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斑鞘豆叶甲初步观察
被引量:
4
1
作者
沙洪林
周安民
杨慎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2-22,共1页
斑鞘豆叶甲Colposcelis signana(Motschulsky)在吉林省主要为害大豆、向日葵等作物。1987-1990年在长春地区农安县合隆镇调查,成虫主要为害豆株叶表,苗期受害株率达100%,全株叶片上虫孔总数20-30个,由于豆苗出土后就遭到为害,随着豆株...
斑鞘豆叶甲Colposcelis signana(Motschulsky)在吉林省主要为害大豆、向日葵等作物。1987-1990年在长春地区农安县合隆镇调查,成虫主要为害豆株叶表,苗期受害株率达100%,全株叶片上虫孔总数20-30个,由于豆苗出土后就遭到为害,随着豆株生长造成叶片破碎,严重者幼苗枯萎。每米垄长有成虫15-50头,一株最多有虫6头。成虫亦为害地中茎部表皮:在向日葵上主要为害幼苗的子叶,啃食叶肉,不形成孔洞。幼虫为害根部表皮和须根,影响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鞘豆叶甲
害虫
形态
生活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颜色对斑鞘豆叶甲成虫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高宇
王迪
+2 位作者
崔娟
李文博
史树森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9期103-106,共4页
斑鞘豆叶甲是东北春大豆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探究不同颜色对其成虫行为的影响,可为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利用自制昆虫行为箱观察10种颜色对斑鞘豆叶甲成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成虫倾向于选择单纯的黄色、蓝色、绿色、...
斑鞘豆叶甲是东北春大豆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探究不同颜色对其成虫行为的影响,可为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利用自制昆虫行为箱观察10种颜色对斑鞘豆叶甲成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成虫倾向于选择单纯的黄色、蓝色、绿色、浅黄色区域,但对颜色组合无明显偏好,偏好在蓝色、紫色区域滞留,滞留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紫色>浅黄色>黄色>蓝色>绿色,进出频次依次为紫色>蓝色>浅黄色≈黄色>绿色,雌成虫较不偏好绿色。雄成虫倾向于选择单纯的绿色、浅黄色区域,偏好在蓝色区域滞留,滞留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紫色≈蓝色>浅黄≈黄色>绿色,进出频次依次为紫色>蓝色>浅黄色>黄色>绿色。可见,颜色对斑鞘豆叶甲的行为有较大影响,且因颜色和性别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鞘豆叶甲
非竞争性选择行为
滞留时间
竞争性选择行为
趋色行为
颜色偏好性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斑鞘豆叶甲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
14
3
作者
徐伟
樊瑞冬
+2 位作者
伍名渊
董亚南
史树森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7-236,共10页
斑鞘豆叶甲是大豆苗期重要害虫,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斑鞘豆叶甲触角感器超微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斑鞘豆叶甲触角感器绝大部分着生于鞭节,在鞭亚节端部和末节凹陷区感器分布密集,类型较多。基于感器外部形态可分为8种类型:毛形...
斑鞘豆叶甲是大豆苗期重要害虫,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斑鞘豆叶甲触角感器超微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斑鞘豆叶甲触角感器绝大部分着生于鞭节,在鞭亚节端部和末节凹陷区感器分布密集,类型较多。基于感器外部形态可分为8种类型: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指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钟形感器和B 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其次是锥形感器,钟形感器最少,仅分布于雄虫触角,还着生有大量表皮孔。雌、雄虫触角感器在形态、数量和分布上均存在差异,雄虫毛形和刺形感器显著长于雌虫,刺形感器端部膨大,两种感器的数量也明显多于雌虫;雌虫与雄虫相比末节背面也具感器密集的凹陷区,指形感器短于雄虫但数量显著多于雄虫。斑鞘豆叶甲触角感器种类丰富,分布密集,雌、雄虫感器存在明显的性二型现象,其结构和类型表现出种间分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鞘豆叶甲
触角感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斑鞘豆叶甲成虫对非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
8
4
作者
樊瑞冬
张益恺
+2 位作者
毕嘉瑞
徐伟
臧连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1-749,共9页
为筛选对斑鞘豆叶甲Colposcelis signata(Motschulsky)成虫有生物活性的行为调控剂,选取非寄主植物16种挥发物,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了斑鞘豆叶甲成虫对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0^(-...
