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贵州省平坝县斑苦竹种群结构初探
被引量:
3
1
作者
苏春花
朱四喜
金瑞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43,共5页
采用样方法对贵州平坝县十字乡自然生长的斑苦竹种群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斑苦竹种群年龄结构中Ⅱ龄级所占比例最大,达到27.9%,其次为Ⅰ龄级和Ⅲ龄级,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5.1%、20.0%;胸径主要分布在31~45 mm;高度主要...
采用样方法对贵州平坝县十字乡自然生长的斑苦竹种群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斑苦竹种群年龄结构中Ⅱ龄级所占比例最大,达到27.9%,其次为Ⅰ龄级和Ⅲ龄级,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5.1%、20.0%;胸径主要分布在31~45 mm;高度主要分布在6.0~8.9 m,占总体的57.8%。各龄级植株的径级、高度级存在一定差异。随着龄级的增加,胸径变小,说明斑苦竹种群存在衰退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苦竹
径级结构
年龄结构
高度结构
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斑苦竹学名的订正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光耀
赵奇僧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3-514,共2页
作者研究了斑苦竹后认为 ,当斑苦竹组合到青篱竹属Arundinaria时 ,其合法双名应为Arundinariaoleosa (Wen)C .S .ChaoetG .Y .Yang。而ArundinariachinensisC .S .ChaoetG .Y .Yang和AcidosasalentiginosaW .T .LinetZ .J .Feng为斑苦...
作者研究了斑苦竹后认为 ,当斑苦竹组合到青篱竹属Arundinaria时 ,其合法双名应为Arundinariaoleosa (Wen)C .S .ChaoetG .Y .Yang。而ArundinariachinensisC .S .ChaoetG .Y .Yang和AcidosasalentiginosaW .T .LinetZ .J .Feng为斑苦竹的新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亚科
青蓠竹属
新组合
斑苦竹
学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斑苦竹(Pleioblastus maculata)无性系种群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动态
被引量:
18
3
作者
刘庆钟
章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6-70,共5页
依据Harper(1977)提出的构件生物(modularorganism)种群理论,将源于同一地下根茎的每一竹子视为一个构件。把斑苦竹竹子构件无性系种群的生活史小循环划分为8个阶段,用Leslie矩阵表述和预测了四...
依据Harper(1977)提出的构件生物(modularorganism)种群理论,将源于同一地下根茎的每一竹子视为一个构件。把斑苦竹竹子构件无性系种群的生活史小循环划分为8个阶段,用Leslie矩阵表述和预测了四川缙云山该种群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用Leslie矩阵来预测靠无性繁殖来扩大种群数量的竹类植物的年龄结构和数量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苦竹
无性系
种群
年龄结构
数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斑苦竹无性系种群克隆繁殖的动态与调节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刘庆钟
章成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8-234,共7页
本文依据了JLHarper(1977)的构件生物(madularorganism)种群理论,将某一特定生境内的斑苦竹竹子的集合作为一个无性系种群,研究了它的克隆繁殖构件的数量动态,以及克隆繁殖与无性系基株年龄和分株密...
本文依据了JLHarper(1977)的构件生物(madularorganism)种群理论,将某一特定生境内的斑苦竹竹子的集合作为一个无性系种群,研究了它的克隆繁殖构件的数量动态,以及克隆繁殖与无性系基株年龄和分株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斑苦竹以Ⅲ龄级基株形成的克隆繁殖构件(笋芽)数量最多,以后,随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发笋数、退笋数和成竹数均与无性系分株密度相关,它们的最适密度都为25×104株/ha。退笋率和成竹率与繁殖构件的出土时间呈直线相关关系。退笋率模型:D=27.253+0.702t(R2=0.636)成竹率模型:M=72.662-0.701t(R2=0.6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斑苦竹
无性系
种群
无性繁殖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袋控释肥对斑苦竹林氨挥发的影响
5
作者
王茜
余英
+3 位作者
张艳丽
易桂林
杨洁钰
桂仁意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6期54-60,共7页
为优化施肥模式、节能减排、保护竹林生态环境,文章通过实验室优选挥发氨的收集检测方法,并设置不施肥(CK)、袋控释肥(BF)、撒施肥(SF)3种施肥模式进行斑苦竹的林间原位监测试验,探讨袋控释肥对集约经营的斑苦竹林氨挥发的影响。室内实...
