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痕量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被引量:14
1
作者 闫冬春 董双林 +1 位作者 黄使 杨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设计了2对引物用于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外引物用于PCR扩增,内引物用于合成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外引物PCR-电泳的检出极限为1pg WSSVDNA;PCR产物经内探针斑点杂交,可检出10fg的WSSV DNA;单纯的内探针斑点杂交只... 设计了2对引物用于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外引物用于PCR扩增,内引物用于合成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外引物PCR-电泳的检出极限为1pg WSSVDNA;PCR产物经内探针斑点杂交,可检出10fg的WSSV DNA;单纯的内探针斑点杂交只能检测出1ng以上的WSSV DNA。PCR-斑点杂交的检测灵敏度比PCR-电泳高2个数量级,比单纯斑点杂交高5个数量级。Southern杂交表明,PCR-斑点杂交检测WSSV特异可靠。该方法可用于痕量WSS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核酸探针 斑点杂交法 WSSV 白斑综合征病毒 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核酸
2
作者 樊慧珍 黄文杰 +3 位作者 梁昆 方怡 马立人 刘耀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的方法。方法 应用流感嗜血杆菌编码外膜蛋白特异的P6基因设计引物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合成特异探针 ,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生物素标记DNA ,并应用于痰标本的检测。结果 只有流感嗜血杆菌扩增出... 目的 探讨早期、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的方法。方法 应用流感嗜血杆菌编码外膜蛋白特异的P6基因设计引物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合成特异探针 ,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生物素标记DNA ,并应用于痰标本的检测。结果 只有流感嗜血杆菌扩增出 35 1bp的DNA片段 ,该探针能检测出 10ng的细菌DNA ,与其他细菌、病毒、真菌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和培养法分别检测 5 0份痰标本 ,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 30 %和 2 2 %。结论 该方法快速、特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斑点杂交法 检测 流感嗜血杆菌核酸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杂交法检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3
作者 梁金华 顾万军 刘镇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将位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apx A毒素基因 3′端的长为 442 bp的DNA片段作为模板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 APP核酸探针。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 ,该探针对 APPDNA的最低检出量为 1 .8ng。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 ,该探针能与 APP1~ 1 0... 将位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apx A毒素基因 3′端的长为 442 bp的DNA片段作为模板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 APP核酸探针。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 ,该探针对 APPDNA的最低检出量为 1 .8ng。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 ,该探针能与 APP1~ 1 0血清型标准菌株 DNA抽提物发生特异性杂交反应 ,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和 B型、链球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DNA进行的杂交反应均为阴性。应用该探针对临床 6份阳性病料 ,1 1份纤维渗出性病料进行检测 ,结果阳性病料全部检出 ;而对于 1 1份纤维渗出性病料 ,斑点杂交检出 4份是阳性 ,比 PCR方法 6/ 1 1的检出率要低 ,但仍表明所制备的探针用于 APP的检测是一种比较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杂交法 传染性胸膜肺炎 地高辛标记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杂交法检测TTV DNA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汝光 黄呈辉 +2 位作者 周育森 何忠平 王海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3-354,共2页
用TTV基因组ORF1区段的引物进行PCR扩增, 扩增产物用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探针进行斑点杂交检测。结果检测了543 例肝炎病人和献血员血清标本中TTVDNA, 阳性检出率为18.4% (100/543), 其中甲型肝炎... 用TTV基因组ORF1区段的引物进行PCR扩增, 扩增产物用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探针进行斑点杂交检测。结果检测了543 例肝炎病人和献血员血清标本中TTVDNA, 阳性检出率为18.4% (100/543), 其中甲型肝炎阳性率为6.0% (2/33),乙型肝炎为7.8% (5/64), 丙型肝炎为2.3% (1/43), 非甲-戊型肝炎为39.6% (40/101), 输血后肝炎为12.5% (5/40),献血员为17.9% (47/262)。对斑点杂交与套式PCR方法进行了比较, 两种方法之间的符合率为96.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后 肝炎病毒DNA TTV 斑点杂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电泳法在β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蔚春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6期3022-3023,共2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电泳法在β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11月于河南省直第二医院就诊的贫血患者35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红蛋白电泳法及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检测。以PCR-RDB检测结果为“...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电泳法在β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11月于河南省直第二医院就诊的贫血患者35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红蛋白电泳法及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检测。以PCR-RDB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血红蛋白电泳法在β地中海贫血疾病中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359例贫血患者中,经PCR-RDB检测确诊β地中海贫血87例;血红蛋白电泳法诊断灵敏度为98.85%(86/87)、特异度为72.43%(197/272),准确度为78.83%(283/359)。