为筛选对斑鞘豆叶甲Colposcelis signata(Motschulsky)成虫有生物活性的行为调控剂,选取非寄主植物16种挥发物,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了斑鞘豆叶甲成虫对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0^(-1) mol/L浓度下斑鞘豆叶甲成虫对6种萜烯类挥发物EAG反应较强,驱避反应显著,雄虫反应强于雌虫。成虫对(1R)-(+)-α-蒎烯和(-)-β-蒎烯的EAG反应显著强于其他4种萜烯类挥发物,对雄虫的驱避率分别为86.7%和81.3%。斑鞘豆叶甲对5种醇、醛类挥发物EAG反应差异显著,除芳樟醇外均表现引诱反应。雌虫对反-2-己烯-1-醇、2-乙基-1-己醇和反-2-己烯醛3种绿叶气味挥发物的引诱反应强于雄虫,其中反-2-己烯-1-醇的引诱作用最强,引诱率达68.9%,推测雌虫产卵定位与绿叶气味挥发物有关。斑鞘豆叶甲对5种其他挥发物的EAG反应相对值较低,具有引诱作用,雄虫反应均强于雌虫,雌、雄虫对水杨酸甲酯的反应强于其他4种挥发物。浓度反应结果发现当浓度从10^(-2) mol/L增加到10^(-1) mol/L时,成虫对(1R)-(+)-α-蒎烯和(-)-β-蒎烯的EAG反应相对值稍降低,对(-)-β-蒎烯和β-月桂烯的驱避反应降低,表现出浓度阈值。但在10^(-5) mol/L浓度下(1R)-(+)-α-蒎烯、(-)-β-蒎烯、(R)-(+)-柠檬烯和β-月桂烯仍然表现为明显的驱避作用,这些挥发物可作为驱避剂组分加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鞘豆叶甲
非寄主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斑鞘豆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初报
被引量:
2
5
作者
冯晓三
陈相兰
+1 位作者
李东来
唐有歧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2-33,共2页
斑鞘豆叶甲PagriasignataMotschulsky危害白三叶草等多种豆科植物,近年来在河南省焦作市绿地、草坪猖獗成灾,一年发生2代,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羽化,成虫食叶为害。8月下旬出现第2代...
斑鞘豆叶甲PagriasignataMotschulsky危害白三叶草等多种豆科植物,近年来在河南省焦作市绿地、草坪猖獗成灾,一年发生2代,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羽化,成虫食叶为害。8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这代幼虫危害至秋后在土中越冬。成虫期喷洒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故杀死50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鞘豆叶甲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葛藤主要天敌等级评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建丰
古德就
+1 位作者
田明义
孙江华
《昆虫天敌》
CSCD
2003年第2期93-96,共4页
本文利用根据有关资料组建了葛藤天敌的等级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了杂草葛藤的四种天敌豆突眼长蝽、筛豆龟蝽、斑鞘豆叶甲和紫茎甲,结果表明,紫茎甲综合得分最高,为28分,是最有希望作为葛藤生防作用物的。
关键词
葛藤
天敌
等级评价
杂草
豆突眼长蝽
筛豆龟蝽
斑鞘豆叶甲
紫茎
甲
生防作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斑鞘豆叶甲初步观察
被引量:
4
1
作者
沙洪林
周安民
杨慎之
机构
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2-22,共1页
文摘
斑鞘豆叶甲Colposcelis signana(Motschulsky)在吉林省主要为害大豆、向日葵等作物。1987-1990年在长春地区农安县合隆镇调查,成虫主要为害豆株叶表,苗期受害株率达100%,全株叶片上虫孔总数20-30个,由于豆苗出土后就遭到为害,随着豆株生长造成叶片破碎,严重者幼苗枯萎。每米垄长有成虫15-50头,一株最多有虫6头。成虫亦为害地中茎部表皮:在向日葵上主要为害幼苗的子叶,啃食叶肉,不形成孔洞。幼虫为害根部表皮和须根,影响幼苗的生长。
关键词
斑鞘豆叶甲
害虫
形态
生活习性
分类号
S433.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颜色对斑鞘豆叶甲成虫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高宇
王迪
崔娟
李文博
史树森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吉林)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9期103-106,共4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04)
吉林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编号:20180201015NY)
文摘
斑鞘豆叶甲是东北春大豆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探究不同颜色对其成虫行为的影响,可为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利用自制昆虫行为箱观察10种颜色对斑鞘豆叶甲成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成虫倾向于选择单纯的黄色、蓝色、绿色、浅黄色区域,但对颜色组合无明显偏好,偏好在蓝色、紫色区域滞留,滞留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紫色>浅黄色>黄色>蓝色>绿色,进出频次依次为紫色>蓝色>浅黄色≈黄色>绿色,雌成虫较不偏好绿色。雄成虫倾向于选择单纯的绿色、浅黄色区域,偏好在蓝色区域滞留,滞留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紫色≈蓝色>浅黄≈黄色>绿色,进出频次依次为紫色>蓝色>浅黄色>黄色>绿色。可见,颜色对斑鞘豆叶甲的行为有较大影响,且因颜色和性别不同而异。
关键词
斑鞘豆叶甲
非竞争性选择行为
滞留时间
竞争性选择行为
趋色行为
颜色偏好性
大豆
分类号
S435.6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Q969.93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斑鞘豆叶甲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
14
3
作者
徐伟
樊瑞冬
伍名渊
董亚南
史树森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出处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7-236,共10页
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80201015NY)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4)
文摘
