄糖质量浓度下5日龄斑马鱼中sst4基因表达下调,暗示其在胰腺发育分化和血糖调控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分别对产生胰高血糖素的α细胞和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进行可视化计数后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sst4基因敲除导致β细胞明显增多,而α细胞并未受到影响。120日龄成鱼血糖检测结果显示,sst4突变体血糖水平降低,与此同时,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insa和insb表达下调,gcgb表达量上调,g6pca.1表达量下降。结果表明,sst4基因定位于胰腺,对胰腺β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可能通过作用于β细胞参与调控血糖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胰腺 β细胞增殖 血糖 斑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讨中草药提取物的抗炎抗氧化作用
15
作者 周蔓 安晓萍 +4 位作者 王园 刘娜 王文文 郑越 齐景伟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5-159,共5页
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研究其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斑马鱼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已成为评估药物抗炎和抗氧化效果的理想模型。黄芩苷、参附黄方提取物、槲皮素等中草药活性成分,通过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抑制... 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研究其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斑马鱼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已成为评估药物抗炎和抗氧化效果的理想模型。黄芩苷、参附黄方提取物、槲皮素等中草药活性成分,通过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及清除自由基等机制,在斑马鱼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相较于合成药物,中草药提取物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毒性较低和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为研发抗炎抗氧化药物提供了新途径。文章综述了中草药提取物在斑马鱼模型上抗炎和抗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作用机制,为中草药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 模式动物 中草药提取物 抗炎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氧化损伤模型在农药毒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吴元钊 王嘉雯 +5 位作者 夏玉美 汤开钦 徐金城 王斌杰 姚伟宣 王继业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8-296,共9页
斑马鱼(Danio rerio)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模式动物,因其具有实验周期短、通量高、与人类基因高度同源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氧化损伤是指外来毒物入侵机体而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ROS)超出了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而对机体产生的... 斑马鱼(Danio rerio)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模式动物,因其具有实验周期短、通量高、与人类基因高度同源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氧化损伤是指外来毒物入侵机体而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ROS)超出了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而对机体产生的有害损伤,通过检测生物体内的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等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等指标就可以衡量机体受到氧化损伤的程度。利用斑马鱼氧化损伤模型对农药等毒物的毒性进行评价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利用斑马鱼氧化损伤模型评估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氮类以及其他类型的等农药进行毒性评估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以期为常见农药的毒理学研究以及斑马鱼氧化损伤模型在药物毒理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氧化损伤 毒性评估 斑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藻β-1,3-葡聚糖提高斑马鱼及细胞免疫活性研究
17
作者 康佳 张樱馨 +5 位作者 邵亚会 杨文龙 耿耘 宣宁 吕和鑫 陈高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4,共7页
本研究采用斑马鱼模型和细胞模型,比较裸藻粉样品A(纤细裸藻β-1,3-葡聚糖)、样品B(纤细裸藻粉)和样品C(商业纤细裸藻粉)的生物活性差异。首先,使用野生型斑马鱼AB品系,施加不同剂量的待测样品,并观察其对斑马鱼幼鱼存活率的影响。确定... 本研究采用斑马鱼模型和细胞模型,比较裸藻粉样品A(纤细裸藻β-1,3-葡聚糖)、样品B(纤细裸藻粉)和样品C(商业纤细裸藻粉)的生物活性差异。首先,使用野生型斑马鱼AB品系,施加不同剂量的待测样品,并观察其对斑马鱼幼鱼存活率的影响。确定样品A对斑马鱼幼鱼的安全剂量为≤400μg/mL,样品B和样品C的安全剂量均为≤200μg/mL。然后,使用免疫细胞转基因斑马鱼品系,在受精卵发育至24 hpf(受精后24 h)时,以100μg/mL的长春瑞滨溶液构建免疫抑制模型,24 h后观察并统计斑马鱼尾部免疫细胞数目。结果显示,50μg/mL和100μg/mL的样品A,以及100μg/mL的样品B和样品C显著增加斑马鱼免疫细胞数量。接着,以巨噬细胞系Raw 264.7为对象,检测样品对免疫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各样品的安全剂量均为≤200μg/mL。最后,在安全剂量下,测定药物在脂多糖(LPS)处理后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以确定各样品在免疫调节(抗炎作用)中的效果。结果样品A在50μg/mL和100μg/mL剂量下,以及样品B和样品C在100μg/mL剂量下均明显降低细胞培养液中的NO含量,表明各样品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且样品A的效果优于样品B和样品C。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筛选出具有较高免疫增强活性的纤细裸藻粉样品,可为开发新型免疫增强剂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细裸藻 Β-1 3-葡聚糖 斑马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全氟辛酸暴露斑马鱼肝脏损伤关键转录信号的影响
18