为优化施肥模式、节能减排、保护竹林生态环境,文章通过实验室优选挥发氨的收集检测方法,并设置不施肥(CK)、袋控释肥(BF)、撒施肥(SF)3种施肥模式进行斑苦竹的林间原位监测试验,探讨袋控释肥对集约经营的斑苦竹林氨挥发的影响。室内实验表明,磷酸通气法、硫酸通气法、硼酸密闭法的氨回收率分别为90%、70%、60%;靛酚蓝比色法和纳氏比色法检测的回收率分别为90%、77%。基于室内实验结果,采用磷酸通气法收集、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开展斑苦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氨挥发监测试验。结果显示,袋控释肥氨挥发总量为37 kg/hm^(2),损失总施氮量的15%;撒施肥氨挥发总量为137 kg/hm^(2),损失总施氮量的56%。相较传统撒施肥模式,袋控释肥能有效节能减排,降低氨挥发,减少施肥对空气的污染,保护竹林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苦竹
施肥模式
袋控释肥
氨挥发
原位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省平坝县斑苦竹种群结构初探
被引量:
3
1
作者
苏春花
朱四喜
金瑞
机构
贵州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出处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43,共5页
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12]2192号)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LKM[2012]05号)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黔科办[2012]39号)
文摘
采用样方法对贵州平坝县十字乡自然生长的斑苦竹种群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斑苦竹种群年龄结构中Ⅱ龄级所占比例最大,达到27.9%,其次为Ⅰ龄级和Ⅲ龄级,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5.1%、20.0%;胸径主要分布在31~45 mm;高度主要分布在6.0~8.9 m,占总体的57.8%。各龄级植株的径级、高度级存在一定差异。随着龄级的增加,胸径变小,说明斑苦竹种群存在衰退的趋势。
关键词
斑苦竹
径级结构
年龄结构
高度结构
种群结构
Keywords
Pleioblastus maculate
diameter-class structure
age structure
height structure
population structure
分类号
S79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斑苦竹学名的订正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光耀
赵奇僧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
出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3-514,共2页
文摘
作者研究了斑苦竹后认为 ,当斑苦竹组合到青篱竹属Arundinaria时 ,其合法双名应为Arundinariaoleosa (Wen)C .S .ChaoetG .Y .Yang。而ArundinariachinensisC .S .ChaoetG .Y .Yang和AcidosasalentiginosaW .T .LinetZ .J .Feng为斑苦竹的新异名。
关键词
竹亚科
青蓠竹属
新组合
斑苦竹
学名
Keywords
Bambusoideae
Arundinaria
New combination
分类号
Q949.714.2 [生物学—植物学]
S795.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斑苦竹(Pleioblastus maculata)无性系种群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动态
被引量:
18
3
作者
刘庆钟
章成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6-7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依据Harper(1977)提出的构件生物(modularorganism)种群理论,将源于同一地下根茎的每一竹子视为一个构件。把斑苦竹竹子构件无性系种群的生活史小循环划分为8个阶段,用Leslie矩阵表述和预测了四川缙云山该种群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用Leslie矩阵来预测靠无性繁殖来扩大种群数量的竹类植物的年龄结构和数量动态。
关键词
斑苦竹
无性系
种群
年龄结构
数量动态
Keywords
Pleioblastus maculata , clone population, leslie matrix, age structure, dynamics.
分类号
Q949.714.2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斑苦竹无性系种群克隆繁殖的动态与调节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刘庆钟
章成
出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8-23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本文依据了JLHarper(1977)的构件生物(madularorganism)种群理论,将某一特定生境内的斑苦竹竹子的集合作为一个无性系种群,研究了它的克隆繁殖构件的数量动态,以及克隆繁殖与无性系基株年龄和分株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斑苦竹以Ⅲ龄级基株形成的克隆繁殖构件(笋芽)数量最多,以后,随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发笋数、退笋数和成竹数均与无性系分株密度相关,它们的最适密度都为25×104株/ha。退笋率和成竹率与繁殖构件的出土时间呈直线相关关系。退笋率模型:D=27.253+0.702t(R2=0.636)成竹率模型:M=72.662-0.701t(R2=0.634)
关键词
禾本科
斑苦竹
无性系
种群
无性繁殖
调节
Keywords
Pleioblastus maculata
clone population
clonal propagative module
dynamic
regulation
分类号
Q949.714.2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袋控释肥对斑苦竹林氨挥发的影响
5
作者
王茜
余英
张艳丽
易桂林
杨洁钰
桂仁意
机构
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
宜宾市森林火灾预警监测中心
浙江农林大学
出处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6期54-60,共7页
基金
宜宾市竹产业科技专项项目(2020YLZ005)。
文摘
为优化施肥模式、节能减排、保护竹林生态环境,文章通过实验室优选挥发氨的收集检测方法,并设置不施肥(CK)、袋控释肥(BF)、撒施肥(SF)3种施肥模式进行斑苦竹的林间原位监测试验,探讨袋控释肥对集约经营的斑苦竹林氨挥发的影响。室内实验表明,磷酸通气法、硫酸通气法、硼酸密闭法的氨回收率分别为90%、70%、60%;靛酚蓝比色法和纳氏比色法检测的回收率分别为90%、77%。基于室内实验结果,采用磷酸通气法收集、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开展斑苦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氨挥发监测试验。结果显示,袋控释肥氨挥发总量为37 kg/hm^(2),损失总施氮量的15%;撒施肥氨挥发总量为137 kg/hm^(2),损失总施氮量的56%。相较传统撒施肥模式,袋控释肥能有效节能减排,降低氨挥发,减少施肥对空气的污染,保护竹林生态环境。
关键词
斑苦竹
施肥模式
袋控释肥
氨挥发
原位测定
Keywords
Plieioblaslus maculatus
fertilization mode
bag-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ammonia volatilization
in-situ determination
分类号
S79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贵州省平坝县斑苦竹种群结构初探
苏春花
朱四喜
金瑞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斑苦竹学名的订正
杨光耀
赵奇僧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斑苦竹(Pleioblastus maculata)无性系种群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动态
刘庆钟
章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斑苦竹无性系种群克隆繁殖的动态与调节研究
刘庆钟
章成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袋控释肥对斑苦竹林氨挥发的影响
王茜
余英
张艳丽
易桂林
杨洁钰
桂仁意
《世界竹藤通讯》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