结论血红蛋白电泳法在β地中海贫血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可为β地中海贫血疾病早期诊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血红蛋白电泳 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斑点杂交法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儿童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肖晗 向赟 +2 位作者 孙红 向飞艳 夏倩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儿童β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就诊的经血细胞分析筛选出的疑似β地中海贫血患儿274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96例;年龄6个月 ~ 14岁,平均年龄为...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儿童β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就诊的经血细胞分析筛选出的疑似β地中海贫血患儿274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96例;年龄6个月 ~ 14岁,平均年龄为2.83岁。采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盐(EDTA)抗凝静脉血,提取白细胞DNA,采用PCR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对基因突变位点和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274例β地中海贫血初筛患儿中确诊152例,检出率为55.47 %(152/274)。共检出9种等位基因突变,分别为IVS-2-654、CD41-42、CD17、CD43、CD71-72、CD27-28、-28、-29、CD26;3种最常见的突变位点IVS-2-654、CD41-42、CD17分别占到全部等位基因突变的43.81 %(85/194)、23.20 %(45/194)、12.89 %(25/194)。共检出26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9种单纯杂合子110例(占72.37 %,110/152),13种双重杂合子36例(占23.68 %,36/152),4种纯合子6例(占3.95 %,6/152)。结论 β地中海贫血是武汉地区贫血患儿的重要原因之一;武汉地区β地中海贫血患儿以IVS-2-654位点的突变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聚合酶链反应(PCR) 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法(RDB) 基因型 武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抗-HBe阳性与HBV-DNA检出关系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丹文 周水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抗 -HBe阳性与HBV -DNA检出关系。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101例抗 -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结果 HBV -DNA阳性36例 ,阳性率35.64% ,HBV -DNA阳性检出率 ,以慢性重型肝炎最高 ,其次慢性乙型肝炎重度...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抗 -HBe阳性与HBV -DNA检出关系。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101例抗 -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结果 HBV -DNA阳性36例 ,阳性率35.64% ,HBV -DNA阳性检出率 ,以慢性重型肝炎最高 ,其次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中度患者 ,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最低。检出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 结论 表明抗 -HBe阳转 ,体内HBV -DNA并未彻底清除 ,HBV的持续存在是变异发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抗-HBE HBV-DNA 慢性乙型肝炎 斑点杂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山对虾养殖场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调查研究
8
作者 闫冬春 董双林 黄倢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7,共7页
2002年采用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了乳山对虾养殖场1000余份样品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情况。结果显示,639例对虾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26.6%;77例蟹类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18.2%;266例浮游动物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38.3%... 2002年采用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了乳山对虾养殖场1000余份样品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情况。结果显示,639例对虾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26.6%;77例蟹类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18.2%;266例浮游动物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38.3%,3~9月份浮游动物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消毒后水体中浮游动物的阳性率仍很高;30例贝类样品检测均为阴性;204例底泥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17.6%,22例抽滤海水样品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虾、蟹类在侍播WSSV中起着重要作用,贝类、海水传播WSSV的可能性很小,浮游动物、底泥在传播WSSV中的作用和机制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山对虾养殖场 白斑综合征病毒 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蛋致敏原溶菌酶的B细胞IgG线性表位定位
9
作者 鞠定金 高金燕 +1 位作者 佟平 陈红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02-2609,共8页
目的 探究鸡蛋致敏原溶菌酶的B细胞线性表位。方法 先使用DNAStar、Immunomedicine Group、BepiPred、Bcepred和ABCpred对其氨基酸序列分析,预测其潜在的B细胞线性表位,同时合成覆盖其完整氨基酸序列的重叠肽,然后利用斑点杂交法筛选出... 目的 探究鸡蛋致敏原溶菌酶的B细胞线性表位。方法 先使用DNAStar、Immunomedicine Group、BepiPred、Bcepred和ABCpred对其氨基酸序列分析,预测其潜在的B细胞线性表位,同时合成覆盖其完整氨基酸序列的重叠肽,然后利用斑点杂交法筛选出与抗溶菌酶兔血清IgG特异性结合的多肽片段,从而定位出溶菌酶的B细胞IgG线性表位。结果 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综合分析预测出了鸡蛋溶菌酶的4个B细胞线性表位,分别为AA18~21(DNYR)、AA39~51(NTQATNRNTDGST)、AA62~78(WWCNDGRTPGSRNLCNI)、AA109~117(VAWRNRCKG);利用dot-blot定位出5个鸡蛋溶菌酶的B细胞IgG线性表位,分别为AA1~15(KVFGRCELAAAMKRH)、AA28~30 (WVC)、AA70~78 (PGSRNLCNI)、AA103~117 (NGMNAWVAWRNRCKG)、AA124~126 (IRG)。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的B细胞线性表位与已知的溶菌酶的B细胞IgE线性表位的重合率达75%,与用dot-blot定位的B细胞IgG线性表位的重合率达40%,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致敏原表位的可行性,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验证。结论 本研究确定的溶菌酶B细胞线性表位可为进一步开展溶菌酶的精准检测和低致敏食品等研发工作提供关键的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致敏原 溶菌酶 IGG 线性表位 生物信息学 斑点杂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