作者 任若琛 余敏洁 +4 位作者 郑文彤 孙倩倩 曾洪波 靳远祥 肖英平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7-41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B)对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暴露斑马鱼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选用120条8~9月龄AB品系的斑马鱼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PFOA暴露组(PFOA)和丁酸梭菌处理组(CB+PFOA),在... 本试验旨在探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B)对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暴露斑马鱼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选用120条8~9月龄AB品系的斑马鱼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PFOA暴露组(PFOA)和丁酸梭菌处理组(CB+PFOA),在第28天采集各组斑马鱼肝脏样品。结果发现PFOA暴露使斑马鱼肝脏组织中细胞排列松散,肝细胞核出现易位或消失,而丁酸梭菌处理后肝脏细胞排列紧致,减少了细胞核的易位或消失。代谢组学分析发现3组之间共存在21种差异代谢物,丁酸梭菌处理可显著缓解PFOA暴露引起的肝脏胆固醇和亚精胺丰度升高。转录组学分析发现3组之间共存在499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新陈代谢、钙离子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PFOA暴露显著上调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A)、NFKB2、NFKBIAB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A)等促炎基因的表达,丁酸梭菌上调了热休克蛋白70L(HSP70L)、热休克蛋白B1(HSPB1)、热休克蛋白70.2(HSP70.2)和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等抗炎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分析表明胆固醇和亚精胺与TNFA、白介素-6受体(IL6R)和PDGFAA等促炎基因有较强相关性。综上所述,丁酸梭菌可通过降低肝脏胆固醇和亚精胺代谢物丰度以及TNFA和PDGFAA等促炎基因的表达,提高HSP70L和HSPB1等抗炎因子的表达,减少肝脏细胞核的易位或消失,从而减轻PFOA的毒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全氟辛酸 斑马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SIRT基因家族分析及其在卵泡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
19
作者 彭家宝 汪紫嫣 +1 位作者 杨志刚 陈阿琴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6,共15页
Sirtuins(SIRT)是一类NAD+依赖性Ⅲ类去乙酰化酶家族,广泛参与生物体各项生理活动,特别是在卵巢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斑马鱼(Danio rerio)SIRT家族基因的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氨基酸序列、蛋白... Sirtuins(SIRT)是一类NAD+依赖性Ⅲ类去乙酰化酶家族,广泛参与生物体各项生理活动,特别是在卵巢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斑马鱼(Danio rerio)SIRT家族基因的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氨基酸序列、蛋白基序和保守结构域、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及系统进化关系,并探究在卵泡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斑马鱼8个SIRT基因分布于斑马鱼的8条染色体上,序列长短不一,最长为SIRT6(140265 bp),最短为SIRT4(7101 bp),编码区为3~14个不等。斑马鱼SIRT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低,但都具有Sir2保守结构域和保守基序。斑马鱼SIRT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除SIRT3外,均为不稳定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斑马鱼SIRT家族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斑马鱼SIRT1、SIRT2、SIRT3.2和SIRT4与金鱼(Carassius auratus)、青鳉(Oryzias latipes)具有共线性关系。蛋白互作网络(PPI)预测发现,SIRT蛋白与雌激素受体(ESR1)、叉头盒转录因子家族(FOXOs)、热休克蛋白家族(HSPs)、超氧化物歧化酶家族(SODs)等具有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在卵泡发育过程中,SIRT1和SIRT2主要在卵黄发生中期(MV)表达;SIRT3和SIRT4主要在充分生长未成熟期(FG)表达;SIRT3.2、SIRT5、SIRT6和SIRT7主要在成熟期(GVBD)表达。本研究阐明了斑马鱼SIRT基因家族进化发育关系、结构功能特征以及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可为进一步研究SIRT家族在鱼类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 SIRT基因家族 卵泡发育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暴露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肠道菌群功能扰动
20
作者 冯发运 苏睿 +3 位作者 郭晓瑜 井晓兰 朱可丹 余向阳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444,共10页
为研究阿维菌素对水生生物的残留风险,建立了阿维菌素在养殖水体中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痕量检测方法,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进行梯度(0.0335~0.0833 mg a.i./L)染毒试验,采用静态法进行暴露试验,观察斑马鱼的行为变化,计算死亡率及相... 为研究阿维菌素对水生生物的残留风险,建立了阿维菌素在养殖水体中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痕量检测方法,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进行梯度(0.0335~0.0833 mg a.i./L)染毒试验,采用静态法进行暴露试验,观察斑马鱼的行为变化,计算死亡率及相关生理指标,分析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差异。结果发现,阿维菌素对斑马鱼96 h半致死剂量(LC50)为0.0680 mg a.i./L,可归类为剧毒药物;非致死浓度暴露下,斑马鱼运动活力显著降低,体内丙二醛(MDA)含量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染毒浓度增加而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此外,阿维菌素暴露显著降低了斑马鱼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改变了菌群组成结构,特别是提高了条件致病菌的丰度占比,通过菌群功能预测显示这将导致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失调,说明阿维菌素可以通过机体应激氧化损伤与扰乱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对斑马鱼产生长期毒性效应,其在水产养殖中的残留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斑马 急性毒性 氧化损伤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