斑鞘豆叶甲是大豆苗期重要害虫,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斑鞘豆叶甲触角感器超微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斑鞘豆叶甲触角感器绝大部分着生于鞭节,在鞭亚节端部和末节凹陷区感器分布密集,类型较多。基于感器外部形态可分为8种类型: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指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钟形感器和B 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其次是锥形感器,钟形感器最少,仅分布于雄虫触角,还着生有大量表皮孔。雌、雄虫触角感器在形态、数量和分布上均存在差异,雄虫毛形和刺形感器显著长于雌虫,刺形感器端部膨大,两种感器的数量也明显多于雌虫;雌虫与雄虫相比末节背面也具感器密集的凹陷区,指形感器短于雄虫但数量显著多于雄虫。斑鞘豆叶甲触角感器种类丰富,分布密集,雌、雄虫感器存在明显的性二型现象,其结构和类型表现出种间分化特性。
关键词
斑鞘豆叶甲
触角感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Keywords
Colposcelis signata
antennal sensilla
ultrastructure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
分类号
Q968.1 [生物学—昆虫学]
S47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斑鞘豆叶甲成虫对非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
8
4
作者
樊瑞冬
张益恺
毕嘉瑞
徐伟
臧连生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吉林人参研究院
出处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1-749,共9页
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80201015NY)。
文摘
为筛选对斑鞘豆叶甲Colposcelis signata(Motschulsky)成虫有生物活性的行为调控剂,选取非寄主植物16种挥发物,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了斑鞘豆叶甲成虫对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10^(-1) mol/L浓度下斑鞘豆叶甲成虫对6种萜烯类挥发物EAG反应较强,驱避反应显著,雄虫反应强于雌虫。成虫对(1R)-(+)-α-蒎烯和(-)-β-蒎烯的EAG反应显著强于其他4种萜烯类挥发物,对雄虫的驱避率分别为86.7%和81.3%。斑鞘豆叶甲对5种醇、醛类挥发物EAG反应差异显著,除芳樟醇外均表现引诱反应。雌虫对反-2-己烯-1-醇、2-乙基-1-己醇和反-2-己烯醛3种绿叶气味挥发物的引诱反应强于雄虫,其中反-2-己烯-1-醇的引诱作用最强,引诱率达68.9%,推测雌虫产卵定位与绿叶气味挥发物有关。斑鞘豆叶甲对5种其他挥发物的EAG反应相对值较低,具有引诱作用,雄虫反应均强于雌虫,雌、雄虫对水杨酸甲酯的反应强于其他4种挥发物。浓度反应结果发现当浓度从10^(-2) mol/L增加到10^(-1) mol/L时,成虫对(1R)-(+)-α-蒎烯和(-)-β-蒎烯的EAG反应相对值稍降低,对(-)-β-蒎烯和β-月桂烯的驱避反应降低,表现出浓度阈值。但在10^(-5) mol/L浓度下(1R)-(+)-α-蒎烯、(-)-β-蒎烯、(R)-(+)-柠檬烯和β-月桂烯仍然表现为明显的驱避作用,这些挥发物可作为驱避剂组分加以开发利用。
关键词
斑鞘豆叶甲
非寄主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Keywords
Colposcelis signata
non-host plant volatiles
electroantennogram(EAG)
behavioral response
分类号
S47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斑鞘豆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初报
被引量:
2
5
作者
冯晓三
陈相兰
李东来
唐有歧
机构
河南省焦作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2-33,共2页
文摘
斑鞘豆叶甲PagriasignataMotschulsky危害白三叶草等多种豆科植物,近年来在河南省焦作市绿地、草坪猖獗成灾,一年发生2代,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羽化,成虫食叶为害。8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这代幼虫危害至秋后在土中越冬。成虫期喷洒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故杀死50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以上.
关键词
斑鞘豆叶甲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害虫
分类号
S763.380.1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葛藤主要天敌等级评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建丰
古德就
田明义
孙江华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
出处
《昆虫天敌》
CSCD
2003年第2期93-96,共4页
基金
中美合作课题"昆虫对野葛控制作用研究"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根据有关资料组建了葛藤天敌的等级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了杂草葛藤的四种天敌豆突眼长蝽、筛豆龟蝽、斑鞘豆叶甲和紫茎甲,结果表明,紫茎甲综合得分最高,为28分,是最有希望作为葛藤生防作用物的。
关键词
葛藤
天敌
等级评价
杂草
豆突眼长蝽
筛豆龟蝽
斑鞘豆叶甲
紫茎
甲
生防作用物
Keywords
Kudzu, natural enemies
grade judgments
control potential
分类号
S47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51.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斑鞘豆叶甲初步观察
沙洪林
周安民
杨慎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颜色对斑鞘豆叶甲成虫行为的影响
高宇
王迪
崔娟
李文博
史树森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斑鞘豆叶甲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徐伟
樊瑞冬
伍名渊
董亚南
史树森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斑鞘豆叶甲成虫对非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樊瑞冬
张益恺
毕嘉瑞
徐伟
臧连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斑鞘豆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初报
冯晓三
陈相兰
李东来
唐有歧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葛藤主要天敌等级评价的初步研究
李建丰
古德就
田明义
孙江华
《昆虫天敌》
CSCD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